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八十四章 五胡终结,五美齐聚,饮马贝加尔湖

    纳了糜贞后不久,姜耀就将邺城移交给了曹军,自己则率军前往曹操移交给他的后汉故都洛阳。

    与长安一样,虽然很多朝代定洛阳,但具体

    “看来,洛阳也得换址重修。不能好好的数朝古都,到我手里就败落了吧?但是,这奴隶现在不凑手啊,也罢,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不是还有大量的人口吗?这修新洛阳城能名传千古的美事,就着落在他们身上了。”

    整好天策军最新一批从贵霜换防军人回来,姜耀手里有了六万大军,决定把鲜卑人彻底解决了。

    当然,仅凭这六万野战军,人数稍微少了些。

    再说了,姜耀的阿姆河水师总人数两万人,要占用野战军的名额。

    天策军野战军扩军,已经成了必然。

    姜耀决定,扩军两万。

    现在天策军的野战军总人数,是十二万八千人,就算扩军两万也不过是十四万八千人。

    考虑到贵霜还有千万人口需要征服,这个数字并不算多。

    当然了,野战军扩军两万,并不意味着仅仅征兵两万……在方圆近万里范围内大用兵大交战,损耗肯定少不了。

    所以,姜耀实际征兵人数是四万人。

    其中,五千名额,直接开放给凉州的羌人。凉州羌人属于西羌,三十年前被段颎杀了个人头滚滚,即便到了三国时期都老老实实。姜耀取凉州,先用他们做仆从军灭了氐人和羯人,又用他们做仆从军征西域三十六国,征贵霜。

    虽然表面上看,姜耀对他们是苛刻了点。但实际上,他们获得了以前想象不到的财富、女人和权势——他们以前只知道抢汉人,抢不到不说还总被狠狠的报复,都被打傻了。这回在汉人的率领下,去抢氐人、羯人、西域人、贵霜人,抢了个舒舒服服。

    现在凉州的羌人,已经死死绑在了姜耀的战车上。三千名额一放出,虽然说是优先从仆从军里面选,但是人脑子都快打出狗脑子了。再说了,仆从军被抽调空出了一些名额后,即便加入不了野战军,那不是还能争仆从军的名额吗?照样得打!

    至于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也得是“非我族类”啊!

    事实上,当初姜耀接手的镇东军,至少有两成是异族。现在仍然活着的,都官职不低。但是,谁要说他们是异族,他们准拔刀子跟谁拼命。人家既然是天策军野战军的军人,就是正儿八经的华夏人好不好?

    比如胡车儿吧,虽然那张脸一看就不是中原人,但逢人就解释,他这个“胡”,其实是出自妫姓,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后人以胡为氏……至于为什么胡车儿长成这模样,还不是先祖太穷,不得已娶了胡姬?

    就算名字奇形怪状,实在连解释都没法解释的,就请姜耀赐汉姓。没资历见姜耀的,就向上官提出,请天策府赐汉姓。姜耀或者天策府都发话他们是汉人了,谁还能不承认他是汉人?

    这就是天策府统治范围的胡人们,津津乐道的“抬籍入汉”。

    总而言之,只要加入天策野战军了,就是“抬籍入汉”了,就是“人上人”了,谁跟一帮子“人下人”是同族啊?不但不是同族,还得竭力撇清关系!

    剩下的三万五千人,当然就是从汉人里面选了。

    种田才能得几个钱?

    做工呢?

    事实上,天策军的主要收入,既不是麾下农民们的租佣调制,也不是城市里的工商之税,而是破城之后有组织有纪律的搜刮干净的抢掠,以及和平时期对奴隶们的疯狂压榨,还有科技的力量——天策府主管的工坊内的各种产出。

    所以,尽管天策府治下的汉人们轻徭薄赋,但是天策军野战军的待遇,还是畸形地极其不正常地,远远高于那些农民和市民。

    对于汉人老百姓来说,当上天策军的府兵只能免除全家的租佣调税而已,吸引力并不算大。能当上府兵当然算是不错,但当不上府兵也没太大的遗憾。

    不过,野战军可就完全不同了。

    想发财吗?加入天策野战军!

    想拥有百依百顺的女奴吗?加入天策野战军!

    想建功立业、封狼居胥吗?加入天策野战军!

