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5后如何从小白熬成大神的
繁体版

十二金仙之惧留孙

    惧留孙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之徒,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修行于夹龙山飞云洞的道场,收有门徒土行孙。独门绝学为地行术,有镇洞法宝“捆仙绳”,又有指地成钢符、如意乾坤袋(得自余元之手)。曾被截教的龟灵圣母所追,遭三霄仙子用混元金斗擒拿,困入九曲黄河阵削了三花五气。

    动画片《哪吒传奇》中,他是土行孙的师父,法力高强,师徒二人原本生活在美丽的槟榔岛上,并且二人皆为捆仙绳的使用者。他为人正直、清高、原则性很强,虽原与石矶相识,但他是非分明,坚决不与之为伍,且后来指导受蒙骗的土行孙帮助周武王姬发一起讨伐纣王。

    惧留孙是阐教的玉虚十二仙之一,有镇洞法宝:捆仙绳。这件捆仙绳很是厉害,可以自动捆绑敌人,而且是量产的法宝,祭出去能快速生擒敌人,座下有一个近百年修为的徒弟“土行孙”,善用棍法,并传授他地行术的绝活神通,但后来没有把捆仙绳赠土行孙使用来伐纣,最终还上了封神榜。

    因商朝正是用人之际,申公豹为了抗周四处寻人,遇到正在山上玩耍的土行孙,利用土行孙贪财好色的弱点诱使他去抗周,而怂恿他偷跑几根捆仙绳子和几颗仙丹下山,给姜子牙的军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要不是杨戬早设防备,差一点要了武王的头送给邓九公和邓婵玉当聘礼,单凭这一点,惧留孙道兄就该纪律处分(他与广成子和赤精子性质不同),丢了捆仙绳,不快点去寻找,等杨戬一问惊惶失措才下山找徒弟,惧留孙趁机收走了土行孙身上的一些捆仙绳,用指地成钢法破解了他的地行之术,回手就是拎起来五花大绑,后还被抓去向姜子牙问罪,姜子牙不依不饶的非要杀土行孙不可,惧留孙费了好大口舌才救了这不肖弟子,且将土行孙手中的捆仙绳没收回去,后将邓婵玉强行指婚给土行孙,并让土行孙做西周的督粮官一职。

    这种情况还有一次,就是土行孙夜间作死,私自去偷截教仙人余元的坐骑五云驼,被余元用如意乾坤袋擒了放火焚烧,惧留孙奉元始天尊的命去救差点被烤熟了的徒弟,姜子牙又大怒要砍了土行孙的头示众,惧留孙又费了番口水,后来用捆仙绳二次捉了余元,最后彻底甩手不管土行孙的死活。多年后的惧留孙修炼有成,练就为惧留孙之佛。

    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惧留孙,与徒弟土行孙一起住在海南的槟榔岛上,为大魔头石矶娘娘的老相识,但早已和石矶分道扬镳,形同陌路。而石矶为了对抗哪吒与武王大军,派自己的爪牙申公豹去向惧留孙求助,打算利用惧留孙的法宝“捆仙绳”帮忙捉拿哪吒,但因惧留孙知道石矶并非善类,因此拒绝帮忙,并将申公豹赶走。[4]之后申公豹发现他的徒弟土行孙是个贪财之人,喜欢公平交易,从而利用报酬方式说服土行孙,将其引诱去界牌关攻打武王。一晚,土行孙偶然发现了申公豹与石矶的阴谋,于是打算去劝降邓婵玉和自己投奔到武王一方,正好被远道赶来的惧留孙逮住,用指地成钢术将地板与墙壁硬化,并使用自己的捆仙绳捆捉了土行孙,交给武王姬发发落,在姬发的原谅下,惧留孙饶了土行孙,并命他将功补过,从此跟随武王伐纣,之后惧留孙踏云离开,后来再无出现。

    姜子牙主持封神后,三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封神前,天庭集团虽然成立,但尚处于草创阶段,各部门人员缺乏,无法有效地统治三界,三界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但封神后,随着诸神的加入,天庭集团实力迅速壮大,终于成为名副其实凌驾于三界之上的朝廷。

    在天庭集团迅速扩充实力的同时,西方教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改革,最终将西方教改组为佛教集团,原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宝道人成为佛教集团掌门人,是为如来。

