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124章 千古之谜

    986年正月,赵光义正式下诏北伐幽州,由于这一年是宋太宗雍熙三年,因此称为雍熙北伐,也有说法是根据最后决战失败的地点岐沟关为名,称此次战役为岐沟关之战。

    宋朝此次的的战役部署如下:

    正月二十一,皇帝诏令:

    一、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

    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

    三、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

    二月十四,再次诏令:

    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出雁门。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命令:

    马步军都军头高琼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部船千艘赴雄州。

    光看这番部署,就觉着有点懵,拢共5支人马,命令还不是一次下达,我们只能结合史料里的原文来分析:

    1.曹彬这一路:既然任命其为“幽州道马步水陆都部署”,说明他的主攻目标是幽州;

    2.米信这一路:他的职务时“西北道都部署”,并“以其众出雄州”,从雄州向西北方向进攻,其目的应该是连通与易州之间的关系,作为曹彬主攻部队的辅助。

    3.高琼的水军部队:职务既然是“领”蓟州刺史,那么设想的任务就是其水军从雄州出发,在蓟州登录袭扰辽军后方,分散其兵力;

    综合一下,曹彬、米信、高琼都是作为河北方向的进攻部队,统一由曹彬指挥,抛开高琼的水军不说,之所以要再分为曹彬、米信两路部队,其用意则是曹彬部队为主力,米信为侧后辅助,目的就是保护粮道。

    为何说米信的部队主要目的是保证曹彬部队的粮道呢?两点原因:

    第一,之前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宋琪的奏疏,他分析辽军部队情况的时候专门说过,如果大军从河北方向北进,因为地势平坦,容易被辽军骑兵袭扰后方、截断粮道,这才建议宋军在易州集结之后沿着西北、夹山前行。

    第二,米信部队的构成—“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以其众出雄州”。

    米信部队骑兵为主!

    既然米信的任务是保护粮道,那么面对辽军飘忽不定的骑兵袭扰,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以骑制骑”。

    分析完曹彬、米信、高琼,我们将这一大坨统称为宋军的东路军,而且毫无疑问,东路军是此次北伐的主力。

    再来田重进这一路:

    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

    这个很清晰,就是要从飞狐陉出山后,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燕云十六州里的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最后看潘美这一路:

    从潘美的职务来看,就很清楚他的任务,大军出雁门之后,就近首先攻略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如此来看,则此次宋军的整体部署就是:

    1.曹彬的东路军从山前的河北方向进攻幽州;

    2.田重进的中路军、潘美的西路军则都是在山后地区进攻,在各自完成先期目标后,再由山后进入山前,参与攻击幽州。

    很明显,赵光义这次雍熙北伐的部署就是以曹彬为主力吸引幽州防守,然后为中路的田重进和西路的潘美迅速攻略赢得时间,最后三路大军汇集幽州城下,拔点得胜。

    这个战略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效果如何呢?

    不说十拿九稳吧,只能说毫无可操作性!原因如下:

    第一,三路大军如何协同?

    第二,你赖以分兵的理由和资本是什么?

    是为了迅速取得几个关键方向的胜利从而占据地理优势,还是担心敌人逃窜想要瓮中捉鳖、关门打狗,还是各处兵力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有绝对优势?

    以上两条凡有一个条件达不到,这种纵横千里的分兵就是在给别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好了,这些具体的细节我们战后复盘时再来详细论述,先看战役进程吧。

    战役进程

    第一阶段

    先来看潘美的西路军和田重进的中路军战况。

    潘美西路军:

    克寰州。

    潘美领军从雁门关西陉进入山后,一战斩敌500人,至寰州城北再斩敌500人。三月十二,辽国寰州刺史赵彦章献城投降。

    克朔州。

    寰州以东就是朔州,二地紧邻。潘美克寰州的一日后,即三月十三,朔州也开城投降。

    克应州:

    接连拿下寰州、朔州后,潘美转向东攻打应州。

    一样的套路,三月十九,应州投降。

    田重进中路军:

    在潘美的西路军如同传檄而定一样轻松地攻城略地之时,田重进的中路军遭遇了不小的困难。

    克飞狐:

    与潘美出雁门关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不同,作为田重进第一阶段攻击目标的蔚州,其周边地形则比较复杂。

    蔚州位于山后的平原地带,而其南部的飞狐城和灵丘城则处于山中的两处盆地。因此,田重进若想要攻克蔚州,必须首先攻占其南部的飞狐城(今河北涞源县)和西南部的灵丘城(今河北灵丘县)。

    只有相继攻下两处地方,才可以解决后顾之忧,然后再从飞狐城向北穿越飞狐陉(太行八陉之一)进攻蔚州,拿下了蔚州,才算是正式进入山后的平原地区。

    (所以飞狐其实有两个含义,即飞狐城与飞狐陉)