    想光宗耀祖、孩子受良好的教育吗?还是加入野战军!(天策军在关中组建学校,既收聪明伶俐的孤儿,也收天策军的子弟,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

    所以,现在天策军统治范围内,好马好刀枪好弓箭最为好卖,城市里武馆蔚然成风,乡村中也特意聘请教习习武,伤残或者年老退役的野战军军人最受欢迎,退役的小军官刚退役就被哄抢一空……民间有极强的尚武之风。这些已经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入伍后,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战兵。

    所以,这三万五千的名额一放出,天策军统治范围内一片沸腾。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讨论野战军的良好待遇。但凡有点勇力的都削尖了脑袋,要加入野战军。

    如果是别的势力,这时候肯定会弄出无数情弊。

    但是,现在姜耀的在手里,有通过糜夫人暴出来两千襄樊水师官兵,还有通过甄宓暴出来的五百幽州突骑,八百虎豹骑。

    这三千三百忠诚度百分百的手下,直接作为姜耀的使者,前往麾下各地,监督征兵事宜。一个人验十个兵还验不过来吗?

    所以,这批新征的野战军的兵源素质,依旧是优中选优,标准丝毫不见降低。

    不管怎么说吧,两个月后,四万野战军征兵事宜宣告完成。把这些新兵,补充进野战军老部队中,进行随军训练。再三个月后,已经形成战力。

    这时候,姜耀手中有野战军十万之众。

    留下一万野战军在关中应变,两千襄樊水师调往花剌子模,九万野战军随姜耀一起出征草原。

    再加上抽调的府兵两万,凉州仆从军两万,这次出征的总人数达到十三万之众。

    如此一来,草原上的鲜卑人,可倒了大霉了。

    论武力,一群武装牧民们,怎么可能是天策正规军的对手?

    论地利,对,他们是熟悉当地的地理。但是,奈何部族内几乎所有人都熟悉,里面有叛徒啊!

    经过长期地实践,天策军队异族叛徒的使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比如审讯时的交叉验证,刑罚的花样翻新,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拿捏,既能让人承受极大的痛苦但精神肉体不至于崩溃到无法提供准确的情报……几乎到了艺术的程度。

    奖励也有啊!

    从保全性命,到不用动刑,再到可以成为奴隶头子,成为天策军治下异族百姓,赏赐女奴,成为异族仆从军,抬籍入汉,家人团聚,加入天策军野战军,成为天策军军官,成为天策府大佬……这就全看他们立功的大小了。

    都做了叛徒了,五十步和一百步有区别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天策军获得异族向导的效忠,简直轻而易举。

    论科技,这些异族就更比不了了。

    虽然他们明明知道,天策军的马蹄铁非常好用。但是,这玩意儿毕竟是用铁啊!就这么一点点铁,他们都配不齐全。

    还有望远镜。

    姜耀发现,其实手下的能工巧匠们,现在着实没必要把玻璃制出来。

    很简单的道理,玻璃不出现,就不会有打磨玻璃的工匠。水晶那么珍贵,会磨水晶的工匠能有几个?

    这能极大程度上,保障看起来技术难度不高的望远镜,不技术扩散。

    反正,直到现在,望远镜的技术还牢牢掌握在天策军的手里。

    在草原上,很多时候,异族还不如天策军熟悉地形,料敌机先。

    就是后勤补充上,异族都远远落后。

    比如,后世著名的炒面吧。所谓炒面,就是炒面粉,把小麦面粉加油盐炒熟了,既能干吃也能加点水食用。士兵们只要带上十几斤炒面,就能长途奔袭了。

    还有,奶粉和肉松。

    这两样东西按说应该是草原上的特产,其实是后世的蒙古人发明的,现在的草原人根本就不会。

    将牛羊之奶做成奶粉,将鲜肉做成肉松,方便保存长期不会变质不说,还不用生火,随时取用。将士们既能保持体力,又方便隐蔽。

    后世的蒙古大军,在极端情况下,渴了刺马出血饮马血,饿了吃奶粉或者肉松,纵横几千里都不用下马,将敌人杀得胆战心惊。

    总而言之,姜耀麾下的大军有炒面、肉松、奶粉做后勤,有望远镜料敌机先,有异族叛徒提供情报,自身战力还非常强悍,军纪还非常严厉……鲜卑人如何抵挡?

