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8章 回家

    翌月,詹东来辞别苏赫巴鲁离开鲤鱼岛,带着苏赫巴鲁送给的黄金与珠宝,以及充足的淡水与食物,在铁甲卫士队护送下,远涉东方神圣的古国。

    天高海阔,“回归”号载着詹东来一行东行,他们白天依照太阳做参考,借日晷指引方向,夜晚利用北极星指引航向,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第一次需要补充淡水的时候,“回归”号已经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一个月,淡水压水舱所剩淡水寥寥无几。

    詹东来与杨红梅商议,三五内必须找到补充淡水的岛屿。

    “近日来航行遇到多半是明礁,可能是航线上暂时没有咱们能够补充物资的岛屿。”杨红梅说。

    “也许吧,在没有得到补充前,咱们要节约用水。”詹东来说。

    “再怎么节约也要保证日常用水,饮用是必须得到保证。”李颖说。

    “是啊,几十人饮用是个大问题,洗菜烧饭尽量用海水淘洗,但愿能够尽快找到淡水。”詹东来担心地说。

    “咱们航行犹如探险,以后有很多问题存在不决定因素,事事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杨红梅提醒众人说。

    “节约用水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这是生活常识,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杨红梅道。

    在岛上就要用罄的时候,铁甲卫士发现航行三点钟方向有岛屿,詹东来命令“回归”号大船改变向南行驶,准备登岛补充淡水和食物。

    在路上有“望山跑死马”之说,在海上如果发现岛屿,那么必定遥不可及。

    “回归”号以发现的岛屿为目标,航行了约一日才到达,詹东来指挥大船择岸抛锚,带着两个卫士登岛。

    詹东来登岛发现岛上有人居住,岛上的建筑似曾熟悉,楼台亭阁鳞次栉比,古朴大方,透着浓厚的东方古韵。更发现岛上的居民说着华夏中原官话,虽然绕口,但是詹东来听得懂。他们衣着古代汉人服装,彬彬有礼,熟人之间见面相互作揖问安好。

    看着繁华的街道,詹东来有穿越古代的感觉。朝阳的霞光绚烂地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眼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小岛增添了几分韵致和诗意。街道上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欣赏风景的。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央,两边的屋宇星罗棋布,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詹东来三人进城,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旷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小岛大众对泱泱盛世的得意其乐。

    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人行大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

    詹东来看了看天色,对两个侍卫说:“已近午时,我们进酒馆打尖。”

    “是,主公。”两个侍卫答道。

    “客官,里面请。”店小二看着詹东来三人,热情的哈腰说。

    三人随着店小二的指引,台步上了二楼的雅间。

    “三位客官吃些什么?”店小二恭敬地问。

    “先上一壶好茶,捡好的给我们上一桌。”詹东来赏给店小二一个银币说。

    “好的,客官稍等。”店小二高兴地说。

    时候不大,店小二送来一壶香茗,外带四盘点心。

    詹东来磕着瓜子,吃着点心,拼着香茗,望着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人群,人们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之中,人人笑容满面,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大家都在奔忙,奔忙着各自艰难的生活。

    这时,詹东来正在看地出神,店小二已经将酒菜上齐。

    “客官您慢用,如果再需要什么,小的再给诸位上。”店小二说。

    “小二哥,谢了。”詹东来说。

    “不谢。这都是小的应该的。”店小二哈腰说。

    “下去忙吧,如有需要自会叫你。”詹东来说。

    看着店小二下楼,詹东来对两个侍卫说:“出门在外,没有那些繁文缛节,二位兄弟一起吃。”

    “谢主公。”两个侍卫说。

    “看来我们要在小岛逗留一下。”詹东来边吃边说:“大船需要修补,物资需要补充。”

    “一切听从主公安排。”侍卫说。

    饭后付过账,詹东来问店小二:“小二哥,附近可有下榻的旅馆?”

    “客官,敝店后院就是旅馆,我带您看看?”店小二说。

    “请小二哥引路。”詹东来说。

    “客官,请随我来。”店小二说。

    詹东来三人跟着店小二来到后院,看见后院宽敞明亮干净,就问店小二:“小二哥,如果我们包下后院,那么需要多少钱?”

    “客官,如果您要包下后院,那么我请老板娘与您面议。”店小二说。

    “那烦劳小二哥请老板娘过来。”詹东来说。

    “客官稍等,小的这就去请我们家老板娘。”店小二说。

    “烦劳小二哥了。”詹东来说。

    少顷,店小二引老板娘过来。

    老板娘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俊俏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春风满面的笑意。她穿着一件略显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整个面庞细致清丽,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一开始就令詹东来刮目相看。

