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语村言
繁体版

5.1.7.1.2.1糊墙糊棚(5)

    5.1.7.1.2.1糊墙糊棚(5)

    咋知道贴没贴正当呢?在工地干过力工的人没有人出拉个线儿这样的主意,小村人没有拉线的习惯,往往就是一个人在前面贴纸,叫另外的一个人远一点照着,一边比划着,一边征求那个人的意见,说行了,就固定下来。

    哪做错了呢?做错了?怕看不准,再找第二个人来看看,两个人不会都二五眼吧?

    相对来说糊墙比糊棚容易一些,糊棚难度就大一些。棚与墙不一样,小村早期糊棚并没有把棚面做成平板一样的平面,就仅仅是糊在棚上面的苇帘子或者秫秆帘子上面,到了檩子的时候,就比苇帘子低一块,这个高度小村那时候并没有很好地平整下来,而是随着高低走势一路顺下来的,整体效果就是檩子被糊上了,比棚面低一些。

    棚的变化经历了很多年。我们这里面说的棚还是比较原始的,更原始的就是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棚糊起来,你抬头看到的就是房薄,房薄上面的苇帘子或者是秫秆帘子就摆在那儿,挂在上面的灰条子随着风左右摇摆着,这就是小村那些年的真实生活。

    那些年人们躺在炕上寻思事儿,眼睛也就盯着房薄上面的苇帘子、秫秆帘子、灰条子,小村人们就说望房巴,盯着房巴看,想着主意,也或者就是一种还没有主意的说法。主意这个词小村人并不说zhu3yi4,而是说zhu2yi4。

    后期小村人们糊棚把檩子也包在里面了,整体上看起来,整个棚面就很平整,我们就说美观了很多了,颜值高了。这个时期我们有一个值得说的事情就是这个用纸糊起来的棚里面是会有耗子在里面作怪的,有耗子上棚了,小村人们是要想办法处理的,比如打棚里面的耗子,用到的工具就是打雀的夹子。

    纸棚里面有糨子,糨子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小村那时候这样的结构会有一些后遗症的,比如容易招虫子,也会招耗子。小时候一直就没有搞明白,耗子是怎么上到棚上面去的,不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晚上棚上面耗子跑运动会是常常听到的。这棚上面的耗子,虽然不影响生活在棚下面的人们,不过终究是要祸害人们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的,这个就不能不管它了。打耗子是那时候小村人们的一个持续的工作,可以说整年整年的都在进行着。

    棚上面的耗子隔着棚纸,不容易打到,小村人也舍不得就直接在棚下面打上面的耗子;耗子不一定就能够打到了,纸棚却被破坏了,这不是小村人们愿意看到的,小村人们就在纸棚上面抠一个窟窿,把打雀(qiao3)用的夹子放进去打耗子。

    打雀一般就下上一根虫子,这根虫子就是宝宝们(2022年)说的诱饵,之后等着雀来吃;打耗子也是要下上一个诱饵的,比如一小块肉,比如就是一粒火上烤过的倭瓜籽、角瓜籽儿;雀或者耗子叼住了诱饵用力拽时,夹子就翻了(小村人们说夹子fan4了),也就把雀或者耗子夹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