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强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小心思

    一把大雪纷纷扬扬落下。

    瞬间,大好河山,银装素裹。

    罗胜冒着风雪,匆匆归来。他抖了抖全身的雪花,进了屋,说道:“小殿下,许多京城百姓在私下议论金人即将南下,有的人对圣上不满。”

    不仅是自身的安全,这时候也到了关键的时间,前几天赵谌便让罗胜暗中潜到京城郊外,不用进城,只要去了西郊外,就能打探到许多消息。

    罗胜将他听来的消息一一说了出来。

    “赵良嗣居然被弃市了?”

    这个人是有责任的,但罪不至死。而且论对契丹、女真的了解,即便马扩也不及之。

    赵谌还准备用这个人,让他戴罪立功,没料到居然被弃市了。

    “小殿下,你真有远见,若不是来到大隗山,说不定就会牵连到你。”

    不是远见,而是一个心理学的个案。

    也不是赵谌一个人想到了,是许多大臣都想到了,然后默默地配合着赵佶掩耳盗铃。

    不荒唐,北宋岂能灭亡。

    国家将败,尽出妖怪!包括许多神仙。

    赵谌来到吴明房间,吴明正在教鹿小娘子写她的名字:鹿绯娘。

    是赵谌拍板的。

    来到鹿家寨,不久后由罗胜替代做媒婆,反正鹿家寨也不存在什么规矩,加上鹿家本来有意,于是商议好吴明和鹿小娘子的亲事。

    只是先订下来。

    长幼有序,得等鹿三壮成亲后,才能轮到鹿小娘子和吴明成亲。

    鹿三壮成亲日时间也不久远,年末。

    不过轮到吴明和鹿小娘子,又不知哪一天了。

    鹿家不讲究,吴明有点穷讲究,下了草帖定帖,草帖是女方下的,由邵成章代笔,定帖是男方下的,吴明自己亲自写了帖子。

    沾到了帖子,得有双方的生辰和名字。

    吴明问赵谌,是鹿菲娘好还是鹿绯娘好。

    赵谌说,若是姓路,当用路菲娘,若是姓鹿,当用鹿绯娘。

    吴明细评着其中的意境,称妙。

    随后问鹿大壮,阿爹,你们到底是姓道路的路,还是姓马鹿牛羊的鹿。

    鹿大壮喝道,别听吴进的,我们就是姓鹿马牛羊的鹿。什么道路的路,我们可不想被人踩。

    若是这样比喻,姓牛的那不是必须得耕地,姓马的必须送上战场,姓羊的必须被人吃。

    鹿家寨的人咬死了就是姓鹿,那就姓鹿吧。

    吴明选了鹿绯娘的名字,改名不改姓,鹿家人根本不在乎……

    鹿小娘子歪歪扭扭地写字,吴明看着字,气恼地说:“你真不配这个名字。”

    鹿小娘子反驳道:“那我继续叫鹿四飞好了。”

    罗胜和赵谌听到此处,一起笑了起来。

    “罗胜,你回来是正好啊。”

    再晚一点,大雪封门,又全是山路,则是寸步难行。

    “进山谷吧。”

    几人打着油布雨伞进了山谷,来到一个池窑里面,窑里放着十几口小坩埚,以及一大堆各色各样的材料,它就是研发玻璃的地方。

    不是将沙子放在窑里,就能烧出来玻璃的。

    实际烧玻璃,那怕是用土办法烧玻璃,也是比较麻烦的。

    玻璃窑里必须有一个主炉,储热室,一个退火通道。退火就是控制高温材料逐步降温,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若不消除,玻璃就会裂开。

    玻璃的三种主要原材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石英来自石英石,京城有的人当药材卖。

    纯碱不是现在民用的碱,想要制作也不难,能用好几种土办法制作出来。

    只是沾到了化学方面的,赵谌不大懂,只好凭借着初中高一所学来的一点知识,慢慢地试验。

    还要用到一些辅料,加入硅砂或硼砂,这两种原料能决定玻璃性质,赵谌找到的是硼砂,所以烧出来的是硼酸盐玻璃。

    加入芒硝,这个不要研发了,它也是一种中药材。

    是起助熔作用的,使玻璃易于成型。

    加硝,能去除玻璃里的铁元素,玻璃烧出来就不会像是宋朝那种绿玻璃。

    加白云石,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增强玻璃的强度。

    加长石,提高玻璃的耐久性和热膨胀性能。

    烧好后还要加食盐,当澄清剂用的,能去除玻璃里面的气泡。

    最后是烧玻璃的坩埚,不是石墨坩埚了,而是瓷土坩埚。

    烧玻璃三种主料赵谌是知道的,也记得一些辅料,但仅凭这些,还是烧不出合格的玻璃。

    来到鹿家寨,房宅建设好后,赵谌带着卢平山和几名学徒开始研发。

    只是以前他呆的时间不长,一直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直到不久前,才渐渐有所突破。

    在他的指挥下,原先请来的窑工卢平山带着几个学徒,先将各色原料粉碎。

    随后将各种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放到十几口“迷你版”小坩埚里。

    眼下看不出来,得烧好几个时辰,冷却的时间更长。

    不过明天早上就能看到结果了。

    “我们出去吧,等明天的好消息。”

