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司事
繁体版

第一卷:梨魂案第一章

    第一卷:梨魂案

    孙盼隐约记得,那一日,天上日头灿灿,她正在一处山头晃荡,忽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黑风,将她刮来了这片大雾弥漫的树林。

    这里有许多与她一般的人,只是这些人有些孤僻,不大爱说话。

    孙盼是个话痨,每日里若不说上几箩筐的话,她就浑身不舒服。她喜欢跟在那些人身后,絮絮叨叨,讲她生前所识之人,所历之事。

    那些人大多不怎么理她,木着一张脸,漫无目的的四处飘荡。

    她这般喋喋不休,活蹦乱跳,倒显得与他们有些格格不入。

    这树林古怪得很,终年大雾弥漫。没有边际,没有日月更替,亦没有鸟语花香,唯有满目枯枝,凋零阴沉。

    她被困在此处,日子久了,心也如脚下的泥土慢慢腐朽下来。

    可是,她却没有停,也不敢停,每日里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忘记一些细节。紧接着,她又忘记了一些人的名字。最后,前一秒那些过往还在脑中盘旋,可话到嘴边,却忽然忘了。

    生前所识之人、所历之事慢慢在她脑中消失,她惶恐过,挣扎过,逃跑过。可最后,便连这些情绪都消失了。如此这般,她终是融入了那一群麻木无知的人群。

    这般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孙盼已是许久未曾说话。可是,在一个也不知是清晨,还是黄昏日子。寂静无声的树林,忽然不知从何飘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

    孙盼一个激灵,恢复了片刻神智。她拉住一个路人,问道,“你可有听到铃声?”

    那人似乎听懂了她的话,凝神听了一会儿,却忽然尖叫着冲进了树林深处。

    孙盼不解,循着声音找到了一条小路。

    小路亦笼罩在一片大雾里,看不清来路,瞧不见去路,只能看见脚下平整的黄土路上,一串清浅的脚印,只有去的却没有回的。

    孙盼逆着脚印朝前走,随着叮叮当当的响声,浓重的雾气里缓缓出现两点灯光,三道人影。

    那三人分明移动得极慢,却一眨眼便穿过浓雾来到她面前。打头两人一黑一白并排走着,黑的面色冷肃,白的面色和善。他们手中各握着一根铁链,铁链的另一头捆着一长串排列整齐的人,远远瞧着就像是一个人。

    孙盼在林中游荡许久,这里的人她大多混个脸熟,可面前这二人,却面生的紧。她许久不曾开口说话,也早已忘了生前对待陌生人该有的礼仪,径直问道:“瞧二位官人行色匆匆,这是要去往何处?”

    打头两人似乎有些惊讶,皆看过来,黑面人道:“幽冥地府。”

    孙盼一惊,脑中一瞬间闪过一道霹雳,“此处竟不是幽冥地府吗?”

    那黑面人道:“自然不是,过了鬼门关才是地府地界。”

    孙盼怔怔然看着他,喃喃道:“人死了,不都是要前往地府报到?”

    黑面人面无表情地瞥了她一眼,漫不经心道了句“并非全都如此。”便施法将她拨到一边,抬步继续朝前走。

    二人走了几步,白面人回头看了眼还在发愣的孙盼,奇怪道:“这鬼好生奇怪,为何不怕咱们?”

    黑面人随口道:“这林中皆是些不走正道而来的孤魂野鬼,他们大多困于心魔,不肯过鬼门关,生生错过了投胎的时机。障林不归咱们地府管,他们不怕咱们,实属正常。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复命吧,莫叫九判官久等了。”

    白面人嗤笑一声,不屑道:“久等怎么了,你就这般怕她,真是没出息。”

    黑面人冷笑一声,“你既这么有出息,便晚些回去吧,我先走了。”说完,竟当真撇下他,闷头加快了脚步。

    “哎……”白面人见状,急忙跟上他,讪笑:“说笑而已,怎的还当真了?”

    行至鬼门关,守门的两名夜叉早早便躬身迎了上来。其中一人看了看他们身后,搓了搓手,“二位无常大人,今个收获颇丰!”

    白无常自怀里取出一壶酒,扔给那夜叉,笑骂道:“拿去,你这泼皮狗,鼻子倒是灵敏。”

    那夜叉笑嘻嘻地打开壶塞,闻了一闻,谄笑道:“嗨,小的就等大人这一壶酒呢。”说着,便躬身退到一边,让出路来,目送他们进了鬼门关。

    待他们走远了,两名夜叉才抬起身。

    另外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夜叉犹望着他们的背影,面上满是困惑不解。

    那名夜叉见他犯傻,朝他脑后猛拍了一把,“看什么呢?走,喝酒去。”

    另一名夜叉犹豫了半晌,终是怯怯开了口:“大哥,方才那队鬼魂后面似乎还跟着一只鬼魂,瞧着好像没带铐子。”

    那名夜叉一听,急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左右瞧了瞧,低斥道:“瞧见就只当没瞧见,多做事少说话!”

    另一名夜叉似懂非懂,轻轻点了点头。

    察査司内,九判官正埋头赶前几日落下的案卷。白无常忽然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大人,阎王叫您去一趟阴律司。”

    九判官抬头看了他一眼,不耐烦问道:“何事?”

