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美利坚
繁体版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战落幕(下)

    东线就纯粹是走过场了,对于俄国红党当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有很高的警惕性,尤其是国家主义已扩散到德国,对于他们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况且死道友不死贫道,英法敷衍了事的签署了几条不疼不痒的协议,算是找了块遮羞布。

    东线军事条款

    第一条,所有德**队要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立即撤出,撤回到1914年8月1日以前的德国边界。所有德**队也要从战前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撤出,撤离的时间由协约国根据俄罗斯国内形势决定。

    第十三条,德**队要立即开始从俄国撤离,所有目前在俄国领土的德国教师、囚犯、文职和军方代理也要招回。

    第十四条,德**队要停止所有自从1914年8月1日开始的,在俄国和罗马尼亚为德国需要所进行的征用和攫取。

    第十五条,废除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第十六条,协约国可以通过但泽或维斯土拉自由进入东线德军撤出的领土,为当地居民提供物资和维持秩序。

    这份条款的重心在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罗马尼亚的石油,土耳其的阿拉伯通道,都是德国重要的生命线。尤其是大战中催生的无数新技术,都以石油为能源、比起煤炭更为高效。这不得不让英法同盟警惕起来。而罗马尼亚的石油就是德国天然的能源库,必须把它掌控起来,再堵上土耳其这条路。没收洛林的煤矿。今后德国没有了两条腿。威胁就降到了最低点。这才是这份条款的深层含义。

    陆地上围追堵截,已掐死了德国的所有通道,但海洋却让英法大为头疼,虽然可以凭借英国强大的舰队封锁大西洋和地中海,但对波罗的海的控制却不是很严密。

    波罗的海地处东北欧,被挪威、芬兰、丹麦、瑞典、德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包围,形势错综复杂,既有俄罗斯这样的战斗民族。又有挪威。瑞典这样的主权国家,英法对这里的控制就力不从心。为了从根子上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堵死海洋这个短板,尤其是要彻底消除潜艇这个让协约国闻风丧胆的巨大威胁,英法绞尽脑汁的制定出了无比苛刻的海洋军事条款。

    海洋条款

    第一条,立即停止海上对抗,所有德国船只的方位和动作要提供给协约国,所有领水必须允许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军舰及商用船只自由航行。

    第二条,所有协约国及其盟友的海军和商船在德国手中的俘虏要无条件的交还。

    第三条,要将目前存在的所有潜艇。以及所有弹药、设备交给协约国和美国,交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港口。不能航行的要解除武装和人员。交由协约国和美国监管。可以航行的要尽早通过无线电指令离开德国港口到指定移交的港口。这条规定在协定签字14天内开始执行。

    第四条,被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国水面战舰要立即解除武装,前往中立国港口或协约国与美国指定的港口,并接受协约国或美国的监管,舰只上只留下必要的维护人员。指定的战舰包括:6艘巡洋舰、10艘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50艘最先进的驱逐舰。所有其他战舰集中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港,解除武装并受到协约国和美国监管。所有辅助舰只的武器要放到岸上,所有上述指定的舰只要在协定签字后7日内离开德国港口,将通过无线电指定目的地。

    第五条,协约国和美国有权清除德国水域以外由德国设置的所有水雷和障碍物,德国要给出它们的方位。

    第六条,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军舰和商船有自由出入波罗的海的权力。为了保证其权力,协约国和美国要占领所有在从卡特加特海峡进入波罗的海通路上德国设置的要塞、炮位和防御设施,清除所有的水雷和障碍物,德国要给出它们的方位。

    第七条,目前已有的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封锁维持不变,任何在海上发现的德国商船都会被依法扣留。协约国和美国将考虑在停战期间给予德国必要的补给。

    第八条,所有德国海军飞机要集中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国基地中,不允许再起飞。

    第九条,在德军撤出比利时的海防和港口时,所有港口运输设施,所有商船、拖船、照明设施、海上飞行设施、材料和设备、武器以及所有储存物资必须留在原地。

    第十条,在德军撤出黑海港口时,所有被德国俘获的俄罗斯军舰等物资,一律要交给协约国和美国,所有被俘获的中立国船只要释放,所有军事用品、港口物资以及第二十八条列出的物资要交还。

