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密教之名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密谈结束与失忆

    “等等!”

    徐伦的额角冒出冷汗,他感觉眼前这个女人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有志青年立刻决定跳过这个危险的话题:

    “所以说你们是在事情发生了之后,才发现了格洛弗父子轮船公司的异常,进而锁定到我的是吧。”

    “是的。”

    里米特像没事人一样,

    “我们在格洛弗父子轮船公司附近检测出了大量‘壤’与‘尘’相性元素的异常聚集,进而确定了这里曾经有密教法术仪式的存在。可是等我们找到‘卡西米尔·瓦兰斯’的时候,他已经被火化了,现在无法知道他到底是那一派的密教信徒,为什么会出现在霍尔法斯特。”

    “尘”与“石”,相性元素?

    又是三个陌生的词汇。

    显然眼前的人是不会和自己解释的。

    “卡西米尔·瓦兰斯?”

    徐伦挑了一个对方可能回答的问题。

    里米特:“就是你遭遇的那个密教信徒,那个马车夫,被误认为是来自多拉德的重刑通缉犯的人。”

    “所以唯一的线索就成了我?”

    徐伦替里米特补完话语。

    “对,”

    夏妮说,“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活下来的,但你一定会对密教信徒的危害性印象深刻。

    我们对密局的任务就是,调查与密教相关的异常事物、管理密教信徒与异常物品、控制密教事件对普通世界的恶劣影响。”

    “徐伦,你的遭遇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里米特和夏妮一唱一和,将谈话拔高到了很高的高度。

    大约比有志青年高一点点。

    徐伦也明白了,这还真是个很正面的政府部门。

    话说到这份上,再不配合也就说不过去了。

    有志青年叹了口气,“好吧,我把我遭遇的事情都告诉你们。”

    于是徐伦又复述了一遍。

    不清楚眼前这两个人有没有检测话语真假的手段,徐伦也不敢说假话,在隐藏了部分关于自身超凡事实的基础上把能说的都说了。

    在讲述的过程中徐伦发现,他们似乎并不在乎徐伦到底是怎么从密教徒手里逃脱的,或者说更在乎的是那位密教徒的外貌、超凡手段,以及目的。

    可能是他们眼里,自己就只是一个利用了爆炸炸死了一个密教徒的普通人罢了。

    活下来只是因为幸运。

    察觉到这一点,徐伦稍稍放心了点,开始就守约者的重要特征大说特说。

    说得徐伦都口渴了喝水好多次,两位公务员记满了一个小笔记本。

    “太好了。”

    里米特揉着酸痛的手腕,但是却难掩兴奋的心情,“有了你的描述,肯定能很快锁定他所属的教派,他的身份,甚至确定他的目的。”

    “多谢你了,”

    夏妮同样高兴,不过她表现高兴的方式与众不同——她直接俯身在徐伦脸颊上留下一个香吻——“感谢你为对密局、为帝国做出的贡献。”

    徐伦被亲了,但并不感觉开心。

    吻是要留给喜欢的人的,被第一次见面的女人亲了,实在没什么好高兴的。

    里米特察觉到徐伦的情绪,无奈的笑道:

    “没办法,夏妮在海拉明斯特长大,比较热情。”

    徐伦:“……”

    海拉明斯特,霍恩帝国南方的一个半岛城市,地处热带,当地民风奔放。

    “真的没想到你的记忆力这么好。”

    里米特站起来,再次感叹。

    “是啊是啊。”夏妮也站起来,附和道。

    这是要走了吗?

    “只是一般的记性罢了,”

    徐伦准备谦虚几句结束这场谈话,毕竟如果不是书店的存在,他也不会——

    “等等,你要干什么?”

    徐伦看到了夏妮笑嘻嘻的又拿起那根黑色长棍。

    “为了你的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密教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少的流传……”

    夏妮单手耍了一个棍花,“咻”的一声,黑色长棍停在徐伦脑袋上面,

    “所以就委屈一下你咯~”

    “不——”

    徐伦刚要反对,夏妮手中的长棍一沉,就点在了他的额头。

    有志青年的思维在这一瞬间停滞。

    “里米特,你说他记忆里这么好,我们要不要多来几棍啊。”

    “不要,绝对不要,三棍就好了,打多了容易变成傻子……”

    这是徐伦在恢复记忆前最后听到的对话。

    ······

    深夜,病房的窗被风吹开,护工伊格尔听到窗户被风吹动拍到窗框上的声音而醒来,窗外明月皎洁,窗内一片寂静,护工小心翼翼的来到雇主床边。

    年轻的雇主侧躺着背对窗户,睡相安稳。

    他守候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没什么需要自己的地方之后,悄悄回到隔间。

    伊格尔离开,徐伦无声无息的睁开眼睛。

    他没有睡着,也没有失忆。

    自己的记忆被记在了书店里的书架之上,似乎能免疫那两位公务员使用的法术,或者用他们的词语来说的,无形之术。

    怪不得自己从未从说过和密教相关的事情,如果说帝国公务员一直在暗中将遭遇密教事件之人的记忆及时清楚,那的确不会有相关的知识在民间流传。

    多亏了书架,否则自己可能会在未来又遭遇密教事件而不自知,又一次陷入危险之中。

    下一次可能就不会真么幸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