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闭症还是误诊
繁体版

开课了

    本来我们要再等半个多月才能上课,刚好这家机构在上海又开了一家分校,我们没过几天就开课了,距离9月11号第一次被诊断疑似自闭症,等了大概2个月。机构告诉我们,陈琢安排了上午9-11点上aba,下午3-4点上ot,后来了解到这个课程安排的时长不多,一方面好像在说明陈琢的情况并不太遭,一般会建议自闭症孩子每天干预五个小时。

    我和他妈妈提前去把房子租好,通过中介找了一间大概是九十年代的拆迁房,40平方的一居室,租金3500,算比较便宜,这房子是房东为了他女儿上学买的,他女儿现在已经读了另一所学校,现在打算卖掉。后来接手这间房的人好像也是为了孩子上学才买的。这间房售价两百多万。

    临近开学的前一天,我们收拾好行李,他外婆、大姨、姨夫也都过来了,最心疼他的外婆是最想看看来到上海住的好不好,临走时还帮我们把床铺好。

    在机构干预的第一天,陈琢不愿意跟老师进去(除了丹佛以外,其他课程都不需要家长陪读),估计是看着机构装修的像医院儿童诊室,让他想起了去打疫苗的不愉快经历。老师硬把他抱了进去,不放心的我也跟了进去,走进教室,田老师正在上团课,一共有四个小朋友,陈琢怎么都不愿意坐在板凳上,另一位陶老师就坐在他后面把他按在板凳上,我有点不知所措,想要帮忙,想要按照平时那样找个他喜欢的玩具让他停止哭闹,再慢慢试着让他坐下来,这时田老师微笑着示意我离开教室,我只好不情愿的出去了。

    我和他妈妈在家长休息区还能听到他在里面哭,一直哭了半个小时吧,后来断断续续的哭,第一堂课就这么过的。

    这堂课上我看到一个更大点的孩子,大概四岁,课堂上有些迟钝,老师让他站起来他没有站,而是由另一老师从后面身体辅助提示后才站起来的,老师让他坐下,他又没有马上坐下,可等下课期间,我注意到这个孩子来回跑动,动作灵活,和课堂上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每堂课后代课老师都会和家长说一说学生上课的情况,也会给一点家庭注意事项。这天,田老师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和近期目标,包括:呼名眼神回应、发单字音、一步指令、一步模仿和等待,还包括更重要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由陶老师和张老师来轮流教学,田老师负责课程安排和日常监督调整。

    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aba的教学思路来,我看到的是这样的:老师会陆续拿出来一些玩具,看看学生喜欢玩哪个,碰到喜欢的玩具后,会引导到桌面上,突然控制住玩具,再马上做一个课堂教学,等待学生回应,正确了就口头表扬并马上给玩具,没回应或回应错了,会加辅助。比如在做呼名的课程时,老师会按住学生正在玩的玩具,马上喊学生的名字,等待眼神看过来,如果没有看,就拿着玩具从学生眼前拉到老师的眼前,把眼神拉过来,这个拉的动作就算一次辅助了。

    其中一步指令、模仿、发音也是这么做,重要的是先由学生选择喜欢的,老师跟随。指令和模仿的清单基本相似,包括:拍手、举手、跺脚、摸耳朵等等,做一步指令时,老师说出指令,需要学生用耳朵注意听后再执行,做一步模仿时,老师直接做了一个清单里的动作并说:“做一样的”,需要学生用眼睛观察后再执行,做练习发音时,拿着学生想要的玩具,辅助提示着引导说话,比如学生正在玩一个自动售货机的玩具,正玩的很开心,想要继续从老师手里拿到塑料硬币时,老师突然捏着硬币对着学生说:“bi”,等待回应。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教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虽然书里是PRT教学,但是我看下来和ABA差别不大。

    下午的ot课由马老师和张老师来教学,徐老师负责督导工作,课程安排在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上,具体做的是:学习荡秋千、钻圆形桶、上下台阶、原地起跳、学习用勺子等,马老师是唯一一位男老师,看着ot教学就像上体育课,会觉得男老师在体力上更占优势一些。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孩子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会认为这个课没有aba重要,现在我不会这么觉得了,因为在平时陪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会发现,孩子的各方面自信都和自身能力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社交自信,所以让孩子学会怎么玩,并有能力玩的好,同样很重要。你看那些篮球场上会打篮球的男生身边都不缺女声的尖叫声,那些会玩滑板的少年,不缺朋友。

