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劫
繁体版

第四章 离去

    临近晌午,外面的日头渐渐升了起来,阳光如瀑般洒进来,照得内室通亮,高氏却全然不觉刺眼般还盯着李氏离开的方向,僵硬地维持着半躺半坐的姿势出神。

    直到赵嬷嬷返回,她才动了动已经酸麻的胳膊,“嬷嬷,祖母可有来信。”高氏边揉胳膊边问道。

    赵嬷嬷见着高氏自己在揉胳膊,便上前替她轻轻按揉,道:“还未曾收到老夫人来信,想来也是快了。不过这次老夫人送来的贺礼着实吓到老奴了,多且不说,只是也未免太过奢华了,就是那透亮的红珊瑚便有两尺余高,还有两斛硕大的珍珠,一颗足有这么大。”

    说着,赵嬷嬷便伸出手比了个圆出来,她早年跟着高氏出入世家,也算是见多识广,可这次高老夫人确实出手阔绰,送来的贺礼个顶个价值千金。

    高老夫人是宇文氏后人,自然是有些家底的,夫君又是掌实权的户部尚书,手中好物自是数不胜数。

    赵嬷嬷的语气动作逗得高氏一笑,自从出事后高氏要么不笑,成日里郁郁寡欢,要么是面上一笑只为了让她们宽心,如今高氏才算是打心里高兴了,笑容多了几分真实来。

    想到高老夫人多年如一日的疼爱,高氏便喟叹了一声,“祖父祖母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却还要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小辈们操心,易哥儿才学平庸不堪重用,兴哥儿年纪尚小不知世事,父亲虽在翰林院兢兢业业却也,却也只当了个六品编撰,”高氏意识到非议自己父亲不妥,便改了口只提官职。

    她抬手握住了赵嬷嬷的手又接着说:“难为祖父年近古稀,还要想尽法子坐稳那尚书之位,以保高家。”

    高氏一门子嗣并不昌茂,大房的高老爷高勒得了五女二子,其中二子一女便是高老夫人所出,长子幼时就夭折了,几个女儿远嫁后往来也渐少了,幼子则是高氏的父亲,如今在翰林院任编撰的高敬桓,而高敬恒早逝的妻室也只才生了一女便是高竹珺,他的两个妾室分别生了庶长子高林易和庶次子高林兴。此外的旁支情况也类似,在朝为官的高氏子弟基本都仰仗着高老爷的势力。

    赵嬷嬷轻轻拍了拍高氏的手,安慰道:“夫人莫要太过忧思了,老夫人送来这些贺礼原是要讨您欢心的,待到日后您随老爷回都城赴任了再尽孝也不迟,如今您啊,就将这身子骨养好了便是上上大吉了。”

    高氏也知赵嬷嬷劝慰她的好意,便点了点头和她相视一笑,正欲再次开口就见碧春打了帘子进来通报:“夫人,大公子过来请安,在外间候着呢。”

    闻此,高氏便抬手示意碧春将大公子带进来。

    “孩儿给母亲请安。”孙瑾茂走进内室后便向高氏行礼道。

    孙瑾茂的母亲陆氏是因生他难产而亡的,母亲去后他便由父亲亲自照看。虽然孙伯清也常常过问孙瑾茂的教养之事,但父亲终究没有母亲来的更细致,这便导致他比一般孩童要早熟一些,小小年纪就懂事的很,没有寻常同龄孩子的调皮任性。

    孙伯清迎娶高氏进门时他才三岁,高氏可怜他与自己同是年幼丧母,便对他悉心照料,再加上她进门多年未孕,对孙瑾茂更是疼爱有加,母子感情非同一般。

    如今孙瑾茂已经十岁了,他五岁便由孙伯清亲自启蒙,近年来他刻苦读书,每天卯时就去学堂,一年中也就只逢年过节时才休息,如此用功使得他小小年纪便已经过了童试,孙伯清是有意日后将他送进都城国子学就读的。

