家族百年,从港岛开始崛起
繁体版

第11章:机器到手

    霍一官说到做到。

    吃完饭没多久,就带着吴耀祖去找那个卖货的鬼佬。

    鬼佬在葵涌码头附近,听闻了他们的来意,直接将三人带到一排仓库面前。

    “就在这里。我已经与霍谈好了价格,两万两千港元,不能再少了!!”

    鬼佬显然在港岛生活了许久,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

    “没问题。只要货可以,价钱自然不是问题。”作为买家,吴耀祖开口道。

    霍一官说:“杰克逊,我看不懂你的货好不好。不过我这位朋友,他在这方面可是有研究的。所以我希望你没骗我。”

    霍一官指的是黄宝鑫。

    其实黄宝鑫也没这么大本事,他是化学老师,又不是机械老师。

    不过这会儿霍一官这么说,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

    反倒是鬼佬杰克逊很坦然:“两万两千元港币。不到两千英镑的价格,你们还想买什么样的机器?新机器的话,最少要一万五千英镑!!!”

    很快鬼佬打开了仓库,大概是一间一百多平米左右的仓库。

    里面放着许多台蒙着油布的机器。

    “你们自己看吧。要是满意,快点拉走。”

    “继续放在这里,光是仓库的租金,都必须让我再加价了!!”

    “明白!”

    霍一官对他打了一个OK的姿势,接着三人走了进来。

    吴耀祖打开油布,在油布下面看到了发亮的金属配件。

    大体上都很新,只不过在一些地方可能没上好油,生了一些铁锈。

    但数量也不多,稍微打磨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又看了看其他机器,发现差不多都这样。

    就是看起来成色比较新,但局部有些生锈。

    缺少保养,不过看起来还能使用的样子。

    他和霍一官都看向黄宝鑫,后者其实也就只比他们两个好一点。

    “确实是塑料工厂的机器。都是陶氏的货。我看铭牌,都是45年—47年这两年生产的。”

    “你们快点商量,到底要不要?”鬼佬杰克逊忍不住高声叫道。

    霍一官还想和鬼佬商量一下,吴耀祖却举起手来:“再减一千元,我全都要了。”

    “还要减?!”杰克逊看起来很不满意。

    但或许这个鬼佬真很想把这些东西卖掉,又或许他急着离开香江。

    在霍一官再次开口之前,杰克逊道:“好吧。那就两万一千港元,我要现金,不要支票!!”

    “没问题。”吴耀祖微笑回应。

    “那还等什么呢?我的朋友,我们去写个合同,然后快点完成交易吧。”杰克逊说。

    “晚上我的船就要离开香江了。我不想再为这些二手机器浪费我的仓库租金了。”

    “可以。”

    双方马上约好,拟好了合同,确认没问题之后签订合约。

    合约中规定,这仓库里的货物和仓库的合约,全都给了吴耀祖。

    后面吴耀祖是马上使用这些机器,还是把这些机器继续丢在仓库里。

    那都是吴耀祖的事了。

    仓库的租金,自然也要吴耀祖去付。

    杰克逊则拿着两万两千港元的现金,急着去跑他的船了。

    “搞定!”

    霍一官心情愉快。

    一切能这么顺利,能这么快帮到自己想结交的朋友,他心情还是蛮愉快的。

    哪怕少赚了一笔,但多了两个朋友。

    这两个朋友,可能还对自己后面的生意有帮助。

    这就更好了。

    吴耀祖也心情愉快,因为哪怕以他不多的当前时代的商业知识来看。

    仓库里的那批机器,怎么看都不像价值只有两万一。

    后面等鬼佬签了合约之后,黄宝鑫可是说他觉得这些东西,要是去那些二手机器营卖店购买的话。

    估计要六七万才能买下来。

    这就相当于少花了四五万块,在这创业初期,自然是好事。

    这种是在这个时代,其实经常发生。

    例如霍一官,他之所以会专门做这种中介生意。

    就是因为他会英文,去年在一份英文报纸上看到鬼佬卖这种二手机器的广告。

    他专门跑去找鬼佬,鬼佬要价三万港币。

    随后霍一官到处跑,花了几天时间,把这些东西以五万块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有需要的华人工厂主。

    半个月,什么本钱都不用。

    就是跑腿,还有利索的嘴皮子。

    净赚两万块.....

    从那以后,他就经常做这种生意。

    只是这种生意靠运气,并不是常有的。

    主要也是打的个信息差。

    鬼佬傲慢,并且不知道本港行情。

    华人不懂英文偏多,并且对鬼佬大都有畏惧之心。

    这里面的信息差,足够让霍一官这种会英文的聪明人,赚到很多钱了。

    谁叫这个年代,会说英文的华人也是凤毛麟角呢。

    搞定这件事以后。

    吴耀祖本来想晚上,继续请两个朋友吃饭。

    这次不去吃火锅了,去吃好一点的。

    他打算去九龙塘深湾的海上食舫,请他们两个。

    黄宝鑫婉拒了。

    他今天抛下姑妈家公司的生意,跑过来陪着吴耀祖呆了半天。

    可以说非常够朋友了,回去还有些工作要做。

    霍一官则比较闲,这家伙最近在挑船,同时顺便做做这种中介买卖。

    黄宝鑫没办法去,霍一官愿意去。

    不过此时才下午三点,离晚上要吃饭还有些时间。

    两人也没急着马上就去九龙塘那边。

    霍一官干脆提议道:“我还认识几个有塑料机器存货的。我们再去看看他们的货如何?对比一下?”

    对他这个提议,吴耀祖没有拒绝。

    那个仓库里,他已经买下来的货。

    黄宝鑫预测,大概可以开一个一百个工人左右的工厂。

    这种工厂,算下来总投资不会超过十五万块。

    尤其是他的机器成本这么低的情况下,估计十万块都可以开起来。

    手上还有五十万资金,也就是还剩下四十万。

    要是可以,他打算把厂的规模再搞大一点。

    那就再看看其他的机器,挑一挑有没有好的。

    两人又去了另一个地方,位于香江岛的中心北岸之东,是香江最早期被开发的地区之一,名字叫做“筲箕湾”的地方。

    也有人叫它簸箕湾。

    这个地方更早以前,被笑称为“饿人湾”,意思是这里很难找到食物和吃的,连鱼虾都没有。

    流落到这里的人,要是没人搭救,迟早会被饿死。

    同时这里也是港岛最早的工业中心。

    早在1920年代,这里就出现了一些小型公业。

    二战结束之后,大量内陆民众涌入,在这里的山上或者平地附近搭建铁皮屋、木屋。

    短短几年,在这里组成了十三个村子。

    又因为这里和外界交通很不方便,所以这里的民众想外出打工也很麻烦。

    再加上这里地价便宜,就有许多工厂主去把工厂开到了这里。

    这里有众多廉价工人,可以给比九龙更少的工钱,仍然有大把的人愿意做。

    依托这里的廉价人工,还有早前的工业基础,这里在未来也发展成了香江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

    吴耀祖和霍一官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