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芒
繁体版

第八章 往日

    凡人们代代相传一个或真或假的传说:我们生活的星球外还有大千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这颗行星不过是浩瀚宇宙的一隅之地。

    对未知的渴望鞭策人们研究自然规律,产生了科学的最初雏形。然则俗话说好奇心害死人,当真是古人诚不欺我,在刚刚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伟大的创举遭到血腥的镇压。而那些凶狠毒辣的暴徒、刽子手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修道者。

    亿万万年前,一群天神作为第一批信仰念力的探索者在一些无人注意的渺小星球上进行不为人知的实验:传道。

    他们传下神境以下的修炼路,教化生灵。境界采用最为广泛的名称分为十道:驭气,神眼,命泉,养炉,炼道,元神,玄胎,溯源,大乘,渡劫。当抵达大乘境界时不断渡劫,人道蜕变为神道,便是成神。不过没有相应的修炼法门,最终修到大乘境界便止步于此了。即使有人惊才绝艳走出另一条道路,只要没有脱离渡劫的范畴,一旦渡劫就有天神联合降临截杀阻断前路。所以修炼者中成神的存在寥寥无几。

    星海边荒,洪洞星域,光启星。

    这颗星球在诸多行星中算是很大的个头,有百亿人口,大兴神道,香火旺盛,是神族天宙主脉的宙维天神下辖的主星之一。放眼三千星域,也有些名气。

    四大主城之首的北方景阳古城,距建成已有数十万年的历史。上一代老城主的两个徒弟,老大继任城主,老二城主府旁独自修了洞府潜心修道。距离韩煊成为七徒弟那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一百多年来老二韩淮相继收了六个天资不凡的徒弟,不是传道授业就是闭关修炼。

    一次闭关后,韩淮叫来了大徒弟楚天舒,嘱咐去曾经孕育出自己的小山村找七徒弟。大徒弟一向嘻嘻哈哈,好奇地问为什么都已经是玄胎巅峰的境界了按理要苦修更进一步,怎么分心收徒?简直离了个大谱。

    要知道,师父收他们为徒是因为老大、老二要继承衣钵;老三是孤儿,师父年轻时捡到于心不忍,于是收养,如今若再碰见这种情况恐怕师父绝不会理红尘之事;老四、老五、老六都背靠顶级世家,托关系来这里认公认的大陆第四人当师父纯粹是为了镀层金罢了,说是亲传,不过无关紧要的记名。韩淮摇摇头笑而不语。

    小村子叫韩家村。名副其实,一整个村两百来号人没一个不姓韩的。对修士来说韩家村离景阳的距离不远,几千里。奇怪的是印象里师父从来没去过,明明就是不到一天的功夫。一百来年都不来,如今却怀着貌似怀着报恩情的想法收徒,自己还不来,让徒弟来,怎么看都十分不合理。

    这是一个很苟的村庄,苟得出奇。当村长宣布有一个修炼的名额时,没有人搭理他。

    因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楚天舒待了半个多月挨家挨户地尝试说服,无一例外皆以失败告终。

    村里的人虽然离繁华的都市不远,但每个人都保持一份单纯的质朴。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享天伦之乐,幼可怡然自乐,无形之中建立一种和谐平稳的社会秩序。

    就在楚天舒不抱期望时,事情陡生转机。

    一个名叫韩宇英的老翁带着自己的孙子韩煊报名了。理由简单,他自觉大限将至,想找个能托付孙子的人。至于为什么不让本村的人照看,原因是想让孩子出去看看世面罢了,要不一辈子呆在这儿太闷了,不能像他一样活了七十多年回望过去总是千篇一律,有色彩但不多也不艳丽。

    双方一拍即合,作了简单的分别楚天舒和韩煊就踏上景阳古城的路途。

    一般情况下,楚天舒这种炼道境界的修道者节约时间驾驭神虹凌空飞行。当然也能保障随行之人的安全,不过韩煊还是希望能够换乘一辆日行百里的兽车,楚天舒为人比较随和,更何况是将成为小师弟的孩子呢,便应允了。兴许是楚天舒提了一嘴修炼大多时候都处于闭关状态,无趣得很,韩煊也不甘心就这么着吧,跟个苦行僧一样,想着多一些时间看看外面的繁华世界。

    于是乎,不到一天的路程成了一个多月。

    韩煊话不太多,但楚天舒嘴挺碎的,嘚嘚嘚个不停。

    一来二去,碎嘴哥啥都知道了。

    韩煊自幼丧亲,无父无母,只有爷爷陪着。问爷爷父母是什么的人,爷爷总是抱着他不答话,光是呆呆看向远方,眼中泛着无限悲情。问村里人也回答不上来,印象十分模糊。所以爷爷取了“韩煊”这个名字,“韩”同“寒”,盼求孙儿即使身世悲苦,也要做寒夜中的光明。

    楚天舒吓了一大跳,这摆明就是“天选之子”的模板啊。按照世俗广为流传的小说模板的套路,接下来刀的不就是师父师哥师姐吗?