    于是,封神后的三界格局变成:天庭集团一统三界,佛教集团名义上隶属天庭集团,而原三大教——人教、阐教和截教渐渐衰弱,并被纳入天庭集团的统治之下。

    随着三大教的日渐衰弱,门下弟子也不得不改换门庭。以阐教为例,大批精英弟子纷纷投奔新生的佛教集团,其中典型代表有五人,分别是:燃灯道人、惧留孙、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真人。

    五大弟子投奔佛教集团后,成就各不相同,有两人成佛,三人被封菩萨。

    成佛的是燃灯道人和惧留孙,分别被尊为燃灯佛祖和惧留孙佛;

    被封菩萨的是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真人,分别被封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燃灯道人被尊为燃灯佛祖不足为奇。他的资历比如来的前身多宝道人还高,虽是元始天尊门下大弟子,但早在太古时期便已得道,和元始天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享有阐教副教主之美誉。

    惧留孙被尊为惧留孙佛问题也不大。惧留孙也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名列阐教十二金仙,资历不过略低于如来。如来是佛教集团掌门人,让惧留孙为灵山众佛的一员,完全合情合理。

    问题就在于,既然惧留孙能够成佛,为何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真人三大弟子却只是菩萨?要知道,三大弟子和惧留孙资历几乎完全一样,他们也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也名列阐教十二金仙。

    那么,为何十二金仙4人投奔佛教,3人没成佛,唯独惧留孙成佛?

    有人认为,惧留孙在封神之战中战功赫赫,而三大弟子表现平庸,故而惧留孙能成佛,而三大弟子不能成佛。

    三大弟子的表现真的平庸吗?以慈航道人为例,破风吼阵,杀董天君;战菡芝仙,破风袋阵;破四象阵,收金光仙,哪件不是可圈可点的战绩?

    何况,如来也不太可能以封神之战的战绩作为加封的标准,这是为什么?正如前文所说,他原为截教弟子多宝道人,而封神之战对抗的就是截教。

    之所以惧留孙能成佛,而三大弟子只是菩萨,原因其实很简单,原本四人都可以成佛,惧留孙没有拒绝,而三大弟子婉拒成佛。

    三大弟子为何要婉拒成佛?因为他们立下了一个宏伟的夙愿,不度尽世人,绝不成佛。

    然而,三大弟子虽然没有成佛,但他们在佛教集团的地位,并不比普通佛低。三大弟子和地藏王菩萨并成为灵山四大菩萨,在灵山集团威望极高,在三界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封神大战之后,十二金仙中,为何只有惧留孙成为“上古七佛”之一!

    在《封神榜》中,姜子牙在最后分封众大臣,每个人按照自己在讨伐商纣王的战争中的功劳决定在神界的位置和称号。但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姬发集团与商纣王集团分别被代表着神界和道教的中某些人的利益,只不过以商纣王为代表的这一方最终失败了而已。那么在封神之战后,属于道家集团的人分别投靠谁了呢?

    封神之战结束后,原通天教主的大徒弟多宝道人投身西方,创建佛教集团,是为如来佛祖。佛教集团创建之初,向东方阐教挖掘人才,元始天尊玉虚门下的十二金仙中大名鼎鼎的慈航道人、普贤真人和文殊广法天尊,都在封神之战后投奔佛教。

    比如慈航道人被如来封为菩萨,是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虽只是菩萨,但被封菩萨后法力大增,其名望与势力远在普通的佛之上。普贤真人被如来封为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佛教集团四大菩萨之一,据《普贤延命经记》记载,普贤菩萨是智慧和真理的象征,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也是佛教集团赫赫有名的人物。文殊广法天尊被如来封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是智慧的象征,与普贤菩萨同为如来佛祖的左、右胁侍。同时,文殊菩萨还被誉为“诸佛之母”、“七佛之师”,在佛教集团德高望重,深受如来器重。

    在十二金仙中,唯有一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论实力不惧其余十一人,他正是惧留孙。封神之战中,他曾将地烈阵阵主赵江打得七窍喷火,又曾在佳梦关擒申公豹,汜水关二擒余元”。他还有一位出色的弟子就是土行孙。惧留孙不仅自身实力强大,而且徒弟出色,可见他既善于自我修行,也善于教化徒众。封神之战后,如来自然希望惧留孙可以留下来为他做事。

