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二十章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姜耀朗声道:“镇东军的勇士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元旦(春节)佳节!”

    “对,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元旦。本帅知道,到了现在,大家都盼着,领了钱粮好好过节。那么,我也不说什么多余的话了。魏阳。”

    “在!”

    “现在开始,给兄弟们,发放第三批年终的犒赏。”

    “是。”

    随后,魏阳朗声道:“张四常!”

    “在!”

    一名头戴圆顶赤帻,身穿绛衣戎服的军卒,早已等候多时了。他高声答应,向前一步。

    “嗯。”

    姜耀微微点头,亲手将四个月的俸禄,以及酒、肉、盐、布,交到张四常的手中。

    “下一个,张承!”

    “刘满仓!”

    “王贵!”

    ……

    随着魏阳一声声吆喝,一名名镇东军军卒上前,亲手领取姜耀给他们的年终犒赏。

    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语,姜耀甚至没对这些士兵说一句勉励话,士兵们也没做任何表态——完全来不及。四千人啊,一人说一句废话,那就是四千句,今天这犒赏就别想发完。

    但是,仅仅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动作,已经让姜耀牢牢掌握了镇东军军心。

    其一,他们近距离见到了姜耀。那么,镇东军主帅在他们心目中,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个他们真正效忠的对象。

    其二,避免了军官贪污的可能性。镇东军的军纪比土匪也强不了多少,如果一级级的下发,不发生贪污才是咄咄怪事呢。士兵们能得到三四成,就算不错。偏偏现在大战在即,根本就不是整顿军纪的时候。姜耀亲自下发俸禄,为普通士卒撑腰,士卒怎能不爱戴?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这些士兵们,到底拿的是谁的钱粮?是民脂民膏?是敲刘表的竹杠?还是姜耀的钱?抑或是,发给士兵们的军官的钱(如果一级级下发的话)?现在,姜耀简单粗暴,用行动直接告诉士兵们:你们拿的就是我的钱,吃的是我的粮,穿的是我的衣。

    不谈什么“士为知己者死”的大道理,只谈生而为人就明白一个小道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如今,姜耀把卖命的钱粮,亲手交到士卒们的手中。士卒们到了战场上到底该怎么做,那还用问吗?

    待最后的四千军犒赏完全发放完毕,魏阳高声喝喊:“镇东军的将士们,咱们吃的是谁的饭?”

    “吃姜大帅的饭!”一万镇东野战部队齐声喝喊。

    “穿的谁的衣?”

    “穿姜大帅的衣!”

    “拿的是谁谁的钱?”

    “拿的是将姜大帅的钱!”

    “咱们将如何报答姜大帅?”

    “披坚执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一万镇东军野战部队气势如虹,齐声喝喊,声传九霄。

    “很好!袁大头收买军心的法子,就是管用!”

    连续三日发犒赏,即便对于姜耀来说都是个体力活。不过,听了这欢呼声,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镇东军军心可用矣!看来,我来投靠姜大帅,这步真的走对了!”

    镇东军中,一名看年纪在二十五六岁,中等身材,满脸敦厚之色的男子,一边高声欢呼着,一边心中暗忖。

    此人姓陈名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人。

    如果姜耀没穿越的话,陈到会从汝南出发,辗转去投小沛的刘备。但是,看到姜耀命影秘卫四处散发的《求贤令》后,陈到转而来投姜耀。

    毕竟,刘备的仁义只是传闻。但是,姜耀的不论出身不论德行唯才是举,却是发了榜文的,不大可能马上食言而肥吧?

    事实证明,陈到的选择是正确的。

    陈到手持榜文,求见姜耀。姜耀一听陈到的名字后大喜,马上接见不说,还在镇东军面前,安排了一场陈到和张绣的比武。

    陈到虽然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真实历史上,只是比赵云略逊一筹的人物。

    不到一百二十回合,陈到就长枪破长枪,战胜北地枪王张绣,镇东军上下欢声雷动。

    姜耀顺势任命陈到为镇东军轻骑右营校尉,和张绣平起平坐。

    既然姜耀对陈到有如此知遇之恩,又如此能得军心,陈到岂能不觉得前途无量?

    他比任何人都盼着,那场关系到镇东军命运的战争到来!

    ………

    ……

    大汉建安二年,正月初八,曹操率马步军三万众出许昌,日行四十里,七日后即进入南阳境内,向着穰城而来。

    姜耀没有选择在穰城死守,而是兵出三十里,背依白河扎下营寨,和三万曹军对峙。

    ……

    ……

    曹军中军账内。

    曹操面南背北,坐于正中。夏侯渊、于禁、典韦、曹安民、曹洪曹休、郭嘉、荀攸等武将、谋士在两侧就坐,商议对付姜耀之策。

    不过,这么多文臣武将曹操都不问,只把目光投到了刘备的身上。

    曹操道:“姜耀小儿,欲效韩信的背水一战之计,和我军一战定胜负。玄德,你怎么看?”

    “啊!”

    刘备把手放在嘴边,打了个长长的哈欠,装出自己昨夜太过“操劳”的模样,才拱手道:“备以为,这不过是姜耀的无奈之举罢了。”

    “哦,何以见得呢?”

    “如果,姜耀将手中兵力,分散在麾下各城中,不过是被朝廷各个击破罢了。姜耀只有倾巢而出,和我军决战于野。一万对三万,才可能死中得活,求得一线生机。”

    “那他就不怕,吾一方面分出部分兵马监视他的主力,一方面派出部分兵马攻打他麾下各城?”

    刘备摇头,道:“姜耀毕竟还是在各城留出了少数兵马。曹公击溃姜耀主力后,各城传檄而定。但在击溃姜耀主力前,各城士气不低,还是会为姜耀坚守的。曹公以步兵克坚城,伤亡必定不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想来曹公会和姜耀决战于野,一战击溃其主力,减少士卒们伤亡。”

    “那么,玄德以为,我军和镇东军决战于野,胜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