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九章 应阎王 威名和判断

    朐县的接收工作很顺遂。

    毕竟就两百个人的士兵,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再者淳于蟾被活活吓死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

    弄得应晟一战成名。

    号称铁面活阎王,瞪你一眼,就能让你灵魂离体,一切鬼蜮伎俩,你都无所遁逃,瞬间就能将你想要隐瞒的东西都照出来!

    不过副作用就是,活阎王发功瞪你一眼,你人就得下地狱,还不能轮回的那种。

    然后就看到了被抬着走出来,请了全城医者试了一遍针灸等办法抢救的淳于蟾。

    结果……不言而喻。

    应晟这边在忙着清点淳于蟾的全副身家,还有拷打淳于蟾的族人,套出消息。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有动手,只是吓唬一句不说,那就找应阎王来审,吓得这些人立刻就招了。

    毕竟淳于蟾的尸体全城的医者都尝试救了一遍,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救的。

    想瞒都瞒不住。

    就离谱!

    应晟忍不住想要吐槽,奈何就算是吐槽估计也没有人听,索性就不管了,开始按部就班的推行项猛奴的计划。

    首先,自然是将王之和送走。

    应晟起身去王之和的帐篷,准备提醒他两句就让人送他走。

    结果刚到帐篷外,就听到王之和在拍大腿哀嚎求饶:“几位爷!求求你让我走吧!我保证!保证将计划完整的推行下去!应阎王那可是通晓阴阳的主儿,我福薄,可见不得这位大神啊!”

    “王爷让你等着就等着,费那么多话做啥!”

    应晟的亲卫都喊应晟王爷了,他的身份对于东海舰队的老人来说也不算秘密,好歹也是应氏皇族,未来应昭夺了天下,应晟不说平反,也能混个县王妥妥的国朝未来的王爵。

    现在喊也应景。

    只是应晟在帐篷外听得眉头直跳,想要进去又觉得不妥。

    “我……我说,我都交代呀!我在郁洲岛还有一处宅第,里头养着两个外室,还有几百斤胡椒和肉桂,求求你们放我走吧!我把地址给你们,那俩女人也送给两位!”

    “地址在哪里好好交代,回头这钱得充公。”

    “对。别想糊弄我们!”

    “怎敢……可是阎王爷那边……”

    “这个……看王爷的意思吧。”

    应晟听得亲卫们的说法,不由得皱眉生气的走了进来:“你们在干……”

    “噫!阎王爷!”

    王之和看得应晟气势汹汹的黝黑面庞,作为一个海上风吹雨打日晒的男人,他是黑的发亮的那种,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青面獠牙,目光狰狞,不过生气的模样还是颇具威严。

    下意识的,跪在地上的王之和脑袋一歪,口吐白沫,摔在了还地上昏了过去。

    “……”

    应晟看着昏厥的王之和,不由得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放松升高的血压。

    亲卫们面面相觑,内心一阵戚戚。

    老实说,淳于蟾吓死或许是他内心有所恐惧,那么王之和被吓晕,那是真的巧合吗?

    还是说,内心之中有不好秘密的人,就容易晕厥?

    “你们将他送出去救治,别死人了!然后我写个纸条,你们好好的交代他别忘了任务,不想死全家,就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应晟长舒一口让自己放松的离开。

    亲卫们瞬间肃然起敬。

    这绝对是发功之后收工了!

    厉害!不过以后也得小心了……

    “是!”

    看着他们挺直胸膛,应晟总算稍微满意的离开。

    但如果被他知道这群人心理和眼神之中交换的意见,估摸又得气得血压高了。

    然后,应阎王的威名不胫而走,一次是巧合,但第二次呢?

    王之和活了,只是内心惊厥昏迷,身体素质比淳于蟾好太多了,所以人没死。

    但根据目击者们的说法,只是走了进去,王之和就承受不住活阎王的气势,当场就昏了过去。

    传到后边又变成阎王爷只是一声闷哼,隔着十万八千里,就把王之和吓晕了。

    要说心里有鬼,就得让活阎王治治。

    朐县的对话热闹了几天,伴随着最后一户世家坞堡被突破,抵抗的世家上下全族被应晟一声令下,全成了菜市口的鬼魂之后,活阎王之名,无论内外,都算是名扬了。

    随后就是朐县的洗盘跟迁徙。

    由于朐县地理位置相对重要,而且谢昌送来的消息让他整个人都发愣了。

    那就是,李作德不仅吊打柔然,还抽时间去打了高句丽。

    谁能想到李作德居然走辽西辽东的老林子和沼泽,一路轻车简行,只带了三千不到的重骑兵和几千轻骑,加一块真正投入战斗的可能不超过一万。

    这是在赌,结果他赌赢了。

    偏生昌黎阵斩十万,国内城下再斩十万,直接吓得高句丽所有部族不敢抵抗,全部麻溜的投降。

    高句丽王高成河被杀,主帅乞伏安人授首,现在人头装在匣子,已经派人从海路抵达东西连岛,让他们走长江水道,送往蜀地,给应昭庆生。

    是的,如果一路飞舟传递,十月初十的应昭生辰就赶得上。

    去年的时候,应昭可没时间过这个生日,他在应付各种战争,评判最优战线。

    根本没时间过。

    但现在已经入蜀,相对安稳,作为应昭的亲卫出身的李作德,怎么能放弃这个让头家开心的机会?

