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奇遇记
繁体版

第一卷 第56章 天王山

    西门山岛港口北侧天王山的天王庙,平面呈十分规整的长方形,距今已经1500多年了,是古代最早散落在外的神州遗民之一纪念地。他们比非洲汉人混血族人要早七八个世纪,徐福是公元前人类驾驭海洋的历史第一人,那么李至刚则是公元后下西洋的第一人,可惜世间没有他的记载,他比明朝马三宝下西洋还要早约800年。

    李至刚不仅会驾船、会瓦工活、木工活,还通医理、会打铁。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到土族人家里帮工翻修房屋,那个时候房子都是茅草的草披房,每年都需要翻修加固,一个夏天能磨破一件汗衫。每次都是尽义务,不管在谁家帮工到了吃饭时间便返回家中,土族人怎么邀请也不会留在那里吃饭。

    那个年代雨水充沛,岛上小水沟多。李至刚就会在小水沟上面铺石筑桥,便与土族人行走。由于平时吃斋行善,甘于奉献,被土族人称为“神州人”,名声传遍了天璇岛。李至刚经常步行去西门山土族人部落,去一次就会在那里住十天半月,时间一长他就与土族人打成一片。

    时间长了李至刚就教土族人烧砖制瓦,开始为土族人建砖木瓦房,砖木瓦房四周是两米多高的青砖院墙,三间砖木瓦房全由青砖、青筒瓦建造,硬山顶。整个砖木瓦房雕梁画栋、五彩缤纷、擎柱朱漆、檐下飞云、流意综绕,非常壮观。

    院门由李至刚带领木匠制作,质量技术皆上等,与他一起大部分因为水土不服先后病逝,只留下苏、乌、麦、云、洛少数人,这些人家的西门山岛各姓的祖先。他们不仅繁衍后人,还给土族人带去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李至刚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在西门山岛修建陵墓,墓碑面向东方。

    现在的天王庙占地总面积达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5万平方米。庙宇采用中轴对称二进三的院落格局,依旧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有大门楼、钟鼓楼、影壁、炼丹炉、天王宫、天花宫、胡仙居、老君殿、仙师殿、玉皇大殿、老子殿、三官殿、东太清宫殿、药王殿、龙王殿等。整个庙宇布局严谨,建筑精美,错落有致,四周有高大围墙环绕。

    如今庙会增加到了五个,分别为正月初九、正月二十一、四月十五、六月十九、十月十八。域外的信徒也比比皆是,最远有七星群岛等地。乡民在天王文化的影响下,家家户户都是天王的虔诚道教信徒,孝敬父母,人人向善。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圣母庙,原名叫天花宫。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相传西门山岛常常爆发天花,无数的岛人因此殒命。为了战胜人类历史上这一最大的疫难“天花”,岛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包括土族人兴建天花宫,祈祷祛病消灾这一特殊的形式。相传,天花宫建成后,非常灵验,故出现了香火不断的景象。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天璇岛地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百姓都会云聚到圣母庙来赶庙会,这一风俗在圣母庙落成流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甚至从事水上贩运的的生意客,在遇到下雨河水猛涨时,都会熙熙攘攘的来到天花宫烧香祈福或栖息投宿。

    历史上,天花宫有过三次修缮。第一次修缮是在十三世纪;第二次修缮是十八世纪;第三次修缮是二十世。而每次修缮除了天王镇的乡亲还有众多的四方乡民自愿捐款捐物。每年农历四月二十长达半月的庙会上除了唱民间戏,还会玩龙灯。回归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客家历史文化资源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加大保护力度也显得更加刻不容缓。所以对保护圣母庙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重视,认为圣母庙拥有千年历史,承载着客家先民的精神,能够传承客家民俗文化,且与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史迹、实物和代表性建筑”。

