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武双全猛张飞
繁体版

第十章:河北四州并州

    诸侯联军败退,一路溃退至祀水关这才稳住阵脚。

    这次讨伐董卓随着大败,早已人心浮动,早有诸侯心生退意。

    随着河内太守王匡第一个选择退出诸侯联军,率先率军返回河内。

    紧接着,典军校尉曹操准备返回陈留,长沙太守孙坚以荆州刘表进犯江东为由,准备返回江东。

    诸侯联军瞬间分崩离析,讨伐董卓彻底失败。

    剩下的诸侯,如冀州刺史韩馥,北平太守公孙瓒等人,也在收拾行装,准备打道回府。

    刘备大帐内。

    兄弟三人,正在借酒浇愁。

    “三弟,你说接下来,我们当如何?”

    从会盟之日开始,自家三弟不但武艺大进,遇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好事。

    张飞想了想,沉吟道。

    “大哥、二哥,如今讨伐董卓失败,众诸侯必定开启乱世,各自为战,相互吞并地盘,壮大自身。”

    “我们兄弟三人无论投奔那一方,只不过是被当枪使的工具,欲成大事,河北四州,图谋一州,站稳脚跟,徐徐图之。”

    “眼下,冀州袁绍与韩馥并存,二者难以并列,有一方必被吞没,幽州有公孙瓒,刘虞并列,二者早已水火不容。

    “青州田楷无能之辈,早晚被吞,唯有并州,并州内有黄巾余孽作乱,外有匈奴犯边更有黑山军张燕盘踞太行山为祸,虽危机四伏,但也是我们的机会。”

    “趁着眼下诸侯们无暇顾及并州,我们应该尽早启程,但如今,我们却缺少一道诏书,正大光明前往并州的由头。”

    没有官方的任命,自行前往并州自立,这和造反没区别,将来也给其他诸侯攻打并州落下了口实。

    “三弟,那该如何是好?”

    关羽也不愿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并州!

    张飞在脑海,飞速回忆着汉末并州点点滴滴的信息。

    早在东汉光武帝的建武年间,南匈奴单于就入主并州西河郡北部的美稷县。

    而在建武二十五年,塞外的乌桓来投靠,被光武帝安排在塞内的幽州和并州,其中并州就有雁门、太原、朔方三郡。

    到了桓灵年间,颇有战功的凉州三明之一段颎,上书提及边境两千余里被胡人侵蚀。

    其中并州的云中郡和五原郡,已逐渐陷入匈奴等外族之手,危害甚大,需要开始警惕,可惜后来未有什么改善。

    结果到了汉灵帝末年,胡人的持续搞事,并州的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五郡,基本就被胡人糟蹋得不成样子。

    并州百姓纷纷逃亡,或汇聚在上党郡,太原郡,整个并州,除了上党郡和太原郡,其它各郡人烟稀少。

    到后来,朝廷竟然默认了这一现状,也不派兵围剿。

    除了胡人在并州搞事外,黑山张燕也在并州南端属太行山区域的上党郡搞事,时常下山抢劫财物。

    汉末并州势力错综复杂,那一方都不是省油的灯,但唯有并州才有刘关张三兄弟发展的机会。

    机遇与危机并存!

    “并州苦寒,多出敢战之士,若能降服黑山张燕,内并黄巾余孽,那时后居高临下,俯瞰冀青幽三州,则大事可期!”

    “大哥可亲自手书一封,以汉皇后裔的身份,请命提领上党太守,无论董卓是否同意,将来生米煮成熟饭,再商量对策便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好,三弟言之有理,就按照三弟说的办!”

    刘备当即同意,亲自写下一封手书,派人星夜送往洛阳城。

    只等诸侯们退军,那时便出发前往并州!

    ……

    五日后。

    洛阳城,董卓府邸。

    随着联军退军祀水关,董卓安排牛辅领五万大军坐镇虎牢关后,率领大军返回洛阳城。

    董卓这几日心情大好,随着诸侯联军败退,听闻更有诸侯退盟而去,这一下就让董卓压力大减。

    只要不威胁到他的地位,诸侯们的事他也懒得过问,你不犯我,我不犯过岂不是美事。

    只是桌子上这封刘备差人送来的手书让他犯了难。

    区区一个上党太守他还不看在眼里,就当顺便回报一下刘备当年的救命之恩。

    眼下诸侯并列已经成为事实,谁也无法更改,就算他不同意刘备为上党太守,也还会有其他人谋取上党郡。

    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权当报恩,如何说服朝中大臣反而成了一件难事。

    总不能将那些反对的大臣一骨碌全部杀了。

    这时,有人通报,李儒求见。

    董卓决定问问李儒,再做打算。

    当李儒走进来参拜完董卓,看到刘备的这封手书,眼睛一亮,说道。

    “相国,此事可行,我们可以拿刘备的身份做文章,还要大加封赏刘备,如此以来便能堵住大臣们的口,顺道还能将刘备绑上自己的战车。”

    李儒此话,正和董卓的心意!

    很快,早朝时间到。

    董卓照旧抱着怀中瑟瑟发抖的汉天子,端坐在天子宝座之上,大声说道。

    “昨日咱家收到消息,叛贼张扬死后,上党郡群龙无首,黄巾余孽四处作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各位公卿大臣,都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启禀相国,北平太守公孙瓒兵精粮足,何不让他出兵剿灭黄巾余孽,有他出手,定然可以平复上党郡!”

    太傅袁槐出列说道。

    “公孙瓒坐镇北平,抵御异族方是首要之事,如何能抽身去并州,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瓜!”

    董卓一阵呵斥,更加没人敢说话了。

    “袁太傅,要不让你侄儿袁绍出兵去上党郡平乱如何呀?”

    董卓话锋一转,故意这样说着。

    袁槐瞬间急了,辩解道。

    “相国,渤海距上党路途遥远,难以成行,远水救不了近火,依我看,冀州刺史韩馥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韩馥?”

    “我呸!”

    董卓怒骂一声。

    “要是咱家没记错,去年韩覆兵败黑山张燕之手,就连安平国都沦陷了,此人无能之辈,如何能平定黄巾余孽?”

    李儒知道是时候该他出场了。

    “相国,臣保举一人定然可以平定黄巾余孽!”

    董卓故意装作不知情,问道。

    “不知文优保举何人?”

    “汉皇后裔,刘备,刘玄德,此人先前屡破黄巾,立功无数,却仅仅得到了个平原令的职位,眼下正好任命他为上党太守,提领上党,扫除黄巾余孽!”

    李儒刚说完,就遭到了王允的反对。

    “且慢,刘备说自己为汉皇后裔,谁知道真假,这年头冒充汉皇后裔的人可不在少数!”

    董卓一听,心中暗喜,这王允刚好入了套。

    “这有何难,取来皇族族谱查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