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大秦
繁体版

四十四章亏空

    下了朝,群臣就去找景泰帝哭诉言称小儿胡闹,竟想与匈奴开战。

    还请陛下临朝。

    却不曾想,景泰帝道:“100万石粮食,也不多。运来咸阳便是。”

    见景泰帝发话,群臣也是无奈,户部尚书只得照办,安排人员去齐鲁粮仓运粮。

    大秦三大粮仓之称。巴蜀平原,关中平原,以及齐地。

    几年来,齐鲁粮仓几乎未动过,区区100万石粮食,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户部尚书派人去谯郡运粮的人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只不过带回了3万石粮食。

    “大人不好了。祸事了,粮仓空了,只有三万石,全都被我带回来了。”

    户部尚书一听,一个没站稳差点摔倒:“怎么回事?快给我道来。”

    “当地官员,见谯郡无事,陈年旧粮,堆积的发霉便倒卖粮仓,这可如何是好?”

    “此人当斩。”

    户部尚书踱步一会儿道:“快去请右相,礼部尚书,与我儒家一众大儒前来商议此事。”

    右相赵素一脸不悦道:“什么事?大晚上的,急匆匆把我们叫来。天塌了吗?”

    户部尚书直言道:“天真的塌了。殿下让我去谯郡粮仓运100万石粮食来咸阳,可谯郡粮仓早已空了,只于3万石粮食,已全部运来,剩下97万石粮食,该如何是好?”

    齐鲁大地是我儒家根基所在,此事一旦捅开,李叶必定拿住把柄,以罢免我儒者免税的法令。诸位,还是快想想办法比较好。”

    众人一听,脸色皆变。

    “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就空了?100万粮食都拿不出?”

    户部尚书道:“当地官员,见无灾祸又无战事。粮仓的粮食都堆得发霉,有商人前去收购,他便都倒卖了。”

    礼部尚书直言道:“李叶,既然让你去谯郡运粮,想必已是知道此事,瞒是瞒不过了。不如直接上报。”

    右相赵素摇头道:“不可。李叶本就看我儒家有些不喜。

    如若被拿捏住,废除儒者免税这条法令是小,就怕会开始大肆打压,更何况我儒家的名声可怎么办?

    齐鲁之地是我儒家发源地,那谯郡的郡守也是我儒家之人。”

    “此事还是得细细琢磨琢磨。”

    .......

    何安却来报告道:“殿下,咸阳城开始有人收粮,粮价开始上涨。”

    李叶道:“开始了吗?”

    当李叶收到前线信,就已派人去各地府库查看。

    都有些亏空,可唯独谯郡粮仓亏空最为严重,几乎空了。

    这让李叶简直不敢相信,几千万石的粮仓居然空了,匈奴是从三月开始兵围雁门郡,想要取得匈奴的信任,必然在此之前就要往匈奴运粮。

    简直不敢想象,而李叶又可以肯定朝廷里,必然是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打着往匈奴运送礼物的旗号没有礼部的用章可不行。

    然而李叶也不捅破,捅破了朝廷该损失的,就真成朝廷损失了,最多斩一些人头,既然敢做,必然是安排好了。

    在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能挽回多少算多少。

    而齐鲁之地,是儒家的发源之地。

    官员多是儒家之人,或是儒家推荐。

    儒家定不会看着他们,如此难堪,定会想办法凑钱买粮,交齐这一百万石。

    何安问道:“殿下。咱们现在卖吗。?”

    “不急。”咸阳城所有的大粮商,早已被李叶控制住。

    剩下的大猫小猫两三只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若是有人上门,你就先按两倍的价格卖给他20万石。

    后再以三倍的价格卖给他20万石,如若还要,就以四倍的价格卖给他二十万石。”

    李叶算准了。

    儒家在咸阳城市面上收的粮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石,到最后还是要找那些大粮商去购买的。

    李叶要的粮食有100万石,两月之期,齐鲁一趟。来回用去一个半月,剩下半个月。

    此刻,再去远的地方收粮已是来不及,只能在咸阳附近各乡村。

    儒家疯狂的到处去买粮食。

    一时间,咸阳粮价纷纷上涨。

    儒家众人凑在一起,大骂无良奸商竟敢哄抬粮价。

    平日里,哪有这么贵的粮食。

    右相道:“能买到粮食你就认了吧!”

    “可这也太贵了。”

    “贵就贵些吧!先把李叶要的100万粮食凑齐了,剩下的亏空,我们在想办法。”

    儒家这20多年来的免税政策。大量的圈田。

    收获的钱粮数量可观,只要拿出一部分来。

    100万石粮食轻松可以搞定。

    但却人皆有私心,谁愿意自己掏着腰包呢?

    最终还是谯郡郡守拿了大头,剩下的众人纷纷给予凑齐。

    终于在期限内筹集到一百万石粮食。

    “殿下,100万粮食已从齐鲁运来。”

    李叶满意的点点头道:“”太子在前线传来消息,天气逐渐变冷。将士一日所食甚多,100万粮食。只能先运往前线,如若要出征,还得再征调百万。

    户部尚书,你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谯郡在征调百万石。”

    只见户部尚书脸色难看道:“殿下,还有半月之期,就是秋收何不等秋收之后再征调,去往前线。”

    “前线战事吃紧,这岂是你我能够决定给予多少粮食?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如何抵御匈奴人?”

    “趁着秋收之前在征调一批粮食,也好让百姓,有时间忙于农事。”

    户部尚书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下了朝之后,儒家众人。

    又围在一起,礼部尚书道:“我就说李叶一早就已经知道吧!”

    “他这就是故意的。那些高粮食价,说不定都是他的手笔。不如直接上报,最多斩了谯郡的官员。

    此事若在拖下去,就怕那李叶源源不断的要粮,就算是掏光我等的家底也补不上谯郡粮仓这个大窟窿。

    那可是几千万石粮食。”

    左相咬咬牙道:“补不上也得补,这个窟窿不能捅开,一旦捅开。我儒家,必当声名扫地。

    前方战事吃紧,我儒家在后方,倒卖粮食。”

    右相突然想到什么:“不对?那些粮食呢?商人买的粮食运哪儿去了?找出他们。”

    众人纷纷恍然大悟,“去信与谯郡郡守,让他务必抓住那个粮商。此人一定有问题。

    这么多的粮食,他能往哪儿运?搞不好我儒家已经入了圈套。

    就怕那些粮食被运往匈奴。”

    今年自春夏交替之际,匈奴如此反常。

    李叶又问喂草的战马,为什么比喂精粮的战马跑得还快。

    “务必抓住那个粮商。切不可让他走露风声。

    此窟窿万万不能被捅破,否则一个叛国的名头。

    是洗刷不掉了,只能往里填,只要李叶不愿捅破。就得一直往里填。

    从今天开始,我儒家内部要自查。

    这些年发展太快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混了进来。”右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