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50章 走婚

    重注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率真热情的艾丽族。走婚是摇光岛艾丽族人的一种婚姻模式。艾丽人是女权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半夜到女子的“春阁”,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走窗门,女子会把阁楼的悬梯放下让男子进来,男子进来之后再把梭罗衣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离开。

    艾丽人是摇光岛少有的母权社会制度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莲花山一带,人口大约有十万人,她们有自己的本族语言,一般称为“艾丽语”,颇为遗憾的是没有本族特有的文字,也就是说只有艾丽语,有极少人会写汉字,会说汉语、东南亚语、新罗语、汉藏语、倭语、阿拉伯语、欧洲英美语。

    走婚制度最典型的特征是“男不娶,女不嫁,靠‘爬窗’来传宗接代”。这种婚姻制度是起源于母权氏族社会,那个时候的男女都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俗。

    虽然,几百年过去了,很多地方早已被传统、现代的婚俗文化所取代,但是并不代表这种走婚文化就成了过去式。不仅莲花山艾丽人有这种婚俗,摇光群岛右弼岛香丽拉赫河峡谷的香丽拉赫人也有这种婚俗。

    艾丽人是摇光岛少有的“母权社会”制度,可以说这里的女性地位比较高,家里家外都是女性说了算,也就是说女人当家。所以走婚繁衍的后代几乎都归女方抚养。等满月的时候,孩子生父会公开举办宴席,宣布血缘关系。

    这种婚姻制度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是得不到保障的,然而在莲花山,“夜合晨离”的夫妻生活却是她们传统的美德。这种婚姻制度有利也有弊,就好比一对夫妻晚上的时候住在一起,白天的时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男女很少单独相处。

    这样的走婚习俗,也许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束缚。试想一下,若是白天不见面,夫妻两人去旅游,岂不是白天各玩各的,没有任何交集,这样怎么交流感情呢?艾丽族是一各比较落后的民族,白天艾丽人大多都在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彼此之间也不需要太多的交流,若是实在想时时刻刻在一起也可以同居的。

    走婚主要讲究彼此看上眼,男子若是有了心仪的女子,可以趁聚会的时候表白,若是女子也有意,那么彼此约好时间,等到了半夜,可以到女子的花楼,通过爬窗入内,第二天早上再离开。

    艾丽人的走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居婚,一种是异居婚。定居婚男女可以搬出去同居或者是男方搬到女方家住;异居婚就是走婚,晚上的时候男方去女方家幽会,第二天再离开,这两种结婚形式在摩梭只要举行一场小小的仪式就行。

    这种仪式就好比定婚典礼,就是同床共枕的意思。这种仪式都是在半夜举行的,当男女彼此有了感情,就由男方请一个征婚人带着礼品去女方家举行仪式。虽然艾丽人恋爱自由,但是也需要征得彼此父母同意。

    举行仪式的时候,当向长辈行礼以后,得到女方家人的祝福以后,女方会送一条亲自缝制的“百衲”腰带给男方,仪式基本上就结束了。这个“百衲”是像身份证一样独一无二的,衲线针脚镂花只有艾丽人自己知道,且不外传。

    从千百年前摇光岛的先民就通过无数血缘部族的生长壮大,融汇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部摇光岛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创造摇光岛文明的历史。各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自强不息,交往联系,唇齿相依,共同创造了多民族的统一体和统一的多民族的联盟部落。

    艾丽人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爱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房间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从正门进入,而是要爬窗门,再把梭罗衣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俩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这样也就等于洞房了。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必须离开,这时可以从正门走,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长辈起床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高,在夫妻关系上,也是女方占有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为男方开门,走婚关系就宣告结束。在她们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

    “走婚”完成后,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有了这些实感人们恍然大悟,为什么艾丽人根本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爱情观念与道德标准,与我们完全是两码事。在艾丽族男不娶女不嫁,只是靠着爬窗门的方式来洞房,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

    如果艾丽族男女生了孩子,那么孩子归属女方家抚养成人,孩子的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即可。其实当艾丽族男孩的母亲会在孩子懂事后,告诉他父亲是谁。艾丽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只是从小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也没有父亲这个称呼。

    即便双方见面也只是简单的点头打招呼,不会有更加亲密的行为和意向,虽然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不过彼此都很陌生。孩子摆满月酒时,母亲需要邀请父亲出席并确认亲子关系,而亲生父亲则担任着舅舅的角色。

