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1章 流落荒岛

    救助艇3.80米,能乘载5个坐下的人员和1个躺下的人员。狂风夹杂着暴雨,海浪将充气式救助艇抛上浪尖又卷回浪低,詹东来让杨红梅与李颖把住救助艇,他将李婉儿与可浮救助环捆在一起,并与救生扶手绳系在一起。

    “嫂子,我与李颖稳住救助艇,你用水瓢将艇内积水舀出,注意照看好婉儿。”詹东来说。

    “行,女与颖子掌好舵。”杨红梅说。

    “嫂子,你与李颖用拖缆捆住腰,不要掉入海中。”詹东来将拖缆递给二女。

    “好。”二女答道。

    “婉儿,将保温袋披上。”詹东来望着嘴唇发紫的李婉儿说。

    风停了,雨住了,乌云遮住星月,救助艇随波逐流,在黑茫茫的大海上漂浮不定,不知救助艇将要漂到何方。

    翌日,东方鱼白,海面变得十分平静,冻得瑟瑟发抖的詹东来用铝合金桨拍死几条海鱼,徒手剖净,开始切给婉儿吃。

    “叔叔,我不想吃。”李婉儿说。

    “婉儿,吃一点,等我们到了陆地叔叔烤鱼给你吃。”詹东来劝着李婉儿进食。

    “婉儿,生鱼片很有营养的,不吃怎么行。”杨红梅含着泪说。

    “妈妈,不哭,我吃。”李婉儿哽咽地说。

    “嫂子,李颖,你们也吃一点,但愿我们今天可以登陆。”詹东来将剔除鱼刺的海鱼交给二女说。

    旭日东升,万道朝霞映红了海面,海鸥高鸣。

    “嫂子,你们看,海鸥。”詹东来指着天空飞翔的说。

    “海鸥有什么好看的。”李颖龟缩在艇内说。

    “颖子,海鸥的飞行半径不会大于十海里,这片海域一定有海鸥的栖息地,说明我们距离陆地不远了。”杨红梅说。

    “真的。”李颖说。

    “你看,那是什么?”詹东来指着远处的黑点说。

    “是陆地。”李颖兴奋地说。

    “那还等什么,快划艇。”詹东来将一支桨递给李颖说。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三人轮换划艇,足足划了一个上午才划到岛上。头重脚轻的四个人,来不及适应着陆的感觉,连滚带爬上岸。

    四个人在沙滩稍微休息以后,将救助艇系好,开始往岛上走去。

    “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好。”凌燕感慨道。

    “岛上未知因素太多,注意安全。”詹东来说。

    “会不会有狼?”李婉儿怯生地问。

    “不会。”杨红梅安慰女儿道。

    “妈妈,我饿。”李婉儿皱着眉说。

    “扑棱棱……”灌木丛中花尾榛鸡惊飞,滑翔至很远的山头。

    “你们就在此休息,不要乱走动,我去抓飞龙去。”詹东来说。

    “什么是飞龙?”李婉儿问。

    “飞龙就是刚刚飞走的花尾榛鸡。”杨红梅对女儿说。

    “叔叔能够抓到飞龙吗?”李婉儿又问。

    “能,叔叔是无所不能的兵王,一定能够抓住飞龙的。”杨红梅说。

    “但愿他能。”李颖看着詹东来拎着艇浆的背影说。

    花尾榛鸡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合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长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都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下体暗棕褐而夹杂以白色;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鸟略同,但颏和喉大都棕白。

    栖息在林下植被繁茂,浆果丰富的松林、云杉、冷杉等针叶林里。多成小群活动,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

    杨红梅与女儿和李颖在树下休息一会,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站起来说:“颖子照看好婉儿,我去捡柴火去。”

