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死还生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族器禁塔脉引石

    见四人走远,三人将马就地拴好,徒步来到塔前,仰头看去,可见此塔高度大约有三十几米,为一整块岩石雕刻而成,塔基为八角形,直径足有七八米,从下向上逐渐收拢直至塔尖,塔身上没有任何图案,只是简单的分出了三个均等的层,在每一层的位置都刻有象征性的飞檐,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三人在不犹豫,纷纷从怀中取出族器来到了塔基前一块平整的岩石旁,每人手持族器的形状与‘镇庐塔’其中一层的形状相同,三个族器叠放在一起就是一座缩小版的镇庐塔,族器由白玉雕刻而成,散发着柔和的白光,晶莹剔透。

    兰茂勋手持最底层率先放在了岩石上,江雪冷手持中间层叠放在了下层之上,楚修远手持最上层轻轻放在了中间层的上面,此时,三个族器已叠加放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座晶莹剔透的小禁塔,禁塔高约成人的手掌,精致可爱,小巧玲珑。

    蓦地,异变突生,小小的禁塔陡然间发出一声震鸣,清脆悦耳,余音悠扬,紧接着小禁塔好像活了一般,三块分离的白玉石瞬间融合成了一块,令小禁塔变得就像一块玉石雕刻而成,中间的缝隙眨眼间抹平消失,就连摆放时没有对齐的错位,也顷刻间纠正了过来。

    下一刻,一道白光从小禁塔的塔尖激射而出,直直的射向了不远处的大禁塔,瞬间将高达三十几米的大禁塔笼罩其中。

    片刻之后,见小禁塔再无变化,兰茂勋看了一眼身边的二人,伸手缓缓将小禁塔拿了起来,轰隆隆一声巨响,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就在小禁塔离开岩石表面的刹那,不远处的大禁塔也跟着拔地而起,飞离了地面,带起了无数的尘土碎屑。

    三人见到这样的情景表情却没有任何的变化,显然这样足够震撼的场面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了。

    大禁塔的底部,一根堪比水缸粗细的铁锁链哗啦啦从泥土中扯了出来,掀起了大篷大篷的土雨。

    与此同时,兰茂勋手中的小禁塔底部,也同步出现了一根白色光影组成的小锁链,锁链的另一端连在岩石上,使得小禁塔也不能离开岩石太远。

    兰茂勋将小禁塔横过来放在了手中,大禁塔也跟着轰然横在了半空,巨大的塔身卷起了一阵狂风,牵引着粗大的锁链哗啦哗啦作响。

    这时,江雪冷与楚修远一起来到了大禁塔的底面前,仔细的检视着大禁塔的底部,底面八角形的中央是一块圆形的挖空,里面横着一根铁柱,锁链就拴在铁柱上,挖空的上方刻着一个“休”字,下方横刻着一行小字,一百八十万斤。

    休字清晰即表示禁塔的禁制灵力没有遭到破坏,见并没什么异样,二人这才回身冲兰茂勋点了点头。

    兰茂勋手握小禁塔,内心挣扎再三,此时他只要一翻手,楚江二人便有可能被禁塔压在下面,但大雁岭南坡还有八个三品的外人等在那里,这么做显然并不是明智的做法,犹豫过后,他最终还是将小禁塔重新放在了岩石上,大禁塔发出轰隆一声巨响,直接砸进了原来的位置,鼓荡起了一股烟尘。

    从外表看,禁塔没有任何移动过的迹象,粗大的锁链也被塔身压在了下面。

    白光退去,小禁塔重新分成了三块,错位重现。

    三人各自取走了各自的部分,谈笑着离开的禁塔腹地,回到了栓马的位置,一番交流过后,三人跨上马背,直奔下一座禁塔而去。

    ——

    瀑布下的水潭足有三百多米宽,一条通天彻地、宽约百米的水柱哗啦啦从绝壁上垂落,轰隆隆直接撞进了崖下的深潭,激荡起漫天的氤氲水雾,纷纷扬扬散向四周,一弯七彩的霞光在水雾中若隐若现。

    仰头望去,水柱直抵苍穹,贯通天地,仿佛银河挂在了崖壁上,不得不让人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瀑布两侧是看不到尽头的‘千丈崖’石壁,石壁高峻险绝,壁立千仞,上面爬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南北延伸了不知道多少里,直至谷南与谷北最西侧的两座镇庐塔,高度更是看不到上沿,犹如一面石墙横亘在了天地之间。

    镇庐塔在向外,石壁便直接延伸进了‘迷雾森林’的雾气中。

    千丈崖说起来非常奇怪,处在近处看不见顶部在哪里,处在远处,崖顶便隐没在了雾蒙蒙的天际线中,这难道也是幻觉的效果吗?

