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32章 好大喜功会要命的

    943年,李璟继位。

    他上台之后,便把老爹“与邻为善、积蓄实力”的嘱咐抛之脑后,一门心思的想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

    论治国,当时南唐经济发展良好、国力充沛,可发挥的余地不多,好大喜功的李璟自然把军事征服作为了自己的目标。

    当时的国际局势,石重贵在前一年刚刚继位,正是处于梗着脖子要跟契丹掰手腕、只称臣不叫爷的二杆子时期。

    李璟只要稍微等一等,就能迎来绝佳好时期。

    或者他要真有雄心壮志,就攒足了力气去跟后晋练一练。

    但是,这家伙既想威风又怕丢人,所以眯着眼睛把国际局势思考了一圈之后,决定将军事目标放在身后的闽国。

    这个闽国之前我们略有提过,其创始人王审知,早在909年,就就被后梁朱温封为闽王,从而成为了事实上的割据政权。

    闽国的疆域大体上和今天的福建省吻合,别看今天的胡建经济发达、思想活泛,可是在当年,那里是妥妥的老少边穷地区。

    因为山地多、平原少,闽国人口特别少,州一级行政区总共只有5个,分别是福州、泉州、漳州、建州(今福建建瓯市)、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其中福州是首府。

    925年,闽国的开创者,同时也是闽国历代话事人中最有能耐的王审知过世。

    943年,占据建州的王延政自行称帝,公开和哥哥王延曦叫板。

    从王审知过世之后,短短的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已经换了4任皇帝,其中三个是王审知的儿子,一个是王审知的孙子。

    这其中每一次皇位更迭无一正常接班,全都是手足相残或叔侄相杀。

    王延政称帝之后,还没等和自己的哥哥王延曦掰手腕,皇帝王延曦就被部将杀死了。

    这一年刚好是944年,自打登基后就看了闽国这边整整一年大戏的李璟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决定趁乱把闽国吃掉。

    944年底,李璟派兵进攻,没成想这首先给王延政送了助攻。

    王延政对着福州守军谎称南唐派兵是来帮助自己攻城的,于是兵不血刃拿下福州,继而名义上短暂统治了闽国。

    紧接着他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建州,并将建州改为国都。而以旧都福州为东都,留下自己的侄子驻守。

    南唐军队刚走到建州附近,突然听闻王延政已经全盘收复国土。本来打着趁乱占便宜的心理,就没做过相应的力战之准备,因此突然慌了,全军畏缩不前。

    945年正月,王思政调集福州的精锐部队支援建州,摆开架势要和南唐正面刚。

    李璟此时如果明智的话,在看到养了多年的部队如此不堪之后,就应该趁势撤兵,之后从严加以内部整训才对。

    但他反而上头的增兵,硬是要在闽国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打消耗。

    五月,获得补充的南唐军队终于在野外击败了闽军,开始围攻建州城。

    八月,建州城破,王延政投降。九月,泉州、汀州、漳州相继投降南唐。

    此时,南唐距离吃下整个闽国,就只剩下了原闽国国都、福州一地。

    然而此时,福州已经发生了新的变故,将领李仁达驱逐了王延政的侄子,占据福州自立。

    作为出身军旅的地方实力派,李仁达对军队的掌握很有力,硬是顶住了乘胜而来、士气如虹的南唐军,守城战役持续数月。

    此间,南唐前线将领及国内庙堂大佬开始发生分歧,围绕力战还是招降产生多多次波折和反复,不仅耽误了时间、消耗了钱粮,还给李仁达留出了求助外援的机会。

    李仁达向吴越国求援,早就对南唐新皇帝上位后、突然改变以往的地缘策略深感不安的吴越,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做出了救援福州的决定。

    前线南唐军不得已,只能转头和3万五月大军交战。

    而这一战,又轻易地试出了南唐军队的成色,前线几位将领相互争功,导致被吴越军大败。

    此战过后,吴越国拿走了福州作为好处费,闽国的残余势力则反攻占据了漳州、泉州,并将此态势一直维持到了30余年后的闽国灭亡。

    反观,耗费最大力气的南唐,到最后就只得到了位于闽西的汀州和建州二州。

    本来拿下闽国就补充不了什么实力,绕一大圈下来还把最精华的地方都留给了别人,自己就得到了一点不值钱的边角料。

    耗费钱粮倒还是小事,反正这些年南唐国力充足的很。

    但作为李璟继位后的首战,却打成了这个熊养子,不仅让外界看出了南唐这个憋着劲发展了多年的庞然大物之真实样子,更是对李璟本人的威信和自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最为关键的是,这场战役结束的时候,已经来到了946年。