    “嫂子,咱们一块吧。”李颖说。

    “好,那就一块吧。”杨红梅说。

    等杨红梅捡柴回来,詹东来已经捉了三只飞龙回来,他把捡拾回来的鸟蛋交给杨红梅,拎着花尾榛鸡去了海边。

    时候不大,詹东来将收拾干净的花尾榛鸡用树枝穿好,从口袋掏出捡拾回来的燧石,用大马士革军刀磕出火星引燃柴火。

    大马士革军刀是詹东来唯一带出来的随身物品,是他在“猎人学校”学习获得的奖品,也是他的荣誉与心爱之物,几乎从不离身,邮轮老板特许他这个保卫经理携带的“自卫武器”。大马士革军刀刃长12英寸,由乌兹钢锭制造,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刀刃在微观上形成肉眼无法分辨锯齿,使得刀更加锋利,魔性的花纹简直就是锋利和珍贵的象征。

    大马士革军刀不仅锋利,而且装饰也是世界一流的。贵族的刀大量使用了玉石和其它宝石镶嵌,普通的刀也采用了珐琅、金银错丝等工艺。大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纹饰,嵌满黄金宝石,印度刀还饰有珐琅彩工艺,真是珠联璧合,精美之极。护手大都是银质镏金、镀金或错金,刀柄多采用黑色的犀牛角、水牛角,刀鞘内部为硬木,外层包裹着牛皮,并用金、银、铜线缝合(有的刀鞘则使用红色、黑色、墨绿色等颜色的绒布包裹),刀鞘的鞘头和鞘口都是金银等贵重金属镂刻制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大多镶有红珊瑚、绿松石、红蓝宝石等珍贵的珠宝,刀身上还以特殊的工艺刻有刀匠的名字和古兰经谚语等。

    詹东来趁着天明,在一棵巨树搭建“树屋”。

    经过紧张劳动,三个人终于在天黑前搭建了一个三四平方米的“树屋”,树屋用艇缆系高,安全稳固,挡风遮雨。

    天黑以后,詹东来让杨红梅美女与李颖进入“树屋”休息,他在树下守着篝火警卫。听着“树屋”传来均匀的鼾声,詹东来思绪万千,本来是邀请未婚妻李颖一家旅游的,谁想遇上海难,他深深的感觉对不起她们。战友的遗托历历在目,李翔为救自己命丧异国他乡,撇下妻子、女儿与妹妹。

    风卷着火苗,妖娆着随风起舞,孤岛的野荒凉而宁静,夜虫的咛哝在耳边挥之不去,扰乱了詹东来的心神。

    也许是食物的香气,或是其他的原因,“树屋”周围引来了狼群,当詹东来发现闪着“绿灯笼”的狼群,已经被狼群包围。不敢近火的狼群,在篝火的阴暗处与詹东来对峙了一夜,天明自行离去。

    丽鸟高唱,霞光万丈,看着狼群离去的密林,詹东来知道必须另寻安身之所。

    杨红梅等人醒来,已经日上三竿,她们吃过詹东来烤的海鱼、螃蟹与海虾后,开始商量等待救援的事情。

    “咱们既不能离开海岸太远,也不能继续居住树屋。”詹东来说。

    “那我们怎么办?”李颖问。

    “我们必须寻找一处安全宜居的地方。”詹东来说。

    “好,我们寻寻看。”杨红梅说。

    詹东来带着杨红梅她们,沿着海岸线走,走到午时饥饿,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做营地。只能先解决肚子问题,再想其他办法。

    解决完肚子问题,詹东来继续带着她们寻找营地,谁知一天没有找到,她们不敢再到昨天的地方宿营,另觅一处避风的崖洞休息。

    这个崖洞离地高约一丈,洞高五尺,进深八尺,阔七尺有余,刚刚好容下詹东来四人居住。

    詹东来先用火把驱虫祛湿,接着用干蒿草铺垫,最后用绳子就三人拽上去,将就着渡过一夜。

    第三日,詹东来独自一人外出寻找营地,但也没有找到比崖洞更好的地方,只能用救助艇装急救药包的水密箱打来山泉水饮用。

    一连找了半个月,终于找到一处山洞。洞口东侧有一条瀑布,瀑布下方是一泓潭水,潭水一处汇成小溪,小溪绕过山洞口曲折流向东南方,山洞西侧是一片竹林,竹林约有三四亩,沿小溪生长。要进入山洞,必先越过山洞口前下方“之”字小溪。

