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32章 东门山

    除了阿姆族,岛上还有纯女性的原始部落乌曼族爱玛人,在这个乌曼族部落里是没有男性的,爱玛人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这里没有现代化,没有科技,甚至连最常见的一些交通工具都不会有。在这样一个女性部落里面,她们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她们认为只要男人能干的事情她们一样能干。所以每年她们都会组织部落里面的人去偷袭一些部落,把一些男俘虏带回部落,帮她们怀上孩子,最后才放这些俘虏回去。

    最后一些其他部落的男子发现这个问题,心甘情愿的跑过来做俘虏。但是孩子一旦生下来,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她们就把她留下,训练成一个女战士。如果是男孩的话她们也很残忍,只会把它丢在热带雨林自生自灭,或者交给男奴抚养长大,成为女头人的猎奴,为她们狩猎获取食物。

    部落的女性是聪明的,一旦到来临一年中春天的季节,这个部落中的女子就会去偷偷发现其他周围部落的强壮的男子,然后他们要做的更令人匪夷所思,阿姆部落会偷袭被盯上的部落,一旦偷袭成功,男子就会当作俘虏被抓回自己的部落,等到部落爱玛女人确认自己怀孕后就会把俘虏释放。

    因为女性是负责繁衍和延绵子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母系社会最鲜明的特点是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整个部落掌管人是女性,女性负责打猎,打鱼来维持家用,以及守护村落的安全都是由女性来完成。部落人数却没有下降,反而是在增长。一直没有灭亡,这一定是女性的生育力在提高的一个方面。

    当部落里有了一定的女性,她们都到达了一定的适宜年龄,而这些女性首领就会到附近的部落里伺机的观察和潜伏。

    如果看到了其它部落有壮硕健康,她们觉得不错的男人会把这个男人抓回自己的部落。一直等到这个男子,让部落里的适龄女性都怀孕,他才会被放回自己的部落。男子被抓的时候也不会进行反抗或者反击,反而是会听从她们的安排,帮助这些女性怀孕或者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她们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也还是较为低下的,使用的是原始的工具,她们生活也是十分简单和十分纯朴的,她们样样精通,对于生活大小事都干得十分的好而且像女战士一样。不会惧怕原始森林里的各种大型猛兽,小到蜘蛛昆虫等,都也十分的勇猛而且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她们都要求自己做得很好。不仅在森林里打猎,还会砍掉树木建造房屋。可真可谓是什么都会干,会拿起武器抵御外来入侵者,保护部落的安全和和谐。

    她们个个都是逍遥善战的女战士,都英勇威猛。面对野兽也毫不惧怕。她们训练了一身的本领,哪怕是面对着凶猛的野兽或者附近部落的其他男子的挑衅,她们也不甘示弱,都不是她们的对手。

    正是因为这种残酷的环境才导致了她们个个都坚强勇猛,也正是因为环境的险恶导致每个生下来的女婴儿命中注定的,她们要接受严苛的训练和挑战。这样她们长大之后才能有能力的独自面对森林里的各项挑战和生存的能力。

    像那些被扔在野外的男婴命就没有那么好了,如果恰巧被附近部落碰到。他们还可以长大成人,如果是被野兽吃掉,命丧腹中,那也是他们的命运。

    在这个只有女性的女性部落里,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男性地位是几乎为零的。

    一个部落里要想一直维持发展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抵制外来的发展,而有些部落部落首领没有真正的做到很好的发展和引领,导致这些部落与现代社会有着更深入的接触。部落里的很多人都接受到了现代思想的发展和冲击。

    东门山岛森林覆盖面积非常高,环境非常清幽,那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

    爱玛人从来不喜欢被男性打扰,即使是男婴儿也不允许长期待在部落里,一群女人过着群居的生活,个个都是女中豪杰。男性能做到的事,她们同样可以做到,捕猎、打渔、守卫部落。

    她们自己猎取食物,抵抗毒虫灾害,修建房子,个个都是勇敢善战的骑手,她们经常骑着烈马在广袤的大森林中奔驰,和附近的部落战斗,寻求不同寻常的爱情。

    在东门山岛还生存着一个原始部落,至今他们仍然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捕猎为生,是最“开放”的部落,女性用贝壳“遮羞”,男女关系很随意。

