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生土木堡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三章:老滑头胡濙

    “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朝廷教育管理人才之地,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设立博士若干,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礼部尚书胡濙一进来,就开始胡咧咧,朱棣听得直触眉头。

    “得得得!”

    胡濙好像没听见似的,仍旧在自顾自的说着。

    “祭酒之官一开始只是负责管,直到本朝太祖时,改为监、管并行,这才有了如今的国子监,然后......”

    说着,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似的,胡濙抬起头一看,发现皇帝正在气鼓鼓的瞪着自己,再转头一看,其余几人都在闭着眼睛神游。

    咋回事?

    怎么说的好好儿的,皇帝爷跟个受了气的小媳妇儿似的,忽然就生气了。

    朱棣看了他一会儿,没好气道:“你说完了?”

    胡濙张着嘴巴道:“陛下,臣、臣还没有说完。”

    “没说完你也别说了,没你事了,回去歇了吧。”朱棣说道。

    胡濙闻言,一脸吃惊,连忙站起来跪在地上,问道:“陛下,臣是说错了什么话吗?臣有罪,臣请罪,陛下恕罪啊!”

    “你没罪,是朕有罪,怎么满朝文武这么多人,朕就把你这个老学究叫来了呢?”朱棣再次说道:

    “你快回家歇着吧,玩了朕怕你在乾清宫睡着。”

    朱棣一通赶,胡濙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一脸的恋恋不舍。

    “这个老东西,朕问东,他答西。”朱棣摇了摇头,骂道:“朕又没问他这些,怎么把国子监的由来全都说了一遍,朕还用他教?”

    下头,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和兵部尚书于谦对视一眼,都是憋着笑。

    胡濙能这么回答,其实很多人并不意外。

    毕竟皇帝刚才问的话太敏感了,自晋武帝设立以来,国子监一直是这个教学模式,变的是国子监这个衙门的职权,可内在的教育模式却根本没变。

    朱棣一句话,就要改变历代以来国学的教学模式,搞什么专业人才?

    这种概念太过于新奇,胡濙作为资历甚久的六朝老臣,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朱棣问的是一回事,胡濙这个礼部尚书回答的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倒不是说胡濙叛变了,不跟着皇帝做事了,这不是立场问题,这是态度问题。

    胡濙心里压根不想搞这件事,自从修撰《正统奸臣录》以来,他又是朝野皆知的皇党要员,更不能在这种场合当众忤逆皇帝。

    所以这么干,是最聪明的选择。

    朱棣当然也看得出来胡濙的意思,知道他不愿多谈,这种时候放他安然离去才是最明智之举。

    似胡濙这种老臣,逼迫过甚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兔子急了还咬人,胡濙这种地位的臣子不反对就已经谢天谢地,要是带着头唱反调,那这个改革想要搞成恐怕就会很费劲。

    总而言之,在乾清宫这个地方,从身为皇帝的朱棣,到下面的这些臣子,没有人不在演戏,就看谁会演,演的真。

    “这个老东西总算滚回家了,这一顿说教,听得朕心烦!”

    王文出来笑着说道:“陛下见谅,胡部堂毕竟年纪大了,历事六朝,老眼昏花也属正常。”

    “哼。”朱棣冷哼一声,过了一会儿,方才摆手道:“罢了!罢了!不去管他这些,朕问你,朕方才的想法如何?”

    胡濙刚才已经拖了那么久,为的就是让其余的于谦、王文和商辂三人在后面梳理思绪。

    王文不是个傻子,既然敢站出来主动给胡濙打掩护,就说明他心里已经想明白该怎么回复了。

    “回陛下,臣以为,如今的国子监拂袖不堪,是该整顿改革,以示朝廷对教育问题之关切。”

    “南北两京之国子监,等候补录者要有近万人,除此以外,各地举人、秀才、贡生还要有更多。”

    “如此多的学子,整日空思苦等补录,浪费青年锐志,自土木堡之变后,我朝急需各种人才为国效力。”

    “而今国子监改革,当从杜绝贪腐开始。”

    问题又说回来了,贪腐。

    但凡是人组成的朝廷,就不可能绝对避免贪腐问题,国子监到如今,贪腐问题更是严重。

    对此,朱棣亦深以为然。

    “爱卿所言不错,爱卿以为如今国子监最主要的贪腐问题是什么?”

    “官倒!”王文想了想,继续说道:

    “本朝官倒之风,为历朝之最,国子监入学,入今分为举监、贡监、萌监、恩生等多种,自正统十三年起,又多了一种,叫做例监。”

    “所谓例监,便是正统一朝那妖后孙氏指使给国子监的招生新政,有钱人家若有子弟想入学的,可以给朝廷上缴粮食,获得进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竟有此事?”朱棣十分吃惊。

    国子监可是天子门生,一开始老爹朱元章设立这玩意,为的就是给朝廷培养候补官员团队。

    当然在一开始的洪武、永乐、宣德、洪熙四朝,国子监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原因朱棣也明白。

    这四朝分别是朱棣的老爹,朱棣自己,还有太子、好圣孙当家做主,吏治比较清明,反贪力度很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四朝期间,大明官员团队大清洗的次数比较频繁。

    好比洪武年间三大桉,空印桉、郭桓桉、蓝玉桉,每一个都是牵连了大半个大明官场,最后一个蓝玉桉,更是杀的人头滚滚,在册被牵连诛杀的就有三万多人。

    朱棣是经历者,自然知道,蓝玉桉被株连的人数要远多于三万。

    到了朱棣这一朝,由于是藩王造反夺位,官员团队自然也要大清洗,还有方孝孺那种沙凋,更是要给他一个厉害瞧瞧。

    后面的反贪力度上,朱棣更是继承了朱元章的一贯作风,从上到下杀的人也是真不少。

    但朱棣能非常自信的说,每一个被他弄死的人,肯定都是有被弄死的理由,他并非是一个嗜杀之人。

    这样频繁的官员清洗和诛杀贪腐官员,也就导致国子监的候补官员没有现在这么离谱的规模。

    正统一朝不过十四年,朱棣上一世驾崩在榆木川不过也才二十五年,贪腐问题竟然就已经触目惊心。

    看来,反贪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