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闭症还是误诊
繁体版

又临近春节

    一次放学后,从学校走出来没几米远,就有一个自动售货机,之前我们都是直接忽略了,这次我特意停下来说这里有个自动售货机,还按了一下按钮,屏幕就显示了可乐的照片,陈琢看到后马上就要我抱起来去按按钮,之前碰到这种按了能立马给反馈的机器也是很感兴趣,这次自然不会放过,他按了果粒橙,我就立马解说了起来:‘这是果粒橙,显示销售中,就是可以付钱,需要支付3.5元’,还问他要不要买,他立马眼睛盯着屏幕看也不看我一眼的回了句‘买’,我就掏出了手机付了钱,一瓶果粒橙掉下来的瞬间,他开心坏了,立马伸手从取物口里拿了出来,拿着冰凉的果粒橙连蹦带跳,我就趁机给他学习了一下果粒橙上面的汉字:美汁源果粒橙、可口可乐中国、橙汁饮料、420ml……,趁机把上面显示的饮料品种都说了个遍,他的死记硬背能力很好(似乎谱系孩子的这个能力多半都比较好),很快都记了下来,我就开始了提问模式:

    请问雪碧在哪里?,他开心的按了下雪碧的按钮来回答我。

    请问上面一共有几瓶可口可乐?,1、2,数完了后没有直接回答我有两瓶,我就追问一遍:有几瓶呢?,才回答我。

    请问雪碧的瓶盖是什么颜色的?,他看了一会找到雪碧后,毫不迟疑的回答了句‘黄色’。

    就这样玩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又让我买了一瓶听装的雪碧,我拿着听装的,他拿着最开始买的瓶装的,又趁机让他学会了‘听装’和‘瓶装’,以至于后来,他每次路过总是要买一瓶听装的雪碧或者可乐给我,他再买一瓶瓶装的。

    后来几乎每天下课后,他都会马上跑到自动售货机那里,看着上面的饮料,而我和代课老师就现在机构门口,离他10米远的地方来沟通上课情况和日常注意事项。当和老师聊好后,我就特地的从柜子里拿出来之前买的饮料拿给他,但他还是要至少再买一瓶,多半是想买一遍,体验这个买的过程,后来我就让他自己拿着我的手机,打开支付宝、点扫一扫、我把他抱起来、对着售货机上的二维码扫码、立即付款、输入密码,这个支付流程他一次就学会了,后面再购买的时候,我都是让他自己解锁手机,找到支付宝来付款,还问他买雪碧需要支付多少钱,350元,经过几次纠正,他能把小数点加进来,也许这次的购物体验给他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代课老师问我:‘平时是不是经常带他去购物买东西呀?因为他今天在做购物的环节时,很配合而且流程也很清楚,做的很好!’。看着老师比较惊喜的表情,我也挺开心的。

    后来再路过自动售货机那里,我都尽量想一些新的知识点加进来:

    “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最上面这一行是第一行……”,说的时候,他很认真的看着我指向的地方认真听着,

    “那,请问”,我稍加停顿,以保证他的注意力马上切换到我的话语上来,“瓶装的可口可乐在第几行呢?”,“第三行”。马上给我正确答案时,我不得不说,在顺从孩子的喜好时,顺势加入教学内容,真的会事半功倍,而且孩子这时的快乐指数也是非常高的,就像邹小兵教授说的‘无兄弟不篮球,无快乐不进步’。

    “请问第二行的第一个是什么?”,他看着售货机停顿了一会也没答上来,就来了一句“要爸爸提示”,我就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同时用手指向目标,来解释问题的意思,但我知道这个知识点加的有点多了,有点快了,担心他因受挫能力不好,而拒绝配合,我就没再多问类似问题了。

