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管国子监,大明工业化了?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朱元璋的心思

    “陛下。”

    “父皇。”

    不过片刻时间,朱标跟李文忠便先后的踏入了武英殿。

    “二虎带来了中都的消息,说是国子监绳愆厅监丞陈逢,造出了能够千里传音的机器。”

    “咱有点拿不准。”

    朱元璋说到这里,忽然站了起来,猛地回头道:“所以,就让人把你们叫了过来。”

    “千里传音?”

    李文忠一惊,下意识便道:“这不可能吧?”

    “真的造出来了?”

    朱标的反应虽然也很惊讶,但却跟李文忠的惊讶完全不同。

    “二虎,你跟他们说吧。”

    朱元璋向外招了招手,示意二虎进来。

    “是。”

    “见过太子、曹国公。”

    “是这样的,前段时间……”

    二虎快步走了进来,先后向朱标和李文忠行了一礼后,便讲述起了自己亲眼见到的电报机,以及陈逢的所有解释。

    听完二虎的话,李文忠略作沉吟之后,道:“若当真有如此神器,我大明北伐之路,必将战无不胜!”

    他这番话说的很满。

    但实际上,他的这番话却是留了很大余地的。

    比如说。

    电报机得是真的。

    如果没有这一点。

    他后面的那些话,自然也就不会作数了。

    如果有?

    那就更简单了。

    毕竟,不论是他还是朱元璋,都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佬。

    以前的时候,消息不灵通,他们两个都可以通过前线传来的蛛丝马迹,不断地向前线发号施令,而且还是正确的发号施令。

    之后如果消息灵通了,他们难道就做不到了?

    去球吧!

    “文忠与咱想到一起了。”

    朱元璋满意地看了这个大外甥一眼,脸颊之上满是赞叹,不过他也就只是说了一句之后,便很快地看向了朱标:“标儿,你觉得呢?”

    “儿臣先前便与陈逢有过不少接触,还算熟悉。”

    “因此,儿臣不觉得他是信口开河之辈。”

    朱标这么多年的监国,到底也不是白监的,他很快听出了朱元璋的画外音,当即便毫不吝啬的表达了自己的认同:

    “咱教过你很多次,除了咱自家人之外,你对其他人都要留几分提防……”

    “罢了。”

    朱元璋有些失望,下意识地就想教训朱标,但在看到后者抬头要跟自己犟嘴时,只能十分无奈地摆了摆手。

    “咱今天不想跟你吵。”

    他感慨过后,转头看向李文忠道:“咱对此事有些拿不准,所以想让你跟太子一起去中都看看,你觉得如何?”

    “臣,自当效命!”

    李文忠当然是不敢跟朱元璋犟嘴的,哪怕面前这个人是他的舅舅,哪怕他其实也有着犟嘴的权利。

    “咱就不喜欢你这一套,对外人也就罢了,对咱这个舅舅,你怎么还是这么疏远?”

    朱元璋又是一声感慨。

    听到这句话,原本就已经靠近门口的二虎,猛地又是向后倒退了两步,顷刻间就已站在了门外。

    直到这时,二虎方才深深地松了口气。

    内心道:‘怎么每次见面都这样啊?偏偏还让我听见,还让不让我活了……’

    是的,朱元璋每次见到朱标跟李文忠,情况最后都会突然变得很诡异。

    说出来的一些话,根本就不像是皇帝说的。

    就像是一个大家长。

    还是一个脾气相当不好的大家长。

    因此,二虎几乎每次都战战兢兢的,仿佛再有下一次就要被砍了一样。

    他都快吓死了。

    武英殿。

    三个人并没有发现二虎悄然退去了,或者说早就已经发现了,但却完全不在意。

    就像是李文忠,他的目光都没敢乱撇一下,此时更是无比惶恐的道:“陛下奉天承运,乃是天子,臣虽……”

    “咱什么样,咱不比你清楚?”

    朱元璋直接打断道:“咱可是你舅舅,小时候你那么喜欢跟咱玩,怎么到了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臣惶恐!”

    李文忠躬身就要行礼。

    “别给咱来这一套,咱不说了还不成吗?”

