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八十七章 黑心姜耀:天策女奴,一鱼数吃

    “天策——上将——到!”

    “天策——上将——到!”

    ……

    随着一连三声吆喝传来,承天门下的诸侯使者们停止了交谈,寂然无声,向承天门上望去。

    功夫不大,姜耀在数十名甲士的护卫下,出现在了承天门城楼。

    “参见天策上将!恭贺天策府,筑就新城,乔迁之喜!恭贺天策上将,得此坚城,基业永固!”众使者大礼参拜。

    姜耀朗声道:“诸君免礼。今日,吾天策府乔迁之喜,诸君远路而来,吾心甚慰。可到钟鼓楼安坐,观我天策府乔迁之礼。”

    “谢天策上将。”

    和唐长安城一样,承天门主城楼的两侧,是两座小楼。一个是钟楼,一个是鼓楼,为全城军民百姓提供报时服务。这里,才是今天各位使者的观礼之所。

    待各位使者坐好,天策府乔迁之礼正式开始。

    好吧,天策府的乔迁之礼,其实非常简单儿粗暴——阅兵!检阅天策军!

    什么是天策府?

    有了天策上将姜耀,才有了天策军。

    有了天策军,才有了天策府。

    如今,天策上将姜耀,站在承天门上。那么,他的天策军,在哪里?

    咚!

    咚咚!

    咚咚咚~~

    钟鼓楼上的大鼓被敲动了,发出了激昂雄壮的声响。

    紧接着,一阵嘹亮的战歌声响起,与之应和。

    “严风吹霜海草,筋干精坚胡马骄。天策战士十三万,上将不让霍嫖姚……”

    随着一阵慷慨激昂的歌声,一个五千人的方阵,伴随着鼓点的节奏,大踏步走进了广场。虽然理智上知道是不可能的,但观他们的气势,简直感觉整个地面都在颤动!

    “盛名之下无虚士,天策军果然不凡!”

    之前,因为天策军的战绩,天下诸侯已经公认天策军天下第一了。后来,诸使者见了新修的长安城,更加确认了天策军的强大。但是,绝大多数诸侯使者,都仅仅是侧面了解天策军而已。

    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见到了天策军。

    只是一搭眼,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方阵,到底如何体现了天策军的强大?

    将士们身上穿的那能工巧匠打造的,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精致纹路的铠甲就不用说了,天下诸侯都在扩军备战,谁能没有一些上好的铠甲?

    那寒光灼灼的刀枪,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足以让诸侯的使者们动容。

    最关键的是,整支队伍表现的气质。

    其一,整齐划一。天策野战军,是完全脱产的,绝对职业化的军人。比如六花阵吧,本来平时就要进行严格的军阵训练。这次为了这场乔迁之典,又特意进行了队列训练,当真是五千人如一人,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准确、沉稳而又坚定。

    这就足以让天下诸侯们的大军难望项背了。

    有雄才大略的人,比如曹操吧。他倒是有权力、有意愿,让麾下大军进行长期而严格的训练。但是,奈何粮食不够啊!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肉食供应,这么练法,只能把士卒们练残练死,而不能增强丝毫的战斗力。

    那些粮食比较充足的人呢?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却麾下文恬武嬉,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即便他们下令,部队也不会好好训练。

    所以单单这“整齐划一”四个字,就已经足够让这些使者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也是最令诸侯使者们震撼的,是天策军将士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来的阵阵杀气。这是如何训练,如何假装,都训练不出来。如何伪装,也伪装不了的。

    比如,犬类遇到生人会疯狂吠叫。但是,若它们在杀猪屠犬的屠夫的面前,却大气都不敢出。

    天策军也是如此。

    他们杀人!

    他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在西部的沙漠戈壁中,在异域的花剌子模,在中原的诸侯大战中……到底杀了多少人?掳了多少奴隶?

    恐怕自己都记不清了。

    心黑!

    手狠!

    漠视生命!

    毫不犹豫!

    这些人一搭眼就是百战之兵,就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虎狼之师。

    再配合他们那唱出来的那慷慨激烈的歌声……

    “严风吹霜海草,筋干精坚胡马骄。天策战士十三万,上将不让霍嫖姚……”

    不用问,这是在唱姜耀带领他们横扫草原,北海刻崖那一战。

    “……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上将之寿三千霜,今得猛士兮,平胡虏,战八方。胡无人,华夏昌!”

    好一个胡无人,华夏昌!

    这是要把异族斩尽杀绝的节奏啊!