    它就是亚纳族查罗人,是生活在东门山岛上的土著人,查罗人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相传他们的祖先从东南亚划着独木舟意外发现了一个珊瑚礁包围的魅力小岛,于是决定在这里定居。早期的查罗人各个膀大腰圆,肤色是浅咖啡色,男女都留长发,发色为棕红。纯正的后裔越来越少,大部分都已经为混血,但体格相比较一般人还是要强壮许多。传统的饮食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只不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查罗人喜欢纹身,有些图案类似于象形文字,而一些年轻人则刺环纹汉文,参观者对于他们的纹身非常感兴趣。

    查罗的传统服饰相当有特点,男士是块遮羞布,女士服饰则用贝壳制成,既遮羞又装饰。体型肥胖是查莫罗后裔的一大特征,无论男女,个个都非常健壮。在发型方面,至今仍有男士留着长发,保持传统的习俗。

    查罗人的烹饪方式十分原始,他们先在地上挖一个坑,再把各种生的食物埋放在上面,然后封闭起来直到烤熟为止。这种传统的食物烹饪方式,现在只有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才能见到。除了地瓜等主食,像鱼肉等食物还需要用树叶包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保持鱼肉的水分。

    至今这个部落还属于母系社会,在他们的观念里面,女性的地位远远高于男性,而且他们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度,对于女子来说,没有固定的丈夫,不管看上哪个男子,都可以将其领回家,作为女子临时的丈夫,在这个部落里面男女关系比较随意。

    当然男性想要在这个部落里生存,强壮的体魄是很关键的,毕竟他们是被选择的一方。但是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婚姻并不是很幸福。部落里面的人虽然可能会有夫妻之实,但是不一定有夫妻之名,所以一名女子的丈夫可能会跟其他女子还有关系,但是这些女性并不在意,因此也被称为最开放的部落。

    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里面,所以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有血统和潮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他们经常出去打猎,所以活动量是很大的,因此这里的男人们各个肌肉非常发达,他们的皮肤上面还花招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代表了自己的家族。

    因为岛上一年四季的天气比较温和,所以查罗人喜欢不穿衣服外出,虽然在孙燕飞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但这是这个部落的习惯。很多人都觉得查罗人的长相和神州人相似,再加上他们的一些纹身居然是汉文,因此很多人怀疑他们是神州后裔,相传他们的祖先于4000年前左右从东南亚迁徙过来,并且在这里定居。据说目前岛上的查罗人大多是混血,查罗族、阿姆族和乌曼族的混血,纯正的查罗人并没有多少了。

    现代查罗人在文化冲击下,被海岛阳光赋予热情的性格,还有浅咖啡的迷人肤色,男女都喜欢留长发,黑色而微卷。他们裂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整个世界便都灿烂了。查莫族原来的生活是安逸宁静的,但随着海盗的到来,族中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当代的生活方式正逐一地蚕食着土著文化。这好似是无可避免地,却也显得有些悲哀。

    由于查罗人比较开放,又不具备攻击性,同时还比较亲近外面的人的原因,就使得查罗人的部落都快成为爱玛族的后宫别院。

    查罗人是最开放的一个部落,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地人对于性比较开放,他们更加崇尚自由和随性,认为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哪怕是配偶,这里的女人地位更高,女人就如同王后一样,是可以有自己的三宫六院的,也就是一妻多夫制,因为女人可以繁衍后代,可以壮大查莫罗人的部落,但是男人就不可以,由此男人就会将查罗人姑娘们给供起来!

    查罗部落女人用来遮羞的衣物几乎就是海岛上的贝壳,而男人们也只会用遮羞布遮住一些重点的部位,就会去接待来自各岛的游客了,他们会在晚上的时候围着篝火一起唱歌跳舞,查罗人也不需要钱,也不缺吃的,几乎岛上的人都会打猎和捕鱼,他们则是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新的朋友,若是外面的人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衣物,那更加能够得到当地人的盛情款待!