    田重进的中路军从定州出发,首先进入了位于山间地带的飞狐城。

    他一进入飞狐地界,就遇到了辽国招安使大鹏翼带领的阻击大军。面对敌人的骑兵优势,田重进采纳了部署的意见,选择在濒临悬崖的狭窄地带决战。

    田重进有意将部队的阵型向靠近悬崖一侧倾斜,然后两军交锋,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一直到将近日落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这个时候,田重进安排的生力军从远离悬崖一侧的山脊绕行进入战场,顺势与本部形成了对辽军的合围,在宋军的强力压缩下,辽军大败,不少人直接被赶下了悬崖。

    田重进军中的勇将荆嗣更是在这一战亲自斩杀百余名辽军,威风赫赫。

    敌人退守后,荆嗣继续猛攻其阵地,并一路追击50余里,相继攻陷了敌军多处前沿营寨。

    数日后,辽军卷土重来,兵马有2万余。

    田重进忙与荆嗣商量对策,最后决定采用“虚实吓敌”的策略,宋军主力列阵,荆嗣率本部500精锐冲阵,另外以二三百人持白旗绵延埋伏于远处道路,做援兵赶来之状。

    辽军见后,果然军心受到影响,再加上荆嗣骁勇异常,辽军正欲退却时,田重进率大军全力掩杀,彻底击溃了这股数量众多的辽军。

    宋军此役生擒了敌主帅大鹏翼及监军、副将以下契丹、渤海军士1000余人,斩首数千,获马畜铠甲数以万计。

    这股辽军的主将大鹏翼所以勇武著称,在辽国颇有威名,史料记载“貌壮伟而勇健,名闻边塞”。

    田重进、荆嗣擒获大鹏翼后,将其直接带到飞狐城下,城中守军士气大丧,三月二十三,献城投降。

    5天之后,田重进自飞狐向西进攻灵丘,(今山西灵丘县),辽灵丘守将投降。

    至此,田重进取得了山中的飞狐、灵丘两处中间阵地,下步的任务就是向北穿越飞狐陉攻下蔚州,正式进入山后的平原地带。

    在上述几场战斗中,田重进的部将荆嗣表现异常耀眼。

    荆嗣出身于禁军殿前司最精锐的控鹤军(后改名为天武军),由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中级军官,靠的就是作战勇猛。

    他经常在战场上执行最为艰险的“先登”任务,次次都能完成任务。

    这次雍熙北伐,荆嗣因为表现优秀,是战后少有的因功升迁之将领。

    整个三月份,宋军的西路军、中路军都相继取得了战果,那么作为主力的东路军在干什么呢?

    宋军的三路大军里,其实最早进入敌境的就是曹彬的东路军,但之所以把他放在最后来介绍,就是因为这一路的作战情况实在是让人发懵。

    因为进展不顺并导致了最后的失败,所以史料里对曹彬这一路部队的战况进行了美化和删减,很多具体的细节必须要综合《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各将领列传和《辽史》等互相印证,才能掌握其来龙去脉。

    下面我们就仔细的来说一说曹彬这一路的进展:

    曹彬部先锋李继隆率领李继宣等人进入辽境后,首先与辽军在固安南大战3日,方才于三月初五这天攻克固安。(今河北固安县)

    与此同时,米信一路则从雄州出兵,攻占了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并就地屯驻。

    但是在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后,却遇到了辽军更为强力的阻击,双方在涿州以东再次激烈交锋,李继隆、范廷召等将领皆被流失击中,曹彬亲自督战,才击溃敌人。宋军乘势攻击涿州城北门,拿下涿州,这一天是三月十三。

    那就此之后,曹彬部便没有了进一步的动向。

    再传来他的消息,就是因为粮草不继,而撤军回到了雄州、补给粮饷。

    (彬至涿州,留十余日,食尽,乃退师至雄州,以援供馈)

    曹彬具体是什么时间退军的呢?

    这一点翻遍宋朝的史料,都没有明确的时间,但《辽史》里提了一句:

    戊申(四月十一),监军、宣徽使蒲领奏敌军引退,而奚王筹宁、北大王蒲奴宁、统军使颇德等以兵追蹑,皆胜之。

    以此来推断,曹彬撤退的时间大约是在四月上旬。

    曹彬的退军是一个十分让人震惊和不解的消息。

    东路军作为北伐的主力,集中了数量最多的将领和军士,军队达到了10万之众。

    在接连拿下固安、新城、涿州之后,已经相当于在后勤基地雄州的正前方巩固了所有的要点,且互相之间距离非常近(雄州到新城大约70里,新城到涿州大约60里)。

    那么在上述这样一个狭小区域,辽军是如何做到在10万精锐宋军的眼皮子底下截断粮道的呢?

    耶律休哥难不成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神通?

    耶律休哥断曹彬的粮道,就是这次雍熙北伐第一大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