    终于,鲜卑人认识到,逃避不是办法。

    像之前,无数草原先辈那样,利用广袤的草原,将中原军队拖垮,再进行反击的策略完全不可能奏效。化整为零,也只能被天策军各个击垮。

    近万里的草原绝不是他们的后盾,而是天策军绝佳的依仗。再这么“诱敌深入”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得把自己“诱”没了。

    于是乎,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死马当活马医,完全联合起来,集结了所有能集结的勇士,出动三十二万大军,要和天策军一决雌雄。

    他们甚至说服了,北海附近的丁零人,出动全族青壮三万人相助。

    鲜卑、丁零联军的总人数,达到了三十五万。

    “还有丁零人?也罢,就连丁零人一起灭了吧!”姜耀看过鲜卑中部大人轲比能派人送来的战书后,发出一声冷笑。

    五胡乱华,只是个统称,其实并不仅仅是氐人、羯人、匈奴、羌和鲜卑这五胡参与了。

    就连远在北海的丁零人,也南下中原,在黎阳建立了一个名叫“魏”的国家,史称“翟魏”。

    对了,高句丽人,也参与五胡乱华了,他们建立了北燕。

    只能说,当华夏衰落之时,真是如同鲸困沙滩,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咬一口。

    现在,姜耀就要把鲜卑和丁零人一起料理了。

    建安八月七月十五,天策军十万八千人(有部分看押俘虏和缴获),与鲜卑、丁零联军三十五万之众,决战于燕然山下。

    没错,就是那个“燕然石勒”的燕然山。

    “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燕然山。

    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说的“天山”也是指此地。

    草原上主要河流色楞格河,也是发源于这里,向北流入了北海。

    另外,燕然山附近,是北半球上最北的一块水草丰美之地。地球是圆的,越靠北,地球半径越小,地势越平坦。在这里建立大本营,通过草原,西征欧洲,可比从长安出发,距离近多了,地形也平坦多了,完全不用翻越道路难行的帕米尔高原。

    燕然山,姜耀势在必得!

    鲜卑人虽然不懂姜耀一统全球的大战略,但此战对他们的意义,却是明白的。

    至少,中部鲜卑大人轲比能是明白的。

    胜了,就能继续在草原上繁衍生息。

    败了,就身死族灭,再也没有未来可言。

    “草原上勇士们,上天宠儿们!”

    轲比能为人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实在是鲜卑人继檀石槐之后,最伟大的统帅和英雄。

    在历史上,曹魏感觉这个人在战场上实在不好对付,干脆派刺客韩龙将他刺杀了事。

    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获得了和姜耀沙场对决的机会。

    现在,轲比能正在竭力鼓舞着将士们的士气,五百名传令兵将他的话语,一句句传给全军上下。

    “如今,来自南方的汉人魔鬼,骑着蹄上裹铁的战马,挥舞着犀利的兵器,冲入了你们的家园。他们杀人,他们放火,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要把你们,变成他们的奴隶。他们要把你们的妻子妹子,变成他们的女婢。他们要夺走你们的马匹牛羊,他们要玷污你们的神灵和圣山!他们,将要把你们存在的一切,连根拔起!你们,可甘心吗?”

    “绝不甘心!”

    “你们还不是上天的宠儿,保卫家园的勇士?”

    “是!”

    “你们愿意不愿意,为了保护你们妻女、孩子和草场,为了你们的尊严,献出你们的生命?”

    “我们愿意!”

    “那么,随吾冲杀吧!草原人的兴衰,在此一举!”

    轰隆隆~~

    三十五万草原联军,在轲比能的指挥下动了,威风赫赫,士气如虹!

    而姜耀没有做任何战前动员。

    “杀!”

    随着姜耀格虎大戟前指,一声“杀”字出口,十万八千天策野战军动了,如猛虎下山一般杀向了他们的敌人。

    动员什么?

    哪里用得着动员?

    华夏自古以来,就受着来自北方异族的威胁。谁能驱逐异族保护华夏,谁就是华夏最伟大的英雄!

    春秋时期,齐桓公“尊王攘夷”,而伯天下!

    秦国蒙恬北击匈奴八百里,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前汉卫青霍去病,龙城飞将,封狼居胥,盖世奇功!

    后汉窦宪,勒石燕然……这里不就是燕然山吗?连那勒石燕山的字迹,都清清楚楚!

    这种对付胡人的战争,哪里需要动员?他们,岂能不知,此战获胜的巨大意义?

    而且,今天,他们和前人不同。

    前人只是将北方的胡人打退,让其不能侵扰汉地而已。而他们,则要为华夏彻底解决北方胡人的威胁!

    他们将建立远超前人的伟业!

    非但如此!

    前面这些敌人,将成为他们的奴隶。这些敌人的妻女,将成为他们的女奴。这些敌人的马牛羊犬,将成为他们的财富。

    无论为名为利,他们都理应奋勇冲杀。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胡中!