    圣母庙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立柱皆为八棱柱,柱头卷刹明显,有侧角,阑额出头。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昂咀为琴面昂。梁架采用露明造(指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的建筑物室内顶部做法)。八楞形脊瓜柱,下设合沓,平梁下设驼峰,平梁与四椽栿之间增置矮柱支撑,各间皆设攀间斗栱。殿内两山墙壁之上有彩塑及悬塑的琼宫楼阁。

    庙顶部与神龛基座上还留有部分天王瓦与天王砖,神龛后侧两根粗大的金丝楠木柱仍然是圣母庙原物,这些堪称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殿内梁架建造中,采用了三角形组合与杠杆原理分散了顶部对大梁的压力,故大梁跨度很大,经千年承受压力而未见弯曲,整座建筑被建筑专家评为天璇岛建筑中的杰作。

    梵音亭是一座全石雕双顶八角亭,由八根石柱支撑。整座亭子由百吨海底沉积岩雕成。亭子中央一平方米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特殊的音响反射区。

    狐仙居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壁劈立,沟壑纵横,东面与天王殿相临。拜亭位居圣母殿之后。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顶建筑。

    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当时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

    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天璇岛上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高台筑殿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柱础覆盆式,莲瓣雕刻较大,檐柱侧角升起较为明显,梁架斗拱用材硕大,批竹式真昂承托梁架负荷,五抹头麻叶形隔扇,破直棱窗装修显得十分古朴雄浑。殿顶满覆琉璃脊兽,筒板布瓦、琉璃剪边,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而飞。东院梳妆楼,坐东向西,广、深各三间,二层四檐支出平座,木制栏杆围栏,四面隔扇门窗装修,明间辟门,次间破直棱窗,雕梁画栋,玲珑剔透。重檐歇山式屋顶,华丽挺拔,引人注目。

    老君殿建筑布局为回字形,主体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四周为配殿,共有殿宇14座,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单檐悬山布瓦顶式结构,面阔三间9.81米,进深二间9.25米,面积91.7平方米,高8.6米,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用三柱。前檐为四铺作单下昂,为批竹昂,共八朵,柱头四朵,明间补间两朵,次间补间一朵。配殿13间,均为原始建筑。

    仙师殿建有五王殿,祀(苏、乌、麦、云、洛)五府千岁,为单詹歇山式屋顶,左右立有重詹八角尖的钟鼓楼。可容纳香客千人;庙中保存的大旗杆,以及镇船底的乌石、船用绞盘等海港遗留物,以兹证明仙师殿为古天璇岛仙师殿的遗址。庙方于每年春节期间,推出七星平安桥解厄法会、摸春牛、民俗艺展,以及元宵迎春牛、施放烟火和蜂炮等活动,为当地重要的民俗盛会。

    玉皇大殿包含17开间的大士殿,及三重詹歇山顶的天公殿。庙内每栋建物均采不同的屋顶型式,加上细致的雕刻装潢,极为华丽。每殿除主殿外,南北都有厢房偏殿组成,总面积3367.7平方米,庙长119米,庙宽28.3米。

    关于东太清宫老子殿始建年月,目前已无法考证。据工作人员曾经从东太清宫里的一棵皂角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回去之后,数了下上面的年轮就已经有1380个。相传,这座宫的年龄应该与皂角树相仿。

    东太清宫有正殿3间,供老子骑牛像;正殿西有三宫殿,前为祖师殿,东有流星园,西北建圣母庵。正殿屋山上有老子的八卦图,前殿的房梁上有重建日期。绕过东太清宫的老子殿到了它的“背后”,就会发现一棵高大葱绿的皂角树。走近观察,可以看出它是一棵饱经沧桑的古树,两个成人难以搂抱过来,树干中间有洞,可容两人。关于这棵皂角树,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0年前这棵树曾无故死去,三年内没有发芽开花,冒不出一丁点儿绿色。到了东太清宫重新修葺时,皂角树居然又意外地“复活”了。直至现在,这棵皂角树仍然坚强地存活着。皂角树犹如擎天的大伞,不仅可以避风遮雨,还洋溢阵阵清香。

