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闭症还是误诊
繁体版

提问题,再次适应海洋馆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声音’,是在2020年4月份,一次在家的桌面一对一课上,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田老师线上辅导我,我在家每天抽2小时给他做桌面教学。那时候课堂上有做两个和问句有关的课,分别是‘他是谁’和‘这是哪里’,不过都是我问他来回答,当抓住他的动机时,我马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让他回答,比如拿出了一张公交站的照片的同时问他‘这是哪里’,拿出一张消防员的照片问他‘这是谁’,我认为这本意是用来教认知的,由于陈琢的记忆力很不错,这个课题进行的也就很快,看过的照片就记下了正确答案,至于能不能理解还是需要生活中去体验。这堂课上我们正在玩一个洗手池的玩具,他非常喜欢按压水龙头,看着水被抽出来,水也洒了一地,洗手池的水不够了,我就往里面加水,由于加的太多,多余的水从洗手池里的孔往洗手池玩具的底座里流,他听到了‘稀里哗啦’的声音,但看不到水流出来,突然就问了一句“什么声音?”,我比较惊喜的马上把洗手池拆开,把流水的地方给他看,课后再给田老师线上反馈时,田老师也很惊喜。至于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我认为是因为和他感觉过敏有关系,还有一次,我和他走在草地旁的路上,天已经黑了,他突然停下来抓紧了我的手问了一句“什么声音?”,我俩停下来仔细听了一会,我才听到有好像是蛐蛐在叫,声音很小但很长,我本来是没注意到的,而且也容易被走路和其他声音给忽略掉。在会提问题之前,他也有很多次听觉敏感的时候,一次刚走到小区楼下,他就听到了某栋楼里有装修的声音,本来自己走路的他要求我抱,并看得出有点紧张,虽然当时还不太会说话,我是了解他的,就马上告诉了他是装修的声音“楼上有叔叔在敲东西在装修”,也有一次机会我抱着他走进一个正在装修而且装修工人正在休息的房子里,给他解释过‘这里就是在装修’。

    至于为什么他能组织出‘什么声音’这句话,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动画片里学来的,或者生活里听到的。4月份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一个新的问句‘这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有特别干预过的,在2020年2月底的时候,也听过邹小兵教授的先上课,学到过一招关于激发孩子学提问的技巧,就是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挂一个孩子没见过的东西,等孩子注意到的那一瞬间,家里的爸爸假装不认识的指着这个东西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马上回答爸爸,以此演示给孩子看,我就在我们卧室门上粘了一个挂钩,上面挂过蜘蛛侠什么的,每次我问的时候都故意说的响亮,陈琢听到他妈妈的答案后一般就要马上走开了,看得出对这个挂的物品并不感兴趣,但是我和他妈妈的问答过程他基本是看进去了,本来以为他会先问这个问题,没想到他先问出了‘什么声音’,过了几天再学会了问‘这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持续了很久,都再没有其他新的问句出来。

    回到2021年6月3号,也就是我写下这篇日记的昨天,这天下午ot课的代课老师由于生病请假了,我就临时决定带他再去一趟海洋公园,我清晰的记得之前两次去海洋公园,一次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一次是杭州海底世界,他都表现的比较恐惧,我认为是和他的感觉过敏有关系,走进去经常能听到一些喇叭里放出来的鸟叫声、昆虫的声音等等,但都看不到喇叭在哪里,海洋馆里的光线也很暗,杭州那次他是刚进去就哭,一直哭到走出来,整个游览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这次我决定单独带他去,这样我可以全神贯注的陪着他,我们打车去的路上我就给他说接下来带他去看鲨鱼看海龟去海洋馆,由于他正和我玩的开心,也并没什么抗拒和情绪,去的路上他也一直要继续玩‘求饶’的游戏,他会说一句‘不求饶’,我就马上把他控制住并问他‘求不求饶,不求饶的话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去’,并开始挠他的痒痒,被挠的笑的受不了的他会回一句‘求饶求饶了’,然后我就放了他,他马上会再说‘不求饶’,然后我再去抓他,有时候会路过河边,我就会说‘把你扔到河里去喂鱼’,路过草地时就说‘把你扔到草地里变成一只蚂蚁’等等,他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不觉厌倦。

