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世家不死心

    七月的长安酷暑炎炎,应昭站在箭楼处,也忍不住感觉到了清凉。

    因为,刘信的话,让应昭忍不住笑了起来,甚至十分爽的笑起来:“五胡入华,是太祖遗志。历代五胡酋长也都做了努力,百年来积极加入华夏祖地。本就是同源之生民,生活习惯或许不同,但只要讲一样的话,行一样的礼,那就是一家人。”

    应昭拍了拍刘信的肩膀,倒也算亲密的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然华夏一体多支,分散极广,时过境迁,子孙忘祖,不通雅言,朕当先爱家人,使华夏诸子认祖归宗,再爱四夷如一。”

    应昭此言,依旧是他的大华夏族战略,但刘信听得却很激动:“陛下为天下之君父,诸夏万族当遵君父之命。‘父父,子子。’‘有教无类。’更是先贤教诲。有陛下之爱,天下认祖归宗之五胡百姓,必然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刘信如此兴奋,应昭虽然诧异但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百年的混血,许多的五胡部落后裔,都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有落差。

    说自己是汉人吧,可是有时候总能听到一些世家的嘲讽,说你们是北方夷狄。

    要说自己不是汉人吧,血统纯正的草原部落,就剩下西边的吐谷浑、党项羌诸部,北方的柔然各部和东边的肃慎了。

    就在这群人迷茫的时候,应昭反手拿出《北境华夏边民世系表》,直接解决了他们的迷茫。

    我们可以不是汉人,但我们是华夏族啊!

    汉人只是华夏族的父族,而我们这些游子不过就是华夏族的子孙后代,现在回来认祖归宗,你们总不能不认自己是华夏族吧?

    于是,汉人和汉化鲜卑、汉化匈奴、汉化羯族、汉化羌族、汉化氐族,就有了一个共同身份——华夏族。

    甚至如今还在草原游荡的五胡部落,他们也是华夏族的分支,只是他们忘祖了而已。

    回头等我们搞定了中原世家,就来教你们认祖归宗!

    而解决这个身份认同落差的人,自然而然成为汉化五胡诸部的明灯。

    刘信就是代表汉化鲜卑、匈奴诸部来,目的就是来试探一下,应昭到底是真的认同还是出于政治考虑。

    不过现在来看,应昭眼里确实不存在什么华夷之别。

    怎么叫他不激动?

    “好了。”应昭拍了拍红了眼眶的刘信,这个帅哥都激动哭了,若是传出去,还不得被误会。

    “是臣……失态了。”

    刘信赶紧退后,据君臣礼仪,拿宫人送上来的手帕拭去眼泪。

    “既然你也算到了一切,那也不能放你离开。如此,给你一个天策华夏独立师编制,总共一万人,暂时兵甲粮食自备,尽快趁着这段时间拉起万人,随朕南下。”

    应昭直接册封刘信为正将军领一个师,从五品官。

    虽然比不上他的刑部尚书位置,但接下来朝廷分裂再说难免。

    一个刑部尚书的位置,哪里比得上应昭给的实权一万人的正将军位置?

    所以刘信很快拱手道:“臣替万千华夏百姓,谢陛下隆恩!”

    应昭颔首让张桂带着人去忙。

    等人走后不久,东宫属官,右詹事蒯宁来见。

    蒯宁,江南世家,荆州派系。

    江南世家,因为一直游离朝堂之外,算是应昭太子时期一直招揽的对象。

    其中澎湖海军的兵源,很大程度就是依靠江南的征募。

    而供养,肯定是江南世家出钱出力了。

    只不过如今的时代,南洋有数个土邦国家,主要经营方向就是沿高句丽到暹罗一代的海贸,生意还算是不错。

    但和丝绸之路没法比。

    可是太子喊出了探索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号后,江南世家一个个都颅内高潮了。

    没办法,谁让关陇世家如今控制陆地丝绸之路后,硬生生顶住了关东世家的清洗,一直活了二十年,等到了新一代成长起来呢?

    陆地距离江南世家太远,但海上很近的嘛!

    所以,应昭也积极吸纳江南世家派系,蒯宁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

    只是此时他的到来,让应昭有点意外。

    因为最近也没什么事情交给他处理,毕竟应昭是一个要分田给百姓的人,根子上和世家是冲突的。

    蒯宁作为荆州大族蒯氏的族人,怎么也得考虑自家几十万顷的土地吧。

    “请上来吧。”应昭懒得猜来意,就让人请上来。

    刚一见面,蒯宁身上的翩翩白衣,就让应昭无语。

    玄谈之风在江南很重,其中喜欢玄谈的人,最喜欢穿的衣服主要两种,一种是道袍,一种就是白衣。

    蒯宁就是一个喜欢穿白衣的家伙,并且衣襟也不束缚好,露出大片雪白排骨,自以为很洒脱。

    应昭只能忍住吐槽,然后强迫自己不去看,又不是大美女露胸,看什么?

    “参见陛下。”蒯宁行礼。

    “蒯詹事有礼。”应昭颔首后,问道,“不知道蒯詹事此来,是有什么要报告的吗?”

    “陛下。”蒯宁起身,一甩长袖,跟个唱戏的一样抖了好几手,这才露出了双臂,“臣来时,街巷有暴徒打着陛下旗号,明火执仗,残害忠良,上前阻拦质问,却直言:良善之家田土,皆归贱民拥有,分之何过?若是不能及时制止,只怕天下大乱啊!”

    蒯宁这话,就很有世家子的傲慢。

    他看到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分田,将大量的世家田土瓜分给百姓,实在很难接受。

    此例一开,只怕他们家族的土地将来也保不住。

    所以,蒯宁作为江南世家的人,虽然远离长安的政治斗争,但江南世家也是世家,他们除了想要掌握话语权,也想要自己和子孙后代千秋万代。

    应昭如果夺了天下,保不齐应昭就会将他们的资产分给百姓。

    到时候,千载积累,一朝尽散,所以他才来劝应昭,不要分世家的田土,以此试探一二。

    应昭一听,内心除了无奈,但更多的还是苦笑。

    直到现在,自己麾下的世家子,居然还抱着他能妥协的想法。

    妥协,那是对革命的侮辱。

    应昭暗叹一口气道:“良善之家?朕命人分田,查抄各家羽族查抄甲胄不下万领。皇城之中,挟持太上皇者,又是什么叛贼?他们,当诛九族都不为过,朕不过就是诛杀罪恶之人,余者送入刑部大牢等候发落,又有什么错?”

    “这……”蒯宁唇角抽搐,应昭自打被崔淼点拨之后,立牌坊的手段玩得越来越溜。

    这番大义凛然,要不是亲眼看到抄家士兵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一户户抄家过去,然后还把人丢进皇城内的刑部大牢,消耗粮食。

    我都信你的话了。

    不过,应昭现在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蒯宁只能告罪道:“还是要多审查,罪不及家人。若是陛下不弃,臣愿意为陛下审罚判理。”

    “不必了。”应昭由头说,“蒯卿此来,倒是让朕想到,武关还未拿下,城中诸将皆有任务。蒯卿倒是弓马娴熟之人,不如蒯卿领五千人去武关,替朕拿下武关,半月之后,朕新军编练完毕之后,就从武关东出,打通南阳郡。”

    蒯宁愣了一下,觉得应昭是开玩笑,但仔细一看,应昭十分认真。

    一时间,就有种被重视的感觉,整个人激昂起来:“臣领旨!”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