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3章 越冬

    喜欢大雪的人又怕寒冬,好像喜欢微醺的人怕喝醉。

    乌云裹挟着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预示着暴风雪的到来。午时细雨变成盐白的雪粒撒遍孤岛的每个角落,慢慢地雪粒变成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

    申时,栈桥廊道顶一片浮白,遥望孤岛天地沐浴在鹅毛飞舞之中。山洞中詹东来早早点燃篝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整个山洞,山洞内温暖如春,山洞外寒风刺骨。

    詹东来用捡来的铁矿石炼铁,他做的小高炉每炉可以炼得几十斤生铁。炼铁成功以后,又用天然硅砂、粘土、辅加物和水混合制成粘土砂,制成的砂型不经烘干可直接浇注金属液,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湿型用粘土砂在铸造生产所用的型砂中约占60%。由于湿砂中水分较高,强度和透气性较低,铸件易于产生气孔、夹砂、粘砂、胀砂等缺陷,手工造型,尺寸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生产中小型铸铁件及铸造有色合金铸件;机械造型,尺寸精度高,适用于大批量铸件的生产。

    虽然粘土型砂铸造的箭簇质量地下,但是聊胜于无。詹东来不仅仅铸造箭簇,还铸造砂铁锅、砂铁盆。他铸造的巨型砂铁“鼎锅”当成可以加热的浴缸,供二女与婉儿洗浴。

    为了铸造鼎锅,詹东来几乎耗尽了积存的木炭,还有四张羊皮。羊皮做了鼓风机气囊。圆底椭口的砂铁锅重百余公斤,詹东来足足炼了十炉铁,才将带有三足的砂铁“鼎锅”铸造出来。鼎锅更像三足釜鼎,“釜底”可以加柴加热,保持釜鼎中水温恒定。

    杨红梅与李颖带着婉儿洗浴完,重新加水加温让詹东来洗浴。

    “东来,水烧好了,你去洗洗睡吧。”李颖披着湿漉漉的头发,脸蛋像一只红苹果一样对詹东来说。

    “好,我马上就洗。”詹东来答道。

    詹东来宽衣进入山洞浴室,温暖的腾腾蒸汽瞬间将他包围,望着冒着腾腾蒸汽的釜鼎“浴缸”感叹万分,在寒冬中能够洗上浴缸热水浴,特别是孤岛上,那将是一个多么惬意地享受。

    “东来,快点洗,我们要开饭了。”李颖在“浴洞”外叫道。

    “好了,马上就来。”詹东来在浴洞里面应道。

    晚饭是靠羊肉和野苞米饭,还有果子酒。

    “嫂子,小颖,外面冰天雪地的,就不要出去打水了,不安全。”詹东来说。

    “知道了,碗筷明天再洗。”杨红梅说。

    风停雪住的晴朗日子,李颖带着驯化的狼犬“小不点”跟随詹东来打猎,多日不出山洞的“小不点”在雪地撒欢。

    詹东来与李颖来到橡树林狩猎野猪,野猪是一种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动物,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早晨和黄昏时分活动觅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时分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大多集群活动,4-10头一群是较为常见的,野猪喜欢在泥水中洗浴。

    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野猪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样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们就把一部分鬃毛脱掉以降温。活动范围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数时间在熟知的地段活动。会在领地中央的固定地点排泄,粪便的高度可达1.10米。每群的领地大约10平方公里,在与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公猪负责守卫群体。

    公猪打斗时,互相从几十米远的距离开始突袭,胜利者用打磨牙齿来庆祝,并排尿来划分领地。失败者翘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头骨骨折或被杀死。常通过哼哼的叫声来进行远近距离的交流,栖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达7-30头这种动物。

    野猪雌性是合群的,是相对社会性的动物,即使是孤独的雄性野猪也可能加入觅食群,根据地点和季节形成不同大小的畜群,居住在被称为“声波发生器”的松散的群体中。大多集群活动,每个族群包括6-20只个体,4-10只为一群较为常见。小群由一个或多个繁殖雌性和它们的最后一窝的幼仔组成,通常可以在与其他相同小群活动的区域中找到,尽管两个群体往往不混合。然而,雄性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单独的,除了在繁殖季节期间可以在族群和其他雄性的近距离发现。雄性野猪通过争取与雌性交配的机会相互竞争。