    到达海洋馆后,我带着他,他带着开心顺利的进去了,刚走进去没两步,他就要停下来,靠近一个有很小鱼的水池旁玩起了里面的水,我试着让他继续往里走,他没同意,我就这么抱着他在水池边玩了好一会,然后我故意发起‘求饶’的游戏,趁机把他往里抱,又走到另一个小鱼水池旁玩了一会,他也不太想这么玩水了,我就牵着他往里走,沿着一个台阶走下去,就看到对面是个瀑布,我们身边有蜥蜴什么的,他开始又点害怕又有点想看瀑布,我抱起来他走进瀑布,我说‘要不要靠近看瀑布’,他说‘不要’,并挣扎着要沿着瀑布旁的台阶上去了,我就抱着他上去了,走上去后可以从瀑布的上口往下看瀑布,我先是把他这两天特别喜欢的儿歌‘小兔子请客’放起来,让他盯着手机屏幕歌词听了一会,他慢慢放松了一点,一边看歌词一边扭头看看瀑布,大概看了十多分钟,我打算继续往前走时,他要我抱着往回去,这时我打开了微信对话框,里面有个摇骰子的表情,发出去这个表情后会随机掷出一个点数,我告诉他‘我们来比赛,瀑布这里是起点’,我指着前面海龟水池旁边的公示牌说‘那里是终点,我们看谁能赢’,我们轮流掷手机里的筛子,按照骰子的点数决定向前走的步数,由于他还观察不仔细我的步数可以迈大一点也可以故意迈小一点,所以我总是让他赢,赢了后他就特别开心,趁机我想让他靠近看看大海龟,他又马上抗拒,只愿意离远一点看,不过当我要马上重启游戏时,他又开心了起来,就这么陆陆续续的用游戏的方式一直走到了海洋馆里的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那里,其他游客慢慢悠悠的往前走着,海洋馆一个工作人员笑呵呵的看着我们俩,应该是觉得头一次碰到来海洋馆这么玩的。走进海洋球池那里,我就带他进去玩了,刚进球池没一会,我就把球池里其他几个孩子也吸引过来,和陈琢一起玩起了游戏,有一个3岁左右的女孩,一个和陈琢差不多大的男孩,还有一个五岁的男孩,我让他们都坐在滑滑梯的起点,我说‘当我说到老虎的时候你们就滑’,这些孩子的父母们都坐在海洋球池的外面玩手机,偶尔看看我正在组织游戏,我开始会说‘兔子、羊……’,然后说到老虎的时候,孩子们都迅速的滑了下去,陈琢已经不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自然完全跟得上,玩的也很投入,孩子们再坐到滑滑梯上时,当我说到某一个动物时就问这个动物是怎么叫的,问到狼的叫声时,孩子都开心的学起了狼叫声,再等孩子们坐到滑滑梯上时,我就问‘这次我们要说到什么就滑’,也会引导他们说红色、三角形、数字等等,来丰富游戏规则,也会允许每个孩子选择自己的,当我说到他选择的东西时他自己滑下去,再后面我就会问一些问题,答对的人就可以滑下去‘请问1+1等于几’‘兔子和大象哪个大’‘海里游的有什么’‘你今年几岁了’之类的问题。玩的时候也有新进来的孩子想加入游戏,其中有个7岁大孩子一直在要求主导游戏规则,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年龄的男孩已经很有想法,玩法也多一些。