    艾丽族不禁止族人同其他人“走婚”,也有陶三春与司徒高阳这样走婚的例子,但是必须尊重艾丽族的习俗文化才行。与普通夫妻不同的是,走婚族没有耳鬓厮磨的条件,没有男耕女织的浪漫,他们或聚或离,不但生活如此,经济上也可能相对独立,因而又被称为“AA制夫妻”。

    由于夫妻双方不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空间,不用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争执不休,“距离产生美”,走婚往往有利于爱情保鲜,提高婚姻质量,因而也受到部分年轻人的青睐。

    但另一方面,由于走婚族没法适时“监控”对方,夫妻之间的行为主要靠个人的自觉自律,如果个人不够检点,感情倒是很容易出轨,给婚外情带来便利。

    现实中也确有少数人,把走婚当作时尚和潮流,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掉进了陷阱。婚姻在刀尖上跳舞,情欲在伦理与法律之间徘徊,走婚变得“走味”,脆弱的婚姻经不起打击。

    走婚是艾丽人一种婚姻方式,少女年满十八岁就在自家门前挂上“成人”标志,有中意的男人就上门谈,家人同意后就给过礼钱,女方收到钱后,男方晚上来睡觉,直到女方怀孕,以后在也不来,女方生孩子直到把孩子养大,一代一代传下来,在这个民族女性占主要地位。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他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这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艾丽人“走婚”的重要因素。

    艾丽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

    艾丽族是一个包容谦逊的民族,善于跟很多民族友好的相处,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生存条件等等都有共享共荣的胸怀,并不排斥异族通婚,再加上当代的社会地域和民族之间的距离缩短,社会包容力越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异族的成员,这是好现象!虽然血统渐渐不再纯,但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更广泛更精心地传承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艾丽族有这样一个故事:艾丽族部落首领艾玛丽为了不被周边各民族欺凌,她审时度势,归顺了土司王朝。土司赐姓“岸”,意为“宮下的女性人口”。艾玛丽也效仿土司,给自家的佃户农奴们赐姓“苏”,即带着一顶草帽,只有两手的劳动力。不管传说真假,真实记录的《摇光岛志》里有莲花山“官姓安,民姓苏,无他姓者”的记载。

    每户百姓只有户主名字加“苏”字姓,即使老户主传位给长女或其他人,她都不能再拥有姓氏,可以说是有名无姓。只有有名有姓的人才能管理自己的家族与族人。

    苏宁娜是少数会东巴语,汉语、蒙语、新罗语等语且会书写东巴文、汉文与水书个女子,莲花山艾丽族除了大祭司陶行知,就属苏宁娜博学,还是为数不多的医中圣手。

    祭天,是艾丽族与香丽拉赫族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莲花山艾丽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艾丽土语中叫“正穗轮日”,又叫“岁日”,意为“新年”。过节期间,艾丽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艾丽族一直流传有从初一始,看年成,望收获的习惯。比如,乙丑年为一日得辛,二人分六丙,九屠共猪。十一牛耕田。看似比较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以初一开始,对应的干支推算出来的。例如,初二为壬日,初六为丙日,即二壬六丙。称二人分六饼。预示今年粮食比较充足。百姓不会挨饿。

    还有一种推算年成的方法。就是从正月初一起。按六畜加五谷,每一样对应一日,即初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十一,十二则为高梁和黍米等。依此,初四就被称为羊日。

    农村人老年都认为,每一个物类对应的日子,如果适逢天气晴好,这一类别当年就会很兴旺,否则,可能不景气。所以,人们都认为,开年的头十二个日子如果有十二个日子都是晴天。就预示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旺盛。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十二日了里,不宜宰杀、吃食其日干对应的禽畜或作物。倒如,初一不杀鸡,初四不宰羊。

    今天是正月初四日,即羊日,上午天气晴好,说明今年养羊人肯定能赚大钱,而且,去年本地羊肉都卖到30币一斤。当然,这种预示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现在的市场行情变化较快。所以,村夫夜话在此提醒,请不要以此作为养殖、种植业的投资依据。还宜谨慎而行。

    三神会,农历正月十五,是艾丽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三神会”。“三神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三神是艾丽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神阁来烧香拜神;艾丽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神阁祭拜,求三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神;各地艾丽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既海神龙王、山神与土地神”三神。

    篝火节,农历6月24至26日;骡马会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休耕期举办,为期半个月是艾丽族的节庆活动;还有八月十五中元节。

    艾丽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莲花山艾丽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艾丽族中同时存在着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三种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亲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舅掌礼仪、母掌财产是家庭权利和分工的形式。