    惧留孙的到来,让如来喜不自胜,,如来于是封惧留孙为“惧留孙佛”。所谓惧留孙佛,即佛教“上古七佛”之一,又被成为过去佛。上古千佛分别是指:毗婆尸佛、尸弃佛、惧留孙佛、毗舍婆佛、拘那含佛、迦叶佛以及释迦牟尼佛。

    佛教集团的组成向来是我们关注的地方,因为在民间的影响力太大,许多有关佛教成员的稀奇故事一直流传下来。从《封神榜》的故事里,我们还可以略窥一二。

    惧留孙乃元始天尊的弟子,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封神之战中屡立战功,威名赫赫。然而,封神之战结束后,惧留孙却头也不回地脱离阐教,改投新生的佛教集团。那么,惧留孙为何要脱离阐教呢?

    有人认为,佛教集团成立后,如来为壮大集团实力,不惜重金从阐教挖人才,这让许多阐教弟子心动,纷纷投奔佛教。惧留孙也不例外。

    如你所知,惧留孙投奔佛教后,被誉为尊为惧留孙佛。所谓惧留孙佛,乃过去七佛之一,过去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指如来,从排名来看,拘留孙佛的名词在如来之上。在等级森严的神话社会中,名次意味着地位,惧留孙佛的地位显然在如来之上。

    在阐教,惧留孙只是区区一个金仙,而投奔佛教后,地位比佛教集团掌门人如来还高。试问,惧留孙怎会不愿意改投佛教?

    其实不然,惧留孙投奔佛教后,表面上地位极高,但实则不过是神龛上的塑像,他在佛教集团有话语权吗?反倒是在阐教,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也是堂堂金仙,关键是名副其实,在教内说得上话。而且,惧留孙做金仙时,拥有自己独立的道场——夹龙山飞云洞,日子过得随心所欲,至少比在戒规森严的佛教潇洒。

    既然无利可图,惧留孙为何要投奔佛教集团呢?有一种说法,惧留孙投奔佛教,是因为对元始天尊不满,他早就看透了元始天尊的为人。

    惧留孙早年有个徒弟,资质过人,虽是阐教三代弟子,但法力修为已接近金仙。此人正是土行孙。土行孙虽然有点儿任性、好色,也曾一度被申公豹蛊惑,与西岐为敌,但大节无亏,是个孝顺、仗义的好小伙。

    然而,元始天尊却因土行孙曾经变节,无论土行孙改过自新后,如何为封神大业付出,元始天尊始终对他心存芥蒂。惧留孙深知师父道德取人,具有较重的道德洁癖,因而也不抱希望于元始天尊认可土行孙。但惧留孙万万没想到,元始天尊非但不认可土行孙,而且还决定把他当作棋子一样抛弃。

    土行孙与殷商名将张奎之战,张奎追击土行孙至猛兽崖,此地距惧留孙的道场飞云洞只有一步之遥,可就是在此地,张奎将土行孙活活杀死。那么,作为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为何不出手救他呢?

    是惧留孙没有发现土行孙遇难吗?不是,张奎杀土行孙时,惧留孙一清二楚。他不是不想救土行孙,而是不能救、不敢救。而不能救与不敢救,又不是害怕张奎,而是有人阻止。当时,惧留孙泪流满面地说:“土行孙合该死于猛兽崖之下,天数难逃,贫道只能望崖而泣!”

    所谓的天数难逃,不过是一句官腔,真正的原因是,元始天尊不许惧留孙救土行孙。因为土行孙对元始天尊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土行孙的看家本领是遁地术,而他的对手张奎也掌握遁地术,且比土行孙更为精通,在张奎的衬托下,土行孙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因此,元始天尊决定牺牲土行孙,正好给封神榜凑人数。

    在惧留孙看来,师父元始天尊为了实现目的,可以牺牲自己的徒孙,怎知将来不会为了其他目的,牺牲自己?所以,他断然不能再留在阐教,恰好如来抛出橄榄枝,于是惧留孙毫无反顾地投奔了佛教。

    《封神演义》十二金仙中,既有太乙真人这种极其护犊子,甚至偏袒自己的徒弟哪吒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的神仙;也有惧留孙这种和徒弟感情淡漠,甚至眼看着他被渑池守将张奎斩杀而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的人。那么惧留孙为何见死不救,眼看土行孙被杀上榜?