    看着这个宜居的山洞,詹东来决心越过小溪一探究竟,他摸着石头过河,发现溪水并不深,几乎可以望穿溪底,水中鱼虾一目了然,洞口的高度正好齐胸。詹东来爬进山洞,发现干净的洞中有洞,上洞有“窗”,內洞有“后门”,后门出口是数十丈的峭崖绝壁,崖下是乱石山谷,山谷对侧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

    詹东来顺着原路回到崖洞,将这个好休息告诉杨红梅与李颖,于是二人带着李婉儿跟詹东来去瀑布山洞。

    四人行进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瀑布山洞,詹东来驮着李婉儿越过瀑布小溪,四人爬进山洞。杨红梅与李颖十分满意,唯一不足的是每次进出山洞需要涉越小溪,费时费力。

    “这里安全,以后我们可以修建小桥越过小溪。”詹东来说。

    “小桥用什么做?”李颖问。

    “竹木皆可。”詹东来说。

    “行,就这里吧。”李颖说。

    “今天天色已晚,明天我们再想办法搭桥。”詹东来对二人说。

    “桥的事情不急,现在还是想办法找食物吧。”杨红梅说。

    “嫂子,不急,我看潭中有鱼,先抓几条充饥。”指导老师。

    “好,你去抓鱼,我们去捡柴火。”杨红梅说。

    詹东来进入水潭抓鱼,杨红梅和李颖出去捡柴火,三人分工协作,不到两个小时解决晚饭。饭后用篝火去吃祛湿,李婉儿蜷缩在篝火边沉沉睡去。杨红梅把篝火拨得旺旺的,随后合衣躺下休息。

    天明以后,詹东来扛着太平斧伐竹,本想建造竹桥的詹东来,在竹林发现许多竹鼠,于是放下太平斧抓竹鼠。

    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主要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喜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穴居。以夜间活动较频繁,白天少食多睡,夜间吃食旺盛。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无饮水习性,水分多从食物中摄入。在受到人为刺激时,有时发出:“咯、咯……”的磨牙声,或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同时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

    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个别种类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较鼢鼠长;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黑色。成体身体背部毛色为棕灰色并长有百尖针毛,吻部及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部毛被较为稀疏,色白而暗其间也杂有闪亮的细毛,透过毛被可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足背与尾部的毛色均为灰棕褐色。

    大竹鼠成体长40厘米左右,体重2-4千克。毛被稀疏而粗糙,面颊为淡锈棕色或棕红色,故有“红颊竹鼠”之称。体背跟体侧呈淡灰褐色。晨昏外出活动;以竹根、竹笋为食,也食其他植物。

    詹东来抓了几只竹鼠,剖洗干净交给杨红梅,复转身伐竹搭建小桥。

    “东来,我帮你。”李颖来到竹林说。

    “行,你砍枝丫,我伐竹,争取今天把小桥搭建起来。”詹东来把大马士革军刀递给李颖说。

    “好的。”李颖答道。

    吃中饭的时候,李颖与詹东来已经备足搭建小桥的料。

    吃过中饭,詹东来开始下料与制作竹篾,竹篾是用来捆扎竹桥的。

    晚饭时分,竹桥基本搭建完成。

    竹桥宽三尺,长三丈三。桥面比洞口略低,距离溪水面三尺,桥墩柱高于水面一丈,方便以后搭建桥廊。栈桥头设有九级台阶,桥栈两头设两道闸门,防止野兽跑进山洞;栈桥中间另设阶梯,便于洗漱与取水。

    经过多日的辛勤劳作,詹东来修建完栈桥,又在山洞“后门”修建卫生间。卫生间引用洞内渗水流水清洁,不留余味在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