    壮志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此战,天策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士气爆表,有进无退!

    此战鲜卑和丁零联军,士气如虹,退无可退!

    草原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开始了,胜了成为草原新的主人,败的失去一切。

    他们从白天杀到黑夜,又从黑夜杀到白天。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又杀得人头滚滚,流血飘橹!

    天策军损失超过一万一千八百余人,大将吴天宝、仆英血洒疆场,姜耀数次亲上战场,掌旗官姜冏三次换旗,格虎战戟饱饮鲜卑血,斩杀鲜卑大将二十七名,无名小卒七十余人!

    当然,此战的战果也是非常巨大的。

    斩首鲜卑中部大人轲比能,东部大人素利,西部鲜卑余孽泄归泥以下,超过十一万六千之众,更关键的是,在这种当面的,以少对多的,毫无花巧的对战中,完全摧毁了鲜卑人的丁零的士气和骄傲!

    不仅击破了他们的士气和骄傲,而且大迂回,大包抄,让这鲜卑、丁零联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想跑都没地方跑。

    “投降!我们投降!”

    “服了!我们彻底服了!天策军果然不可战胜!”

    “小人愿意为奴,只求天兵给个活路!”

    “其实,小人是汉人!小人的父亲,是汉人在草原上留下的种,天兵明鉴啊!”

    ……

    除了三千多人,绝望自尽以外。剩下的二十余万人,被杀得肝胆俱裂,完全放弃了荣耀和尊严,跪地请降。

    当然了,他们投降了,天策军的杀戮,还没有完全结束。

    乞伏祐邻?还活着没有?他的后世自孙,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了西秦。

    莫护跋呢?这个爱戴汉人“步摇冠”的鲜卑人,因为被族人称为“步摇”,以讹传讹,成了“慕容”。此人,就是慕容鲜卑的祖先了。慕容鲜卑,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

    日陆眷,段氏鲜卑的祖先。这个凭借吞下乌桓贵人唾沫而发迹的鲜卑人,后世子孙建立了段国。

    拓跋力微,“生而英睿,有雄杰之度”。北魏建立后,追谥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

    无论是慕容鲜卑还是什么段氏先别,拓跋鲜卑……都给华夏带来沉重的灾难。无论是西秦,还是什么前燕、后燕、南燕、西燕、段国、北魏……都是用无数华夏人血肉和生命,铸就的国家。

    比如慕容鲜卑屠长安“毒暴关中,人民流散,道路断绝,千里无烟。纵兵大掠,死者不可胜计”。

    比如段氏鲜卑吧,虏获数万汉女,白天作军粮任意宰杀烹食,晚上做工具恣意享乐。最后被王浚阻拦无法带走,干脆把剩下的八千多女子统统推进易水淹死,河水为之堵塞!

    还比如,拓跋鲜卑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不带一点粮草。他们如果掳掠不到足够的食物时,会吃什么?可想而知!

    不能原谅!

    完全不能原谅!

    不能宽恕!

    完全不能宽恕!

    无论他们的祖先现在多么恭顺,以后都会变成豺狼!

    只要姜耀记得的名字,挨个点名,诛其全家!

    然后,其余投降人等,不分良贱,全部盖上了奴隶的印迹。

    最后,姜耀率领大军和俘获,一路向东北而行,直抵北海,将留在此地的丁零人家眷扫荡一空。

    北海,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了。

    虽然名为湖,虽然也确实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但潮汐、巨浪、风暴,一样不缺。

    华夏先民称其为北海,也算理所应当。

    当初,苏武牧羊,就在于此。

    不过,与很多人想象不同,其实这地方并不算多么荒凉。附近光温泉就有三百余处,湖内的鱼类资源也非常丰富,大马哈鱼尤为鲜美。

    姜耀宣布在此休整,全军在此地拿掳获的肥羊下酒,又能吃到湖里美味的大马哈鱼,没事还能泡个温泉,让丁零小娘子搓搓背什么的,连日来的疲累一扫而空。

    休整七日后,北海崖壁上的碑文也刻好了。

    “惟汉建安八年八月十五,有天策上将姜耀者,提众十三万,北征草原,斩首胡虏凡十四万九千级,掳人口三十八万五千余众。永绝鲜卑、丁零之患,振华夏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刻崖北海,昭铭盛德。姜耀以下,建功立业之将校如下:天策府镇北将军魏延魏文长,天策府玄甲卫指挥使陈到陈叔至,天策府征西将军马超马孟起……”

    好么,崖壁之上,刻的有名有姓的将校,就有三百六十人之多。

    非但如此,当姜耀念完这崖刻之后,还宣布,这次出战的天策军将士,不论生死,都将下发“刻崖北海”勋章一枚,纪念这场“刻崖北海”之功。

    “威武!天策上将威武!”

