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38章 认你当哥

    灵性又骚气、勇武又善战的赵匡胤赵哥,拿下了滁州之后,南唐朝野震动,一直心高气傲的李璟不得已低下了头。

    他派人向柴荣递去请和书,表示希望后周能退兵。

    而作为交换条件,南唐除了愿意每年献出大笔财富以赔偿军费之外,李璟也将把柴荣当哥哥一样看待,两家就此睦邻友好。

    李璟是公元919年生人,柴荣921年出生。论年岁,李璟应该当哥才对。但实力比人强,况且有石敬瑭对耶律德光叫爹的珠玉在前,李璟这么做倒也不算太丢人。

    但问题的关键是,李璟对后周是只称兄、不称臣,他在信中仍然自称“大唐皇帝”,这一行为让柴荣十分不快。

    柴荣索性完全不理会,让李璟带着残存的傲娇继续躲在金陵精神内耗去吧。

    南唐的第一次求和就这么戛然而止,连声响都没听到。

    柴荣眼见寿州城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攻下,而赵匡胤又成功的拿下滁州牵制住了金陵城的注意力,他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分兵掠地。

    柴荣要在仍看住寿州的情况下,从本部分兵攻略淮河东线的各州,同时让偏师在西线进攻。

    具体安排如下:

    在侦查得知扬州兵力空虚后,柴荣命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带骑兵长途奔袭扬州。

    而西线,柴荣早在战前就安排了湖南军阀,武平节度使王逵领兵进攻鄂州(今武汉)。

    王逵,原南楚的将领,李璟灭亡南楚后,统治不力、不得民心,就被王逵等一众军方实力派联合起来赶走了。

    后来这些军阀之间又经过了一番蛊争,王逵脱颖而出,目前暂领湖南扛把子。

    但因为实力和底气不足,他需要仰仗后周撑腰。所以这次柴荣让他出力夹攻南唐,即便明知是被白嫖、当炮灰,他也只能屁颠屁颠的笑着接活儿。

    有了王逵对鄂州这个南唐长江上游头号桥头堡的牵制,柴荣此时命令后周位于河南湖北交界一带的地方军,从容的向南唐境内进攻,目标直指附近的光州(今河南潢川)、舒州(今安徽潜山)、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蕲春)一带。

    分兵之后,东西两线马上取得了进展。

    先是韩令坤的东线:

    二月十六这天清晨,周军抵达扬州城外。在侦查到城中毫无预警后,韩令坤急令先头部队数百骑兵趁着雾色冲进城中,先行控制住城门和官署等要点。

    随后他自引大军入城,而扬州的守将直到此时才得到了周军入城的消息。

    但让人失望的是,该将领的应对不仅不是组织兵力去打反攻,而是在城中放了一把火阻断与周军的通道后,直接丢下了同事和大军独自逃跑了。

    扬州作为杨吴政权的龙兴之地,此时还贵为南唐的东都,李璟年轻时更是很长时间在这里打卡上班,日夜监护杨吴的傀儡皇帝。

    这样一个兼具政治、军事、文化的核心要地,竟然就这样被后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也再次暴露出了南唐在战备应对和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韩令坤拿下扬州后,并没有停留,随即就引兵扑向了近在咫尺的泰州。

    相比扬州,泰州还算组织起了些许抵抗,但对于结果影响不大。

    周军仍是没费太大力气,就攻占了泰州。

    再来看西线:

    后周首先进攻光州,南唐光州刺史直接弃城逃跑,讽刺的是,最后带领全城投降的是却被朝廷给予厚望,本应最为讲政治、讲忠诚的都监!

    紧接着,周军又攻陷了舒州,连锁反应极大的震慑到了旁边的蕲州,该州将领杀掉了长官州刺史,之后举城投降。

    大敌当前,南唐这些地方已经无法做到上下同心、秩序井然,不少官员已经开始不顾尊卑,准备拿着长官的脑袋为自己后半辈子的前程递投名状了。

    东西两线同时奏捷之际,在中线前出的赵匡胤所部也再次为柴荣送来喜讯。

    鉴于赵匡胤的强大威慑力,南唐天长的官员主动投降献城,赵匡胤在此地一下子就缴获了粮草二十余万。

    熟悉今天江苏省地图的朋友应该知道,整体呈南北狭长的江苏,恰巧就在中部的南京稍微偏北的地方,宛如被安徽插入了一个拳头,这个拳头就是今天的天长市。

    天长西临滁州、东接高邮湖,正下方就是南京的六合和扬州的仪征。

    赵匡胤占据了天长,就既能威胁南京,亦可以策应东南的扬州。

    目前的局势是,南唐在整个沿淮一线除了寿州还在拼死抵抗之外,其他都已基本上落入了后周的掌控。

    而且因为前期的失败丧失了不少机动兵力,导致现在是处处设防却处处被动,即便是据城坚守也不可行。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连翻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已经极大地动摇了南唐自上至下的信心和意志。

