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华夏团结,高句丽傻眼

    自从建安十四年正月初一开始,华夏范围内,实行两种纪元。天策军统治的地域内,以天策纪元。天策军统治范围以外的魏蜀吴三国,仍然采用大汉建安年号。

    天策元年,大汉建安十四年,三月十五。

    刚刚登上魏王之位不久的曹操,以魏王太子曹昂监国,曹仁、夏侯惇、陈群、华歆、钟繇、崔琰、董昭等文臣武将辅佐,处理全国的日常军政事务。

    曹操自己,则率领操曹洪、许褚、典韦、张郃、高览、于禁、夏侯渊等大将,刘晔、毛玠、荀攸、司马懿等文臣,以及五万精兵,兵发辽东。

    本来嘛,当初荆州之战前,曹操无非就两个扩充地盘的方向,要么南下攻打荆州,要么北上打辽东的公孙康。如今,曹操南下受阻,可不就得打公孙康了吗?而且,公孙康又没参与铜雀之盟,不受盟约保护,不打他打谁?

    只是辽东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困难,曹操虽然麾下有几十万大军,仍旧选择了仅仅出动五万精兵。

    简短截说。

    三个月后,曹军进至辽水。公孙康在辽水北岸坚壁高垒,阻击曹军。

    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主力隐蔽渡过辽水,进逼公孙康的大本营的襄平。辽水北岸大营内的公孙军,赶紧出了营垒,救援襄平,被曹操趁机在野战中击溃。

    于是乎,五万曹军,兵围襄平,似乎破公孙康指日可待。

    辽东这么大动静,当然惊动了邻居高句丽。

    没错,就是高句丽,一只喂不熟的白眼狼,一个一直对辽东、对华夏的领土垂涎三尺的国度。

    高句丽的建国始祖名叫朱蒙,本是扶余国的一个王子。朱蒙争夺扶余王位失败后,率领一部分部属,来到大汉边疆,请求大汉庇护。于是乎,大汉以玄菟郡高句丽县,安置朱蒙以及他的部属。

    换言之,别说土地了,就是“高句丽”这个国名,都是大汉赏赐给朱蒙等人的。

    然而,这些白眼狼,是如何回报华夏的善良的呢?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高句丽趁机袭取华夏乐浪郡,掳数万汉人为奴。

    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击败高句丽人,收复乐浪郡。高句丽人见势不妙,赶紧遣使求和,善良的华夏人再次原谅了他们。

    然而,等华夏再一次衰落之时,高句丽再次固态萌苏。

    在汉顺帝以及汉桓帝统治时期,高句丽派大军入侵辽东、玄菟二郡,杀死带方县县令,掳奴三万而归。其中,甚至包括,大汉乐浪郡太守的妻子和儿女。

    直到辽东军阀公孙度上位,不管什么上国风度,不管什仁义道德,对高句丽狠狠打压,才保护了辽东百姓免受高句丽人的荼毒,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当然了,高句丽人,也因此对公孙度乃至于公孙度的继任者公孙康恨之入骨。

    此时此刻,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

    王宫大殿中。

    高句丽王高延优端坐于宝座之上,面露喜色,目光扫过大殿内的众位大臣,朗声道:“诸卿,大汉魏王曹操的大军已经兵临襄平城下,公孙康危在旦夕。恐怕,用不了多久,公孙康就得身死族灭。吾等,应该如何应对呢?”

    “喜事!这是我高句丽天大的喜事啊!”

    话音刚落,大臣明临於漱便迫不及待地出列,高声贺喜道:“十来年前,吾高句丽不过是从辽东掳了一些汉奴,那公孙康的老子公孙度,就不依不饶的,将我高句丽的国都尉那岩城烧成了一片白地。”

    “我高句丽没办法,用了足足十年,才重信修好了国都,并易名为丸都山城。可是,刚建好丸都山城没多久,又是因为区区汉奴的小事,那公孙康又不依不饶的,将我丸都山城烧了一多半。”

    “若不是密当将军,拼死反击,击退了公孙康。恐怕剩下的一小半丸都山城,都保不住。报应!公孙康遭此大祸,就是天神对公孙家的报应!合该他公孙家,被曹操杀个鸡犬不留!”

    ……

    这是人说的话吗?

    哦,高句丽人,掳掠汉人为奴,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公孙家报复,两烧高句丽国都,就是大逆不道,就应该被抄家灭族了?

    但是,这就是卑鄙无耻的高句丽人的真实想法。

    他们总是在华夏强大的时候,卑躬屈膝。又总是趁着华夏虚弱,掳掠华夏的人口,侵食华夏的土地。他们受了华夏的报复,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过错,倒好像他们最为委屈。

    果然!

    “确实如此!这就是公孙家不让吾等掳掠汉奴的报应!就是公孙家,两烧我高句丽国都的报应!”