    那股睥睨天下,横扫一切胡虏,让华夏永兴的气息,简直扑面而来、充塞天地。

    终于,鼓声停息,军士们止住了脚步。

    五千将士齐施军礼,向承天门上的姜耀参拜道:“左雄武卫全体将士,参见天策上将!愿为天策上将效死!”

    “诸卿辛苦了,现在听本将军的命令,左雄武卫就位。”

    “喏!”

    随着一声整齐划一答应,五千左雄武卫将士起身,到事先制定好的位置就位。

    紧跟着,鼓声再起,右雄武卫,左鹰扬卫,右鹰扬卫,左凤翔卫,右凤翔卫,左豹韬卫……

    一支支五千人的方阵,依次走入广场,接受天策上将姜耀的检阅,并且就位。

    前前后后,共十七卫,八万五千人。

    不说别的,光这现场的、搞不掺假的八万五千大军,就足以扫荡华夏任何一路诸侯!

    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是另外一回事。

    众诸侯使者面面相觑,钟鼓楼上鸦雀无声。

    “吾天策府忠勇的将士们!”

    姜耀朗声道:“今天,乃是天策府的乔迁之典,不仅是吾天策上将姜耀的喜事,更是天策府所有官吏军卒的大喜事。吾宣布,所有天策府官吏军卒,无分文武,不分职司,俱皆赏酒一斤,肉一斤,钱五百文,以庆今日之典!”

    “谢天策上将!”

    发钱发酒肉谁不喜欢啊?众将士俱皆喜笑颜开。

    当然了,这仅仅是开胃菜而已,今日大典的重头戏,并不在于此。

    姜耀继续道:“七年前,吾对当时的镇东军说,取关中,为镇东军上下夺立身之基。你们说,吾做到没有?”

    “上将军做到了!”

    “六年前,我天策府开府立制,吾宣布,对伤残牺牲的天策军将士,进行抚恤。你们说,吾承诺的抚恤,做到了没有?”

    “上将军做到了!”

    “如今,吾天策军,又有了新长安如此坚固、美丽的城市,日子可谓越过越好。不过,人心苦不知足啊!有些将士向天策府提出,家中女奴伺候得甚好,又为他们生儿育女,奉养父母,颇有些功劳。但是,我天策军将女奴抬为汉籍的门槛太高。能不能用他们本人的功劳,来换女奴抬籍?本将军现在,就可以给他们答复……”

    顿了顿,姜耀向四下里看了一圈,才继续道:“吾的回答是……可以!之前的功劳不算。以后,凡我天策军将士,可以用斩首三级之功劳,将一名为他生育了儿子,并且儿子在七岁以上的女奴,抬为汉籍!”

    “谢天策上将!愿为天策上将效死!”

    “太好了!三颗脑袋还不容易?孩儿他娘,这些年辛苦,终于能入汉籍了。”

    “嘿嘿,俺倒是不至于缺三颗脑袋的功劳。但是,家里的女奴们,可要多多努力喽!没有儿子,咱也没办法不是?”

    “这么容易?谢上将军开恩啊!以后,俺在家里,那日子可就好过得很了。毕竟,即便都生了儿子,那也得看谁伺候得好不是?哈哈!”

    ……

    众将士喜笑颜开。

    天策军和其他军队不一样,自从成立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野战军人数一直相对不多,经常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三颗脑袋的功劳并不难凑。

    女奴对他们百依百顺,还为他们生儿育女,代他们奉养父母,时间长了能没感情?

    而且,孩子是女奴生的,也好说不好听啊!

    现在,能用功劳换女奴抬汉籍,算是了除了某些人的一块心病。

    非但如此!

    百依百顺是一回事,调动积极性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的确那些刚入伍的天策军将士是仅仅一个女奴。但是,参军时间长了的四五个、五六个都是家常便饭。

    这么多女奴,谁先抬汉籍呢?排到后面的,还能轮得到吗?三颗脑袋的战功,虽说不算难,也绝不算多么容易。

    完全可以想见,以后家里的女奴,会多么努力的为他们生儿子,多么努力的讨他们欢心!

    真是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啊!

    然而,众将士没想到的是,这还没完。姜耀调动女奴们的积极性的手段,远不止如此。

    姜耀继续道:“七年前,吾对镇东军说,以关中之地为根基,征伐天下,做出一番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当时,将士们哄然应喏。如今,我天策府也算小有所成了。封妻一事,理应提上日程。吾宣布,天策军百户,其妻可封孺人……”

    好吧,其实姜耀当初对将士们说“封妻荫子”,其实是受后世观念的影响。

    古人求什么?不就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吗?