    大河岸边,靠近瀑布范围的这一段,如潮起潮落,波涛翻涌,给人一种身在海边的错觉。

    这就是千丈崖瀑布了,秋洛感慨,难道我们真就是从这里掉落下来的吗?虽然他不止一次的来到这里寻求答案,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每当看到这条壮阔的水柱时,他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可是,这是‘恩育河’的源头,自己带着小少爷莫名其妙就到了恩育河的北河岸上,不是从瀑布上掉下来的,那又是从哪里过来的呢?

    “爷爷,”秋昱铭打断了秋洛的思绪,贴在他耳边喊道:“他们都说我们是从这里掉下来的,是真的吗?”

    秋洛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听了秋昱铭的话,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点点头大声道:“是真的。”

    望着决堤般的水瀑,秋昱铭不禁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和爷爷真的是从这上面掉下来的?可是,怎么会从这上面掉下来呢?掉下来之前在哪里?

    “今天的任务是探测这水潭的深度,”秋洛在他耳边喊道:“什么都不要想,等你通窍后,我在把一切都告诉你。”

    秋昱铭听了爷爷的话,心中立刻有了决断。

    于是,祖孙二人便开始观察起了瀑布周边的环境,水柱从天而降,激起的水波巨大,浪花翻涌,想要从瀑布正下方直接坠绳下探,必须得靠近水潭的中央区域,那样探测的深度才是垂直的,现在的情况是?怎么过去?

    从水面的颜色即可分辨出水下的深度,这个道理任谁都懂,就拿眼前的水潭来说,无疑落水的正下方是水池的最深点,因为水柱的撞击点是看不出颜色的,有的只是白花花的水浪翻花,而落水点的外围是水潭颜色的最深区域,已经达到了墨绿色,在向外依次为深绿、绿色与浅绿,直至无色,这就证明,瀑布的落水点是水潭的最深点,如果没有落水的翻腾,这一块的颜色应该比墨绿还要深。

    游过去?可波涛太过凶猛,如同海啸,即使是三品的修为,恐怕也难以做到。

    潜过去?如果放在十六岁通窍的年龄,秋洛绝对是没问题的,如今的他已年过花甲,恐怕潜不了那么远了,浮出水面,便会被水浪推向岸边,甚至直接顺着水流推进恩育河。

    “如果自己是四品象师就好了,”秋洛黯然一叹,“可惜我这个丙等的庸才,一直卡在三品再难寸进,加上禁塔的限制,终其一生也就是这样的修为了。”

    从水潭的两边到水潭的中央,距离已远远超过了一百二十米,这是秋洛所掌握的星级脉诀‘逆水擎舟’所能御空搬运的最远距离。

    投掷过去测深浅的话,倾斜的角度太大,精确度会差很多。

    之所以把每一级定为三十米,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力求等级间的精确。

    秋洛站在河岸一边捋着绳子的长度,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而此刻的秋昱铭却早已下定了决心。

    “爷爷,”秋昱铭趴在秋洛的耳边说道:“你把‘脉引石’给我准备好,我想直接试试‘通窍’。”

    “你以为爷爷没想过吗?”秋洛扭头对着秋昱铭的耳朵说道:“第一,如果深度不够,那岂不是浪费了你的天资,最好是先测出准确的深度后,在准备通窍的事。第二,还有几个月你才年满十六岁,老祖宗摸索出的规律一定是经验的累积,能不提前就尽量不要提前。”

    “这几个月的影响应该不大吧,婴儿还有早产的时候呢,”秋昱铭据理力争道:“你想啊爷爷,我们在这个禁塔封闭的世界里,说不定和外面的时间不一样呢?您不是常说一句话吗?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我上午刚跟你讲解了通窍的事,你就要通窍,”秋洛摇摇头道:“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越快越好,”秋昱铭搂着秋洛的脖子道:“我如果不是那块料,早一天晚一天,深浅又有什么关系呢?结果不还是一样吗?”

    秋洛思忖半晌,最后终于点点头道:“好吧,这次就听你的,还知道辩证了?记住,深度不够就不要碰脉引石。”

    “这样恐怕不行,”秋昱铭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水太深,脉引石就浪费了。再者,水下肯定黑暗无比,如果地形太复杂,脉引石就不知道滚哪去了。”

    “确实如此,”秋洛满意的点点头道:“我把这个茬给忘了,爷爷是在通窍池中通的窍,池底池壁嵌满了‘夜光石’,呵呵,看来我是真老了。”

    “不管怎样,您还有我呢,”秋昱铭无比认真道:“况且我可没觉得爷爷老了,我还没孝敬您呢。”

    “扯远了,扯远了,”秋洛老怀甚慰,哈哈笑道:“你有什么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