    今日他便是下了早读匆匆过来的,说到请安就不得不提他日日来给高氏请安,风雨无阻,这也是他着实令高氏满意的地方,知礼上进又孝顺实属世家公子的典范,年纪虽小却能窥见日后风采,与高氏的两个庶弟相比,那是高下立见。

    高氏看着孙瑾茂愈发满意,笑着道:“茂哥儿,快起来吧,是刚下了学便这般急匆匆的跑来吧,今儿日头大的很,瞧你这满头的汗。”说罢便招手示意孙瑾茂上前来,她抽出绢帕细细地给孙瑾茂擦去头上的汗。

    红螺搬来一个胡凳,孙瑾茂在得到高氏的示意后才坐了下去,“孩儿刚下学,今日先生讲得多了些便下学晚了,来得有些迟了,母亲今日身体可还安好。”

    听着孙瑾茂稚声稚气的关心,高氏不觉软了神色道:“托茂哥儿的福,母亲今日身子已经好多了,今日厨房制了些新的点心和酸梅汁,有你爱吃的荷花酥果,母亲让红螺给你端来。”说罢高氏便示意红螺去将点心和汁水端来。

    “孩儿多谢母亲。”孙瑾茂有礼地回道。

    高氏又怜爱的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咱们茂哥儿真是知礼懂事啊。”

    赵嬷嬷听到后便接话道:“可不是么,小公子这般小的年纪就如此进退得当,日后风采定不输老爷半分。”她拿着刚刚用水浸湿的帕子正在给孙瑾茂轻轻擦拭着脸。

    饶是孙瑾茂再老成,听到高氏主仆夸赞的话后也羞红了脸,微微低头,这倒是难得的露出些稚气,看得高氏和赵嬷嬷都合不拢嘴。

    片刻后,红螺和碧春一人拎了一个食盒进来,将吃食一一摆在东窗下罗汉床的炕几上。

    “茂哥儿快坐去用些点心吧。”高氏见两侍女摆罢退下后,轻声说道。

    听罢,孙瑾茂便起身走过去,坐在罗汉床边沿处,挺身低头拿筷子捡了一小块荷花酥细细品尝起来,又用了些酸梅汁。

    高氏见他用的开心,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起来,身子慢慢放松下来,软软地靠在了身后的丝枕上,赵嬷嬷怕天气太热高氏中了暑气,便将手帕对了几折做扇状在她身侧轻轻扇动,扇了几下后便停,隔会儿再扇,如此反复直到孙瑾茂吃完了两块荷花酥果。

    “母亲,今日小妹睡醒了么?”孙瑾茂喝完最后一口酸梅汁道。

    自从高氏产下女儿后,他虽每日都来请安却统共未见过几次,小婴孩不是还睡着就是被抱去喂奶了,他知晓高氏身为继母对他却很好,所以他年纪虽小但也懂得投桃报李,总想着要对高氏的女儿更好些。

    “母亲,昨日我随父亲外出,路过聚福阁时给小妹买了一只布老虎,今天正好带来送给小妹。”说完,孙瑾茂便唤他的随从同乐把布老虎送进来。

    同乐进来问安,将手中的布老虎递给了赵嬷嬷后便退下了。

    赵嬷嬷捏了捏布老虎的后腿道:“这布老虎瞧着倒是俊俏。”转身双手向高氏奉上。

    高氏也瞧着那布老虎喜庆便接到手中,把玩了一下说道:“瞧着确实喜庆,茂哥儿有心了,理儿定会喜欢哥哥送来的礼物。”随即吩咐候在身边的红螺去将女儿抱来。

    今儿运气不错,小理儿刚刚睡醒,红螺便带着乳母将她抱到高氏榻前。

    高氏伸手接了女儿,看着女儿水汪汪的眼睛和白白嫩嫩的脸蛋,心都化了,她亲了再亲后才招呼孙瑾茂过来瞧瞧。

    孙瑾茂走上前来,站在高氏榻边,微微向前俯身便见到了想了多天的小妹,他盯着小妹的小脸,不禁想要用手戳一戳,可念头刚起他便压下了,转头将布老虎拿起来逗起了小妹。

    高氏见他实在喜欢理儿,想着他平时的稳重,便开口道:“茂哥儿来抱抱理儿。”