    不过,后来,他才发现。对于三国时期的人来说,“光宗耀祖”“荫蔽子孙”,都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封妻”,则完全没这回事。

    妻以夫荣,当然是没问题的。侯爷夫人,相爷夫人,将军夫人,谁敢不敬?

    但是,专门的“封”,也就是朝廷的正式任命,在这个时代是真没有。

    真正开始“封妻”,朝廷有正式的文书发布,封某人的夫人为“诰命夫人”,那是唐宋年间的事儿了。

    不过,姜耀当时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连着说的,将士们虽然不明白这“封妻”怎么封?但是“荫子光宗耀祖”,还是明白的,也就应了。

    现在,既是为了实现当初的诺言,又是为了调动天策军将士们乃至女奴们的积极性,姜耀直接将后世比较成熟的“封妻”制度拿出来了。

    军人,从九品官开始,也就是百户,就可以“封妻”了。天策府正式发下文书,承认百户的正妻为“孺人”,再往上就是“宜人”、“安人”……封妻总共九等,一直到最高级的“国夫人”为止。

    这不仅仅是个荣誉称号,还有俸禄呢,虽然仅仅是官员俸禄的三分之一,但也相当可观了不是?而且,即便将士去世,人家的妻子又没去世,这俸禄也是照发的,相当于额外的抚恤金了。

    非但如此,比如高级官员吧,因为犯罪去职或者降级。但是,他的妻子又没犯罪。只要官员犯的不是“贪污、酷虐或者谋反”的大罪,妻子的品级和称号是不会降的,足以为家庭留下一定的底蕴。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官员一直没官复原职,他去世后的坟墓都能沾妻子的光,远比同品级的官员大。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好处,比如诰命夫人会有专有的服饰啊,面见官员不用跪拜啊,参加一定级别的宴会啊……虽然实际好处不多,但对于喜欢攀比的女人来说,简直有致命的吸引力,

    当姜耀将天策军“诰命夫人”之事一宣布,将士们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就是全场沸腾。

    “原来封妻是这么回事儿啊!想不到,当初上将军在七年前,就为吾等考虑了如此福利。上将军,为吾等考虑的真是周祥啊!”

    “如果说是千户、指挥使,俺是不敢想。但是,这百户,完全可以争一争!”

    “多谢上将军恩典!以后啊,咱就是家里的天!我说往东,俺家那口子不会往西!”

    ……

    本来嘛,百户以上的军官,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三分之一的俸禄。而且,让家中的妻子大有面子,谁不振奋?

    至于百户以下的军人,哪个好男儿没有雄心壮志?天天可以看见的百户,有什么不敢争的?

    现场的使者们,更是目瞪口呆。

    “这……这也行?”郭嘉掰着手指头算道:“天策府赏赐将士们女奴,已经激励过将士们一次了。女奴生儿育女,将士们为了子孙后代努力打拼,又激励了一次。后来,这天策上将又拿出什么”女奴抬籍入汉",让将士们用砍三颗脑袋的功劳,换女奴入汉籍。这女奴好不容易有了汉人的身份吧,还要想着丈夫成为百户,自己成为孺人。孺人上面,还要八个等级……这姜耀也太黑心了吧?简直拿女奴,一鱼数吃啊!简直,不用任何动员,女奴们就能督促家里的男主人奋勇杀敌,再立新功。“

    “这个天策上将!”

    诸葛亮也摇头苦笑,心中暗想:虽然姜耀有些剑走偏锋,但是,这的确比秦人的军功爵制更进一步了。以后,主公的大军中,可以完全照抄。尽管现在,主公在汝南郡,周边没有什么异族,也没什么女奴。不过,激励将士们的道理是相通的。而且,汝南终非久居之所,异族总会有的,女奴也会有的!

    “这……”

    张昭和鲁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感受到深深的忧虑:姜耀这“封妻”的主意是挺好,很能增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但是,江东地区,和其他地区不同,很多作战力量是各家族的私兵。如果学习姜耀进行“封妻”,会加强主公对军队的掌控,真不知会有多少家族会进行掣肘。

    “哎,天策上将姜耀,对天策府之事,完全一言而决。而吾江东,主公行事颇多掣肘。恐怕,即便吾江东即便想尽办法压榨异族,也会和天策军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啊!”张昭微微摇头,轻叹了一声。

    “光凭吾等的力量肯定不行……”

