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行
繁体版

第十章 有钱,任性!

    “你谁呀?我不认识你,打错电话了!”

    对面“否认三连”之后,通话就被挂断,再次拨打的时候,状态已经是“无法接通”,很显然被拉黑了。

    这让陈轩彻底无语。

    “我看起来,就那么容易糊弄吗?”

    他之前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塑胶厂,专门生产照相机、手机之类东西的塑料壳,厂子规模并不大,没有经理也没有车间主任什么的,就是老板直接带着几十个人在租的厂房里干活。

    一开始陈轩找工作的时候,谈好的是月结,可进厂之后干了一个多月,愣是没发工资。

    再次询问时,就变成了年底结算。

    他自然不乐意。

    结果因为多次讨要工资,直接被开除了,连补偿都没有。

    而现在,看老板的意思,别说辞退补偿了,他怕是连那“年底结算”的一个月工资都拿不到!

    “你挑的啊,老板!”

    陈轩摇着头,打车前往了南城。

    他所在的城市,一直流传着调侃性质的“三不惹”之说,第一个不能惹的是中心广场跳舞的那群大妈,她们不仅脾气暴躁,丈夫、儿子干什么的都有,就是再牛逼的人,怼上了也扛不住。

    第二个是“东山林场”,一个遍布“光缆”的地方。

    因为挖到它而坐蜡的建筑公司,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其中有好几个公司的老板到现在还没出来。

    而第三个,则是“南城律师所”。

    全省都闻名的一个大型律师所,胜诉率非常高,在业界甚至有着“南城必胜客”之称,传言能够将黑的说成白的,将活人说成死人。

    当然,这些都是戏言。

    南城律师所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超高花费的同时,办事效率也很高。

    而陈轩此时,就来到了“南城律师所”!

    “您好,这里是南城法律事务所,请问您是要做法律咨询,还是事务委托?”前台妹子摆出一个礼貌地笑容,开口询问。

    闻言,陈轩想了一下,说:“算是,事务委托吧!”

    “什么类型的事务?”

    “算是……经济纠纷?”

    “金额多少。”

    “几千块吧!”陈轩挠着头说。

    前台小妹:“???”

    虽然原则上,几千块的经济纠纷也可以请律师,可以“南城律师所”的收费标准,怕是连外出一趟的“委托费”都不够,更不要说处理好一件经济纠纷了。

    “那请问,您想要请什么价位的律师?”

    “还有这说法?”

    “不同价位的律师,业务能力不一样,事务所付出的劳动成本也不一样,比如说……”前台妹子耐心的跟陈轩讲解了起来。

    最廉价的,单纯派人去送一份“律师函”警告,并不需要多少钱。

    一千块就能够搞定。

    这不是贵在律师函本身,而在于“南城律师所”的招牌。

    送“律师函”的也不是律师,而是快递小哥。

    同城快递,使命必达。

    第二档,是普通律师,一般按照小时计费,也接受以“单件事务”结算的委托,根据所委托事务的处理难度收费,但最低也要大几千。

    大的纠纷,就算是几十上百万,都不稀奇。

    而第三档,则是所里的几个“金牌律师”。

    需要提前预约,并且收费奇高,但可以承接一些“案件之外”的事情。

    比如陈轩此次的案件。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讨薪案件,大概率只需一道“律师函”,对方就会乖乖给钱,因为南城律师所送进去的“老板”简直不要太多,战绩实在太吓人了。

    就算律师函不行,几千块出场费,也能全程陪同做一次“仲裁”。

    可以拿到最大额度的赔偿。

    对专业律师来说,这里面不存在难度。

    但金牌律师就不一样了。

    比如此时,陈轩花了足足“100万”巨款,请出来的这位“宋律师”。

    “根据你提供的情况分析,拖欠你工资的那家‘缢生塑胶厂’绝对不是什么正规公司,甚至可能只是临时做一批订单,等完工之后就直接捐款跑路。”

    “所以呢?”陈轩追问。

    “除此之外,他们明显没有入职合同,没有五险一金,甚至消防条件都不过关。”宋律师说:“交给我来做的话,有九成九的把握可以让他‘大出血’一次。有六成以上概率,可以直接将他送进去!”

    这直接刷新了陈轩的认知。

    “欠个工资而已,还能送进去?”