    站在皂角树前,和多年的记忆一样,绿荫擎天,满树飘香,让人禁不住走向前去,抚慰它的沧桑。如今,和大多数的村民一样,李文峰对于东太清宫的回忆只定格在了童年里。

    由于农历六月十九日也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的太阳节习俗。因此农历六月十九太阳节这天,人们不但祭太阳,祀老母,还要拜菩萨。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阳崇拜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据说三官殿雕梁画栋,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画则是羲和浴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传统的神话传说。

    合婚殿供奉着“合婚石”,本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却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李至刚时期,岛上洪荒遍野,千百户灭绝,只剩下李至刚他们和女土族人姐妹几十人。为了繁衍后代,李至刚提出要和土族女人成亲,土族女人说什么也不同意。但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顺地理,咱们就结婚。

    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土族女人提出在天璇岛东西东门山山头上各点然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李至刚上了西门山顶,土族女人上了东门山顶,各自捡了一堆山柴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在峡谷上方互相缠绕直冲云霄。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

    土族女人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头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李至刚与土族女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飞岩,在谷底相撞,发现轰隆巨响,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李至刚对土族女说这次顺了天理,咱们该结合了吧?李至刚等人、土族女便就此结合,拜为夫妻。

    据当地老人讲,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并肩地手摸和婚石许愿,那么将来俩人一定会婚姻美满,白头到老。

    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合婚殿,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黄龙纹,一边是蛇颈凤凰纹,分别代表东方龙和西方蛇凤。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就把滚到一起的那块石头叫合婚石。还把合婚石供奉在合婚殿。

    由于和婚石被从峡谷移至合婚殿,滞留在东门山岛的土族女没有机会恋爱结婚,她们就偷偷到西门山岛抢男人结合。一部分土族女人把男人留下,供他们吃和穿,自己宁愿赤身裸体也要共给他们,虽然也结成夫妻,但是男女终生分床而睡,形成现在的爱尼人阿姆族;一部分土族女人怀孕后放男人自行离去,生下女儿自己抚养,生下儿子便抛弃,让其自生自灭,有爱心的男人会时刻秘密注意自己结合过的女人生产,等她们给儿子喂过初乳抛弃时抱回家,这些人女人慢慢形成爱玛人乌曼族。

    药王殿外的老树生长的很特别,树根似乎有两个,树枝很是粗犷。沧桑的老树守护着、静看着时光的流逝而过,见证了这里的点滴。

    龙王殿供奉四海龙王,大殿烟火不如以前,冷冷落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构造地貌使龙王殿以奇松而著称于世。虬龙松高不过5米,胸径1.5米,但树龄却高达千年,又称“千年松”。这棵松树的主干表皮斑纹重叠,像龙鳞,上部分枝弯曲犹如小龙的头角,横斜飘逸,傲视风云,因此取名月“虬龙松”。距离虬龙松不远的道旁有一矮蒲松,其枝丫蓬松铺展分叉,状如龙爪,故名“龙爪松”。虬龙松与龙爪松咫尺相遇相对,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成为好朋友,令人遐思无限。

    天王庙天王宫的一公一母两棵银杏树是李至刚的次子李恩吉所栽,银杏树必须一公一母才能结果,因为银杏树是雌雄异株,雄树不会结果,雄树多用于园林绿化、木材和授粉树,而雌树有雄树授粉才会结出果实,且银杏树的果实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被称为白果。

    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雌树结果,雄树不结果但是开花,是为了给雌性银杏树来授粉用。

    银杏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观赏和科研价值,所以它一直有着“植物大熊猫”、“金色活化石”之称。

    雌株树冠覆盖面积约600平方米。该树的1代树已经老去,整个树心都是空的了,外围是2代树,树高50米,胸径4.7米,要13个人才能围抱得过来,生命力异常的旺盛,每年结果3000多斤;雄树高45米,胸径4.27米,胸围13.40米原为四大主干同根并列丛生,与雌树遮阴面积超过1000多平方米,雌雄两树宛如一对“夫妻树”,通直向往高处,形成塔型树冠。