    “我华夏威武,横扫草原,所向披靡!”

    “愿随上将军,征战四海,从日出之东方,征战到日落之地!”

    “万岁!万岁!天策军万岁,天策上将万岁!万万岁!”

    ……

    姜耀的话音刚刚落地,马上全场沸腾,声音响彻云霄!

    名字刻在崖壁上的将校们就不用说了,谁不希望如卫青霍去病一般名传千古?

    但是,很显然,这场仗是姜耀指挥的,其他人只是辅佐而已。

    即便有“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好事儿,按惯例,姜耀的名字一定会有,后面可能会有其他两三个名字,或者干脆一个没有。

    谁能想到,天策上将这么大方,一下子刻了这么多人的名字上去,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

    那些士卒就不用说了。

    “刻崖北海”,肯定是刻不了这么多名字的。但是,天策上将,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发下“刻崖北海”的勋章。

    这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谈资!

    这是他们可以传给后世子孙,后世子孙都能与有荣焉的纪念品!

    将士们怎能不激动异常?

    事实上,姜耀也非常激动。

    五胡乱华者,氐人、羌人、羯人、鲜卑、匈奴,还有丁零和高丽人。

    其中,东羌已经被他所灭,西羌已经成为了他的仆从军。羯人、鲜卑、匈奴覆灭。氐人灭了一部分,益州还剩一部分,虽然现在有些鞭长莫及,但也成不了什么气候。高句丽么……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不管怎么说吧,消灭五胡的计划,已经基本完成。这五胡,得到了应该的报应!

    永嘉之乱,神州陆沉之事,再也不可能发生!

    可喜可贺,实在是可喜可贺。

    ……

    ……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姜耀率十一万三千大军,押送四十余万奴隶,以及总数量超过两百万的马牛羊,向南进发。

    又三个月后,终于抵达代郡和上谷郡。

    没错,就是代郡和上谷郡。

    原本,按照姜耀和曹操的约定,幽州的代郡和上谷郡,都是姜耀的。等曹操打下来,再移交给天策军。毕竟,从并州直接进军代郡,要经过巍峨险峻的太行山,非常不方便。

    但是,话说回来,从并州出发攻打代郡不容易。从草原出发,就容易多了啊!

    无论代郡还是上谷郡,都紧挨着草原。

    来都来了,还等曹操干啥?

    十一万多士气如虹的天策军,涌入代郡和上谷郡,不出一个月就将这二郡全部攻占。

    曹操这时候,冀州还没全占领呢。

    听说姜耀的大军在代郡和上谷郡驰骋,明显有些慌乱。

    曹操亲率五万大军,连夜向北,攻占了幽州涿郡,再次与天策军接壤,并且派出使者,要求与姜耀一会。

    ……

    ……

    代郡,灵丘县城,一处清雅的院落中。

    “哈哈!曹公勿忧!”姜耀开门见山地道:“吾率十二万大军,取了代郡和上谷郡,绝不是嫌弃曹公你进军太慢。更不是怀疑曹公你,不愿意将这二郡交给吾。而是大军整好到了这里,顺手拿下而已,与曹公你完全无关。”

    想想也是,两万天策军,都能把袁绍军打的找不着北了。

    这十一万三千大军,兵发上谷郡和代郡,杀鸡用牛刀,姜耀到底想要干啥?

    难怪曹操如此胆战心惊。

    “哈哈哈!”

    曹操暗松了一口气,嘴里却道:“哪里,哪里。上将军误会了。其实,曹某要求与上将军一会,跟什么代郡和上谷郡完全无关。”

    “那曹公的意思是……”

    啪!

    啪!

    啪!

    曹操击了三下手掌,道:“把吾给上将军的准备的礼物,都带进来吧!”

    “是。”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环佩叮当。

    在两名甲士的引领下,四名身材曼妙多姿,身着襦裙,却裙子仅仅颜色不同。眉目如画,却眉眼间颇有几分相似的四名绝色女子,出现在姜耀的面前。

    这姿色,这眉眼……

    姜耀心中一动,道:“曹公,你不会把甄宓封四个姐姐,都弄到这里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