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被曹操识破穿越者身份
繁体版

第046章 白波黄巾竟然这般厉害!

    书房。

    曹氏父子面对而坐。

    曹操没有一句的废话,直接把自己掌握的情报,分享给了曹昂:“所以我推测,小黄门前往各地监察,便是董卓攀上宦官的机会。”

    “如今的河东郡内,已经没有了黄巾,董卓可谓功勋卓著,陛下龙心大悦,此时卢植若是出事儿,宦官再美言两句,董卓接替卢植之事必成。”

    虽然史料对于董卓如何接替卢植,没有只言片语的介绍,但听完曹操的分析,曹昂感觉十之八九便是这么回事:

    “父亲言之有理,不知您可有计策对付董卓?”

    “嗯。”

    曹操呷口茶,点了点头:“倒是有些想法。”

    曹昂惊喜:“愿闻其详。”

    曹操放下茶盏:“三河可直接威胁到雒阳,因此对于陛下而言,绝不允许它出事,若能证明河东境内仍有黄巾,陛下便是再喜欢董卓,也绝不会轻易调动。”

    “有道理。”

    曹昂深表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从一旁书架上取出一卷竹简:“父亲,河东境内是否还有黄巾,昂儿不知。”

    “不过......”

    话锋一转,曹昂立刻递过竹简:“张角落败之后,在河东郡西河白波谷,的确存在一支实力不俗的黄巾余孽。”

    “您可还记得昂儿给您的红名单否?”

    “当然记得。”

    “嗯。”

    曹昂颔首,直言道:“里面有个人,唤作徐晃,他便是河东郡杨县人,乃河内杨奉麾下最得力的战将,而杨奉则在四年后,随黄巾余孽郭太在白波谷起兵造反。”

    嘶—!

    曹操惊诧不已:“这个杨奉......”

    曹昂回答:“河内杨氏出身。”

    关于河内杨氏的起源,暂有两种说法。

    其一:《元和姓纂》记载,杨氏出自黄帝的孙子颛顼帝,他有个后代叫伯侨,而他的后代便是以封地杨国为姓,称为杨氏。

    其二:杨氏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晋武公姬称封少子栾宾于杨国,其后裔皆以杨为姓。

    而这里的杨国,便是东汉河内的杨县,杨氏族人是本县最大的士族豪强,徐晃乃杨县人,成为杨奉部下,顺理成章。

    “换言之!”

    言至于此,曹昂极其肯定地道:“至少在四年以后,河内郡中存在一支规模不小的黄巾余孽,他们攻陷河东,杀入太原,甚至与南匈奴联手,攻打河内诸县。”

    曹操听得是心惊肉跳:“白波黄巾到底有多少人,实力竟如此强横?”

    曹昂轻声道:“据说不少于十万。”

    曹操惊诧到无以复加:“多少?十万?”

    “嗯。”

    曹昂非常确定:“史料记载,彼时的董卓曾派中郎将牛辅率兵镇压,但因白波黄巾声势极其浩大,牛辅不能阻挡,铩羽而归。”

    曹操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如此说来,董卓给朝廷的战报是假的,河东郡的黄巾根本没有肃清。”

    曹昂不敢如此轻易下结论:“此时距离白波黄巾造反,尚有四年,时间跨度太长,昂儿不敢保证董卓战报是假的。”

    “但若结合史料来推断,诚如汝南的葛陂黄巾,白波黄巾亦是由溃败黄巾余孽组成的,白波谷便是他们的藏身之地。”

    “此地东濒汾河湍流,背依悬崖峭壁,隔河为古晋阳与河东间的汾河河谷大道,地处晋中与晋南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冲。”

    “大学期间,我曾有幸去过白波谷遗址,根据导游介绍,白波军营垒大都黄土悬崖冲沟,及夯土成墙的巨大土堡。”

    “土堡大都依崖而建,长约二百至三百丈,墙高约四丈,墙厚约三丈五尺,土堡外挖有护堡壕沟,堡间有地道相通,战时可转运兵力,令敌措手不及。”

    “白波军也正是因为依托险要地形,与近乎于完美的防御体系,才能屡次挫败平叛官兵,只要朝廷军队撤走,他们便出城掠夺,以获得物资补给。”

    曹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白波谷的战场,眉宇紧皱,显然便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不过黄巾余孽而已,竟然有这般军事素养:

    “白波谷若当真依山傍水而建,且有护堡壕沟、地道相连,别说盘踞十万之众,便是不足万数,自保也是绰绰有余。”

    曹昂亦有同感:“的确如此。”

    曹操犯了愁:“白波谷易守难攻,而今黄巾又如惊弓之鸟,只能龟缩于此,想要其出谷露面,只怕没那么容易。”

    “确实如此。”

    曹昂深表赞同地点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他们终归要生活,数万兵马不可能窝在白波谷不出来。”

    “父亲或可从这里下手,不论引誘也好,欺诈也罢,只要能证明白波谷藏有黄巾余孽,他董卓就不可能接替卢植。”

    呼~~~

    曹操心满意足地松了口气:“白波谷,好,我记下了,时辰不早了,你早些回房休息吧,至于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即可。”

    “诺。”

    正当曹昂起身准备离开时,曹操忽然想起了什么:“哦对了,这些天与你母亲和解了?若再引兵出征,她可会同意?”

    “呃......”

    曹昂无奈叹了口气:“母亲虽然原谅了昂儿,但若再随军出征,只怕不会同意,不过父亲放心,昂儿保证,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前,必让母亲同意。”

    曹操嗯了一声:“抓紧时间吧,此时最晚五月末,必有定论。”

    曹昂颔首:“放心,一个月,足够了。”

    待曹昂离开以后,曹操开始翻找司隶河东郡的相关资料,可足足找了半个时辰,甚至连一份地图都没有找到,更别提其余资料了。

    罢了。

    还是等明日去了大将军府,再寻找相关资料不迟,那里的案牍相对较多,说不定能找到些许资料,再结合董卓的相关战报,或可找到突破口。

    翌日清晨。

    雄鸡报晓,朝霞满天。

    曹操来到大将军府以后,一头扎进了存放案牍的偏殿中,先找出河东郡的地图,简单在绢布上临摹了一份,随后又找出其余资料,平铺于案,仔细阅读,严谨构思。

    只要有充足的资料,构思战术对于曹操而言,简直就是易如反掌,还不过半个时辰,他便写出上中下三策,足够引爆白波谷的黄巾。

    呼~~~

    曹操置笔一旁,吹干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对三条方案都甚是满意,随即揣入怀中,起身离开偏殿。

    正当他准备回去继续工作时,迎面恰好撞上何进,见其眉头紧锁,面有愠色,不由好奇询问:

    “大将军,您这是......”

    “适才宫里传出消息,陛下已经决定了,明日各路小黄门便出发。”

    “啊?这么快?”

    “嗯。”

    何进愤怒不已:“该死!他们一定是冲我何进来的,孟德,你帮我出出主意,我该如何反击?”

    曹操哪里顾得上这个,神色木然地顿了顿:“大将军,曹某忽然想起府中仍有要事,暂且告退,明日再帮您出谋划策,如何?”

    “这......”

    何进摆了摆手:“既如此,且回府去吧。”

    曹操一揖:“多谢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