    “真希望,看到公孙家被杀个鸡犬不留,辽东的汉人被杀个尸横遍野啊!哈哈!”

    “咱们应该联络曹操,和他一起攻打公孙康,趁机分一杯羹!毕竟,咱们高句丽缺汉奴,缺得很严重啊!”

    “还要劝曹操,把辽东汉人,劝迁回内地。把辽东之地,全让给咱们高句丽!”

    ……

    一众高句丽大臣,不但完全赞同明临於漱的看法,甚至提出了眼前状况的应对之策——帮着曹操击败公孙康,趁机掳掠汉奴。然后,劝说曹操,将所有辽东汉人,迁回内地。

    如此以来,整个华夏的辽东四郡,将全为高句丽人所有!这可是先祖朱蒙建国以来,所有高句丽人都念念不忘的伟业啊!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外。

    自从高句丽王宣布了,曹操兵围襄平城的消息,大殿内一直有个年轻的高句丽官员面色沉凝,满目的担忧之色。

    此人的名字,叫做“沛者得来”。

    “呃……”待众高句丽文武大臣的声音渐低,沛者得来忽然开口。

    他向着高句丽王高延优大礼参拜,道:“微臣却以为,曹操兵围襄平,对我高句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场天大的祸事。吾等现在,应该将大量的粮草,以及精兵猛将,隐藏于深山之中,以图国祚不绝,东山再起啊!”

    “嗯?“高延忧面色不悦,道:“沛者得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想说,我高句丽马上就要亡国了吗?”

    得来深吸一口气,涩然道:“微臣只能说,即便按照臣刚才所说的做了,吾高句丽若能撑过眼前这一关,都实在是先祖显灵,上天庇佑。吾高句丽现在,确实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啊!”

    “为什么这么说?”

    “王上忘记了,乌桓人,现在在哪里吗?不是战死草原,就是变成了曹操的奴隶。曹操五万大军向辽东,果真只是为了公孙康吗?恐怕更多的是,意在吾高句丽。吾高句丽,连公孙康都抵挡不了,更何况,更加强大的曹操呢?”

    “沛者得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高句丽王高延优还没说话呢,大臣明临於漱已经勃然大怒,道:“乌桓人,能跟吾高句丽人比吗?乌桓地处草原,无处可躲,无处可避,曹操当然可以将他们掳为奴隶,增强自身的实力。而我高句丽,多的是高山密林,曹操想灭我高句丽哪有那么容易?他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宰相高优娄也道:“还有,吾高句丽气候苦寒,曹操的兵马怎么受得了?他顶多也就是夏天秋天逞逞威风,冬天必定会退兵。这么短的时间内,能灭高句丽吗?简直是笑话。”

    大将密当道:“对,我们高句丽,是打不过公孙家。但是,公孙家也绝无可能,将我高句丽灭掉。公孙家办不到的事事,曹操就一定能办到吗?那也未必。”

    “密当将军所言,正是问题的关键。”高丽王高延优自信满满地道:“曹操能灭掉公孙康,却灭不掉更为偏远的我高句丽。他不和我高句丽讲和,又能怎么办呢?他不讨好我高句丽,难道就不怕后方不稳,无法安心争霸华夏吗?”

    顿了顿,高延优把手指几乎捏成了一条线,道:“说到底,汉人的度量,只有这么一点点,不可能再多了。他们心目中的生死大敌,只会是和他争天下的同族,而不是我们这些异族。曹操征公孙康,公孙康算是完了。但是,我们高句丽,却不但不会有什么危险,反而会因为这场华夏内战渔翁得利,更加兴盛!”

    “可……可是……”

    沛者得来想说,这只是通常的情况。但是,如今华夏出了一个姜耀啊。一个对华夏诸侯争霸兴趣不大,但是对奴役异族,为华夏开疆拓土兴趣颇大的姜耀!

    在姜耀的刺激下,曹操不但灭了匈奴,而且灭了乌桓,现在未必就不会打起灭高句丽的主意。

    不可不防!

    但是,得来已经没机会说出这些话语了。

    “行了,没什么可是的。本王心意已决。”高延优朗声道:“传本王的旨意,以明临於漱为使者,率领精兵五千,帮助曹操破公孙康,趁机掳掠一批汉奴回来,增强我高句丽实力。如果可能的话,说服曹操,将所有辽东汉人,迁回华夏内地安置,将辽东郡让给我高句丽。我高句丽,定有所报……比如支持曹操为华夏天子,或者出兵帮他平定诸侯什么的。”

    “遵旨!”

    ……

    ……

    十日后,曹军中军帐。

    明临於漱,高句丽的使者,站在帐中,面对着曹操。

    他的脸上带着和善而又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曹操,大汉的魏王,坐在帅位上,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沉声道:“明临於漱,高丽王派你率五千高句丽军前来,到底所为何事呢?”