    之所以这么说,是上一窑已经烧出了比较合格的玻璃,至少已经符合他制作某样东西的标准了。

    这一窑是进一步改进。

    未来不但军队,财政也是一个大麻烦。

    不但明年正月京城国库内库空空如也,赵佶跑到南方花天酒地,还想搞小朝廷。在各个大臣劝说下,加上禁兵不乐意呆在南方,当地百姓也不欢迎他,赵佶又以为金人罢兵了,于是返回京城。

    因为他这一闹,赋税中断,财政体系崩溃,金人第二次到来时,国库内库还是空空如也。

    所以赵谌说,里无粮草,外无援兵。

    金人第二次到来时,姚友仲、刘延庆包括王宗濋本人在内,都在浴血奋战。然而坚守了近一个月,并无援兵到来,城中宋军士气不振,无奈之下,王宗濋许诺给士兵委任状、金碗。

    听到赏赐,三军将士来了精神,再次打退金人的进攻,王宗濋进宫要赏。

    国库里哪有金银钱帛可赏?

    士兵看到王宗濋承诺未对现,一个个不愿意打了,在这种情况下,赵桓和王宗濋才无奈地请出大神郭京作法。

    如果国库充盈,仅是京城自己的军队和老百姓就能守住开封城。

    这也能看出京城官兵的腐化,都国破家亡了,管他有没有赏赐,也得要拼命哪。且看太原城,有什么资源?人家守了多久。还有中山,河间,沧州,保定,等等,无一不是孤军守城,守了许多。

    “石灰是好东西啊,”邵成章说道。

    制造纯碱用到石灰,炼钢用到石灰,制造玻璃又用到石灰。

    何止。

    制造肥皂会用到石灰,制造水泥也会用到石灰。

    水泥就算了,肥皂赵谌也想研发的。

    同样的道理,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敛得一大笔财富。

    不过人手不足,钱帛不足,于是赵谌放弃了。

    几人又看平炉。

    与转炉炼钢相比,平炉炼钢冶炼时间长,能耗高,所以后来渐渐被转炉炼钢替代。

    放在宋朝,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再怎么着也比宋朝炼钢技术强得多。

    只是研发到现在,仍没有摸到任何头绪。

    这个赵谌早有心理准备的,能成更好,不能成也不会太在乎。

    霜前冷,雪后寒。

    第二天雪住了,气温却陡降下来。

    四个宫女一边干活一边将手放在嘴边哈着热气。

    即便室内放着火盆子,寒气仍从外面钻了进来。

    赵谌穿上了厚实的衣服,从屋内走出来,先是连续地打了好几个寒战,然后大步与罗胜他们跑进山谷。

    “小殿下……”卢平山开心地说,现在他同样知道了赵谌的身份:“成功了。”

    “进去说话。”

    窑内摆着几十个杯子。

    为了节约成本,坩埚做的比较小,别看十几口坩埚,只烧出这么多玻璃。

    “有三口坩埚烧出的琉璃不亚于大食琉璃,”卢平山将这三口坩埚的玻璃杯挑了出来,拿给赵湛看。

    其他坩埚烧出来的玻璃杯还是有着不小的瑕疵,但这三口坩埚烧出来的玻璃杯,已经不亚于大食玻璃了。

    “天助我也,”赵谌不由地握了握拳头。

    虽然他记得主料和一些辅料,若是运气不好,摸错了方向,还是不能成功。

    他忍着心中的狂喜,说道:“烧开水。”

    “喏。”

    卢平山烧了一壶开水,赵谌将开水倒入杯中。

    只是眨眼功夫,好几个杯子裂开,也有四个杯子是完整的。

    “这是那口坩埚烧出来的?”

    “七号。”

    赵谌翻开记录,发现这份坩埚里多了一份直石的原料,直石就是长石,长石也有好几种,只有钾长石或钠长石才适合烧玻璃。

    这个不要紧,因为长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

    赵谌想了一会,又以这一坩埚为标准开始配料,这是进一步细分原料的比例和工艺流程。

    实际到了这一步,已经等于完美成功了。

    “卢叔父,契期结束,我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随后赵谌找到刘铁匠,玻璃也需要专门模具的,赵谌选择的是石墨铸铁模具。

    找到刘铁匠,他拿起笔画了十几幅图案,全是椭圆形,只是各自的弧度不一样,然后又标注了尺寸。

    “刘叔父,劳烦你再铸一些琉璃模具。”

    刘铁铁拿起图纸看了看说:“行。”

    就算赵湛不是皇长孙,他也知道山谷里这些物事非同小可。

    嘱咐一顿后,几人回去,邵成章低声说:“刘铁匠人比较忠厚,卢窑工未必是一个好人,刚才我看到他眼神闪烁,多半有其他的想法。”

    “不是多半,而是一定。”

    上等大食琉璃如今在宋朝售价几乎等同珠宝。

    就像蔡京送给赵桓的那套琉璃器皿,别看没几斤重,在市面上没有五六千贯钱根本拿不下来。

    面对这样的诱惑,能有多少人不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