    开课的这段时间,每天一早起床把鸡蛋蒸好,再去街边买个包子或者馄饨,等八点左右把他叫醒,再用儿童推车步行一公里多去上课。上午放学后就回家,有时候他妈妈做饭,有时候叫外卖,他还不会自己吃饭,再加上去外面吃饭他要到处跑,不能安静的坐着,只好都在家里吃。有一次我推着他在马路上转悠,突然他妈妈打来电话:“快回来,家里好像着火了,你快回来呀”,我这会离家有一公里远,想打车打不到,只好一边跑一边推着陈琢往家赶,走进小区就看到很多人围在我们租房子的那一栋楼,都看着我在拼命跑,陈琢还在推车里哭了厉害,应该是我推的太快被吓到了,还有一辆警车停在那里,我妻子说:“你快去开门,着火了”,打开门后才喘了一口气,满屋子的黑烟,炒菜锅里什么都没有,煤气灶还开着,家里没有着火。我就跑出去告诉大家,热心的大爷大妈都说:“那就好,那就好,快哄哄孩子吧,吓坏了”,这时警察告诉我马上再打119取消火警,说消防车正在路上又回去了,警察也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就走了。这会我妻子才告诉我,是有快递员按楼层大门的门铃,来送快递,这时她刚打着了煤气灶,倒上油,听到有人喊有快递就走出去开门了,没想风把门关上了。从此以后她再也没做过饭,我们找到了一家大食堂,里面菜品多,比较干净。后来我经常推着陈琢去那里吃。

    有时在机构里听到其他家长在说到教孩子自己吃饭的话题时,有个妈妈说连续四天都没有给她孩子喂饭,就学会了,当然孩子也连着四天午饭没吃,我咨询机构老师这种办法是否可行时,被老师否定掉了,说可以先全辅助的吃饭,就是手把手的拿着勺子让他吃,如果孩子抗拒的话,就吃第一口或者前几口,后面的饭再喂着吃,只要拿着勺子吃就可以,后面再慢慢撤掉辅助,并把吃饭的过程分解,可以先把饭勺好,递给他让他拿着吃,这样他只做了接住饭勺送进嘴巴里,后面再把其他步骤加进来,以免孩子觉得太难便不愿意尝试了。

    我用了老师给的办法,之前从没拿过勺子的陈琢不愿意拿勺子,我稍有强迫式的把勺好了饭的勺子塞他手里,并握着他的手往嘴里送,他会抗拒发脾气,我会用动画片之类的尽量转移注意力(我并不推荐吃饭看动画片,会影响孩子专注于吃饭的动作上)。这么坚持了大概一周后,他开始慢慢愿意接住勺了饭的饭勺自己吃,不过会把饭撒出来,也是吃个几口就不干了,要么嫌累要么觉得自己老是撒掉饭做不好,后面我就喂给他吃。但是后面有几天他就连开始的几口都不愿意自己吃了,我会软磨硬泡的递给他,确保每一顿他都能自己吃一口。

    上午的可结束后,先是吃午饭,再回家玩一会玩具,我就要准备哄他午睡,我的办法是抱着他随音乐摆动,经常放的歌是《站在高岗上》《兔子舞》,在老家时,他外婆会放《三天三夜》,大姨和妈妈会放《小苹果》、《海草舞》,外婆的歌是从我这里拿去的,会发现这些歌都是劲歌,一般要晃上十多分钟才能睡,有时候不困我又想让他睡觉的话,会把我的双手累的不行,有时也会放弃哄睡,结果就是下午的ot课状态不好。

    有时放学后,我会推着他在马路上转悠,看来回车辆,也会数红绿灯上的数字,漫无目的的游荡,没想到本来对数字感兴趣的他,开始喜欢上了红绿灯,我们停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会看着红灯上的数字倒数,每当数到321变绿灯的时候他就特别开心,坐在推车上使劲的晃动身体,如果我不拉着推车就会翻倒。这阵子几乎天天去溜马路看红绿灯,我会随着他的兴趣来,有时我会想要不要引导他去干点别的,其他家的小孩子也没见几个盯着红绿灯看个不停,由于当时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玩的,又见看红绿灯时他这么开心,就继续带着他转悠。看红灯倒数时,我会跟着一起数数,还会解说这里绿灯了,这边的车可以开走了,那里又变红灯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懂我说的什么,不过每当我说哪里还有红绿灯时,他都马上会跟着我的手指方向看过去,可能这在共同关注上打下了一点基础。

