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繁体版

第九章 硬了硬了!

    硬了硬了!拳头硬了!

    看见提示最后的微笑表情,感受到系统不加掩饰鄙夷的徐毅恨恨捏紧了拳头。

    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徐毅不得不承认这个系统任务难度确实相当之高。

    NSC是Nature、Science和Cell三本期刊的统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最顶级刊物,中稿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其面对的主要是生化地材等专业方向,和计算机领域交流并不算多。

    由于投稿数量太多,NSC通常都采用editorialconsideration+peerreview的形式,也就是首先经过两轮编辑筛选,通过的论文才会交给专业的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而在前两个阶段的拒稿率就足有80%。

    像自己这样的学界小透明投稿,如果没有NSC俱乐部的大佬挂名作通讯的话,很有可能连第一关的编辑筛选都过不了。

    徐毅皱起了眉头,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从系统买论文是绝对不可能买的,且不说这个任务自己现在还能勉强完成,按照任务一到任务二的难度提升速度,恐怕再过两三次就得要自己做出诺奖级别的成果,甚至直接要求拿一个图灵奖都不是不可能,现在就选择用积分换取一时轻松,等到后面只能感叹“积分用时方恨少”,悔之晚矣。

    何况在看过前几个任务的说明后,徐毅已经对系统的提示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系统推荐的捷径往往是诱导他滑向深渊的道路。

    身为一名学者,抵挡这种惰性的自制力徐毅还是有的。

    以他现在的工作内容来讲,将神经元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故事其实也相当有吸引力。

    人工智能领域的联结主义也即神经网络在遇到异或难题后陷入低潮,但他相信随着自己上一篇论文的发表,这个方向肯定会重新受到关注,这一篇工作应该可以作为交叉领域的投稿发到N刊或者S刊上。

    主要还是第二点问题,华东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并非强势专业,没有能发这三门期刊的大牛坐镇。

    如果作者只列自己,等到写完论文信心满满地投稿,结果因为资历不够被编辑一轮涮,连同行评审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尴尬了。

    “实在不行只能等论文写完,请王老师出面找生物学院的院士挂名了。”徐毅默默想到。

    关键还是得做出成果啊……想到这里,徐毅不再纠结,打开电脑投入工作当中。

    真正开始研究后,徐毅才发现感知提升带来的效果远超他的想象。

    “多层感知机的原理,似乎可以借鉴后世的CNN(卷积神经网络)啊,我来可视化一下特征看看……”

    “不行不行,没有卷积的可视化效果还不明显,应该直接考虑特征数量……”

    “很好,方向对了!想想对比实验,用主成分分析怎么样?”

    “好像还有所欠缺,或许需要逐层预训练,也可以加入归一化!”

    “……结果的显示似乎有点问题,应该用t-SNE方法降维。”

    “现在还没有t-SNE?嗯,可以把它列到下一个研究目标里,勉强先用PCA吧,回头再研究!”

    无数的灵感从脑中喷薄而出,强化的直觉告诉徐毅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研究的核心,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带来的快感让他亢奋不已。

    时间一分一秒流淌,直到思路被一阵“砰砰砰”的敲门声打断,他才从沉迷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一阵倦意后知后觉的涌来,徐毅才发现窗外天已经昼亮。

    原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熬了一个通宵。

    外面从深夜的静谧到清晨的朝气,门外隐隐约约有老师和学生的走动声经过,让他感觉恍如隔世。

    看了看电脑时间,8点45分,徐毅不由长吁了一口气。

    连续做了14个小时科研却毫无所觉,这也是他第一次如此沉浸在学术之中,超前的知识储备和超凡的直觉让解决问题变得得心应手,根本停不下来。

    不禁感叹感知真是个好东西。

    若不是系统商城里没有直接提升属性的药水,他砸锅卖铁也得攒积分买上几点!

    【叮!系统提示:系统商城中属性药水尚未解锁,需完成前置任务】

    徐毅被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正不满地待和系统讨论一下意识隐私权之类的话题。

    “砰砰砰——”

    门外又传来几下敲门声,徐毅也不再和系统一般计较了,先去应声开门:“来了来了!”

    看见来人面目,徐毅诧异道:“王浩中?你来干什么?”

    王浩中:“???”

    愣了一下,小胖子才委屈道:“老师,不是昨天我们商量好的,今天来找您做实验么……”

    看了看徐毅的面色,小胖子又犹豫道:“老师,您该不会是工作了一整晚,把这事忘了吧?”

    “哈哈哈,”拍了拍昏昏沉沉的脑袋,徐毅才从残存的记忆力回忆起了昨天的少许经过,好像昨晚吃饭的时候跟小胖子提过……

    不由讪讪一笑:“王同学,实在不好意思哈,那什么,我昨晚做研究实在太入迷了,结果把我们的约定忘了,——要不这样,你可以直接看我的电脑,outline文件夹里就是我最近的实验和工作。”

    “——我现在大脑已经停止工作了,想解答你的问题也有心无力啊,不如等我休息好……明天,明天一定!我去找你!”

    言毕,不等王浩中反应,就一溜烟从办公室跑走了,只留一句叮嘱远远传来:

    “走的时候不用锁门!”

    ……硬了硬了!拳头硬了!

    望着老师狼狈而逃的背影,王浩中不由瘪起了嘴。

    突然感觉自己的拳头好硬,好想打人。

    ……………………

    通宵爆肝的徐毅在休息了一天后没有食言,第二天便主动把王浩中叫了过来。

    “实在抱歉,原本我的打算是带你一起做一下MLP架构的分析工作的,但昨晚一时兴起,我就自己全部做完了……”

    徐毅不好意思地对自己的学生解释道:“不过你不用担心!我这里还有很多想法,例如我们可以把MLP中的感知机使用卷积来提取特征信息……”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没有前人的论文可供参考,所以徐毅只能简单把CNN(卷积神经网络)的思路大致告诉小胖子,让他自行研究。

    而他自己则在一旁不时指点,并且整理起前一天的实验结果,准备开始誊写论文。

    虽然有着支线任务的要求,但他并不打算在现在这篇论文里给王浩中挂名二作,论文作者必须与贡献挂钩,这是他两世以来遵循的准则。

    要完成任务只能等王浩中把CNN做出来了,徐毅微微一叹……不过相信有他的指点,这个速度应该也不会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