    预计十月初十,李作德就能解决掉参与的高句丽势力。

    正式恢复汉四郡的管辖范围。

    那么辽宁就不适合做镇了,边区还得朝着北方推,比如李作德在企划书里说,他提议将国内城朝北推到三江交汇地,然后沿着山脉走势设立一批军镇,等于将辽东彻底变成一个中转或者后方,利用海路将这里变成一个能够威胁幽冀青三州沿海的刀子。

    未来想要南下幽冀,那只要越过长城,或者从海路运兵,齐头并进,就能快速扫平关东。

    并且还能给关东持续造成压力。

    接下来关东和关陇势力又要在朝堂上热闹起来了。

    肯定得掐架。

    现在的应昭,都快形成三线合围的局势了,再不反击,世家还有明天?

    应昭擅长是野战,但不代表他打不了攻城战。

    总之,兵源、钱粮,从何而来?

    吵是肯定的!

    不过应晟不关注这些,他现在更头疼的是,战线开得这么大,是杀得东北人头滚滚了,但少了这么多人力,单靠海运那得多少成本啊?

    沿途的据点八字还没一撇,朐县十万人就算都去了郁洲岛又如何?

    偌大的辽东乃至汉四郡的范围,移民十万人都得好几年!

    按照东海海军现在的运力,一年最多运输一万人,想要填到辽东能发展都要几年,再来一个汉四郡……

    把青徐幽冀沿海掏空了都不见得够。

    还有粮食!

    虽然信上说,高句丽查抄的钱粮足够支撑几年发展用度,可是你还要朝北方推进防线,那哪里够?

    应昭现在单靠蜀州只能顾得上西南的布局,没有三五年积累,他是绝对出不来蜀州的。

    可是世家绝对不会再坐视九镇跟沿海这么乱下去。

    “内迁……或者北伐,终究会选一个。我感觉沿海要乱,这个天下所有的局势将要因为李作德的克复辽东,而彻底走向激荡。陛下的所有可用力量,也必将因为李作德的成功而全部被牵扯出来。”

    应晟分析局势,片刻他摇了摇头:“皇弟又能有多少力量?无非就是九镇和海军,事实上这一次放出青州都指挥使,就意味着所有的力量都放出来了。皇弟手中能打的底牌已经不多了,还能再变吗?”

    扪心自问。

    如果是自己,绝对做不到。

    因为表面上看局势好像应昭一边倒,可是世家并不弱,或者说他们的根系太深,枝繁叶茂,绝对不可能轻易的倒下。

    接下来,要么连根拔起,要么修剪枝丫。

    但局面的初步胜利,绝对会让找机会的世家、寒门高潮。

    因为应昭的赢面,已经做得很大了。

    少了高句丽,柔然又被打废,北方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那么九镇的兵马,可以开始准备南下了吧。

    关东和关陇,能再继续斗吗?

    高句丽被灭的消息一旦传到长安,最多一个月,这群世家一定会妥协出一个结果。

    不妥协绝对不行,再给应昭发展的时间,你还要不要活路了?

    应昭现在展露出来的实力,足够打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之战了。

    只要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得全国户数减半,现在就可以打。

    稍微懂得军事的家伙,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派人将我的意见送到项将军手中。”

    应晟快速写了一封书信,提出出动全部澎湖水师的力量,将一切能控制的沿海,全部攻下。

    其中包括长江口。

    然后要开始劫掠所有不愿意投靠应昭的世家,来补充对东北、夷洲、吕宋、广州、交趾等地方的移民需要。

    尽可能削弱世家在本地可以征发的一切,让他们自己亲手将社会矛盾激化,然后把自己推进火葬场。

    必须抢时间!

    战局至此,要么不打,要么就得往大里打,给应昭在蜀州争取时间!

    应昭不需要钱不需要粮,甚至不需要地盘。

    他要的是时间!

    只要时间足够,他就能撑起一个足够平替地方的基层体系。

    应晟大体也知道应昭的计划,毕竟自小应昭就有过于常人成熟和冷静。

    虽然有些时候想法天真,但很难不说他是真正的生而知之。

    从海上对东面进行施压,用来拖住关东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并且进行钱粮运输的破坏,将所有的矛盾全部丢回长安朝廷。

    这也是应昭曾经跟他提过的一种打法。

    是的,应昭从很早就在做最坏打算,自然也考虑发过海军的作用。

    接下来,就算是萧道成,不亲自下场东征西讨,将很难支撑整个国内的统筹格局。

    世家的短浅目光,绝对会让萧道成气到脑淤血。

    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