    来往车辆里偶尔穿插着救护车、警车、公交车,之前在老家坐过公交车,看到上海的公交车上有特别醒目的数字编号,加上喜欢数字的他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乘坐公交车,路过这里的公交车有:992、715、976、184、徐川专线、1083,每次看到公交车开过去,他就朝着公交车的方向晃动身体,就像在告诉我:快带我去坐这辆公交车,但是全程盯着公交车看,不会看我一眼,大多时候我都会带他坐上个几站,再下车走到马路对面坐回来,偶尔会坐到终点站,因为他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有的公交车刚好是环行的不用下车换车,就方便了我不用抱着他再换车。有时没办法带他坐公交,就只好在有公交车的时候故意避开,不要让他看到。也有很多次被他看到后不得不改变计划,现在的他是无法沟通的,不会像有些小朋友,说一下道理或者下个简单指令就行了。

    开课后的第一周,基本在和老师建立关系,熟悉教学环境。到第二周时,慢慢的,进教室时不那么哭闹了,aba的老师告诉我他安静坐在凳子上的时间也长了点,大概能坐上五六分钟,碰到喜欢的玩具会更久一些。我想他开始有点懂了:带他进去的人叫老师,在老师面前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为所欲为,什么都由自己选择。

    差不多上了半个月,陈琢学会了发个别单字音,我记得有一个音是“bi”,老师和他玩自动售货机时,每当他玩的开心,特别想要拿到下一枚塑料硬币继续投币时,老师会手举着硬币引导说这个音。没想到这么快就引导出了有意义的单个字的音。后来没几天,老实说他可以说:要,我还测试了下,

    “你要去坐公交车吗?”

    “要”

    哈哈,把我乐坏了,这算得上我儿子第一次用语言直接回应我。她妈妈又试了试:

    “你要去吃饭吗?”

    没有回应,就好像听不到一样,和之前的他一样了。后来我们才明白,只有在他有动机的时候才会回答,很明显,这段时间他特别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没目的地的乘坐公交车了。让我感觉和一种病特别像−选择性耳聋。

    这段时间,他的单字的发音陆陆陆续续的出来了,我会趁热打铁,在下课后找各种他感兴趣的东西发单字音让他跟着念,有时候我说两三个字,他也会跟着说其中一个字的音。当我们走在小区里时,我就指着路旁停着的车说:红色小汽车、蓝色小汽车、白色面包车、黄色厢式货车等等,他就跟着说:haong、ran、bai,红和蓝他还说不清楚。但看得出他对自己可以说话这一事实是很开心的,他很乐意跟着我一路说一路看。

    没几天他的数字也开始能念出来,其中3和7还不行,其他数字也念的不标准,比如10发成:xi,能这么快的念数字,是因为他很着迷数字,着迷公交车上的,红绿灯上的,小区每幢楼上的楼号,这阵子,不是在找公交车,就是在找数字,有时候路过桥,也会看到写着限速30,我跟着他的注意力一起寻找,并一起说看到的任何数字,也努力解释着这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不知道他能明白多少,因为他只能跟着读其中的数字,不过慢慢的他可以说30、12之类的数字了,这相当于他说了两个字的音啦。不过仅限于数字上,在汉字上还不行。

    我还买了数字和字母冰箱贴,和他一起玩拼公交车号码的游戏,我辅助他:“先拿个9,再拿个9,看看还少个什么就是992路公交车啦?”,他玩的很开心,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他摆了103,还缺个8就拼成1083路公交车,我说:“把8放在3前面”,他竟然放对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他自己看出的要这么放,还是明白了我说的,不过我已经能确定:在他感兴趣的地方表现出来的智商不低。

    一次下午下课后,我和他妈妈一起陪着他去了趟‘玩具反斗城’,里面五花八门的玩具,他并没像有些小朋友那样,看到什么都想要,他是在里面到处转悠,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里面寻找他熟悉的元素,比如数字、字母、形状、公交车玩具,那些他没经历过的他不感兴趣。里面有一个玩具叫‘多功能点触学习桌’,有客户试用的放在货架旁边,桌面上26个字母,按下就会发音并在小屏幕上显示出字母,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这个。后来买回家就成了他的最爱。他的字母就是从这里学会的,并开始会读一些,m、s、e是他最先学会的,像x这样长点的,c这样需要舌头配合好的,他还不会。每次放学回到家的那一刻,他就跑到学习桌那里,打开它,并咯咯的笑。我知道他在这里体验到了快乐,也许是因为他觉得他可以说出这些字母和数字,让他有自信了吧,或许在以前的日子里,他的肢体语言有一些没有得到我们的回应,有些受挫吧,不过我觉得他的每次啊啊啊的在表达什么时,我都在努力的去理解并回应他,这个啊啊啊多半是在问这是什么,或者认识了的东西在告诉我们,在分享吧,又或者他有时候只是在给自己说吧,因为大多时候是没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