    就在这一年,二愣子石重贵因为杜重威的临阵倒戈,彻底被耶律德光拔掉了底裤,后晋灭亡,契丹入主中原。

    想想当时刘知远是怎么有如拉练游行一样,一枪不放的进入开封,建立中原。

    李昪,终尽一生苦苦等待的机会,在他逝世之后仅仅不到3年就降临了,而他寄予厚望、千叮万嘱的宝贝儿子李璟就这么靠着自己的本事给错过了。

    但是,从后晋开始,五代就进入了急剧演化期,刘知远建汉之后要不了几年,中原仍会出现动荡,李璟仍然可以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但他,终究还是败在了自己的性格上。

    对闽作战失利之后,李璟将朝堂一众大佬尽皆罢黜。

    本该就此认真吸取教训,扎扎实实积蓄国力、修复外交形势,并针对性的开展选将练兵的李璟,却因为自己好大喜功的性格,无法缓解对闽失败的丢脸和心酸。

    他非但没有静下心来,反而是像个赌徒一样紧盯着周边,迫不及待的要再发动一场战争来找回面子。

    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占据湖南的南楚。

    南楚的开创者叫做马殷,907年朱温册封其为楚王,承认了其对湖南的统治。马殷后来向北进攻荆南政权,打得对手求和;向南同南汉大战,夺取了广西北部部分地区。

    这也是南楚的最高光时刻,兴致勃勃的马殷因此向朱温请求,册封自己为天策上将军。

    正在全力与后晋作战的朱温,也顾不得李世民高兴不高兴,大手一挥就把“天策上将军”这个名号给了马殷。

    这之后,历任南楚政权的话事人都坚持奉中原政权为正统的基本国策,以“天策上将军”的名义统治湖南。

    马殷930年去世,死前遗命:他老马家的位子要兄终弟及,而后两个儿子相继统治了17年。

    947年,马家再选话事人,朝中大佬抛弃了年岁最长的马希萼,而是拥护了年轻仁厚的马希广继位。

    这时的中原当家人是新出炉的刘知远,他按照惯例册封马希广为新一任天策上将军。

    949年,马希萼反叛,进攻湖南首府潭州(今长沙)。马希广虽将其击败,却不忍伤害自己的哥哥,将马希萼放回,并加封为太尉。

    950年,马希萼卷土重来,这次他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叫来了南唐做帮手。

    面对这份邀请,憋了好几年想要找回面子的李璟,憋了好几年想要找回面子的李璟,再次不过脑子的就做出了出兵的决策。

    有了南唐帮忙,马希萼击败弟弟,登上高位。他上位后,一改立国以来奉中原为正统的基本国策,改向南唐称臣。

    李璟于是册封马希萼为新一任楚王,算是找回了些许失去的颜面。

    但马希萼上位之后,不理国政、肆意兴起杀戮,马上引发了以他弟弟马希崇为代表的一众实力派不满。

    双方于是翻脸,但因为都有各自的基本盘,反而是菜鸡互啄,打得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两派都全力争取南唐的支持。却不料,李璟在虚与委蛇的“吃两头”同时,已经做好了把两个大傻子一锅烩,从而自己入主湖南的准备。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没有任何战略素养的大败笔。

    在图谋中原的情况下,明明扶植代理人是稳固周边地缘的最好办法,但是志大才疏、贪图虚名的李璟却偏偏要自己下场。

    951年,早就在萍乡待机多时的南唐军队,一举出击拿下了近在咫尺的潭州(长沙),宣告湖南政权灭亡。

    然而吃下了湖南地盘的南唐却一点也不珍惜,在当地横征暴敛,丝毫不把湖南当做自己的国土去珍惜。

    仅仅不到1年后,湖南当地的实力派就轻松赶走了不受百姓欢迎的外来户南唐。

    就这样,南唐再一次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不过这次比上次对闽作战还要尴尬,上次起码还可以用拿下了汀州和建州作为遮羞布,可这次是实实在在的到最后一点好处没落着。

    这一年,已经到了952年。

    李璟继位已经10年了,折腾了一番毫无作为。

    在他肆意的浪费大好时光的同时,中原已经结束了连年动乱,整合出了最强一代的后周。

    后周此时的话事人郭威,致力于休养生息,没空出手来调理放养了多年的南方。

    但马上就将横空出世的五代第一英主柴荣,将会给李璟留下难以忘却的恐惧,让他知道:

    什么叫“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什么叫“你不找我我找你?”

    什么叫“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