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18章 偶遇杨玉燕

    解放哈斯城以后,神州人得到哈斯人应有的尊重,岛上不分种族贵贱人人平等。

    哈斯城从战火中走出来,百废待兴。詹东来急于帮助哈斯城恢复水厂供水,命令意达投资有限公司的工程建设部加紧新水厂的建设,力争在旱季结束前把水厂建设完毕。

    新水厂建设在龙门山龙门水库,通过落差供应哈斯全城的自来水,水厂有一定生产设备,能完成自来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消毒过程中氯气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持续的高温“烤”验,哈斯城主城区市民用水量较往年同期也大幅增加。为保障城区市民用水安全,龙门山水厂开足马力制水供水,确保市民生产生活有序开展。取水有保障,制水、供水更要有保障。龙门山水厂也加强了对制水和供水情况进行巡检,确保水厂制水、供水安全有序进行。

    “雷军,为在高温天气做好供水保障工作,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詹东来问。

    “老板,保障措施一是生产人员加强值班值守,按规程巡视、操作设施设备,根据原水变化实时调整药剂投加;二是检维人员加强对设备设施管网巡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置;三是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使设备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雷军说。

    “现在生产供水规模怎么样?”詹东来又问。

    “龙门山水厂设计规模为30万吨/日,占地85.8亩,采用网格絮凝、斜管沉淀、V型过滤、加氯消毒等先进制水工艺。该项目投运后,与老水厂同步供水,输水能力可达40万吨/日,惠及青龙、百科城区广大居民,水质、水压、水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完全能满足广大市民用水需求。”雷军说。

    “尾港供水点原供水方式为尾港水库旁的井水通过简单处理后供给村民,由于水处理工艺落后,村民的饮水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现在怎么处理的?”詹东来接着问雷军。

    “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尾港水利局积极协调,在尾港供水点试点安装了‘超滤膜’净水一体化设备,该设备日产水两千吨,目前已通过疾控中心取样检测,处理后的饮用水指标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雷军对詹东来说。

    “智慧水厂建设进行的怎么样?”詹东来最后问。

    “超滤膜工艺采取的超滤膜孔径大概是十至三十纳米,可以过滤掉细菌病毒虫卵藻类这些类的杂质,最后出来的水可以达到城市直饮水的标准。该智慧水厂以超滤膜净水技术工艺为核心,替代了传统工艺中的絮凝沉淀、过滤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便捷、设施检修方便、运行成本低、便于管理等优点,且采用高标准的新工艺,实现了净水处理设备及水厂安全运行自动化远程控制。”雷军解释说。

    “供水试点是偏远地区保证村民的饮水安全的充分保障,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千万不可马虎。”詹东来说。

    “是。”雷军答道。

    “现在应该主抓基础建设,用来抚平战争的伤口,岛防建设也不能丢。”詹东来意味深长地说。

    “老板,知道了。”雷军说。

    詹东来与雷军交谈接近尾声,萨琳娜进来对詹东来说:“老板,雷大帅来了。”

    “快请。”詹东来说。

    “老板,雷大帅肯定有要事与您谈,我先走了。”雷军起身说。

    “好吧,工作要抓紧。”詹东来对雷军说。

    “是,老板。”雷军答道。

    雷军在门口遇见雷九霄敬礼说:“大帅好。”。

    “雷军,与爵士谈完工作了?”雷九霄回礼问。

    “谈完了,大帅。”雷军说。

    “好,那你去吧。”雷九霄对雷军说。

    雷军走后,萨琳娜重新上了茶水,雷九霄坐下说:“哈斯城解放人民喜洋洋,但是哈斯城不能无主,百姓愿爵士出任岛主。”

    “我是宾,你们是主,我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不利于哈斯岛发展。”詹东来说。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爵士不要弗了百姓的心。”雷九霄说。

    “风雷堂在哈斯岛根深蒂固,大帅又战功赫赫,不如您做岛主。”詹东来说。

    “我带兵可以,若论建设哈斯岛,我不及爵士万一,让我主政哈斯岛,只能误岛误民。”雷九霄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真诚地对詹东来说。