    “店家夫人,想必小二哥已经向您说明,我们与包下贵店后院,您看租金几许?”詹东来问。

    “客官,如果您喜欢在敝店入住,那么价钱好说。”老板娘说。

    “店家夫人,不知这后院有多少间客房?”詹东来又问。

    “大小客房十几间,住三五十人不在话下。”老板娘说。

    “那需要多少银两?”詹东来接着问。

    “客官如果常住,我给您八折,一个月收您十两银子。”老板娘说。

    “行,老板娘,这是定钱与押金,到时候多退少补。”詹东来掏出一锭金子递给老板娘说。

    “谢客官,您放心住吧,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老板娘让店小二接过金子说。

    “店家夫人,谢谢啦!”詹东来说。

    “不客气,来这全是客,有什么吩咐直接找店小二就行。”老板娘热情地说。

    “店家夫人,我还要不少随行的人员,麻烦您先置办两桌酒席,他们随后就到。”詹东来说。

    “好的,奴家马上吩咐下人准备。”老板娘娇声答道。

    “再次谢谢店家夫人。”詹东来作揖说。

    “客官客气了,奴家这就下去准备。”老板娘回福礼说。

    詹东来看着老板娘与店小二下去,吩咐侍卫说:“朝鲁,去请昭阳公主与银月公主。”

    “是,主公。”侍卫朝鲁答道。

    一个时辰以后,杨红梅与李颖带着婉儿和部分侍卫来到旅馆。

    “嫂子,这家客栈不错,咱们就在此休整,你看怎么样?”詹东来问。

    “很好,婉儿晕船厉害,是应该休整一下,也可以修补船只补充淡水与食物。。”杨红梅说。

    “守着,船上有谁守着?”詹东来又问。

    “巴图带着一个卫士班守着。”杨红梅说。

    “行,巴图英明能干,他守着大船我放心。”詹东来说。

    “船上晃晕的厉害,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李颖说。

    “吃完饭再睡。”杨红梅说。

    “行,嫂子。”李颖答道。

    李颖与婉儿吃过饭休息,詹东来吧老板娘约来,杨红梅问:“店家姐姐,城里可有什么游玩的地方?”

    “妹子,酉时以后可以去花街逛一下。”老板娘说。

    “花街在什么地方?”杨红梅又问。

    “出了店门,沿着东西大街东行一里就是花街,是我们光禄城最好的地方,也是光禄城唯一的夜市。”老板娘说。

    “谢谢店家姐姐指引。”杨红梅说。

    “妹子不用客气。”老板娘说。

    戌时,杨红梅与詹东来去光禄城夜市游玩。

    夜市,是最能见证一个地方繁荣与兴旺发达的地方,光禄城的夜市,虽然灯光没有现代的好,但是街上人们漂亮的灯笼照得夜晚很明亮,而且东西的种类也很多,地摊很多。街上有嬉闹的孩子,情投意合的男女、老人、官人、车马喧哗,做买卖的小贩卖的东西有玉佩手饰、雕牌平安饰物,吃的主要是经营当地风味小吃,时令食品.有馄饨曲(一种小吃)、土抓饭。

    有推小车卖蒸饼的,卖胡麻饼的,卖茶肆的,最具有特色的小吃和人情味都在夜市里绽放。一个“俗”字,强调此地的夜市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娱乐场所,饭店酒肆营业至深夜,一般卖到三更以后,除固定摊点以外,还有头顶肩挑沿街串巷叫卖的零担。与日间无异,坊巷市井,买卖并朴,酒楼歌唱,直到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桴动,甚至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光禄城街道在平常本来是很清静的,但现在忽然热闹起来了,街中间聚集了一大群人,具着各样的身材,穿着各样的衣服,有着各样的面孔。

    翌日,巴图与朝鲁开始修补船舱,船舱修补完以后,詹东来买了米面、熏肉、肉铺与木炭让朝鲁送到船上。

    物资装满后,大船欲启航,谁知道光禄城为抵御海盗而封城,杨红梅与李颖以及婉儿在城内出不来,詹东来等人也进不去光禄城。

    海盗攻不进光禄城,只能在城外烧杀抢掠,停在码头的“回归”号楼船引起海盗注意,他们打算抢劫楼船。

    詹东来买了铁甲卫士不要让海盗靠近楼船,卫士们自卫还击,用船载炮与海盗对轰。海盗的火炮射程没有“回归”号火炮射程远,对轰过后无功而返。

    光禄城的水师靠近“回归”号火炮威力巨大,又帮助他们击退海盗,于是向城内报告。光禄城总督知道此事后,派人将詹东来请进光禄城。

    光禄城总督在总督府接见詹东来,总督范公明问:“侠士来自何方?”

