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晋雄
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 亲迎

    “啊,是太尉太尉回来了。”

    卫扬一听声音,不由大喜忙向刘宽迎去。

    “成了没有,成了没有。”来到刘宽面前极为无礼的向刘宽问道。

    “子昂,我忙活了一天了,能不能先让我进屋喝口水。”刘宽见卫扬着急忙慌的样子,微微一笑,很是理解,自己儿子结婚时自己也是如此。哪有丝毫风度可言。

    卫扬听到刘宽所说,不由想到儿子刚才所说话语,一时尴尬不已,连连告罪,将刘宽迎进堂中。只见卫恒立在门口躬身拜道

    “拜见太尉。”

    “哈哈你小子,好大的福气,这一拜,老夫受之无愧,走吧进去说话。”

    刘宽一声大笑,直入大堂,卫扬卫恒依次而入。

    落座以后自有家仆,将茶水糕点果盘甜点置与案上。

    “老夫倒真有些腹饥,你们稍等片刻,待老夫填饱肚子再说。”

    刘宽不管卫扬急切的眼神,低头猛吃了起来。

    不到一刻钟,刘宽就将案上满满一案吃食扫荡一空,卫扬不仅惊愕刘宽胃口。

    “定下了,就在下月初一。”刘宽喝了一盏茶水才慢悠悠的说道。

    “好好好!”卫扬一连说了三个好字,高兴的手舞足蹈。对对刘宽连连道谢。

    刘宽与卫扬客套了一会,突然严肃的对卫扬说道:

    “子昂,你先出去,我有大事要询问仲道。”

    “哦。”卫扬看了身后卫恒一眼,不由若有所思,可还是躬身一礼,退出门外。

    卫恒只见刘宽神情无比严肃,目光锐利的看着自己,一股上位者的威严袭面而来,堂中空气都不由冷了几分。

    “仲道,你说最近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是谁走漏了风声。”卫恒心里想道,不用说一定是自己最近所做

    的大事让刘宽发觉了。刘宽发觉了,那其他公卿呢,会不会也知道了,想到这里卫恒头上不由出了一层细汗。

    “仲道不用心慌,我也是偶然得到的消息,别人应该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暗查公卿之家不法事,还不如实告诉我。”

    卫恒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将自己准备做的大事告诉刘宽,因为他相信刘宽不会害自己。

    待卫恒细细向刘宽说完以后,刘宽一声叹息,说道:

    “仲道,老夫很多年没有见过,如你这般,一腔热血,不顾自己得失一心为朝廷为百姓谋福祉的士人了。”

    刘宽说到这里不由望向窗外,想到建宁元年九月辛亥日的那天早上睢阳城中腥风血雨的喋血政变。

    建宁元年(168)八月,窦武与陈蕃定计翦除诸宦官。后事机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劫持灵帝、太后,诏令收捕窦武等。窦武召集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驻屯都亭下,与王甫、张奂率领的虎贲、羽林和五营士对阵,结果兵败自杀。

    因为这次政变,无数清流名士受到牵连,砍头的砍头,入狱的入狱。禁锢的禁锢。

    “仲道,当年窦大将军自杀时,我远远看见过,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前提是要存身,然后才能立功。要是连命都没有了,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你行事这般酷烈。满朝公卿怕是让你你得罪了个遍。不说因此丢掉性命,你的前途怕是要毁了。”

    刘宽谆谆教诲,卫恒不能说不感动,可是他有自己的打算,岂能因为刘宽几句话就打了退堂鼓。

    刘宽见卫恒低眉顺眼,眼珠子乱转,就知道自己这番话,想必他是一点没有听进去。

    “唉,看来我大汉又要出一个陈仲举了,也罢,你想做就做吧,老夫不说别的,保住你的性命还没有问题。

    不过你要等一段时间,最起码也要拜堂成亲以后。

    知道么。”

    “太尉,小子何德何能,能得太尉如此看重。”

    “行了,就这样吧。”

    ……

    光和二年,九月初一,黄道吉日,宜纳采上梁结婚搬家。

    睢阳卫、蔡两府,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宾朋满座。至黄昏时刻,卫恒身穿礼服,来到祠堂,准备接受父亲的醮子礼。

    只见赞者斟酒于案上,卫扬着礼服,为儿子赐酒,卫恒拜守,饮干。

    卫扬庄重说道:“往婴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

    卫恒答曰:“诺,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祠堂外面,袁绍、曹操、藏洪、伍孚、郭嘉、张喜、高顺、王象等卫恒的一帮好友,身穿礼服,准备等卫恒出来前去亲迎,曹操见卫觊出来急忙把他拽住问道:“好了没有,在耽误就误了时候了。”

    “快了,快了诸位傧相。”忙的脚不沾地的卫觊,笑着说道。

    “你这个小子竟敢调侃我等,找打。”曹操一声大笑踢了卫觊屁股一脚。

    傧相就是古代的伴郎。

    就在这时,听见赞着喊道:“醮子礼毕,送贽礼始。”

    贽,见面礼的意思,送贽礼就是亲迎时到了新娘家里送给岳父的见面礼,一般是一只大雁。

    “哦,迎新娘子了去了。”

    祠堂外面玩耍的稚童大声叫道。

    卫恒虽说也是当过度辽将军,千军万马杀出来的,可是这两天还是忙的晕头转向,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听着别人摆弄。

    这不刚出来祠堂大门,袁绍曹操等人就迎了过来。

    曹操从高顺手中一把把大雁拽过来,扔到卫恒怀里,说道:“仲道,抱紧了,别飞走了。”

    “哈哈哈。”顿时传来一阵大笑。大家都听出了曹操的意思,虽说的是雁指的却是新娘。

    “仲道,你找谁不好,找这个曹孟德,这个家伙年少之时浪荡的很,最爱做的事就是抢别人新娘子。对了还有本初,你可要小心,雁飞了没有关系,新娘子要是被别人抢了你哭都没地哭。”

    说话的是伍孚,待他说完,又惹得众人还有一番大笑。

    “好你个伍德瑜,多久的事了,让你拿出来取笑。”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操破天荒的竟有些不好意思,面色也有些微微发红。

    “都别在此胡诌了,小心耽误了仲道的吉时。”袁绍想到年少时和曹操做的那些荒唐事,脸上也微微有些发烫。

    等众人簇拥着卫恒出了府门,长长的街道,几乎被送聘车队塞满。车上所载聘礼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上跑,土里种的应有尽有,足足有三十种,不过大部分都是取其寓意。

    比如其中彩礼中的米,主要是寓意着日后可以五谷丰登,衣食无忧,毕竟在当时还主要以自耕经济为主。还有羊,还多亏了董仲舒的一句话“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不过豪富之家聘礼中主要还是以金银,蜀锦为主,毕竟这些才能看出主人家身份地位。

    东汉时期,聘礼极为奢靡《汉官仪》记载,那时的皇帝要是娶亲,光聘金就达到“黄金万斤”。皇室如此,一般贵族王公,也都奢靡成风。西汉宣帝的儿子淮阳王聘娶王妃,一次出黄金二百斤。

    汉朝婚姻聘礼之重,影响到一般老百姓的嫁娶,有许多平头老百姓有的拿不出聘金,长期不能娶妻,有的则出不起嫁妆,在家成了多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从汉朝以来,在我国长时间的封建社会里,这种陈腐陋习,一直影响了我国人民长达二千多年,至今还没有完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