    野猪的天敌有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动物,因此必须警惕任何突然的袭击。野猪机灵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强,身上的鬃毛既是保暖的“外衣”,又是向同伴发出警告的报警器,一旦遇到危险,它会立即抬起头,突然发出“哼”声,同时鬃毛都会倒竖起来。如果豹遇到野猪群,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因为野猪的长獠牙不好对付,所以只好远远地咆哮恫吓。当野猪成群逃窜的时候,再紧紧追猎,寻觅在长途奔驰中落后的个体捕食。

    只有身长2米,双翅展开宽度达4米的“鸟中之王”枣金雕,素以凶猛著称,如果在觅食时看到野猪群,就敢于拍动双翅,发出“嘶嘶……”的声音中从野猪群头上闪过,吓得它们嚎叫着四处逃命,然后低空飞掠疾追,用尖嘴和利爪将其捕获。不过大多数老弱病残的欧亚野猪是野生动物首选猎捕的对象,这是生态平衡自然调节不可缺少的一环,事实上有利于野猪种群的优化。为了防范人类的猎杀,欧亚野猪有时也攻击人,受到人类攻击时,受伤的欧亚野猪会疯狂地向人类攻击,那场景也会令人惊恐万状。

    野猪躯体健壮,头部和前端较大,后部较小。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也就是拱鼻);每脚有四趾,且硬蹄,仅中间两趾着地;尾巴细短;由于它的眼睛非常小,欧亚野猪的视力极差,但它们有一个长而直的鼻子,使它们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敏锐嗅觉,能够从大雪覆盖下的林间找到埋藏在雪地中深达两米的食物。

    雄性欧亚野猪有两对不断生长的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可以用来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齿平均长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欧亚野猪的犬齿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詹东来在空旷的野地撒下橡子果,与李颖埋伏在侧风口,等待野猪上钩。二人埋伏一天一无所获,只能带着“小不点”回瀑布山洞。回山洞的途中,詹东来去陷阱查看,连续查看几个陷阱没有收获,快要放弃的时候,“小不点”变得异常恐惧,詹东来与李颖诧异不已。

    “小心,这周围可能有大型猛兽。”詹东来从背上取过狙击枪上膛说。

    越往前走,“小不点”越显得不安,几乎贴着李颖的腿部夹着尾巴走。

    “‘小不点’这是怎么了?”李颖问詹东来。

    “附近肯定有猛兽。”詹东来握紧狙击枪说。

    后来,“小不点”干脆蹲在地上不走,李颖的口令它也不听。二人只能攀上大树用各自的瞄准镜观察。

    詹东来最先在10点钟方向发现可疑目标,一只金雕被詹东来布下的野兔网缠住飞不走,奄奄一息地扑棱这巨大翅膀。

    金雕又名“食狼雕”,难怪“小不点”会害怕。

    “小颖,你看好‘小不点’,我去捉金雕去。”詹东来说完跳下大树,奔着被网住的金雕跑去。

    詹东来用兔网缠住金雕,脱下羊皮看见包住金雕的头部,与李颖抬着金雕回瀑布山洞。

    “好大一只金雕。”杨红梅赞叹道。

    “嫂子,赶快给金雕做眼罩。”詹东来说。

    “好。”杨红梅看了看金雕的头部,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开始“熬鹰”。熬鹰是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目的是驯服它的野性并和人熟悉。熬鹰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当鹰架在驯鹰人的手臂上时,它不会攻击或者飞走,而是会在手臂上安心进食、睡觉,这样则说明基本完成。通常为8-15天左右。

    詹东来在洞内支架吊下两根绳,两根绳拴一根光滑的竹竿上,光滑是为了防止它抓牢,所以一定要光滑。用链子一头固定好竹竿,一头拴好金雕。链子别太长,让金雕站在竹竿上。再用一根长绳固定在竹竿上,另一头拿着拉动竹竿摇摆,金雕就不会睡着了。詹东来怕自己睡着了,让杨红梅与李颖两个人换着拉动。