    一瞬间,他有种想把这哥们儿送回去的想法。

    想想还是算了吧,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再送回去,重找一个想来的村民比登天还难。一旦两手空空回去,师父必要问为什么,到时候那些满肚子瞎胡诌的借口没有一个能过关。要是楚天舒敢说真实原因的话,师父能把他打得跟个孙子一样再加上面壁思过二十年和撕毁的他所有典藏版小说的免费超值豪华大礼包。到时候底下的师弟师妹又该笑话他了。

    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楚天舒又开始向韩煊不厌其烦地第几十次讲述宗门的全部规矩和人员。

    第一,最最重要的,师父为人温和,但常年闭关,懒得搭理你的个人琐事……

    第二,最重要的,本师兄……

    第三,重要的,二师兄为人刻板,爱钻牛角尖……

    第四,重要的,三师姐是师父抱养的,性格孤僻……

    第五,重要的,四师兄跟师父一个德性……

    第六,重要的,五师姐是朵交际花,严重的社交牛逼症……

    第七,不重要的,六师兄两个字,“闷骚”。

    ……

    韩煊是个很聪颖的人,听楚天舒讲了五六十遍已经将内容记得八九不离十。核心大致概括为:师父和大、二、四、六师兄是男的,三、五师姐是女的。

    再往后说都是陈皮烂谷子的规矩,懒得听,听不听都一样。

    口里咬着狗尾巴草,认真思考了不搭理碎嘴哥的后果便转过头睡觉。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一个多月的旅程很快结束了。

    楚天舒带着韩煊风风火火地冲入景阳城中心。城主府坐落在十字大街的交叉口上,周围放眼远眺是一片又一片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来往人群摩肩接踵,叫卖声不绝。唯一格格不入的是城主府旁建有一座古朴的道观,静悄悄的,平日里不发一点声响,少有人走动。韩煊心头疑惑,藏着一个很多人都纳闷儿的问题:道观本是修道者清修之地,建在这灯红酒绿的闹市里是何道理?

    直到楚天舒一脚踹开大门时,一切明朗。

    起初韩煊没看出什么,碎嘴哥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按在他的太阳穴上,顿时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瑰丽景象。

    外面看着不大,里面却另有一番乾坤,自成洞天。当真是无愧于天下第四高手名号的道场,楚天舒之前虽描述过但没看见的来得真切,韩煊心中仍不禁感叹道。道观布下一座幻阵,防止有人窥探,同时隔绝噪音。十几间院子错落有致,仙气袅袅,氤氲遍地,奇花异草,四季如春。凡人呼吸一口其中的灵气,有精神舒爽强健体魄之功效。

    “进来吧。”

    声音不大,很清晰语气也很平和。

    来自于正前方的院子,木门虚掩着,留了一道缝,被楚天舒一脚踹开。院落里一棵有些年头的大树边,两个人坐在石墩上下棋。左边的人看去三十多岁,留着精干利落的寸头,方脸阔额,温润如玉。扫了韩煊一眼,温和地打了个招呼点点头道:“我是四师兄岳洋。”,转过头继续专心下棋。

    右边的人光凭样貌看比岳洋还要小不少。黑发及腰,五官柔和不显棱角,给予人一种亲近随和的感觉,和岳洋的气质相似却要更胜一筹。

    “天舒,你带他挑间称心的院子。”说话时,还随手落了一颗棋子。

    等走远了,韩煊问了一句。

    “方才那人是师父?”“孩子,你很聪明。”

    ……

    十年一笑弹指过。

    谁曾想当年的小屁孩韩煊已经十九岁了。

    他的个子没落下,和楚天舒差不多高。长得并不算多么俊朗,胜在阳刚英武,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富有力量感。举手投足间透露出青年该有的稳重与成熟。

    养炉圆满境界。

    这种修炼速度足够惊人了。所谓“养炉”二字,意即炉养百经,是一个注重沉淀底蕴,日后关系炼道的漫长过程。除去前面三个境界花费的时间,他在养炉境从最开始的初步调养修至圆满共花费了七年,比楚天舒还少了五年。这份功力已经超越了一些老一辈的修道者,并因此受到很多上层人物的关注。

    然,福祸相依。

    光启星大比,与城主府积怨颇深的南方长生世家李家刻意找茬。

    年轻一辈第一高手李琼华摆下生死擂台挑战韩煊。李琼华是谁?有人亲眼目睹她出生时天降祥彩,地涌甘泉,惊动老祖将其收为关门弟子。三十五岁晋级炼道领域,唯有楚天舒、岳洋等寥寥几人能压她一头。为时人所不知的是,李琼华天生魂胎,往上追溯是神族元始神祖的第四子天魂皇,流淌一些纯正的神血。一旦抵达溯源境,可以传承天魂神体的部分神术。这才是李家的真正底气。

    一个极其可怕的老女人。这是来自韩煊五师姐梁珂菡的吐槽。她也三十多了,依旧困在养炉境,提不上去。相比起来,自己就是个废物。

    一向人狠话不多的四师兄岳洋和二师兄白钧戌也提前出关帮忙准备符篆之类的保命法宝。

    除了师父和自己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其他六个人忙个不停。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和准备完全是多余的。

    即使相隔一个大境界,魂胎的加持,李琼华没在韩煊手中走过十招就被废掉半个甲子苦修的修为,一口宝剑摘下她的头颅。

    李家的老太君不声不响地带走后辈的尸体,面无表情。

    那一天是一切的导火索。

    师父也没想到。

    那一天几个太阳星般闪耀的光点高悬于天穹——神明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