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两百二十九章 逛成都公园

    十月十八日。

    秋老虎终于开始褪去威风,风卷落,几度黄蝶燕。

    成都的街巷又开始了打夯的声音。

    兆泰望了望,发现不少汉子赤着上身,正在修缮下水道,不由得好奇问道:“这是徭役?”

    “不是。朝廷也是出了钱的。”

    陶太监微笑着。

    边上几个书生,正在泼墨,然后将远方的层峦画上,颇有几分美景。

    兆泰看着陶太监:“陶公也是颇具闲情逸致。”

    “诶,陛下常说,盛世自然有人去画这江山美景。这些年不管是长安还是成都,也渐渐出了些值得纪录的美景。诸如眼前的成都城,少了城郭阻隔,远眺便是风景,正是市井于远,烟火于近,若即若离,美不胜收。”

    陶太监也是在应昭身边待久了。

    看的东西多了,杂了,也有了自己的感官。

    尤其是看到了成都的城市建造之后,他对于造景又多了几分自己的想法。

    “嗯……确实富有哲理。”

    兆泰不是那么文青的人,只是随意的应和。

    随后两人结伴而行,看到一些从未在长安和洛阳看到的东西。

    比如,大片大片的广场和公园。

    长安也有园林,但这个园林是贵族的,私人的,或者干脆就是皇帝本人的。

    毕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一般也很少有人会将园林开放。

    但是成都这边的公园不一样。

    这里的园子绝大部分是花一文钱就能进的。

    没办法,造林子是要钱的,应昭就算只收一文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支撑园子一年的维护花销。

    要不是这些林子内多是湖泊,用来调节贯穿成都的岷江水,和下雨天收集雨水他甚至懒得开辟公园。

    随便划一块地,然后种上一些树苗难道不好看吗?

    不过这里的公园现在文人很多。

    毕竟一文钱虽然买不了一斤米,但三文钱就能吃一天,要不是有闲钱,谁愿意来逛公园?

    随便往外走几步,荒郊野岭,有的是林子和花海。

    干啥非得花钱遭罪?

    但士人可不管这个。

    花钱进来。

    来到公园配套的亭子处,跟三五好友落座,然后跟公园里的茶水摊交钱,五文钱租一套茶具,三文钱买两斤木炭,再用十文钱买一两散茶,然后大家饮茶吹牛,泼墨写字。

    公园因为收钱,所以一般老百姓不来,这里反而是成了士子、小资们的聚集地,甚至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姑娘,跟着闺蜜们在这里游逛。

    若是相中了男子,一些胆大的还会丢手绢过去。

    看对了眼,那可真是为了国家做出贡献了呢!

    兆泰他们来了。

    结果……找不到位置了。

    “玉湖公园这边倒是人多。”陶太监有点感慨,“看到了不少新来的士子,还有旌旗……嗯,大同诗社?”

    “诗社?”兆泰也被吸引了过去,好奇一看,多了几分讶异:“怎么会有诗社呢?”

    “几位,可是来参加我们大同诗社的?”

    边侧,有人呈递上来一些大字报,上边写着“盛世不远矣!”、“尊大同,明诗意!”。

    陶太监皱眉的翻到另一边,上边还写到:“乐府、歌行、骈文辞藻只在华丽,毫无意义,当言之有物!”

    “几位,我们大同诗社,是倡导写诗当避辞藻,要言之有物的。并且格律什么的也不用太在意,只要能抒发情感的,都是好诗!”

    说着,这人还唱了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

    “确实是极好!”兆泰竖起了大拇指。

    应昭的这首,属于军歌了都,虽然有很多人会选择模仿,但模仿了也不会拿出来。

    毕竟长安那边……朝廷里还是世家们在说话。

    但很显然,成都这边的寒门士子,或者一些其他来历的读书人,都开始聚集了。

    新的时代,新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进化的承上启下时间,四言、五言、七言、格律、歌行,全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加上南北朝的南北分裂,进而促进了外来的文化的不断,以及交流跟冲突,渐渐分化成两大谱系。

    北面的粗狂豪迈,南面的粉黛娇柔,以至于到了唐代,彻底进入了爆发期,也是古代历史上一大亮点。

    而汤国的诗歌,因为应昭的“满江红”以及震惊天下的长安反包围,几乎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后来有宫中的史官问应昭,满江红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应昭则说:“此为词,可以伴曲唱。”

    然后史官写上:“帝制满江红,为词之祖。”

    直接就盖在了应昭头上。

    应昭看到了想要他们改,这群史官都摇头说:“满江红一出,则新派已成,陛下何必自谦?”

    最后应昭闭嘴了。

    史官这群人,大底两类。

    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守则的和没有职业操守的。

    但很显然,应昭自己身边的史官,一堆硬骨头……

    而且这只是小事,完全没有必要管。

    然后词这个派系就被流出去,开始在民间开始散叶了。

    最初只是一群同好,但后来有一些人觉得或许可以巴结应昭,就开始投资诗社。

    如今已经开始出现“新派诗词”,或者“大同词”的调论。

    “诸位不妨一并来看看,这里马上就有佳人演奏了!”

    这个宣传的家伙,看陶太监有点兴趣,连忙就邀请了。

    兆泰是不大清楚,不过看向陶太监似乎有心思,就说道:“既然如此,那看看。”

    “好的!几位,请随我来。”

    这人很开心,可是捞到一票大鱼了。

    他俩今天出宫,虽然是穿着常服,但品牌和款式暴露了他们。

    陶太监穿着一袭定制的常服,宫里的福利,从外边采购进来的,品牌是东宫旗下的栖霞。

    栖霞牌成衣,应昭自己的公司,肯定得捧嘛!

    所以栖霞的溢价一直很高,近来成都发展迅猛,世家豪族都跑去订购这个牌子,一件的手工费,得几万文。

    而兆泰则是穿着商部旗下另一个牌子,名叫尊煌,标志是一个青铜酒爵,纹路采用的是周朝的侯爵才有的形制,造价比不得栖霞,但一套成衣单价都得六万文。

    属于对外国输出的品牌。

    毕竟应昭可是下令,凡国之丝绸,皆不准出国,只准制成成衣而售。

    这可是支撑长安养活十几万人的成衣缝纫业,西边来的商人再不喜也得捏着鼻子认,毕竟丝绸就中国有,不要也没辙。

    而且形制上,多以深衣广袖居多,并且长长有刺绣,纹路精美。

    等于变相进行输出文化。

    所以,这个青年一下就看出来眼前两人,非富即贵了!

    两人刚上来,就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意外的人。

    这人也看到了两位,诧异了一下,然后凑了上来,拱手道:“原来是……两位。”

    “萧先生久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