    天王庙门两侧有一对八百多年树龄的桂花树,整树高约20米,直径约150多厘米,树冠10米多,胸径周长近5米。相传是李至刚玄孙李垒所栽。

    通往天王庙的甬道两侧,从山下各种植了54棵香楠木树,高达30余米,树干通直。为李至刚第十代玄孙李敖所植。

    天王陵分别植有檀、樟、梓、椆等林,这都是李至刚后世子孙所植,。

    檀香树为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稍肿大。檀香散发出来的香气放松效果绝佳,可安抚神经紧张及焦虑,镇静的效果多于振奋。并且,用檀香以改善执迷的状态,极获好评,可以带给使用者更为祥和、平静的感觉。

    樟树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樟是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

    梓树高达15米;树冠伞形,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梓树树姿优美,叶片浓密,宜作行道树、庭荫树。它花繁果茂,成簇状长条形果实挂满树枝,果期长达半年以上。它还有较强的消声、滞尘、忍受大气污染能力,能抗二氧化硫、氯气、烟尘等,是良好的环保树种,可营建生态风景林。木材宜作枕木、桥梁、电杆、车辆、船舶、坑木和建筑、高级地板,家具(箱、柜、桌、椅等)、水车、木桶等用材。还宜作细木工、美工、玩具和乐器用材。古人珍爱梓木,用桐木(泡桐)为琴面板,用梓木作琴底,叫做“桐天梓地”,视为琴中上品,古人爱植桑梓,且以桑梓代表家乡。因其播种繁殖育苗容易,可用梓树做砧木快速繁殖楸树。

    椆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椆树之所以有名,自然有它的特别之处。最突出的是它的木材的颜色,最初是红黄色,用的时间久了,就变成深红色了。有趣的是,它的颜色不同叫法也不同。色浅的叫红椆,色深的叫血椆。另外,其它优秀硬木具备的优点它也具备。比如木质肌理细腻,柔硬有韧性,质坚如铁,结构细密,特别重,刨面光滑如镜,遇湿不腐,遇火难燃,干燥不变形,等等。所以,古代用作炮管、车轴、造船等特种材料。也是建筑、雕刻、家具等的上乘木材。岛上现在还有遗存的椆树炮。

    李元龙与父亲李福全所植的松树也郁郁葱葱成林,天王山主峰景区是天王山精华游览区,总面积8.20平方公里,以奇松怪石、古松茂林为主要特色。这一景区集中有独特多样的花岗岩峰林与峰丛相间地貌。奇峰雄险,怪石嵯峨,峡谷幽深,洞玄府秘,移步换景,处处端秀神迷,贵在自然。另外,主峰景区还可观赏到变幻神奇的时景。因季节与天气而异,可以观赏到佛光、紫气、日出、日落、云海、晚霞、雾淞、雪霁等游人平常难得一见的大千景象。

    天王山风景区内刚刚建成的两条索道,分别天王山索道和峡谷索道,往返上下,十分便捷。

    天王山“一索”,由天王山风景区名胜区天王庄园和蓝羚家俬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全长726米,高差320米,每小时可载客360人,到上站约需9分钟。上下左右看到青龙瀑布、天王庙、观日台、丹霞峰等景点。

    丹霞峰海拔940米,世传有丹砂,人不能取,中夜或见红光,远近皆视。丹砂之说实属道教神秘色彩。峰顶覆有略呈红色的砂砾,是天然本色所致。因为丹霞峰之美,李元龙把六个女儿的名字中都带有“霞”字。

    青龙湖位于青龙涧东,激水瀑上游。系拦截青龙涧、飞来涧的汇水形成的人工湖。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湖面形如一条青龙,湖上有青龙、丹砂两座石拱桥,湖西有观云阁,湖东是丹霞亭,湖周松苍花繁,亭台云峰倒映湖中,风光清奇瑰丽。