    “禀大人,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詹东来说。

    “侠士可是华夏人?”范公明又问。

    “大人,我是华夏中原人。”詹东来说。

    “你们可是华夏天朝的兵马?”范公明再问。

    “不是,我们是回家的过客。”詹东来说。

    “不是天朝的兵马,你们的神武大炮从何而来?”光禄城水师提督问。

    “回大人,自配,防海盗用。”詹东来说。

    “你们有多少人?”水师提督又问。

    “四五十人。”詹东来说。

    “侠士,可否帮助我们制造与汝威力相同的神武大炮?”范公明接着问。

    “可以。”詹东来答道。

    “侠士有什么条件?”范公明大喜问。

    “我需要良铁与工匠。”詹东来说。

    “工匠多的是,但是良铁没有。”范公明说。

    “没有良铁很难铸炮,就是铸出来也是废铁一堆。”詹东来说。

    “那怎么办是好?”范公明为难地问。

    “大人,我可以帮助你们炼铁。”詹东来说。

    “好,我任你为工部侍郎,负责为光禄城造炮。”总督范公明说。

    “是,大人。”詹东来答道。

    范公明在詹东来答应造炮以后非常高兴,于是发给詹东来一个腰牌,詹东来能够调用光禄城所有的工匠为造炮做准备。

    詹东来带着侍卫首先来到制造局,观看制造局的炼铁炉,发现制造局的地炉炼铁质量太差,就帮助制造局修筑高炉。

    土高炉是用于炼钢的一种炉子,高炉是用石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

    赤铁矿是最易还原的铁矿石,随着炼铁炉加高、扩大,炉料在炉内经过充分预热,炉内温逐渐提高,如超过1300℃就有可能炼出生铁。通常冶炼1吨生铁需要2吨铁矿石,0.6吨焦炭,0.4吨熔剂,总计需要3吨原料。为了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性,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原料供应。

    在高炉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

    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

    鼓风机送出的冷空气在热风炉加热到800-1350℃以后,经风口连续而稳定地进入炉缸,热风使风口前的焦炭燃烧,产生2000℃以上的炽热还原性煤气。上升的高温煤气流加热铁矿石和熔剂,使成为液态;并使铁矿石完成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煤气流则逐渐冷却。下降料柱与上升煤气流之间进行剧烈的传热、传质和传动量的过程。

    下降炉料中的毛细水分当受热到100-200℃即蒸发,褐铁矿和某些脉石中的结晶水要到500-800℃才分解蒸发。主要的熔剂石灰石和白云石,以及其他碳酸盐和硫酸盐,也在炉中受热分解。石灰石中CaCO3和白云石中MgCO3的分解温度分别为900-1000℃和740-900℃。铁矿石在高炉中于400℃或稍低温度下开始还原。部分氧化铁是在下部高温区先熔于炉渣,然后再从渣中还原出铁。

    焦炭在高炉中不熔化,只是到风口前才燃烧气化,少部分焦炭在还原氧化物时气化成CO。而矿石在部分还原并升温到1000-1100℃时就开始软化;到1350-1400℃时完全熔化;超过1400℃就滴落。焦炭和矿石在下降过程中,一直保持交替分层的结构。由于高炉中的逆流热交换,形成了温度分布不同的几个区域,一区是矿石与焦炭分层的干区,称块状带,没有液体;二区为由软熔层和焦炭夹层组成的软熔带,矿石开始软化到完全熔化;三区是液态渣、铁的滴落带,带内只有焦炭仍是固体;四区风口前有一个袋形的焦炭回旋区,在这里焦炭强烈地回旋和燃烧,是炉内热量和气体还原剂的主要产生地。

    短短的两个月,制造局炼铁炉炼的几十吨良铁,但是距离造炮用的良铁质量还相差太远。如何提高小高炉生铁质量,要从原料管理、炉前操作、设备维修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强原料管理尤为重要提高。生铁质量的中心要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铁中的含硫量。硫,来自焦炭,来自矿石,要消除它,首先应当把住原料关,限制它入炉。这同卫生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样,防的工作做好了,治疗的任务就大大减少了;从原料上把硫消除到最低限度,冶炼中的脱硫就比较好办了。

    在冶炼前脱硫,矛盾是单一的,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把大量硫分带到炉内去处理,就要引起炉内造渣配料上一系列的变化,就比冶炼前脱硫复杂得多。小高炉的成功经验表明原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粗粮细作”,“细粮精作”,让高炉吃细粮、吃熟料。做到了这一些,生铁质量的提高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但这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细致的工作。

    除了采煤、洗煤、炼焦、采矿、选矿、烧结各个环节上都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外,从炼铁厂来说,主要是抓住焙烧、破碎、洗选、过磅、上料五个环节,除掉泥、土、沫、杂(杂质)“四害”,实行粒度分级、质量分类、混匀储存、以炉定料、加强炉料化验。上面说的这些措施是提高生铁质量、增加生铁产量的根本措施。

    经过层层把关,层层采取措施,把原料中的硫分去掉了绝大部分,其余的硫分要在冶炼过程中去处理。在冶炼中提高脱硫效率,也就是提高生铁产量的中心环节,是实行高冶炼强度、高风温、大风量的操作方法;其次要加强技术管理,健全操作规程,建立责任制度,树立良好的生产秩序。要保证小高炉持续优质高产,还必须加强设备维修工作,制订合理的检修规程,准备必要的备品、备件,千方百计向事故作斗争。做好了这些工作,就能使设备正常运转,使高炉铁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