    孙瑾茂没想到高氏真的会让他抱理儿,愣了一愣,但看到高氏鼓励的眼神后便将布老虎放下,伸出胳膊来小心翼翼地将理儿接过,当他碰到理儿软软的身子的瞬间,身体紧绷了一下,生怕自己会弄哭了她。

    高氏看他如此紧张的小模样笑了一下道:“茂哥儿不用紧张,你看理儿多乖啊。”说着便伸出手帮着孙瑾茂调整了一下抱姿,又用手指逗弄了一下理儿。

    孙瑾茂在高氏的安慰下慢慢放松了身体,他学东西很快,不一会便驾轻就熟,甚至轻轻地悠起了理儿。

    高氏看出孙瑾茂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喜爱理儿,默默感慨自己没白疼他,笑意荡在了她那如画的眉眼间,将整个人都衬得愈发知性,再加上她的貌美,任谁瞧了都要问候一句女娲不公。

    孙瑾茂对理儿爱不释手,一会儿悠一悠,一会儿拍一拍,倒是有了些少年心性,活泼了不少,抱着理儿软软的身体,看着她红扑扑的脸蛋,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定要护理儿一生周全以报母亲养育之恩。

    很快便到了月末,孙伯清和高氏该启程返都了。

    这日高氏着了一套藕色衣裙,穿戴雅致,随孙伯清正站在孙府门前同孙仲溪和李氏夫妇告别。

    “弟妹,此去不知何时还能再见面,我就将理儿拜托给小叔和弟妹了,望弟妹能多看顾理儿一二,我便不胜感激了,小叔和弟妹且受竹珺一拜。”说罢,高氏便要蹲身福礼。

    李氏哪能真的受此一拜,忙伸手虚扶住高氏。

    孙仲溪也忙声说:“长嫂太过客气了,您将芙姐儿交给我和意娘尽可放心吧,保准养的知书达礼,如您一般。”

    理儿正是生在芙蓉花繁茂的季节,便由孙伯清起名‘芙’,顺了她这辈儿的排字‘玥’,便名唤孙玥芙。

    李氏将高氏扶起后也应和着自己的夫君道:“仲溪说的对,大伯和长嫂且放心去吧,芙姐儿就交与我,我定会尽心照看的。”

    今日李氏戴了高氏前些日子送她的催生礼雁衔珠钗,斜斜地插在高髻上,垂下的东珠随着她说话在耳旁摇动了几下,阳光一照那东珠成色好看极了,一看便价值不菲。

    高氏眸光一动,心下了然这李氏是让她安心,遂也没再多说了,只听过他夫妇二人的话后开口道:“交给小叔和弟妹,我定然是放心的,小叔快扶弟妹回去吧,这日头要上来了,不过月余弟妹你便要生产了,可经不得晒,我与老爷这便启程了。”

    身侧的孙伯清也附和道:“对啊,仲溪你们夫妇回去吧,莫要再送了。”

    “那弟仲溪携夫人李氏在这里恭送长兄长嫂,祝长兄长嫂顺利抵达都城,祝长兄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祝长嫂与长兄鸾凤和鸣。”孙仲溪躬身行礼,他身旁的李氏也低头福礼。

    孙伯清拍了拍孙仲溪的肩膀道:“借仲溪吉言,为兄这便走了。”说罢揽着高氏上了头前的马车。

    孙瑾茂则跟着上了第二辆马车,临进马车前他又看向了被乳母抱着站在李氏身后的芙姐儿,手微微攥紧了车帘,片刻后进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