    “生鹰到手不能下轴,下轴对鹰的伤害是很大的。”詹东来说。

    熬鹰的的原理是利用抓到老鹰不让它吃饭睡觉,来磨灭它的野性,让老鹰更加听话。首先鹰到手要看鹰的外形和眼神来断鹰的逮法和脾气。对鹰进行点水用一块红肉做成长三角型,用手指掐住肉的宽面,捞水往鹰嘴上进行点喂,当鹰吧嗒嘴时说明水已点下,给生鹰点水要细心、耐心,不要因鹰怯手剁肉而放弃,要一点一点的让它习惯。

    点水点到合适的时候鹰打条变成了水状,尽量在当日开食,开食时用红肉进行绑杠引诱,鹰不食的话,可以用活食绑杠,对鹰进行引诱。生鹰要进行多架、闯脸。红食改成白食时就要对鹰进行叫远了,叫远不宜时间太长。在出围的两日对鹰进行下轴清膛搁液。鹰出围时头天要选择地光亮的一些的地方进行鹰猎。当鹰闯上第三天到第五天之间,鹰有一个反性,这时一定要对鹰特别注意。一般来说,经过三起三落,老鹰就被驯服了。

    金雕属大型猛禽。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虹膜栗褐色,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雏鸟嘴铅灰色,嘴裂黄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

    体重约30千克,体长2100毫米,嘴长100毫米,单翅长1800毫米,尾长900毫米,跗蹠120毫米。

    瀑布山洞中多了两个“伙伴”,婉儿每日饲鹰喂狼笑声不断,这个冬天变得不再冷淡。

    詹东来每天除了炼铁、打铁,就是打猎、烧炭、背铁矿石,他打制来许多锔钉和排钉,杨红梅与李颖都不知道干什么用。

    铁是通过把铁矿石在高炉内煅烧,先还原成粗铁,使其氧化成Fe2O3,再通过还原法提炼出来的。一吨铁矿石可以生产多少公斤钢铁需要根据铁矿石中含铁量多少而定,一般一吨铁矿石可以0.40吨出铁。炼铁完后的矿砂里还会含有不少铁,无法完全提炼出来。根据物理形态不同,铁矿石分为原矿、块矿、粉矿、精矿和烧结矿、球团矿等。块矿是可以直接入炉的高品位矿;粉矿和精矿需人工造块后才能投入高炉,其中,粉矿是生产烧结矿的主要原料,精矿是生产球团矿的主要原料。

    詹东来一个冬天冶炼一吨多铁,功用只有他自己知道,杨红梅与李颖也不加以多问,遵从他的意愿协助炼铁。

    没有木炭,詹东来又重启炭窑烧炭,限于冶炼铁矿的条件,山洞尚不能建设巨型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圆炉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层层叠加置入炉里,点火后用皮囊鼓风持续加热。由于炉温最高只有1000℃左右,铁矿石只能被冶炼成间杂着各种杂质的熟铁块。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将熟铁冶炼成为钢材。

    土法坩埚用花岗岩质的耐火粘土制造,并混以稻壳,使坩埚内壁含有10%的碳质材料。坩埚内不装其他辅助添加物。将其放在圆形的木炭炉内加热,设置在炉顶的四只鼓风器向下吹送空气,加热持续24小时,其温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据这种坩埚的实物分析,某些部位的温度甚至高达1470℃,已经接近纯铁的熔化温度。炼成的钢内部仍为熟铁,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则可达到0.8%。

    土法把熟铁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动物骨灰等放入坩埚,然后封闭,把它放在敞炉中强制通风加热四小时以上,直到熔化后凝成钢锭。这种钢的含碳量平均为1-1.60%,具有均匀的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采用土法都是在坩锅冷却之后,将其打碎即可得到圆饼形的钢锭,每块乌兹钢圆饼大约重650-700g。

    冶炼完毕的钢圆饼已经显现出尚不明显的纹路,但是铸造型钢花纹的成因与因反复折叠锻打而有花纹的焊接型花纹钢完全不同,是渗碳时磷、碳凝固产生偏析而形成的,所以命名为“铸造型花纹钢”。锻造钢器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较好的木炭由松木烧制而成。因为木炭不含硫,所以冶炼时不会影响钢铁的成分,但缺点是燃烧温度较低。锻造时将圆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用大铁锤奋力锻打,使其中的杂质随着碳组分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钢铁冷却后,再加热、锻打,大约需要数十次的锤炼,直到圆饼变成所需器材的大致形状。最后是淬火和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