    第十一条,所有被德国俘获的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商船,要无条件地送还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港口。

    第十二条,在撤退、投降和恢复战前状态的过程中,不允许对船只和物资有任何破坏。

    第十三条,德国政府要通知所有的中立国政府,尤其是挪威、瑞典、丹麦和荷兰政府,立即取消一切对他们船只和协约国及其盟友贸易往来、出口造船材料的限制,不管这种限制是来自德国政府或私人企业,还是作为一种特许的交换。

    第十四条,在停战协定签字后,不允许任何德国商船改换中立国旗帜。

    停战期限为30天,如果需要可以延长。在此期间,如果条款没有得到履行,可以有签字任一方宣布协定作废,宣布作废要提前48小时通知。但第三条和第十八条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间完成,将不预先通知条约即作废。为了保证协定能够有效地执行,设立一个国际停战委员会,委员会由协约国再高军事长官负责。

    1918年11月21日,74艘德国战舰在协约国舰队的押解下,驶入斯卡帕湾。所有火炮的开火装置已被拆除,水兵数额被限令到最低,所携带的燃料几乎不能让舰队驶离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虽然英法严密控制了德国的全部海军,但屈辱和仇恨的种子却根植在德国人的心里。卖猪肉一般的讨价还价,撕破脸后的丑陋嘴脸,都让海军官兵们感到屈辱、恶心,从而也导致了后来的“彩虹”行动,留给协约国的只是一堆躺在海底的废铁。

    德国失败了,但仇恨却没有消除,反而在沉默中积蓄。停战协议虽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但如此严酷的协定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经济,损伤了德国人民的自尊心,因此导致希特勒被选上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战争结束了,美国的战时经济管制没有了用武之地,虽然工业委员会还没有裁撤,但威尔逊已经挡不住国内企业的强烈不满,开始放松民用企业的生产许可,战后的转型也开始启动。

    威廉这个时候看上了美国海量的战争物资,不光是他,华尔街的猎犬们,也早就盯上了这些流油的肥肉。摩根秘密进行了电话会议,对美国乃至整个协约国系统积压的物资展开分赃大会。

    对于钢铁、粮食、军火、化工产品。威廉不感兴趣,他的财团就是生产这些的,还在发愁减产转型的问题,那还顾得上这些战争期间的香饽饽。

    不过有一个目标却让他垂涎三尺,那就是上千艘的远洋货轮。自从抢过船舶委员会对战时造船业的主导权后,到目前已经造出了近千艘货轮,在战后的经济萧条中,私人船运公司都在考虑削减船只,节省开支,英法有自己的造船厂,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恢复工业,是不可能从美国采购船只的。这些船就成了后娘养的孩子,只能等着生锈了。

    但威廉清楚,战后的萧条最多维持个两三年,之后就会使美国乃至世界的黄金8年,经济的大发展又会导致这些船成为香饽饽。

    美国政府也很头疼堆积如山的战争物资,仗打完了,欧洲人绝不肯再掏一分钱来买这些东西,国内的工厂企业只管生产,钱都是出售债券筹集到的资金偿付的。难道眼看着海量的军火、粮食发霉,不说他们看不下去,处理不好,美国人都会撕了他们。

    就在美国政府纠结不已的时候,财团的联络官“大卫“找上门来,许诺为了国家的利益,希望能购买一批远洋货轮,而且会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作为回报,船只的价格必须降低,否则交易不会成功。

    船舶委员会的头头脑脑们正愁的满地打转,看到会有如此好事,自然不愿放过,尽管之前他们也极力推销这些过剩的船只,但效果并不好。战后各大企业都在转型,资金都很紧张,而且为了逃税,很多有钱人都购买了大量的债券,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现金支付,华尔街的大亨们眼睛都盯着欧洲准备打捞一笔,也不会注意这些小生意。

    为了收回大量的现金用以支付到期债券的本息,只能半推半就的用白菜价换取继续的资金。不然这些船再放上几年,恐怕也只能卖废铁了。

    最终,船用公司以5500万美元的白菜价,精挑细选了112艘船况最好的3万吨级远洋货轮。只要花点小钱维护上几年,等经济好转,又能赚取几倍的利润,抢银行也没有这样来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