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灼灼
繁体版

第23章 常书铭迎娶陈念

    日子定在了下个月的初六。

    离正日子左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可有孙大娘忙的了。虽说是冬日,也依旧挡不住孙大娘去京城采买。

    有时候还会带着程慕言去,说是打听了那姑娘不过20岁,说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差不多,便带着程慕言给陈念选些头面首饰。那姑娘孤身一人,所以这桩婚事都是孙大娘一个人操持的。陈念的首饰头面也都是孙大娘买的。

    孙大娘的院子里,房门,窗户,但凡是能贴的地方,都被孙大娘贴上了囍字。东屋里的被褥也都换上了大红色,就连扫地的扫把都被孙大娘贴上了囍字。

    很快到了正日子,一大早,村子里的村民都去了孙大娘的家中帮忙。孙大娘买了不少鞭炮,到了吉时,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子。由于陈念姑娘没有爹娘,常大娘又是桃香村的,征得陈念和常大娘的同意后,就安排陈念在常大娘家中出嫁。常大伯本就是个热心的,这下更高兴了,说是可以沾沾喜气,来年日子更加红火。

    男子娶亲本是骑马的,但考虑到在一个村子里,常书铭是走着去的,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本就因为在军营中训练而健壮的身材,穿上喜服后更加挺拔,也许是因为今日娶妻的原因,走起路来竟有几分神气,身带大红花,头带喜帽。身后跟着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

    今日薛圣特意给程慕言放了假,许她跟着热闹一天。

    到了常大娘家的院子,由常大娘一家作为娘家人堵门,常大娘的一双儿女考验了好久常书铭。

    “今后的日子,陈姑娘会不会受气啊。”常大娘的儿子首当其冲的提问题。

    “自然不会。”

    “那陈姐姐会跟着你去军营受苦吗?你走后会挂念陈姐姐吗?”常大娘的女儿接连发问。

    “去不去军营随陈姑娘,自己的婆娘自己当然挂念。”

    “那你还会跟原来一样一走好几年,让陈姐姐一人在家吗?”

    “军营之事不是我能做主的,若是得空,定会常回家。”

    这一问一答的,陈念在屋中听的一清二楚。

    “陈姐姐的心里可是可开了花?”陪在陈念身边的程慕言调侃道。

    陈念不语,脸瞬间通红,害羞的低下了头。

    还不容易开了的大门,结果常大娘的儿子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刚刚的问题和常书铭的答案,让他按了手印才肯放他进去。

    常书铭爽快的按了手印。

    此时,程慕言已经陪着陈念在堂屋等着了。

    “迎新娘。”双溪村的红白事,都是由管事的常大伯主管。

    常书铭见了陈念,两人互相行礼,常书铭将手里的红绸递给了陈念,陈念接过后跟着常书铭出了院子。

    本来是有拜别陈念父母的环节,但由于陈念没有父母,就直接迎娶回孙大娘的院子。

    虽然只有路不长,但是村大娘给足了陈念体面,家中没有轿子,就在其他村子借了轿子来。女子出嫁都是要坐轿子的。

    常书铭在前面走,轿夫抬着轿子跟在后面。

    进了孙大娘的院子,跨过火盆,寓意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跨过马鞍,寓意以后平平安安。孙大娘坐在堂屋,整了整衣襟。待常书铭和陈念拜过高堂,孙大娘摘下了常家的传家宝给陈念戴上了。

    “礼成!”常大伯的声音一出,大家都纷纷去了院子的酒席吃酒去了。

    程慕言扶着陈念进了东屋等待。常书铭则在院中招待宾客。

    “陈姐姐,你饿了吧,我先去找点吃的给你垫垫。”

    程慕言刚说完打算出屋,就碰见孙大娘端着一盘子肉进来,“你们两个趁热吃,要不然一会凉了,外头这些人还要等一会才散,你们别饿着了。”

    “谢谢大娘。”程慕言接过盘子。

    “陈姐姐,快吃吧。”说着给陈念撑着盖头,让盖头不紧贴着脸面。让她方便吃东西。

    “你不吃吗?”

    “今日累坏了吧,一会还有礼节,姐姐先垫垫肚子。”

    陈念谢过程慕言后就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许是顾着形象,没吃多少就说吃饱了。

    剩下的让程慕言吃了。

    待外面的人散去以后。由孙大娘领着常书铭还有村子的几个娘子进来。

    “新郎掀盖头,两人称心如意。”其中一个娘子拉着长音说道,并将喜秤递给了常书铭。

    常书铭轻轻用喜秤轻轻掀起陈念的盖头。露出真容的陈念立马害羞的低下了头。

    “交杯酒,自此合二为一恩爱到白头。”那娘子接着说着吉祥话。

    孙大娘递过喜酒,两个交杯,常书铭更是一饮而下。

    “入洞房。”

    此话一出,后面的娘子就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撒在了床上。陈念始终害羞的低着头,常书铭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恭喜孙大娘了。”这一套礼节完成红,屋里的娘子们纷纷恭喜着孙大娘。孙大娘也招呼这些娘子出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