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教育大师!

    砰砰砰——

    “请进!”

    随着屋内的招呼声,徐毅开门走进院长办公室。

    “徐毅来了?坐!”吴臻起身,倒了杯水递给徐毅,然后重新回到座位上,“你应该知道这次我为什么叫你吧?”

    徐毅双手接过水杯,颔首道:“谢谢院长……是因为这次选举?”

    “没错,你老师前几天应该已经跟你说过了,他打算推荐你继任院长,”说到这里,老院长不屑地嗤笑了一声,“也亏他想得出来,咱们院里能者如云,多少教授主持过百万级别以上的项目!就连年轻一代里面也有两名杰青,怎么轮能轮得到你?”

    “本来我说让你保证这半年内做出成果申请项目,那都是应付他的说辞,没想到他居然还真去问你了,你也真敢答应!”

    听到吴臻不加掩饰的鄙夷语气,徐毅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抠一个三室一厅。

    “院长看来还是脱离一线太久,演技有待提升啊!”7点感知都没有感受到老院长对自己的恶意,徐毅再傻也知道他这是在故作姿态了。

    亏老吴还是堂堂博导呢,这种激将式教育,太低级了!

    在他内心腹诽之时,吴臻继续开口嘲讽:“别的不说,院里王老师和许老师也才刚刚年过三十,但都有四五篇一区论文了,你到现在也就一篇NIPS——就算你的神经网络效果再好,实打实的产出才这么一点,怎么和别人比?”

    听到这里,徐毅欲言又止,顿了顿,还是说道:“院长,其实我还有一篇Science,下个月就登刊了。”

    “才一篇Sci……真的假的?”吴院长惊疑不定地看着徐毅,待年轻人回以肯定的眼神后,声音突然高了起来:“这么大的事情,你咋不早说?!”

    NS正刊在计算机领域内的地位与生化环材完全不同。在计算机领域内,如果有四五篇顶会或者顶刊,只能算是比较优秀的年轻学者;但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的论文,那都足够秒杀重点大学一半以上的教授了,作者基本都可以保送杰青甚至是长江。

    难怪吴臻反应这么强烈,这种等级的成就,放在一般的学校里,都足够在当地报纸买上几天头条宣传了。

    “额……因为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没什么值得宣传的?”徐毅不确定的摸了摸脑袋。

    “……”吴院长突然没了继续激将的心思。

    毕竟人家随便做点“简单的工作”就能投最顶级的S刊了,又没有更好的刊物可以给他发表,激不激将的还有什么区别?

    听到这种凡尔赛式发言,他只想化用一句话:有的人投CNS,是因为最好的期刊只有CNS……

    兴致索然地摆摆手,吴臻直接说出叫徐毅此行的真实目的:“你现在才带了两个学生,做起项目来人手太少了,学院最近成立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你当组长,”

    “卢教授、林教授和他们的学生会并进组里,正好可以帮上你们的忙,一会你去跟他们俩联系一下,商量商量项目……”

    徐毅眨了眨眼,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但是——”

    “没有但是!你要是觉得他们帮不上你的忙,那就想办法教会他们!”吴臻似乎知道他打算说什么。没好气地打断道,“没问题的话就出去!别忘了给我关上门。”

    虽然极不习惯与这么多人合作,但托词被提前预判,徐毅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别的借口,只能讷讷告辞离开。

    “老王一点也没说错,这小子果然是个属驴的,就不能给他好脸色!”

    看着徐毅关上门,吴臻不满地轻哼了一声,嘴角却微微翘起不易察觉的弧度。

    ………………

    “唉,好烦……”

    一回办公室,徐毅便靠躺到座位上,烦躁地抓了抓头。

    卢林两位都是老牌教授、博士生导师,手下带的博士加硕士研究生都有十来个,也就是说他突然之间就要负责二十多人的大项目。

    领导项目和独立科研是相当不同的,因为要按照成员的不同能力给他们分配任务,还要协同好不同小组分管任务之间的进度,以免出现大家集体等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的情况,浪费时间。

    对徐毅而言,带着这样一批只是略懂神经网络、水平还不如王浩中的学生做项目,可能都没有他独自完成得快,因此对于这个工作倍感头痛。

    “怎么了老师,这是去被吴院长批斗了?”听到老师的哀叹声,周粥好奇地眨了眨眼,问道。

    “没什么……”这些烦躁自然不能与学生分说,徐毅随口岔开话题:“你们的车载感知系统做得怎么样了?”

    按照那半册自驾系统设计书中的结构,整个系统被分为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部分,其中整体框架以及控制算法在设计书中已经给出;

    两名学生之前参与了ILSVRC竞赛,对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任务已有经验,因此他便把与视觉相关的感知系统交给二人,而他本人负责起规划部分的三层算法。

    本来想八卦一下,结果却被老师问起了工作进展,周粥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嘿嘿,我们刚刚才把之前图片上的检测网络移植到了Lidar(激光雷达)的点云图上,现在正准备把它和相机结合起来呢……”

    车载感知系统可分为环境感知与车辆定位两个部分,而环境感知主要依靠的就是激光雷达和车载相机。

    在徐毅的构想中,可以设计出一个网络同时利用相机拍到的图片进行检测与分类,并且使用雷达图片进行障碍识别和测距,二者需要共同合作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显然,周粥的话表示他们连环境感知这一步都才刚刚起步,更别说尚未开动的定位部分了,进度可谓是相当感人,让徐毅不由微微侧目。

    不过想到整个系统原本按计划都需要数年时间,每个部分平均也要一年起步,二人的进展哪怕算上自己的帮助也不算慢了,所以徐毅还是点了点头,鼓励道:

    “太慢了,抓点紧!”

    “吃饭睡觉之类没有必要的时间,也可以缩短一点!”

    反正这俩孩子也不知道实际工作量有多大,看周粥那表情,兴许她也以为自己做得慢了呢。

    这种时候就要逼一下他们,才能压榨出学生全部的潜能!

    嘿嘿,我真是个教育大师!

    正当徐毅得意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时,手机响了起来,是李文豪打来的。

    “徐老师,视频已经按照您的意见改完了,您可以去睿站看一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