    母系家庭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是根种,缺了就断根。如果某个家庭一旦没有女继承人,便要过继养女。一个母系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达30多人。由于这种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是母系血亲关系,属于一个亲族,不存在父与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关系,没有外姓,关系单纯,财产属于大家庭所有,很少发生闹财产、闹分家的纠纷。

    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走婚”,男女缔结“走婚”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艾丽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艾丽族一日有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艾丽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莲花山和野猪岭饲养的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团或西米团。

    买面团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素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艾丽人女尊男卑,以母为尊,但是却并不贬低男性地位。妇女的裙裤不能够晒在院坝里,妇女不能够攀爬阳台和粮架;人员在用餐时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自己穿过的衣物送给别人;用餐时忌敲碗筷、翻菜或者是连续不停的夹菜;用餐时忌喝他人喝过的剩酒,忌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说粗话;在进入艾丽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养的狗,在没有获得主人家的允许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春阁”。

    艾丽家庭中最具权威的祖母屋是由两根柱支撑,分别为胸柱和根柱,代表男女平等,男柱和女柱必须出自同一棵树,女柱为根,男柱为胸干,象征“女本男末”。由此可看出,在艾丽人的观念里,男子也是家庭的支柱,因此艾丽人并非是外界相传的女尊男卑的世界。

    艾丽人有害羞禁忌,绝对不能在火塘前或有亲戚关系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性有关的词汇,否则会令对方尴尬,也是对老人不敬的行为,会令母亲尴尬。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现乱伦的一个方式,亦是为了维持母系家族稳定和谐。

    艾丽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艾丽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艾丽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祖母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母系家庭中的成员,没有父系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母亲主宰着一切,亲情呵护着整个母系大家庭。

    男性和女性均不结婚,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继后或男性劳动力才会娶妻或招婿。青年男女日间多为集体活动,通过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达心意,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走婚时,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潜入女方“春阁”(即女方房间),与女方同床后,天亮之前离开。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关。走婚时常以米酒为饮品。

    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男方不需负担,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走婚。

    司徒高阳与陶三春走婚,仿佛一颗陨石坠落莲湖,激起层层波浪和涟漪,在爱情的滋润下司徒高阳日渐精壮。为了得到新总督府的设计招标,司徒高阳不食不眠在水塔大楼九楼设计室夜以继日地工作。

    “这几日怎么没有见到高阳回来吃饭?”陶行知问陶三春。

    “我也不知道。”陶三春说。

    “等会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送过去。”陶行知呷了一口酒说。

    “知道了,爹。”陶三春答道。

    正当司徒高阳饥肠辘辘的时候,陶三春推开九楼设计室们,把烤鱼与素鹅豆腐摆在茶几上,诱人的香味让司徒高阳放下工作,祭奠自己的的五脏庙。

    烤鱼香酥滑嫩,鲜香无比;素鹅豆腐滋味醇厚,卤汁浓香;一壶老酒醇厚甘美,回味香甜;伊人秀色可餐,室内春色无边;心花怒放之下心清气爽,才思敏锐;新的设计方案跃然在脑海中形成。

    火箭形造型建筑立面总督府大楼坐在三层圆台上,楼东西两侧各有一部观光电梯直达九楼层;内部两台工作电梯,直达顶层会议室。正方形主体结构外装圆形幕墙玻璃,顶楼铝制雷达舱好像火箭整流罩,展开后如荷花花瓣,甚是漂亮大方。

    阶梯式三层裙楼层层内缩,整个建筑线条流畅,外涂隐形彩色材料涂料,雷达反射不会大于一只鹰和雕。航拍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花苞中各种先进智能设备齐全,有防空火力与导弹末端拦截系统。内部还藏有一架武装直升机,用于逃逸与反击。罩内建设为秘密,施工人员是武警部队工程队。

    大楼可以容纳千人办公,自备两套大功率的应急电源,内部储存物资可以让大楼自持月余,有制氧系统和强循环通风系统。是摇光岛的权利和指挥中心,内部安保系统优于很多国家总统府。

    海盗占领摇光岛多年,除了掠夺就是豪取,根本没有建设摇光岛。公路全部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百姓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生产力极度低下,罗家耀在就是总督府大楼同时,进行高产良田、道路与水利建设,一切以百姓利益为主。

    衣食无忧的生活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生命中进行的活动,动物的生活是指以生存、延续后代等本能性的活动,人类社会则在动物的基础上还有人是社会性本质实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