    “大帅,谬赞了。”詹东来说。

    “爵士,不要自谦,俗话说的好‘当仁不让’,您就不要再推脱了。”雷九霄说。

    “经过全民公投以后以后再说。”詹东来说。

    “好吧。”雷九霄说。

    哈斯岛公投以后,詹东来当选为哈斯岛岛主,风雷堂主雷振刚为哈斯岛副岛主,雷九霄为哈斯岛戍卫军总司令。哈斯城更名为开元城,法皇宫在战火中被摧毁,詹东来暂时在贝壳山庄办公。

    詹东来仿照古代在哈斯岛设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门下省同掌机要,共议岛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省是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吏部掌管全岛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全岛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岛学校事务及考试及藩属和外岛之往来事;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哈斯岛上除了三省六部制发挥它的作用之外,另外还设有九寺(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和大理寺)、五监(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和都水监)和十二卫的存在,三省六部制的思想体现了分权意识,而九寺五监和十二卫在一定程度了分割了三省六部制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哈斯岛统治。

    最重要的就是九寺五监和十二卫的存在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并成为哈斯岛初各种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而九寺五监都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为了更好的服务和处理相关政务,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被单独归纳出来成为九寺五监。

    哈斯岛恢复秩序和生产以后,哈斯湾造船厂最先复工生产了“哈斯”号运输船。运输船长150多米,船尾宽度70多米,吃水7米,艉部有大量的敞开式舱室,前甲板有可以供两架直升机停放的直升机平台,船舶左右侧各有一艘救生艇,巨大的后甲板极其适合安装和拖带货物。通过变压、变频装置联合或独立控制两套推进电动机驱动螺旋桨,在首部设了个首侧推器,尾部设两个襟翼舵,具备自动动力定位能力。在左右尾浮箱上各设一个钢丝绳锚绞车及辅助作业锚,具有浅水锚泊功能。

    该轮能携带近万吨的燃油,船上生活设施舒适,能容纳80人,为钢质半潜运输船,可以实现万吨级舰船靠泊中转倒运、直升机海上中继保障、舰船海上应急抢修和后送等多种功能。

    哈斯城鳞次栉比的房舍,飞檐画栋的高阁,繁华的商业街道,兴致勃勃的游人,一扫几百年那种金粉楼台、歌馆酒肆的陈迹。哈斯城集市的日子好不热闹,满眼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三教九流都有。

    叫卖声像竞赛似的此起彼伏,又像一支快乐的小岛小曲。集市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到处都那么热闹。从街北到街南全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翡翠般碧绿的凸形顶棚直贯南北,在闹市区,小吃店、商店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商店里里外外摆满了各种商品,从绣有各种美丽图案的蒙古袍,暖和适用的“毡疙瘩”,到铿亮的嵌银器皿,任人选购。

    热闹非凡小吃店,室内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鲜美的牛羊肉、酸奶、奶酪,富有民族特色的食物,真是应有尽有。哈斯牧民、哈斯渔民、汉民们在友好的气氛中互相敬酒,谈笑风生,充满了友好的气氛。

    叶青颖由托娅陪同在东昌城走访,走访中叶青颖遇到一个叫杨玉燕个妇人。杨玉燕在药店给女儿莫愁买药,因为钱不够被药店伙计赶出。买不起药无法为女儿看病,杨玉燕满脸愁容走在大街上,不小心撞到叶青颖与托娅。