    鲁肃向四下里看了看,才压低声,道:“幸亏姜耀有意西方,最近并无染指中原之意。他那军歌里不是唱了吗?胡无人,华夏昌。”

    “嗯,老夫已经看出来了。事实上,他让吾等今日前来观礼,应该就是这个目的。以前,咱们只知道,天策军天下第一。但是,这个天下第一到底有多强,咱们就不大清楚了。现在,他就是想告诉所有诸侯:天策军实力强大之极,谁要是趁他主力攻打西方之时,捋天策军的虎须,那后果绝对承担不起。”

    鲁肃微微咬牙,道:“那咱们就不对付天策军。吾江东,一方面对异族用兵增强实力,一方面和其他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姜耀的羽翼曹操。最后,天下大定,再和姜耀一决雌雄。这天下,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姜耀虽然不知道这些诸侯使者的具体想法,但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了。

    事实上,这场乔迁之典的次要目的,的确是震慑天下诸侯,不要有任何扯他后腿的心思。但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整个天策军。

    无论什么时候,天策军都是他最大的根本。

    “吾忠勇的将士们。”

    姜耀向麾下的八万五千虎贲看来,道:“按说,出征鲜卑草原结束,将士们该换防换防,该回驻地就回驻地。但是,这次绝大部分野战军将士,一直集结到现在。为了什么呢?第一,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看一看,这新修的长安城!此城,不仅是属于天策府的首府!更是属于,所有天策军将士,这也是你们的城市!第二嘛……”

    “上将军,快给我们看看大公子吧!”

    “我们都等不及了!”

    “对,请上将军开恩,让吾等拜见大公子啊!”

    ……

    将士们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气氛轻松之极,已经有些人忍不住催促起来。

    没错,他们要拜见姜耀和李采薇生的儿子!

    没办法,这年头,儿子实在太重要了。

    姜耀建安元年穿越,年龄二十四岁。如今是建安九年,三十二岁,正是体力和智慧俱皆处于巅峰,一个男人最好的年纪。按说,儿子不儿子的也没那么重要。

    但是,账不是那样算的。

    在这个时代,刀枪、瘟疫、洪水、疾病,哪样不能要人命?

    “五十而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姜耀这三十二岁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

    天有不测风云,一旦他出了什么意外,天策府的大好基业,由谁继承?这要是安排不好,将士们目前拥有的一切……

    什么死亡残疾的抚恤?

    哪个丰厚的俸禄?

    什么千娇百媚、百依百顺的女奴?

    包括什么刚才的“封妻”之赏,恐怕都要烟消云散了!

    万幸,有小公子降生。

    “也好。”

    姜耀向身后看来,道:“来人,把奕儿抱过来。”

    “是。”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一名甲士抱着一个粉琢玉砌的小男孩来到姜耀的面前。

    “爹爹!爹爹!”

    这孩子快两岁了,已经能够走路,只是步伐太慢,才由甲士们抱来。胆子更是不小,眼见这么大的场面,毫不怯场,直接伸手要姜耀抱。

    “好,乖儿子!”

    姜耀将小家伙接过来,道:“吾忠勇的将士们,看看吧,这就是吾的儿子!姜奕,‘神采奕奕"之奕,‘奕世载德,不忝前人"之‘奕"!他必将青出于蓝,不让前人!”

    其实,给这小家伙起名,姜耀真是犯了难了。

    无他,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长子,好像根本就没什么好下场的。

    秦皇的长子扶苏,自杀了。

    汉高祖的长子刘肥,差点被吕后弄死,不得已认了亲姐姐当妈才保全性命。嫡长子刘盈,郁郁而终。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的李建成,被李二陛下弄死了。

    宋太宗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自杀了。

    忽必烈的长子真金,朱元璋的长子朱标,都是早亡。

    根本就没啥可以借鉴的。

    最后,姜耀还是听田丰的建议,起了个“奕”字。

    嗯,“姜奕”,挺好听的嘛。寓意也挺好,‘奕世载德,不忝前人",代代都有光耀有德行,不辱没先人。

    当然了,将士们就不会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这么深奥的词汇了。

    只要知道,天策府大公子,名叫“姜奕”就行了。

    “参见大公子!大公子福缘深厚,永享盛世!”

    姜耀又没册封姜奕为世子,就不能说什么“继承天策基业”“扫平天下”之类的话了。但是“永享盛世”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不仅是对“姜奕”的祝福,更是对所有天策府将士自己的祝福。

    姜耀不是说了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至少对华夏人来说,对天府府将士们来说,以后应该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八万五千天策虎贲一起大礼参拜,声传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