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着的样子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友人(二)

    刘君跟我说他又想换工作了,年初他们公司降了一次薪,虽然通过别的形式找补了一些回来,但月收入还是少了,这段时间又准备降月奖金,他几近崩溃,他说现在加班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低,他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尿酸五百多。他是在央企单位工作,有编制,我以为只有我公司这样的小单位才会出现资金问题。也许这个行业真的不景气了吧。

    最近我微信各类群聊里都在谈论填报志愿的事情,一群家长们为孩子大学的专业操碎了心,我看了看他们讨论的结果,首选计算机,其次是金融。我那会儿是自己选择的专业,身边的朋友和老师没给出什么较好的建议,我选了土木工程和工商管理,最后被分到了土木工程专业,从此开始了我的搬砖之路。

    马旭依然坚持在珠海,他也待了三年了,不同的是他的前两年没有太多的困惑。那会儿设计二部主做澳门和深圳的项目,以市政路为主,他跟着当时二部的负责人,一起讨论方案、做汇报以及沟通协调,比起我来要强很多,毕竟我的三年,没能有机会参与到方案设计中去,一成不变地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总的来说,二部的氛围很好,加班也少,这也是我当时内心苦闷的一个点。我能够坚持加班加点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自然有信心能够做好设计工作,只是我接到项目任务的时候,前辈们早已把方案定好。在我们这个专业,以后大都会考虑成为项目负责人,这需要对项目总体的把控、对外的沟通协调能力。有时候我也想拿小项目锻炼一下自己,可是在我们部门,唯独只缺“画图匠”。我曾在几次公司聚餐时提过这件事,就是想请领导们能考虑一下让手底下年轻的员工多尝试独立做项目,从小项目开始。但这很难,有领导举例子说原本让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几天能做好的事情,去留给一个新手做,也许要花很久的时间,项目不等人。我理解又不完全理解。

    当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公司每年都会有小中层设计人员离职,所以人手严重不足,高级工程师负责方案设计以及对外协调,而我们这些助理工程师大多都是在画图中度过的,再加上各设计部门工作体量不同,产值分配不同,久而久之各种矛盾与不和谐的声音传开来。于是我打算离开。

    前几天刘君说马旭也开始写简历了,有些意外,但也能理解,三年里他从带他的工程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今别人也跳了槽。现在他变得忙碌了起来,开始带项目,正向着成为项目负责人的目标迈进。但可能这还不是他目前能做的吧,他入行不久,正处在积累经验的阶段,却如揠苗助长一般。成为项目负责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马旭很多时候顾不上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停地为各个项目而奔波。可能,他也疲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