    朱元璋一把拉住了李文忠的胳膊,问道:“上次落下的伤,现在还疼吗?”

    “臣……”

    李文忠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朱元璋大怒:“你害羞个什么劲,咱又不是没见过你小时候光着屁股跑!”

    “让咱看看!”

    “臣,遵旨。”

    人到中年的李文忠,默默地瘪起了嘴,简直跟小时候被这个舅舅教训时一模一样。

    “怎么不仅没好,反而还重了?那些太医,着实该杀!”

    “还有华中,咱明明都让他去照顾你了,就照顾成这样?”

    “回头咱就帮你教训他!”

    该说不说,朱元璋实在不愧为最典型的医闹型患者家属。

    两句话之间,就又要杀又要罚的。

    真不知道李文忠如果真的死了,淮安侯华中和那些太医会不会也一起完蛋……

    哦。

    历史上确实是一起完蛋了。

    比如华中,好歹也是一个侯,但遇到了这位医闹的行家,却也是不得不死。

    “此事,实怪不得太医与淮安侯……”

    李文忠都觉得不对劲了,张嘴就要帮忙辩解两句。

    “不怪他们怪谁?难道怪你?实在是不行了连朕也一起怪?”

    “说来说去,还不是他们照顾的不好?”

    朱元璋霸道的打断了李文忠的话,看着大外甥胸口的伤口,很是心疼的道:“就那么点个伤,现在居然越来越大了,咱,咱真的害怕。”

    李文忠:“……”

    这让他怎么说话?

    虽然他知道,这是舅舅在关心自己,可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用人臣之礼回答。

    “哎,回头咱再帮你找些名医,总是能治好的。”

    朱元璋显然不知道大外甥在想什么,叹息着回过了头,看向朱标道:“标儿,你知道咱怕什么吗?”

    “儿臣不知。”

    朱标其实知道,不过他却不能说。

    “这天下虽然打下来了,可这天下间的人,除了徐达、汤和……还有文忠之外,咱还能相信谁啊?”

    “咱真的怕,怕他们都……”

    “你说,真要是到了那一步,咱可该怎么办啊?”

    朱元璋又是一声叹息。

    是的。

    除了汤和、徐达、李文忠、郭家兄弟、沐英还有平安等寥寥数人之外,朱元璋几乎不相信任何人。

    或许也正是因此,在上面的人都开始逐渐凋零了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大肆杀戮了。

    这种杀戮,几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

    甚至可以说,谁聪明就杀谁。

    或许有人不相信。

    可这就是事实。

    这一点,从他为朱允炆选出来的那些‘人才’,就可以窥探一二了。

    那都是些什么人?

    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愚忠愚孝…愚蠢之辈!

    你说他没有选择人才的眼光?

    可朱元璋早年打天下,选的都是什么人?

    个顶个的人才、人精啊。

    但凡是他拿出打天下时选择人才的目光,又怎么可能会留给朱允炆那么一批…玩意儿呢?

    所以很显然,这都是朱元璋故意为之。

    话又说回来,他当真不知道方孝儒等人都是什么玩意儿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朱元璋在选择方孝儒等人的时候,几乎每一次都对后者的‘愚蠢’一面大加赞赏。

    比如方孝儒,朱元璋之所以用他,便是因为他迂腐……能躺在家里饿到说出‘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的人,不迂腐吗?

    后来见过之后,朱元璋更是对朱标说,此庄士也,当老才。

    什么意思呢?

    这人品行端庄,你应该用他到老。

    什么叫品行端庄呢?

    不就是老实人好欺负吗?

    装什么文化人啊。

    还有陈迪、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黄观、张紞……

    这些被他夸赞过的人,几乎全都以身殉葬了。

    而且这些人还不仅仅是自己殉葬。

    在死的时候,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还直接拉上了整个九族。

    是不是很震惊?

    不用震惊。

    因为这就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朱元璋的能耐。

    其眼光之毒辣。

    进,可以选出足可平定四方、征战千古的名将、名臣。

    退,也还能选出愚忠愚孝愚蠢的‘忠臣义士’。

    这都是基本操作而已,勿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反面教材了。

    崇祯。

    但凡是他能继承一点点祖上的眼力,也不至于吊死煤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