    土行孙算是阐教三代弟子中比较另类的。他师从惧留孙,主要本领就是地行之术。封神之战时,阐教基本上是站在西岐一方,和站在殷商一方的截教明争暗斗,互相争锋。作为阐教三代弟子,土行孙是少数几个立场出现了问题的。广成子和赤精子的徒弟殷郊和殷洪,二人虽然也是阐教弟子,但二人出身于殷商一方,又是纣王的嫡子,被申公豹忽悠偏离了立场还可以理解,但土行孙作为正宗的阐教弟子,也被申公豹忽悠投奔了邓九公,和西歧作对,他的死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咎由自取,毕竟《封神演义》的立场是站在西岐一方的。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土行孙的惨烈,惧留孙却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在土行孙死后,才对姜子牙一方说出了他的理由:“(土行孙)劫数难逃,贫道只有望崖垂泣”。惧留孙选择不救土行孙,我猜测可能是出于以下的原因:

    代替自己躲过封神大劫

    封神之战的起因之一就是十二金仙犯了红尘杀劫,必须经历一番红尘历练,身入劫中,渡过大劫才能继续修炼,否则就会身死道消,进入轮回。再加上昊天看中了十二金仙,下诏要十二人听命于天庭,元始天尊不想放人,才联合师兄太上老君,上奏鸿钧道人后借机发动了封神之战。

    十二金仙杀劫临身,想要渡过大劫,必须经历生死考验,躲过死劫才算渡劫成功,不然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身死上了封神榜而已。而选择收个徒弟,让自己的徒弟代替身死上榜,未尝不是减轻大劫之力的一种尝试。在神话世界中,徒弟作为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之人,与自己气运相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体的,这也是很多神仙十分谨慎,不愿意轻易收徒的原因。

    十二金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在大劫降临,封神榜确定之后突击收徒,比如惧留孙、广成子、赤精子清虚道德真君等人。他们的徒弟土行孙、殷郊、殷洪、黄天化等人也相继身死上了封神榜。而十二金仙则成功渡过杀劫,继续自己的修行之路。所以说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土行孙作为工具人,自然要承担自己的使命,惧留孙不救就是必然了。

    封神榜上榜之人大部分都是内定好的,惧留孙也不敢轻易改变

    三教会签封神榜,是在三清的师尊鸿钧道人的首肯下,由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主持,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对名单都有过协商,共同商议后通过的。结合原著中通天教主回到金鳌岛后传书弟子:“紧闭洞府,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可以看出,对普通的弟子,可能是已经确认好了名单。而三教的精英弟子,命运则全看自己气运和个人的选择,任何人不得插手。

    这样的情境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元始天尊会不顾圣人之尊插手精英弟子间的争斗,就是害怕自己的核心弟子会上榜;而通天教主则眼看着四大弟子中两人身死,核心弟子三霄、赵公明身死无法插手的原因。

    按封神榜中的说法,上了榜的人中,命运就已经完全被强行锁定,不管如何挣扎,最终的结局都是身死魂魄上封神榜。作为制定榜单之人可以插手,而惧留孙作为三清的下一辈,自然是不敢挺手封神榜事宜,强行改变原定上榜之人的命运的。劫数两字,就可以完美地解释很多人莫名其妙地选择,然后身死上榜的行为。

    土行孙只是学习了地行之术,道行并不高深,更为关键的是他违背了大势,背离了阐教的立场,选择了帮助阐教的对立方殷商,本来他的上榜命运就已经注定,行为又等同于背叛,恐怕不是他注定了要上榜,惧留孙自己出手清理门户都有可能。既然他选择了自己作死,惧留孙怎么可能会出手相救?

    所以明明推算出了土行孙会丧生于张奎之手,惧留孙还算有情义,曾给土行孙赠言:“地行道术说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兽带长红。”可以说是揭示了土行孙日后的命运,只是土行孙却不曾看透罢了。惧留孙最后还是出手赠给杨戬等人指地成钢符,困杀了张奎,也算是为自己的徒弟报了仇。

    张奎是《封神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职位不高,只不过是区区渑池县的县长。他背景不深,既没有皇亲国戚做后台,也不见他说师傅是谁。长久以来从邓九公到孔宣都不断的加官进爵,哪怕殷商人才凋零到邓昆、芮吉都上了前线,张奎都一直在渑池县当个县长。

