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写交易,你让主角卖废品
繁体版

第64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求追读)

    听到李欢特意说到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大家其实就可以猜到这应该又是一个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了。

    不过,大家却都没有打断李欢。

    李欢开始讲述:“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对于女扮男装大家都不陌生,之前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就是女扮男装,不过,不同的是花木兰是代父从军,并不牵涉爱情。

    李欢的这个开头就成功地勾起了大家伙的兴趣。

    “祝英台出门不久,即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亲因治水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笃诚,一心继承父志,经世济人。在去求学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意气相投,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这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在书院三载,又与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

    万松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太守之子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蓝田等也来到了这里。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在书院中雄冠群英。

    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当山伯品状排名超过他时,竞欲对山伯痛下杀手;当窥探到英台为女且已爱上梁山伯时,他耍尽阴谋,誓欲夺到英台为妻。

    祝英台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芭。她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她不喜欢马文才的杰傲,瞧不起王蓝田的猥琐,看不惯王大人的做作......她最爱梁山伯的憨厚。三载同窗,耳鬓厮磨,几番误会消除,几度生死相随,英台爱上了山伯。

    祝英台深爱梁山伯,但梁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怎奈梁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对了,说到这十八相送,就不得不提到这西湖长桥了,梁祝二人因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硬是在这座桥上来来回回地走了十八趟。

    但是,总归还是要说再见。

    祝英台无奈,只得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又错算了时间,未能如期而至,后梁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祝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

    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昔日点滴涌上心头,三年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历历在目,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霎时间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祝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形影不离。”

    梁山伯祝英台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嘘唏。

    蓦然,听到耳畔传来了一阵口哨声,却是李欢有感而发,忍不住吹起了那首《梁祝》,虽然只是口哨吹出,但是所有人却都听的沉浸其中。

    李欢吹的《梁祝》是前世流传最广的一小段,也是最悲戚的一段。

    他其实真的不是特别懂音律,但是这一段,却是因为前世听了太多太多遍了,所以反倒是可以信口吹出来。

    口哨声停下,李欢怅然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几句诗本并不是用来描述《梁祝》的,但是李欢却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

    用在此处,却恰到好处。

    这段出自《雁丘词》的用大雁之间的生死相随,来感叹爱情,恰如梁祝故事里的生死相随,也算相得益彰。

    “好一个“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妙哉!以大雁喻梁祝之生死相随,至死不渝的爱情,正应了开头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不过,这诗似乎不全?”黄占的鉴赏能力还是相当到位的,霎时间就给出了解释。

    当然不全了,原版的《摸鱼儿·雁丘词》是因为元好问路上碰到了捕雁人说:“今天抓到了一只雁,把它杀了。从网中脱逃的另一只没有飞离,一直在天空中,看到同伴被杀不由悲鸣不已,最后竟从天上飞堕于地杀。”他因此买了这只大雁,葬在汾水,垒起石头作为标志,取名为“雁丘”。和他同行的人大多为此赋诗,他也作了《雁丘词》。

    可是这里明显的不是雁丘,李欢当然不可能一股脑地全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