    李氏天王庄园由原来的天王山庄和卧云山庄合并而成,是天王山主景区内的一家达到星级服务标准的现代化多功能宾馆,拥有标准客房百余间,其中观云楼为三星级标房,丹霞居为二星级标房、四合院为普通标房,大小餐厅10间,可同时接待400人住宿、800人就餐。庄园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西关景区交汇的黄金地段,串连天柱山索道与青龙涧索道,紧傍风景秀丽的青龙湖,水清湖碧,山秀风徐,是休闲观光、商务娱乐的理想之所。

    峡谷索道引进哈斯岛进口设备的天王山峡谷索道工程建设总投资1.1亿币,经过一年多紧张建设正式投入运营。峡谷索道最大运载量为2000人每小时,乘坐峡谷索道的五分钟过程更是一段俯瞰天王山万顷山川青翠欲滴的原生态植被的审美享受。

    过了天王庄园,万绿丛中呈露出一片片白沙丘,晶莹耀眼,人行其上如履雪地,吱吱作响,即使是盛夏正午,也不由人有寒意透背之感。如遇雨后初晴,阳光灿烂,砂山经雨水冲刷,洁白无瑕的石英石,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绚烂妍丽,远眺其景,其妙致极。如若月夜,风清月明,天宇无尘,你远远望去,月光与“雪”色辉映,整个山峰光华亮丽,倍具神奇。

    “青龙瀑”高21米,与天王山的“飞来瀑”一脉相承。发源于飞来峰,流经青龙涧,清澈明亮的溪水,从密密的松林中流出,从石崖的顶部跌落而下,远远望去像是蓝天上飘落的一块飘动的白云,像是九天仙女在抖动长袖,为旅人的到来轻歌曼舞。

    在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与风华,形成了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那外围轮廓与现在天璇岛地图的轮廓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天然的“天璇岛图”。

    古代先民看到大山大岳很神秘,云出于山,水流于谷,鸟兽也在山林中栖息,于是他们认为,有神主宰(天王山敬奉东帝神君)。于是他们对山岳产生崇拜,这种遗风沿袭下来,朝山前,为调整心态,在这里稍作停顿,整理衣冠,以虔诚态度朝山,故称“正冠岭”。自正冠岭向左进入青龙峡,全长1400米,窄处仅七米,奇松、怪石、烟云吞吐,一派峡谷风光。自正冠岭向右,则是神猿谷路线,两条线路景观不同,到天池峰会合。

    当年李福全聚军民10万余人,拒守天王山,与海盗对抗作战坚守10年之久,李福全在天王山设有东、南、西、北四关寨口和总关寨,神猿谷内是李福全屯兵之地,总关寨是他的总指挥部。下有运兵孔,上有碟墙,上为百步云梯,70度坡面,很陡。

    牛马城是一片丛林茂密、水草肥嫩的山间盆地,就是当年李福全抗海盗时作为放牛养马、给养中转的“牛马城”。这里一排排牛栏马棚,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猪马牛羊,一缕缕冉冉升起的炊烟,牛哞马嘶,鸡犬相闻,一派繁忙而不失恬静的山村景象。

    当年进出天王山总关只有一条路,即从山下经青龙涧、药王坪,再由陡峭石壁上的栈道进入西关寨之后到达总关。“神猿谷”通向“牛马城”,这条秘密通道是李福全义军进驻总关后发现的,山外的百姓和海盗无人知晓。粮草给养在战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福全把这秘密的山间盆地作为粮草库,足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巨石全身,这就是天王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千余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9米有余,围长90米,高3米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为“飞来石”,像一顶华冠戴在峰顶。峰因石名,叫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

