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走过的一半的人生
繁体版

第二十篇:每月四百块的生活费

    2003年,妈妈每月给我四百块生活费,在同学中属于中等水平。但这四百块已是我们整个家庭每月固定收入的二分之一,爸爸妈妈说:“一人在外,不要亏待自己,钱不够用了就打电话回来”。

    我记住了这句叮嘱,所以在学校吃好玩好,隔三差五囊中羞涩便向妈妈索要,却从未考虑过家中的实际情况。

    那时妈妈每月工资八百块,爸爸的生意依旧没有起色,朝不保夕。他们把收入的一半给了我,剩下的那半除了他们日常生活开销,还得攒钱来还爸爸生意欠下的债。偶尔身边一些红白事又得除去一部分,所以他们在家的生活过得有多拮据,是我无法想象的。

    很多年以后,妈妈才告诉我那些年的难,是她至今也不愿回忆的苦。

    妈妈说:“我怎么都不愿意再回到过去,年轻二十岁又怎么样呢?回去再吃一遍吃过的苦吗?”

    现如今,妈妈退休了,爸爸每月也有养老金,两人的收入加起来,就我们那个小县城而言,算是可观的。相对以前扳着手指头,过得小心翼翼的日子,舒心多了。

    每月四百块的生活费,平均到每天只有不到十四块。这包括一日三餐,生活用品、娱乐等在内的所有开销。要放在一碗面条就得十多二十块的现在,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但在那时,四百块也能让我过得接近小康生活。

    我的衣服、鞋包大多是妈妈准备的,后来发现妈妈对我的穿着审美永远停留在“可爱”上,我才开始用自己的生活费来买衣服。在那时,我和周围的姐妹们都没有名牌的概念,我们的衣服都是在一个很大的批发市场买来的。

    宿舍的老二,是个砍价的好手,每件衣服成交价一般都可以在老板叫价的百分之五十内搞定。她口才不得了,老板一句她能回应十句,说的老板哑口无言。主要她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砍价成功后的喜悦,她说特别有成就感。批发市场的衣服价格本就不高,又有砍价高手老二的帮忙,加上也不是每月都要买新衣服,所以即使这方面的花销,在生活费中也是占比较小的一部分。

    主要还是在吃。

    生活费还比较充裕的月初,宿舍姐妹们会约着一起在校外餐厅里吃上好几天,主要是为了补充一下上月底肚里所剩无几的油水。餐厅素菜三五块一份,荤菜十块一份,每顿AA下来,一个人十几块,也还算能够接受的消费。但毕竟日均消费的预算在那里,吃过几天后,还是得乖乖的回到学校食堂。

    食堂里,煎、炒、蒸、煮种类齐全不说,主要是价格实惠。米饭二毛钱一两,素菜五毛钱一份,荤菜两块钱一份,大多时候一份素菜加一两米饭就是我的一餐,总额不到一块钱。

    食堂的凉拌豆筋,是我的最爱,酸辣爽口,搭配着芹菜又香又脆。食堂打饭的阿姨特别实在,手不抖,多大碗都能打的满满的。她一边使劲往饭盒里摁,一边说:“你们这些小女生,一天只想着减肥,一口猫食就能吃得饱?身体不要啦。”

    我们在一旁看着不言语,心里却在想:“嗯,使劲摁吧,我不减肥,只是没钱。”

    想打牙祭的时候,又恰巧遇上现卤大鸡腿刚出锅,那卤香味肆意蔓延,吞着口水就走了过去。买之前,总会先站在窗口观察一番,尽量选到看起来最大的那只。啃着大鸡腿,就着豆筋和米饭,啊,无比满足。

    我们还可以去一元街,各种一块钱一份的小吃,就算撑着肚子,一顿吃个三五份,价格也不会超过日均预算。

    偶尔还会有免费的大餐,宿舍六个姐妹,总有被追求的。一有饭局,六人同进同出,吃的男生脸上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也让我们也微感尴尬,但下次我们又厚着脸皮去了。

    “他们哪有我们姐妹重要。”听老大教诲。

    我们的娱乐主要是上网和打扑克。

    学校外有很多家网吧,两块钱一个小时,只能偶尔去个一两次,因为经常意犹未尽就已经花了好几块。但包夜就不同了,从晚上十一点到第二日早晨七点,八个小时,六块钱,所以我们多半情况下会选择包夜。

    找几个相邻的位子坐下,和在线的朋友同学聊聊天,看看那时风靡的韩国综艺《X-MAN》,玩玩劲舞团,跑跑卡丁车,再或用电脑上的摄像头摆着各种姿势拍照,一整晚都不会瞌睡。早晨七点下了机,回宿舍呼呼大睡,不仅省了早饭,有时连午饭也能省下,这样算下来,这六块钱也不算额外支出了。

    我们打扑克也可以熬一整夜。

    十点熄灯前,准备好桌椅、蜡烛,熄灯后,点上蜡烛,四个人围坐一圈,两人观战。最常玩儿的是斗地主,瞌睡来了,一个炸弹就能让人瞬间清醒。我的“赌运”似乎不错,大家都叫我“常胜将军”,虽然都是一毛两毛的消遣小赌,但一场下来,也有几块、十几块的输赢,算是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每场赢家只需要负责购买下次使用的蜡烛,余下的钱我一般会在第二天买个大鸡腿,来犒劳自己的“辛苦”熬夜。

    那时年轻真好,熬个通宵对身体完全没有影响,恢复极快,一觉后又是饱满的精神。现在且不说通宵,熬到一两点,就感觉体力不支了。

    这样算下来,每月还能有些结余。所以那时的四百块让我的日子过得还算是有滋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