    玩了一个小时后,陈琢开始游离了,我就带着他离开了海洋球池,刚从球池出来,他就笑着对着我喊了句‘不求饶’,又要玩这个游戏,刚好旁边就是鲨鱼池海底隧道,我就抱起来他假装往鲨鱼那边扔‘不求饶就把你扔到海里喂鲨鱼去’,他也看看鲨鱼跟着一起说‘喂鲨鱼’,走进鲨鱼隧道时他也兴奋的一边跑,一边示意我来抓他,整个隧道里都听得到我们俩的声音,就这么在隧道的两头来回的跑,好在当天人并不多,只有零零散散的游客,有的慢悠悠的走着,有的停在隧道里拍照,有的小孩子好奇的看着我们俩。

    穿过隧道就是到了人鱼表演的地方,我看了下时间16:45开始,刚好还有20多分钟,我就和陈琢在这里继续玩不求饶的游戏,这时我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他还看上去兴致正浓,没一会有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靠上来,我就引导他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女孩比较外向,也很会玩这个游戏,马上就说‘那我先藏’,我就捂住眼睛开始倒数数,陈琢也跟着一起跑去藏了起来,担心他们跑远,我都是从手指缝里偷偷看着他们,他们俩跑到了观众席的最高处,观众席上并没几个人,陈琢蹲下来藏了起来,那个小女孩的头还露在外面,她妈妈就在远处示意她也蹲下去,我很开心陈琢已经学会了隐藏自己,只是不会寻找更隐蔽的地方。就这么他俩藏完轮到我藏,玩了一会后,人鱼表演开始了,刚开始工作人员喂食鱼群和人鱼刚出来时看的还比较专注,后面就有点坐不住了,勉强看完后,我们走出海洋馆时外面下起了大雨,

    我告诉他:‘爸爸现在打一辆车去妈妈那里,你不要跑到外面去,不然会被雨淋湿’

    他马上就问我‘淋湿了会怎么样?’

    ‘淋湿了会冷的’

    ‘冷了会怎么样?’

    ‘冷了可能会感冒的’

    ‘感冒了会怎么样?’

    ‘感冒了就要去医院看病了,就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不能玩了’,听到这个回答后他就没再继续问了。

    ‘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是最近一周里才出现的,第一次是怎么问出来的我已经不记得了,昨天下午也这么问过一次,是在机构里刚放学,和老师聊完后,我就和他在机构家长等待区的沙发上玩起了‘跳一跳’的棋类桌游,和‘蛇棋’的规则基本相同,玩的时候有一个男孩跑过来就马上拿走了棋盘上的棋子,我又拿了个棋子并引导者想让这个男孩一起来玩游戏,发现这个男孩并不太会玩,开始时,我引导着三人轮流掷骰子,陈琢到也可以轮流等待,另一个男孩就不太配合,没一会男孩想要拿走骰子,陈琢就去抢了,这时陈琢推了一下这个男孩,我就马上把他俩分开了,并继续和陈琢继续玩了起来,

    玩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弟弟不能过来拿我们的棋子,但你不能推别人,可以告诉他不要拿,或者让他一起玩”

    他拿着棋子有种故意对着干的口吻问了句“推了会怎么样?”

    “有可能会把弟弟推倒”

    “推倒了会怎么样?”

    “可能会摔疼”

    “摔疼了会怎么样?”

    “弟弟摔疼了可能会哭”

    “哭了会怎么样?”

    “哭了就不会再和陈琢玩了”

    他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不过后来我觉得我这么回答好像并不太合适,担心他会把‘推’和‘不找陈琢玩’关联起来,刚好不想和弟弟玩的他,反而更要去推别人了。

    最近问的比较多的问句还有‘在哪里’,有一次预备班的瑶瑶老师在课后告诉我,陈琢早上刚进教室时问她:“瑶瑶老师,我的风扇在哪里?”,其实他的迷你小风扇已经拿回家了,他自己记错了。

    “如果只喝酸奶,就会拉出什么样的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