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云居日记
繁体版

268,听四季雨的吟唱,享受天地变化的大美

    听四季雨的吟唱,享受天地变化的大美

    雨的美,雨的丰富,雨的层次,四季不同,千变万化,是天地演绎的大美。

    古人注重四季与生活的美感,不同季节听雨也有不同的雅趣。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

    古诗词里的听雨,清雅动人,轻拂心弦,氤氲着丝丝缕缕的喜乐哀愁……

    首先聆听春雨的声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看来诗圣听雨的当晚是有风的,雨虽无声,风却有声。

    其实,春天的雨也是有声的,是一种意境。雨一直下,听雨的声音,如一滴滴的旋律,如一串串的忧思,如一丛丛的诗境,轻轻地落在窗前,落满眼眸。

    春雨温柔,声音呢喃,很美妙,微风很缠绵,让人的内心很安静,心灵像是有点累,依偎在雨声的怀抱里,似睡似醒,那种释然、恬静,让我的思绪放飞很远……

    听春雨最出名的一句当然是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据说,陆游此诗写成不久便传入宫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深为宋孝宗所叹赏,可见其名噪一时,传诵之广。

    夜还是夜,雨还是雨,可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体悟。

    人处境不同,听雨的心情也不同,同样是春雨,南唐李煜这个失败的皇帝,听春雨长春愁。他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又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反映了他的愁思。

    宋末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对雨寄思念的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雨诉愁肠的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滳到明”;对雨吐心曲的李煜“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运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喜怒哀乐就是这样,一半在景里,一半在心上。是多情的夜雨蕴涵了这特有的韵味和意境,才让自己的灵感如莲花般在笔尖层层绽放。

    夏雨大,声音惊天动地,一声惊雷震天响,一道闪电破苍穹!倾盆大雨,抖落下满地“菡萏”……半夜醒来听到窗外“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风雨声,雨声渐急!大地溅起了泥土的烟尘,空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

    我非常推崇宋代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这首词婉约,很有“花间词”的风味,把夏天听雨写的有声有色,很有层次感。词的上阕写夏日傍晚忽有雷雨,柳树、池塘、荷花景色美丽,雨打荷花荷叶,细密清脆,如同窃窃私语。又写雨过天晴,小楼西边的角上恰好遮断了明媚的彩虹……而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一语,或从唐代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之句化出,而一变李商隐该诗的朦胧美为更加具体可感的清丽美。

    秋雨缓慢而有节奏,很轻,窸窸窣窣,刚好入耳。红瓦房、石子路、柳树和院落,在雨中静默着,变得醒目。听着这滴滴答答的落雨声,就像在听自己的故事,听自己的成长。

    秋雨也静,心也随着静了,只有窗外的雨声伴着你。最妙是得有一丝丝冷风浸润进来,先前只是旁观的你,侧听的你,瞬间就被拉进了这雨里,所有的思绪便会随着这秋雨声蔓延开来。

    秋风秋叶兼秋雨,夜色灯火惹相思。比较下来,古代文人写听秋雨的诗词最多最集中,大约占了听雨诗词一半的篇数。

    传播最广的听秋雨的名句是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其《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代无可《秋寄从兄贾岛》有云:“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写秋深,人悲秋。

    冬雨,是雨声的告别,生怕人们听不清它们的小情话,掺杂着雪粒,伴着雪花,“沙沙沙”、“沙沙沙”,那细微而又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充沛宇宙。

    古诗词里写听冬雨的并不多。唐代张鼎《江南遇雨》诗曰: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

    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

    旅魂惊处断,乡信意中微。

    几日应晴去,孤舟且欲归。

    前四句写听冬雨,后四句抒思乡情。人在旅途,江上风雨,愁绪漫天漫地。“客衣”“旅魂”“乡信”“欲归”,如此密集地写来,这冬雨真是“愁为听”啊!

    这样守着窗儿听雨,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还是,是在感受,更是在沉醉;听雨,除了那种弥足让人享受的感官喜悦,听的更是一阙人间词话,一段时光简语,一首诗意清欢,一怀红尘情缘。就想哪位写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夜,听雨,听的是心境、是禅意。有人喜细细浅浅的烟雨,有人喜雀跃欣喜的急雨,而我,不论雨疏雨急,只要是雨都欢喜,总觉得听雨时的那种心情,都是极美的,即使是有些时候有些感伤,那也是一种流淌着诗意的清愁。或者,听雨本身就是在以聆听岁月,慰籍一种情怀吧。

    就这样在这样安静的雨夜,独自依窗听雨,感受着半世尘烟,半世流离后的觉悟。幸喜虽混迹红尘繁华处,沉浮在岁月蹉跎中,沾染半生沧桑一身烟火,只是这一怀纯善依旧,一点初心未改,虽有些孤寂,却也怡然。案上那半盏清茶已冷,一袖清风寂寥,独独这一怀欢喜,依然如故,兀自在雨夜里缠绵,落进时光的禅语里,写成一阕新词,在意蕴绵长的琴音里吟哦,而我,只这样守着这一窗夜色,一帘细雨,一怀眷恋,一份向往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