    如今这种原始部落是越来越少了,不仅仅是部落里面的人逐渐走到了外面,也是很多部落的人群基数越来越小,最终就消失了,可能再过个几百年,世界上就再无原始部落了,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都会有丢失。

    亚纳族是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的部落,往往在岛上可以看到更多特殊的查罗人男人的求爱,他们喜欢唱歌和跳舞,吸引查罗人的眼睛的女孩,又因为部落是一个一妻多夫制的婚姻制度,所以每个查莫罗人迷恋,不是彼此,即使是查罗人部落居民甚至不让女游客进入。

    除了一妻多夫制和缺乏隐私,部落是随机选择伴侣的,女性有选择伴侣的权利,被选中的男性不允许被拒绝,因此,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丈夫,这与其他部落相反,所以她们被许多人称赞为最开放的部落。

    这个部落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就是对隐私的漠视,这也和天气的因素有关,由于这里天气湿热,所以房子都是没有墙壁的,用树枝,树干等简易材料搭建房屋,可以遮挡雨水和阳光,而没有墙壁,则可以保持通风。而没有墙壁的房子也造就了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在乎隐私生活。

    这里的房屋都非常简陋,并且你站在门口就可以对他们的房子一览无余,但是他们是不会介意被观看,查罗人是一个隐私观念非常弱的民族,即使是夫妻间的私生活,他们也不介意被他人看见。而墙壁在查罗人看来,只会阻碍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大家的和谐相处。

    据初步统计,阿姆族有爱尼人约5000人,乌曼族有爱玛人2700多人,亚纳族有查罗人约6000人,约1.4万人生活在东门山岛,各个部落族群有自己的生活领地,他们互不侵犯。

    孙燕飞组织医疗队首先在爱尼人中间查体,发现露乳族女人几乎没有胸乳和生殖系统疾病;其次进入乌曼族为爱玛人查体,发现她们一个个肌肉发达,身体健康;最后在亚纳族查体,发现查罗男子虽然高大俊朗但是暗疾不少,女子则多遭妇科疾病困扰。

    亚纳族虽然一妻多夫,但是婴儿出生率特别低。而且她们生育的儿童不如捡回来的而健康。

    经过分析与比较,孙燕飞决定带领芙蓉小队驻扎在爱玛人部落。乌曼族长卢碧梅热情欢迎芙蓉小队进入魔树山庄,山庄里生长着一种能发光的树,爱玛人叫它“魔树”。白天,这种树看上去与一般树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到晚上,它的树干和树枝都发出闪闪的荧光来,把四周照得雪亮。此时当地人喜欢来到树下玩耍、休闲。

    在无云的暗夜,远眺山庄,常可看到一盏盏淡蓝而柔和的小灯笼,这就是有趣的“灯笼树”。它们生长在溪边潭侧,灯光水影,动静辉映,妙趣无穷。灯笼树能吸收贮存磷,入夜则释放出磷化氢自燃,远远望去,一团团淡蓝色的磷光,酷似一盏盏闪烁的小灯笼,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

    夜光树,又名照明树、魔树,一到夜晚就成了火树银花,通体闪亮。据说,这种常绿乔木不仅能在夜里发光,白天也同样能发出光亮,它的光源就在树的根部。它的根部有大量磷质,待变成磷化三氢气体后,从树体里跑出来,一碰上空气中的氧,就能放出一种没有热度、也不能燃烧的冷光来,这种磷光的亮度和树的大小成正比,树愈大,含磷愈多,发出的光也愈强。

    月亮树树干粗、枝多、叶茂,每当夜晚来临时,它的叶片边缘发出小半圈荧光,好似上弦月的弧影,因此当地的乌曼族人民叫它“月亮树”。月亮树是第四冰川之后世界上几乎绝迹的稀有树种。夜光树在东门山古林带中也为数不多,属珍稀保护植物。

    每当夜晚来临时,这颗会发光的树就会开始闪烁起淡蓝色的光芒,就算刮风下雨也不会停止发光。

    蜡烛树结出的果实酷似一根根奇特的蜡烛,当地人把它摘下来带回家,晚上点着了用来照明,所以人们叫它“蜡烛树”,称它的果实为“天然的蜡烛”。经化验分析,蜡烛树的果实里含有60%的油脂,因此点燃后能如同蜡烛一样,发出均匀而柔和的亮光,且没有黑烟,甚至比普通蜡烛还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