    “当然是为了助魏王而来。”明临於漱微微一躬,言辞流畅而有力:“公孙康不识天时,不明顺逆,抗拒魏王大军,罪莫大焉。吾王派吾率五千大军来助魏王,破襄平城,擒公孙康,还辽东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曹操微微点头,道:“所以,高句丽大军前来助孤,是只为大义,毫无所求吗?”

    “呃……那倒也不是。如今,襄平城内,附逆者众多,魏王破城之后,若全部屠戮……虽然是这些人罪有应得,但毕竟是有伤天和。看在上苍有好生之德的份儿上,曹公能否将这些逆贼,赏给我们高句丽呢?”

    曹操不置可否,反问道:“那你们高句丽人,会如何对待这些逆贼?”

    “当然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让他们服些劳役,以赎罪衍。”

    “哈~哈哈~~~哈哈哈~~~”曹操听到这里,陡然间哈哈大笑起来。

    明临於漱深感莫名其妙,道:“魏王何故发笑?外臣所言,有什么不对吗?”

    “汝之所言,措辞甚妙,似乎没什么不对。不过……”曹操面色一凛,冷然道:“任尔说的天花乱坠,高句丽还不是要趁我华夏内战,坐收渔翁之利,掳我汉人为奴吗?”

    “哪里,魏王误会了。”明临於漱不卑不亢地道:“这只能算是,各取所需而已。吾高句丽,不但能助魏王灭公孙康,而且能主动上表,拥护魏王为华夏天子。甚至,能出兵,帮助魏王平定叛逆。如此友善而得力的盟友,难道魏王不需要吗?”

    说实话,直到现在,明临於漱仍然对完成任务,有着极强的信心。

    本来嘛,曹操貌似不可能灭掉高句丽,难道不需要高句丽的友谊吗?区区一些汉奴而已,区区一些偏远地区的土地而已,曹操有什么舍不得的?和争霸华夏的大业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他的信心完全击碎!

    “哦?是吗?”曹操道:“孤让你见两个人,你就知道,孤到底需要不需要,你们高句丽的友谊了。”

    啪!

    啪!

    随着曹操轻拍了两下手掌,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两个人。

    “是你?!你怎么在这?”

    明临於漱虽然不认识左边那个人,但是,右边那个人化成灰他都认得!此人就是公孙康,所有高句丽人心目中的梦魇,烧了半个高句丽国都的公孙康!

    “吾怎么不能在这?”公孙康冷笑,道:“难道,吾只能在那襄平城内,负隅顽抗,最后被魏王杀全家吗?难道,吾襄平城内的军民百姓,都或者战死,或者被你们高句丽人掳为奴隶,才是天经地义之事吗?告诉你们高句丽人,别白日做梦了。如今,我华夏已经有了铜雀之盟,内战只伤军人,不伤百姓。”

    “虽然,吾公孙康愚钝,没参与天策秦王的称王之典,错过了铜雀之盟。但是,天策秦王仁义啊!看在吾公孙康守辽东有功的份儿上,派使者前来,调停吾和魏王之间的战事。现在,吾已经归顺了魏王。襄平城的军民百姓,也成为了魏王的子民。”

    明临於漱目瞪口呆,道:“铜雀之盟,只伤军人,不伤百姓?还有此事?”

    高句丽地处偏远,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实仍旧不知“铜雀之盟”之事。

    公孙康道:“那是自然。铜雀之盟,不但规定了,华夏诸侯内战,只伤军人,不伤百姓。还规定了,未得天策军允准,华夏诸侯不得互相攻打。所以,明临於漱,你觉得,魏王接下来,会攻打谁呢?”

    “我们高句丽!”明临於漱脱口而出。

    本来嘛,高丽人觉得,曹操不会攻打高句丽的最大的理由,就是曹操要忙于华夏内战,不愿意后方起火,会懒得对地处偏远、气候苦寒的高句丽动手,甚至愿意对高句丽进行妥协。

    谁能想到,姜耀组织华夏诸侯,定了个什么“铜雀之盟”。

    华夏内部团结起来了,曹操不能攻打华夏诸侯,可不就只能打高句丽了吗?

    不打高句丽,曹操怎么扩大实力?

    而且,因为铜雀之盟的存在,以及姜耀的调停,公孙康顺利投降了曹操。

    马上,就相当于是公孙康和曹操合力,攻打高句丽啊!

    公孙康灭不掉高句丽,曹操不一定灭得掉高句丽,那曹操加上公孙康呢?能不能灭掉高句丽?

    现在的明临於漱,真是欲哭无泪:说好的,华夏内战,曹操攻打公孙康,我们高句丽渔翁得利呢?怎么变成,曹操和公孙康联合起来,要灭我们高句丽啊!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怎么莫名奇妙,出来了个什么铜雀之盟?

    你们华夏人,到底讲不讲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