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李作德和陈虬

    应昭何时入蜀?

    应昭自己也算不清。

    因为他的手中兵马有限,需要用的地方太多了。

    不过现在的皇城也是一片混乱,翻看着应玄让人送来的书信,语气诚恳的祈求应昭送点粮食,只要够皇室用度就行。

    应昭摇了摇头?

    李天赐就算再蠢,也绝对不会克扣皇室用度,这比粮食只怕是用来收买人心的。

    不过想要让皇城内乱,各方势力就一定得多和平衡,索性就让人去送一百石给应玄,随他使用。

    再多,自己也不够。

    “陛下。”

    就在应昭于黄河畔的临时营寨处理完后方的文件,李作德悄然出现在应昭的营帐内。

    看到李作德的时候,应昭的表情明显微微一惊,接着化作了平静道:“草原情况如何?”

    是的,李作德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露面,究其原因就是应昭委派他去了高车镇,让高车镇解决到背后的羯族部落,然后减去后顾之忧的北上顶着柔然。

    至于高车镇境内的那一股羯族兵马,则是柔然人的间谍。

    很早应昭就知道了。

    只是为了牵制高车族,这才放着懒得动。

    但现在高车族是除了奴儿军之外,最好的反抗势力,其首领斛律光也是个明白人,让他们干掉羯族部落,就等于是让他们同柔然人彻底撕破脸。

    李作德作为敦促之人,这么快回来,让应昭总觉得不妙。

    “斛律光是个汉子,说一不二。”李作德的回答让应昭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柔然人似乎频频调动兵马,隐隐有南下的意思。”

    “泄漏了?”应昭反问?

    “关东世家的商队一直在草原做生意,柔然人也可以买通他们,给他们探听情报。”

    李作德的解答,也隐隐说明了应昭的猜测。

    应昭沉默。

    须臾之后道:“让九镇带足兵马,去打草谷,如果长城以南的世家有出兵的意思,那就先抢柔然,抢完柔然人在扣关打进来,草原可以暂时放弃,但不能让柔然人捡便宜!还有,你让斛律光联系一下阿史那家族,告诉他们,朕打算兴兵伐柔然,漠北可以给他们,但漠南朕要了。”

    “那臣……”李作德的嘴角微微抽搐,他不想呆在草原啊!

    “先去北方一阵子。”应昭摇了摇头,安抚说道,“等朕入蜀之后,最多一年,就让人跟你换班。”

    “是!”李作德知道应昭对于草原的看中,毕竟草原可是提供了他绝大部分士兵的地方。

    在这个中原被世家占据,农民生不如死的地方,草原反而是有着大量优质兵员。

    “朕会给你九镇总兵官的任命,北方九镇奴儿军一律听从你的调遣。你去给关东世家的放声,如果不给钱粮,收拾完柔然,你就打进来。”

    李作德听着点头,但眼底还是有所沮丧。

    应昭长叹道:“如果可以,我会安排刘裕,可是德舆的名声比你们这些将军大了太多。他去了,世家就知道我的计划。

    倒是你,一直在朕身边拱卫,并无立功机会。这一次入蜀,看似机会颇多,但实际上并不算难。反而是草原上,你要面对南北压力,这个也是锻炼。更重要的是,入关配合朕北伐,也是你的任务之一。

    好好打,这一次你可以撒开脚丫子,随意的攻击柔然。给朕记住,九镇总兵官给你了,任命之上你给我好好上心,该进行汉化的地方就汉化。除了柔然之外的诸多部族,能拉拢拉拢,不能拉拢就一个不留。

    别堕了奴儿军的名头!”

    “明白!”

    李作德一下严肃起来。

    虽然想跟着大部队入蜀,但刘裕确实不适合在北面。

    他年纪大了,而且名声太大。

    他在北面,就等于是让世家知道,这个家伙不能招揽,那么九镇一定会被世家抛弃,甚至跟柔然做生意,直接放弃到长城边。

    这也是应昭不想看到的。

    他打空了九镇尽半的户数,目的就是想要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但世家不想应昭控制草原,从而减少他们的财货获取地。

    这样他们宁愿放弃草原。

    所以不能让心血就这么被白费了。

    “陛下,陈虬……”李作德准备下去之前,忍着不好意思问了一句,“他也是一个好汉子,只是中计了而已。”

    “朕知道。”应昭颔首,“但他毕竟丢了一条手臂,以后也不能冲锋陷阵了。不过朕倒是给他留了一个职位,他也接到了任命,是去是留,应该很快就会给我答案。朕不会强求于他,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关中百万生民万劫不复。”

    “臣明白了。”李作德拱手退下。

    看着李作德离开的背影,应昭也是长舒一口气站起来,呆呆看了一会儿大帐。

    “天亮之后,将朕的旗帜飘起来,告诉关东的世家和高欢,朕亲自来了!这一次,潼关堵不住朕!”

    应昭嘱咐完毕,和衣躺在了床榻。

    陶太监下去传令。

    而此时此刻。

    长安,一处屋舍,正在养伤的陈虬看着手中的任命。

    “陛下说了,这个位置很重要,关系到了关中百万生民的安危,你不敢担,也没事。”

    元德先生从草娄里取出药,分门别类后,准备炮制。

    断了一条手臂的陈虬,则是呆呆看着任命,看呀看呀。

    终于忍不住抽泣:“陛下还是愿意认我这个败军之将!”

    元德先生瞧了一眼,默默摇头。

    他看不懂。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跟着太子身边,注定要跟这个天下世家成为敌人。

    但偏偏有这么多的孩子,前赴后继的甘愿随行,甚至赴死。

    《大同书》更是一部错漏百出的邪典,甚至里头的思想,就连最基本的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都否定了。

    可偏生这本书,还是太子哦不,是皇帝提出来的。

    皇帝带头革命,天下岂有这般道理?

    看不懂,也懒得管了。

    元德先生整理好了药草,就听到陈虬说:“劳烦先生禀告陛下,臣一定安定关中百万生民,拱卫胜利果实!做好长安将军的一切要务!”

    “好。”元德先生不出意料的答应了。

    等到陈虬下去休息,他处理完药材之后,准备挑灯读点自己想看看还有什么书时,结果看到了书架上吃灰的《大同书》。

    顿了一会儿。

    元德先生还是拿起来了。

    吹掉上方的灰尘,拍了拍,咳嗽着落座,打开封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