    各处战场的将领、士兵在这种情绪下,根本发挥不出来真实的战斗力,所有围绕战役所进行的预想和规划都成了纸上谈兵,完全实施不出来。

    眼看这杖已经打不下去了,李璟也只好结束自己痛苦的精神内耗,拉下脸再次向柴荣求和,这也是南唐的第二次求和。

    这次李璟明显比第一次有诚意的多,他派出了已经退居二线的前宰相孙晟去同后周议和,并给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

    一是去帝号,向后周称臣;(当然,弟弟继续当)

    二是每年上供百万的金和帛;

    三是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六州之地。

    柴荣对前两个条件没有话说,但对关于割地的第三条却很不甘心。

    在柴荣看来,上述六州已经基本都算是后周的囊中之物了,李璟怎么好意思拿后周的东西送给后周来当条件?

    这六州之地基本上都是紧贴淮河的南岸,可柴荣的目标却远不止于此,他要的是南唐的整个江北之地。

    但话又说回来,柴荣内心也十分清除,连着打了四五个月的仗,后周此时也不可避免的露出疲态了。

    由于寿州始终久攻不下,如同鱼梗在喉,使得柴荣无法痛快的分兵进讨,现在的局面看似声势浩大,但也进一步摊薄了后周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兵力。

    一旦南唐在某个节点反击得手,重新振奋起来的他们,就很有可能再沿着周军进兵的路线,一路把后周再反推回来。

    毕竟,南唐是在主场作战,兵力、后勤的补充、民心以及对当地社情民情的熟悉程度,都是后周所无法比拟的。

    归结起来:此时尽管占据优势,但若要谨慎的说,战役胜负仍是一线之间,说变就变。

    所以,柴荣在综合考量了所有情况后,也没有像上次那样一下子关上和谈的大门,他决定利用南唐现在的颓势和恐惧,争取通过谈判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让孙晟回去给李璟带话:

    同意南唐称臣去帝号,并每年纳贡。此外,只要南唐割让整个江北14州之地,则后周马上退兵。两家自此和好,再不兴刀兵。

    亲眼见识了柴荣的威严和后周强大的军力后,好歹也是当过宰相的孙晟已经完全成了后周的迷弟,他回到金陵之后便大肆向李璟鼓吹后周的条件。

    本来就对割让6州而心疼不已的李璟,听说柴荣竟然要整个的江北14州,一时之间也犯起了踟蹰。

    此现象对于李璟这种人,其实也属正常。

    他(们)虽然喜功但毕竟也好大,即便才疏但好歹也志大。

    割地这种事本身就是价值观和性格上很难接受的,这才好不容易熬过了精神内耗,开了一个小口子,却发现远远不够。这种打击实在是难以言表。

    李璟还在犯难之际,问题却解决了!

    孙晟遭受了群怼!

    朝中几名重臣本来就对孙晟不满,这也是他之所以被逼得退二线的原因。眼见孙晟这次代表政府去议和,如果成功的话他就有可能凭借着后周的撑腰再次复出,甚至独领风骚。

    小国使臣被大国皇帝相中,“建议”其回国主持国政,而小国自皇帝到群臣屁也不敢放一个。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简直不要太多好嘛。

    本来还不敢吭声的几个人眼见李璟对割地一事犯了难,马上就挨个跳出来表达意见:

    有的详细分析此时的局势给李璟打气,有的则给出了从征兵、选将到进攻的具体建议措施,有的则是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孙晟,给他扣上了“私通外国”的大帽子。

    屹立在朝堂最顶端的这几个人,真才实干不一定行,但嘴皮子和洞察人心那绝对是在云端…

    在他们的一番教唆下,李璟也成功的再次被激发出了血性,他严厉斥责了孙晟一番,并决定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只不过,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璟还会有翻盘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