    在书中张奎赖以生存的东西就三样,一个是他的坐骑独角乌烟兽,一个是他的地行术,另一个则是他的真本事武力。

    张奎在书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武成王黄飞虎反出五关的时候,黄飞虎出五关,一路都是打着过来的,唯独到了渑池县,却不敢再打。书中道:县中镇守主将张奎。黄飞虎知张奎厉害,不敢穿城而走,从城外过了渑池,径往临潼关来。看看,作为殷商的镇国武成王,武力也是相当的厉害的,在五关大展身手,却不敢和张奎对阵,可见张奎的武力不是一般的厉害。

    因此张奎的名头,在殷商军界真不亚于闻仲。恐怕黄飞虎行军多年,纵观殷商,在军事方面是害怕闻仲、张奎、张桂芳和魔家四将了。

    张奎武功高,擅长神补刀,座下独角乌烟兽,来去如风常暴走。最狠的是张奎也擅长地行术,速度比土行孙快得多。其妻高兰英,善用日月双刀,暗器为太阳金针,专门晃人眼睛,用今天的司机术语说,这用太阳金针简直就是远光狗。张奎、高兰英两口子如果战术运用得当,绝对是人头收割机。

    而在所有的绝技中,坐骑乌烟兽算是在书中出尽了风头。

    张奎的这个独角兽是个装了涡轮增压的坐骑,擅长人格分裂一样的突然加速。比如文王二位殿下双战张奎,奎爷骑着独角兽四平八稳的一刀战双枪。张奎就算不用法术,不上坐骑,单凭手上这刀法,也是一员猛将。

    如果不算中间收服的孔宣之类的厉害角色,张奎的独角乌烟兽算不算原始坐骑中最快的呢?原著中描写“张奎的坐骑甚奇,名为“独角乌烟兽”,其快如神,如一阵乌烟,似飞云掣电而来。”文中使用了“如神、飞云掣电”来形容其速度。

    当时崇黑虎驾驶火眼金睛兽诈败而逃,“去有二三箭之地”诸位可知一箭之地是多远?就是一箭射出的距离,大约一百三十步(约90米),两三箭地保守说也得200多米。假使崇黑虎在这个位置站定没继续往前跑,这独角乌烟兽跑过200米只是瞬间在这么远的距离和这么短的时间内,那张奎先杀闻聘再斩崇黑虎,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这崇黑虎居然连揭开葫芦盖的时间都没有,可见独角乌烟兽快到了什么程度。

    而他的地行术造诣,更是远超土行孙。

    土行孙的地行术已经很无敌了,可以日行千里。但是张奎的地行术更牛逼,可以日行一千五百里。土行孙为了制住张奎,去夹龙山飞云洞找师父惧留孙讨要指地成钢的符箓。结果张奎知道了,先行到了夹龙山隐藏起来,等土行孙到了之后,一刀子就给土行孙砍死了。

    土行孙的师父是惧留孙,那么张奎的师父又是谁呢?

    土行孙有难时,惧留孙总是第一个及时赶到现场解救,比如当土行孙帮助邓九公对付姜子牙时,惧留孙赶到,不仅帮助姜子牙收服土行孙,还给土行孙安排了一段姻缘。再比如当土行孙因贪慕余元的五云驼,而被余元拿住准备杀死时,惧留孙及时出现解救了土行孙。而当张奎斩杀土行孙时,惧留孙在哪里?

    其实,当张奎手起刀落,在猛兽崖杀死土行孙之时,惧留孙就在夹龙山,就在猛兽崖上,眼睁睁的看着张奎杀死土行孙。

    证据在书中已经体现,就在惧留孙给予姜子牙的书信里。

    道末惧留孙致书于大元帅子牙公麾下:前者土行孙合该于猛兽崖死于张奎之手,理数难逃,贫道只有望崖垂泣而已,言之可胜长叹!

    因此,惧留孙就是张奎的师父,张奎就是土行孙的师兄。

    惧留孙给已入道门的土行孙一段姻缘,是知道自己的徒儿难免一死,提前给个安慰奖。至于张奎,惧留孙没法相见,见了也没办法去挽救。只因二人的名字早早就写进了封神榜之中,十二仙首斩三尸、渡杀劫,徒弟成为替罪羊的又岂止是张奎和土行孙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