    “对不起,我失神了没有看见二位小姐,请宽宥。”杨玉燕敛祍一礼道。

    “不碍事,夫人。”叶青颖回礼说。

    “唉,寡妇娘们没有钱给女儿看病,真是可怜。”边上一位大嫂叹道。

    “夫人,您女儿得的是什么病?”叶青颖问杨玉燕。

    “是痫病。”杨玉燕凄苦地说。

    “夫人,我略通医理,能否让我一看?”托娅问。

    “您能看?”杨玉燕问。

    “嗯。”托娅应道。

    “未亡人在此先谢谢您了。”杨玉燕高兴地万福道。

    “那你带路去您府上吧。”托娅说。

    “草舍在村尾,二位小姐请。”杨玉燕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

    杨玉燕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少妇,标准的瓜子脸,柳眉弯弯,明眸善睐,挺拔的鼻梁,下巴尖而圆润,皮肤白皙如玉,她穿着一袭洗的发白的蓝色裙子,丰满的胸脯好像要把衣服撑破一般,身材高挑腰肢纤细,尤其是她身上的那一股成熟的风情,看上去就像是一颗熟透的水蜜桃,轻轻一掐便可以渗出蜜汁来。

    她家距离东昌城有两公里,房子后面几百米便是大山,三人一路走来都是崎岖的乡间小路。破旧的茅屋没有太多的家具,一张古旧的桌子围着几张破旧木凳,除此之外,房屋几乎周围空无一物。虽然是初秋,但是凉风习习,从墙缝隙灌入,让叶青颖与托娅二人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颤。

    昏暗的光线也只能让叶青颖与托娅二人勉强看清地面,在茅屋内有一个老妇人正在缝缝补补,她便是杨玉燕的婆婆莫张氏桂芳。

    虽然张桂芳今年不过四五十岁,但是常年的劳作以及疾病的折磨,已经让她的腰背伛偻,鬓发斑白,脸上的皱纹如沟壑一般纵横交错,说是花甲老人也不会有人怀疑。

    “婆婆,我回来了。”杨玉燕说。

    “玉燕,莫愁病又犯了,药买回来了没有?”莫张氏张桂芳焦急地问。

    “没有,钱不够。”杨玉燕摇摇头说。

    在土炕上,托娅看见约摸三四岁的莫愁躺在床上,她翻着白眼,全身抽搐,旁边站着莫张氏焦急地看着炕床上的孙女束手无策。

    托娅走上前去,莫愁的身体还在抽搐,童装已经被汗水湿透,完全没想到这小女孩的病居然如此严重。她的脸色微微一变,来不及多想,立刻使出穴位按摩术,纤细修长手指动作快到了极点,几个人都有些眼花缭乱,托娅快速的点在了小莫愁的头部穴位上。她的动作时而轻柔,时而急快,手法重而不沉,轻而不浮。很快莫愁的呼吸开始变得平顺,但身体依然有些抽搐,不过比起之前要好多了。

    “托娅小姐,莫愁怎么样了?”杨玉燕问道。

    “稍微缓和,家里有没有银针?”托娅问。

    “有。”莫张氏张桂芳答道。

    “赶紧取来银针,还有油灯。”托娅说。

    莫张氏张桂芳转身走进内屋,不一会左手拿着一个精致的银针包,右手端着油灯出来。将银针交给托娅,托娅看着这套银针有鑱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知道是一副上好的银针。

    托娅用油灯火焰把七根银针消了消毒,握着针想也不想的便朝小莫愁的脑门刺过去。她的动作飘逸,就像练习了千万遍一般自然,如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一双手柔如云,快如电,让杨玉燕婆媳二人眼前一亮。

    半柱香过后,托娅把针拔出来站起来,看着莫愁缓缓的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杨玉燕喜极而泣,感激的看了托娅一眼,朝莫愁走过去。

    “妈妈……”莫愁虚弱地叫道。

    “这……这也太神奇了吧?先父杨公九泰当年是哈斯城法皇宫御医,也没有小姐这般出神入化,这到底是什么神奇针法?”杨玉燕问。

    “家传七星微末之术,谈不上神奇,在你们是医药世家面前献丑了。”托娅谦恭地说。

    “往日辉煌不再,小姐休要笑话奴家了。”杨玉燕说。

    看到莫愁病情缓解,叶青颖给了杨玉燕一些钱,让她把托娅给莫愁开的药买回来,托娅不放心,与杨玉燕一起去买药,毕竟哈斯岛和神州存在差异,照方子抓药也会出错。

    杨玉燕与托娅离去,叶青颖与张桂芳谈起岛上风土人情,得知他们全部来自神州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