    真这样的话,还有老板敢拖欠工人工资吗?

    “这得看他自己,我是个正规的律师,如果他没犯法,我是不会把他送进去的。”宋律师好像很喜欢这种让客户震惊的感觉,笑着说道:“另外,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请得起我们律所的金牌律师!”

    理论上,几乎所有拖欠工资的单位,都是个“有缝的鸡蛋”。

    厉害的律师能直接给他搞破产。

    可讨薪人,有几个请得起?

    老板破产了,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那行,交给你了!”陈轩说。

    之后没多久,在“黄四牛洗钱”之后,他又见识到了一个“塑胶厂套皮”的骚操作:宋律师通过特殊渠道搞清楚“缢生塑胶厂”的订单来源后,发现那家厂子只有“一单子生意”。

    但工厂老板跟真正的“老板”,却并不是同一人。

    简单来说,就是接单的是老板本人,而看似是他投资创办的塑胶厂,实际上却跟他没关系,两者只是“合作代工”关系,在注册备案上是“三级外包”。

    如此一来,当代工结束,他卷款一跑。

    员工找不到他任何。

    就算是告,也是告塑胶厂的法人,而那个人早已提前出国。

    “这尼玛,畜生啊!”陈轩无语。

    缢生塑胶厂的订单,其实就是亏本在做,低价接生意,但把工人工资都给吃进了自己肚子里,不仅能够交单,还能赚一大笔。

    苦的,只是这其中被坑的那一批工人。

    “这样的人很多,我曾经见过不少黑心老板,就是拖着打官司,最后逼工人调解,要么一分没有,要么只发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宋律师说。

    对此,陈轩沉默。

    才毕业不久,初入社会的他,真的不知道这个大染缸里,竟然还有这么多龌龊。

    “不过,遇到了我,算他倒霉。”宋律师又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塑胶厂老板张一牲开始走起了“霉运”:先是半夜被查消防,罚了一大笔钱,紧接着环保上门,又给他停工了好几天。

    社保问题也被曝了出来。

    好不容易偷偷赶工,完成了订单,可前脚刚交了货,后脚就被冻结了银行账户。

    卷款跑路没成不说,自己也被抓了进去。

    “你们抓错人了,我不是工厂老板。”张一牲狡辩。

    但很快,他被查到曾经经营益生、一生、一升、亿胜等一大堆套皮工厂,每一个都是法人卷款跑路,可实际资金却绕一圈儿进了他的口袋。

    这自然经不起查。

    最终,张一牲因为恶意拖欠工人工资,情节较为严重,影响极度恶劣,被判刑十七年,并没收全部财产。

    其实,正常来说他不应该被判这么久,毕竟只是经济犯罪。

    但是,在他被抓的同时,宋律师还找了记者,并且组织大量工人前去讨薪……这样一搞,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开庭之日,当张一牲得知自己是被陈轩给“搞”了时,那叫一个懵逼。

    “我就欠了你几千块工资,至于吗?”

    如果有选择,他赔十倍、百倍,也不想闹成现在这样。

    其他得知内情的人,也大都一脸的惊奇,觉得张一牲真的栽得很冤:就因为欠了几千块的工资,结果被人花一百万送了进去。

    这搁在谁身上,能不懵?

    不过,对于这,陈轩就三个字:“我高兴!”

    ……

    把前老板送进去后,陈轩开始思索起了创办公司的事情。

    他想开公司,一开始只是为了给自己打掩护,主要目的是把自己从未来时空捡来的东西,通过公司合理、合法的变成钱。

    但这些天,经过深思熟虑,他又觉得纯粹开一个赚钱的公司,没意义。

    手里的一千万,对于普通人出身的他,已经够花了。

    他也想赚更多的钱,但是,又不想仅仅赚钱,毕竟饱食思婬……不对,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简单来说,就是想找点事情做。

    这样,开什么公司就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你说,假如不计较回报,投资什么最有价值?”陈轩发信息询问张诗彩。

    自从加了微信之后,两人有事没事,就会聊几句。

    已经很熟络。

    “不计较回报的话,那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是‘健康’。”张诗彩说:“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但偏偏,健康和生命,是你有再多钱都无法买到的东西!”

    这不是具体项目,让陈轩有些疑惑。

    追问:“医疗?”

    “不,是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