    后来我经常带着他去超市里,直接走到饮料区,在那里又认起了各种饮料,还有自动售货机里没有见过的,他也认的不亦乐乎,偶尔我们还玩了会躲猫猫的游戏,我们在饮料堆积起来的过道里钻来钻去。也会带上小沫姐姐一起去逛超市,他远了一瓶可乐后,还说“姐姐买芬达”,当姐姐拿了芬达时,他开心的在购物车里摇头晃脑,好在当姐姐说要换成果粒橙时,他也没有强求姐姐换回去,这让我松了口气。

    第一天买饮料的时候,他让我打开了雪碧,尝了一口,说了句‘太辣了!’,我纠正说‘味道台冲了,陈琢喜欢吗?’,‘不喜欢’,就这样,后面都是只买不喝,其他饮料也是,以至于家里的冰箱、学校里的家长储物柜、姐姐家的桌子上、车里,到处都有饮料。

    这段时间,只要有饮料的地方,都会成为他的首选,之前路过有电梯的地方都要去坐一下的喜好,似乎被替代了,从家里去上学的路上的那部西联广场的电梯几乎没再坐了,到西悦生活广场上三楼去机构的那个电梯,也几乎没再按过负二层了,之前那个经常去负二层地下停车场里走一走的孩子似乎不见了,那时还经常在地下车库里喊着‘我们去前面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转一转、玩一玩’,这又一次让我觉得似乎是遗传了我的性格:一段时间对一种事物特别热爱,等下一个爱好出现时,这个爱好就被放下了……

    大米和小米在1月18号开设了新的课:预备班,算针对幼儿园适应而设立的课,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陈琢每天的课程安排就重新排了,

    改动前,每周一到周五

    10:30-12:00,综合能力课

    14:00-15:30,感统训练课

    改动后,每周一、三、五

    9:00-11:45,预备班上课

    14:00-15:30,综合能力课

    每周二、四

    9:00-11:45,预备班上课

    14:00-15:30,感统训练课。

    这个预备班,课程安排和幼儿园比较像,由机构的黄老师主导,另外三位老师来代课,有上午班和下午班,下午班的孩子整体能力要好一些,招到了七个孩子,大多是上午上幼儿园,下午过来上这个课的,上午班目前只来了三个小朋友,三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多的男孩,平时都是奶奶带来,见人都是笑眯眯的,我从来没见他哭闹过。还有一个比陈琢大两三个月的哥哥,由于课堂上坐不住,经常早动手去摸旁边的同学或老师,要么就要站起来跑来,后来又转回上综合能力课了,这样下来年前这半个月就只有陈琢和6岁的哥哥上上午班了,不过我觉得刚好前期老师可以多辅助一下,期待着年后开学后能有新的同学进来,让班级里有幼儿园的氛围。

    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新丰小吃店、地铁站……都是模拟生活里的事物,其中陈琢最喜欢那个地铁站,是画在墙上的地铁,还有老师用纸箱自制的闸门、刷卡机等,第一次上这个地铁体验课的时候,我从家长休息区的监控里看到,陈琢全程很配合老师,而且很兴奋,刷卡、开门、上车、坐到座位上、到站下车,下课后老师也特别表扬了这一块。将近三个小时的课时,有至少两个小时是坐在板凳上的,老师反馈说,开始前两天陈琢有点闹,后面就慢慢的做得住了,也基本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坐着的时候,老师会在台前讲一些知识(包括颜色、数字、逻辑等,具体根据课程安排),讲完后会让他们举手上台来答题,也会分发课题让他们在桌面上解答、绘画、连线等,看着陈琢能在老师的稍稍辅助下完成作业,我很开心,不得不说陈琢的智力方面不差,在死记硬背、数字、一些逻辑上似乎还要更好一些,开心的同时又担心孩子因安坐时间太久而失去了主动性,这个主动性我认为和长大以后是否能自理自立有关系,就反馈给了老师,老师说会变化着学习方式和内容,也会留意孩子这方面。不过我觉得到幼儿园、小学,安坐或许是最基本的要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