    神猿谷游线由通天谷、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等景点组成,全长三千多米。由于受节理、劈理、断裂、崩塌、流水及风化等地质作用发育成独特的峰丛峰林相间的地貌景观。神猿谷是地壳运动的产物,谷中巧石天成,巨石迭垒成的众多洞穴,无洞不奇,无洞不幽。谷内还有奇松异木,尤其是鱼鳞木、香榧树、天女花等珍稀植物与姿态各异的黄山松共同形成了谷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通天谷是神猿谷游线的新辟景点,它全长千米,洞内堆砌错综复杂,洞室相连,洞中有洞。谷内陡峭、幽深、曲折且盘旋而上,实际上是进入神猿谷游览之前的“热身”,神猿谷的逍遥宫、迷宫、龙宫将这条游线推向热潮,然后进入天宫到天王山主峰。

    神猿谷被誉为“天下奇观”,原名叫“猿人洞”。神猿谷全长450多米,由四周拔地而起的山峰的碎石滚落在海拔请千多米高的山谷间,叠成大大小小几百个花岗岩石洞。它们洞洞相连,由一条蜿蜒曲折的谷中小道串连起来,忽上忽下,忽明忽暗,人行其间,有一种神秘之感。神猿谷又被誉为天璇岛第一秘府。

    提起宫观大家都知道是道教的建筑物,传说天王山是东帝真君的地方,属道家的“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不知哪年代,一块从峰顶崩塌的巨石,不偏不倚架在两边峭壁中间,构成天然洞口。

    天王峰海拔1450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天王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只有当地药农冒险登攀。

    过天池峰有一小庵,名为慈航庵,主持禅师真实姓名无记载,山下百姓称为慈航禅师,慈航庵海拔约1420米,当时是天璇岛最高的庵堂,慈航禅师在这小庵独居40年之久,当时游山客人、云游僧人、采药的药农、摘石耳的,都能在此歇脚,喝上一碗热茶,时间长了这些人也带些粮食接济禅师。

    李婉霞将李文茂扶上家主宝座,带领二妹李茹霞、三妹李美霞隐居慈航庵,不再过问家族与庄园之事。

    游龙峡峡谷幽深,怪石林立,石山绵亘浑厚,蜿蜒磅礴,势若游龙,故而得名。游龙峡是新游线中观赏天王山怪石的绝佳之地。

    天柱山是绿色植物库,野生植物物种达千种,生态环境极佳,由此台可饱览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山色。凭栏眺望,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独具特色。从山脚依次而上,形成了垂直带状分布的植物群落。奇木竟秀,绿树葱茏,山花烂漫,如墨泼彩染,尽收眼底。

    青龙轩全石结构,占地面积64平方米,12根石柱,中间一间为坡面亭顶,两头为露天椽樑,在亭台建筑中,别具一格。凭栏眺望诸峰尽收眼底,山光水色,相得益彰。

    仙人别墅一峰突起,上有一松林,松林旁边巨石岿列,如一幢精巧的双坡面小屋,时而隐显在云雾之中,如玉宇梵宫;时而又耀眼于碧霄之下,似天阙琼楼,这里便是天王山的又一巧景--“仙人别墅”。

    莲花峰由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的锥状峰,海拔接近千米。峰顶巨岩竖裂如瓣,似荷莲争妍。旁又一小岩,危石削耸,如莲包出水;有花有蕾,巧趣横生。莲花峰顶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纳数十人。南壁有孔似窗,可凭眺周围群峰。金沙滩集团投资在莲花峰石壁架设的栈道,奇险异常,远观似“玉带绕莲花”,构成天柱山奇绝景观。

    立身栈道之上,抚栏眺望,千层翠壑,万丈深渊,崖高壁陡,天然造化。探身一看,令人头晕目眩,有兴者振臂高呼,心旷神怡;胆怯者左顾右盼,寸步难移。云从脚下起,风酥凡人肌,来时峰影朗,去时成孤岛。

    五指峰山峰顶部五石并列,高低有致,如一巨人伸直的五根手指直插云霄。它山石陡峭,常年云雾环绕,早晚则朝霞夕阳映照,给五指染上一层金边,更显其高耸。这便是天柱山的奇峰之一“五指峰”。

    “天湖”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

    伫立湖畔,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回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王一山之胜。天湖是天王区生命水源地之一,它与青龙湖组成天王区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