    白无常只低着头,不敢看她,“下……下官不知,只说叫您去一趟。”

    九判官想了一想,搁下笔,起身往外走。走了几步,又突然停了下来,回头盯着白无常道:“为何不跟上?”

    白无常愣了愣,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凡……凡间晋国滨州境内爆发瘟疫,死者无数。下官与黑无常即刻便要前往。怕是,怕是不能陪同大人前往阴律司。”

    九判官狐疑地盯着他好一会儿,“你莫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本判?”

    白无常嘿嘿笑着,胡乱摆着手,“哪有哪有,下官不敢。那什么,黑无常还在鬼门关等着下官,下官这便去了。”说完,竟不等她回应,一溜烟从她身边奔了出去。

    九判官走进阴律司的时候,一眼便看见堂上端坐的阎王。他此时正低头翻看着桌案上的一卷册子,神情晦暗不明。右下方的桌案坐着魏征,面上是一贯的严肃不近人情。崔珏坐在他对面,见她进来,朝她使了个眼色。

    九判官微微一愣,面色如常地朝崔珏这边走了过来,心下却忍不住揣测。包含她在内,四府判官来了三个,再加上堂上的阎王,这样大的阵势,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她走到崔珏旁边的位子坐下。

    崔珏凑过来,朝黑白无常努了努嘴,悄声道:“鬼门关拦下的。”

    九判官不明所以,悄声问道:“为何要拦下?”

    崔珏待要回答,却听得魏征“啪”地一声,拍响惊堂木,“何方人士,报上名来。”

    话音方落,一个怯怯的声音自墙角里响起,“民女孙盼,家住白水县,旁的……旁的就不记得了。”

    九判官循声望去,发现墙角里似乎窝着一团淡薄的几乎与周围融为一体的鬼魂。她用眼神询问崔珏,崔珏却坐正了身子,露出了一个微妙的笑。

    魏征臭着脸看了九判官一眼,冷哼了一声:“崔珏,你来说。”

    崔珏取出生死册,有些兴奋道:“这鬼魂方才上了孽镜台,你猜怎么着?孽镜台不知为何却毫无动静,几千年来可是头一回见呐,稀奇得很!”说着,把生死册往九判官面前一递,“你再瞧瞧这个……”

    九判官狐疑地接过生死册,从头翻到尾却未见到孙盼这个名字,也惊了一跳,问道:“生死册中竟然没有她的名字,这是为何?”

    魏征看向堂下的黑白无常,厉声道:“你二人还不速速将此事道来。”

    黑无常偏头看了看仿佛老僧入定的白无常,无奈叹息道:“今日属下二人,自凡间返回地府途中,路过障林。这叫孙盼的鬼魂便站在路边,见了下官二人并不惧怕,反而缠住下官二人问东问西,随后还一路跟着来到鬼门关。下官本以为她到了鬼门关便会自己返回障林,也就未驱赶她。谁知,她竟跟进了鬼门关,还一路跟来了阴律司。”

    九判官面色顿时阴了下来,难怪方才他们两个火烧屁股似的要逃去凡间。摆明了是想把祸甩到她头上,自己逃之夭夭。若不是崔珏及时拦下了,她今日便是有百口也无从辩驳。

    她狠狠瞪了黑白无常一眼,走下座位朝着阎王一拱手,道:“既然是黑白无常带进来的,便由黑白无常送回障林,阎王意下如何?”

    “不可!”

    “不要回去!”

    话音刚落,便听得堂上阎王和隐在角落的孙盼同时出了声。

    那孙盼似是受了刺激,从墙角里冲出来,就往门外跑,不停地尖叫:“不要回去,不要回去!”

    黑白无常见状,赶忙追上去制住她。

    九判官却不理会那方,只疑惑地看着阎王,仿佛在等他的解释。

    阎王干咳了一声道:“困在障林的鬼魂,皆是不肯放下生前痴念之人。痴生障,障生魔。尔等身为地府判官,岂可放任不管?”

    九判官与崔珏互看了一眼,皆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那要如何?这名叫孙盼的小鬼一看便是魂魄不全,投不了胎,不送回去,难不成还要放在地府养着?”

    阎王干干一笑,好言好语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孙盼既然愿意来到地府,想必是放下了生前痴念。我等何不学那西方如来佛祖,化解她的心魔,渡她去往彼岸?叫你们来,便是为了此事。”

    话毕,堂下静了一静。

    崔珏突然起身朝阎王拱了拱手,面色严肃地往外走,“那个,下官要押着新来的鬼魂去轮回井,不能误了时辰。”

    九判官也忙不迭地起身拱手,往外走,“那个,凡间晋国滨州境内出现瘟疫,黑白无常忙不过来,下官得去搭把手……搭把手。”

    那方魏征亦站起来,一本正经道:“下官亦有要事。”说罢,竟快步超过他们,当先跨出了殿门。

    九判官与崔珏互看了一眼,争先恐后地挤向殿门,眼看着胜利在望。身后却传来一道阴恻恻的声音,“林九留下。”

    这可是喊了全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