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晶
繁体版

第九章:科技大爆炸!(6)

    华国京都市,科技博物馆内,今天的游客特别的多,大人小孩在一个个展厅中,听着讲解员介绍科技发展前的原型机以及科学家们的工作手稿,其中放置着源晶1号模型的展示厅最为热闹,它是人类科技大变革的开端,蕴含着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与努力,它的旁边竖立着一尊雕塑,上面雕刻着104位研制源晶1号的科学家。讲解员介绍着他们的是如何历经困难,最后研究出这个跨时代的产物,他们之中的一人,不是科学家,却为源晶1号的研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就是那个用自己生命换来了宝贵数据的曹华军。

    今天的科技博物馆之所以如此的热闹,是因为五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轮到了华国作为主办方。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团队都将汇聚于此,向世界公布这五年来,有哪些科技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大部分用于改变人民生活的科学技术会在展厅中展示,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需要保密的科学技术则会在大会上公布。

    天宫科学院,郑锋作为代表人物,他将独自出席如此隆重的会议。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三个小时,此时的他正通过冥想,缓解紧张的情绪。

    嘟嘟嘟,智能手环传来林导师的消息:“郑锋,你准备好了没有?不要太紧张,就当成一次普通的学术探讨会,就像我之前经常给你们开展的那种。”

    “林导师,这能一样吗?况且我一个人代表整个科学院,如果说错话了,岂不是丢脸丢到家了。”郑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现在的他一退出冥想状态,就会紧张到流汗。

    “哎呀,发言稿不是给你了吗?照着念你总会吧,再说了,又不是让你用米国语发言,大家都带着同步翻译耳机呢。”

    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已经由华国语取代了米国语,最大的功臣还是因为源晶1号是由华国科学家韦翔主导研制的。因为整个制造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百分之九十都是华国语编写的,在当时,这项技术还不能外传,需要研究学习的,只能来华国科学院研究。那你既然要研究,总不能随身携带一个翻译在身边吧,所以,每个国家开始把华国语列为必修课程,之后来学习的科学家们,就都会华国语言了。

    “林导师,那你都是科技创新大会的负责人之一了,为什么也不来参加?”

    “我现在和院长还有在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否则,哪轮到你去参加啊,总之,你给我好好表现,别。发言结束后,会有提问环节,你就找之前我发的那份实验报告,上面会有答案的。至于后面的关于新五年研究计划,你就按你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念。”

    “这个,我其实……”郑锋有些吞吞吐吐。

    “你他妈的不会没写吧?怪不得我没见你发过来给我审阅,我还以为我忙过头了,没注意到呢……”林导师急得爆了粗口。

    “没,没有,我写了,只是其中我修改了一些地方,然后忘了发给你了,要不我现在发给你看看?”郑锋小心翼翼的问着,他生怕自己的导师再爆粗口。

    “也来不及了,写了就行,到时候照着念好了,我这还有点事,先不说了。”林导师发完最后一条消息后匆匆下线。郑锋发了好多消息也没有回复。

    他和院长究竟在忙什么啊?算了,反正想也想不明白,还是先处理好我这边的事吧。郑锋打开发言稿,对着镜子反复联系,加深自己的印象。

    距离大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他打着车就往博物馆方向去了,没多久,一个圆形建筑物的影子慢慢出现在眼前。

    科技博物馆的造型类似一个鸡蛋,表面采用镂空设计,整体结构使用了强度极好的轻型钢建成,这种轻型钢在重量上比一般的钢铁还要轻,而且硬度也是更胜一筹。之所以采用蛋的造型,一是它的结构稳定,二是它寓意着当今科技都是有里面的原型机“孵化”而来的。圆形博物馆内部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底部空间分为四层,这四层都是科技展厅,平日里面向社会开放的,而上层空间只有两层,最顶部的那层只有一间会议厅,这间会议厅只会在有重要的科技研讨会举办时才使用,就比如这次的科技创新大会。

    待郑锋抵达之后,他将参会证出示给工作人员查看,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带着他进入专属通道当中,这条通道的尽头只有四台电梯,这四台电梯都是直达博物馆最顶层的,电梯的空间很大,大到能同时承载一百人还不会感觉拥挤,与其说是电梯,倒不如说是大型升降台更加合适,

    电梯运行速度很快,整个梯箱四周由钢化玻璃组成,在上升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底部四层的整体面貌,超过四层之后,你可以领略博物馆之外的绝佳风景,因为整个博物馆高度近乎600米之高。倘若在清晨,太阳还没升起之时,你便可以看到被晨雾笼罩着的京都市。

    乘坐电梯没多久他就到达了博物馆最顶层。走出电梯,便是这次大会举办的会议厅,这间会议厅的十分巨大,大到能同时容纳一万人开会也绰绰有余。会议厅最中心的位置是演讲台,以它为中心,四周的桌子呈圆环摆放,将它层层包围,一共围有七排之多,前四排位置是提供给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后三排是提供给全球一些大型的知名企业。为什么以科技为主题的会议会有企业人员参加呢?因为他们是除了国家之外,唯一能为科学家们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

    会议还没正式开始,但是已经有很多人提前到达了,他们当中,认识的人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相互讨论,不认识的人则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摆弄智能手环,当然,能参加这这种会议的都是在国际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即使没有真正见过,也能通过新闻或者媒体找到他们的个人资料。不过除了郑锋以外,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而且还是独自一人,代表天宫科学院参加,以他这种社交白痴来说,平日里哪里看过新闻这种东西啊,再说了,他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大到能登上新闻这种程度,所以整个会场就他一个人无聊的坐在位置上东张西望摆弄手环,因为他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人认识他。

    期间也不是没人找他聊天。有几个华国其他科学院的人物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都跟他简单聊了两句,看样子,年纪和林导师差不多一样,只是头发要比林导师更加浓密,他们大多数都在问:你好年轻人,你是天宫科学院的吗?新面孔哦,你们的院长和其他院士呢,他们去哪了?

    坐在位置上的郑锋只能用尴尬的笑容和他们说明了情况,尤其是听到他说自己一人来参加会议时,所有人心里都在惊叹:这年轻人,还没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就能代表天宫科学院独自来参加会议,想必一定是他们重点培养的天才,看他的样子多么镇静从容,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们哪里知道,郑锋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淡定从容,是因为他已经紧张到麻木了,此前,他打开星联,给沈清霖和李专一发了很多消息,这段时间里,他们两人更多是郑锋用来缓解紧张情绪的“特效药”,但今天从早上开始,郑锋发过去的消息一直没有回复。这让他心里暗骂道:这都什么狗屁朋友啊,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句话只针对李专一,对于沈清霖他还不敢这样想她。

    不知过了多久,在向另一批前来寻找林导师和院长的科学家们解释完缘由后,科技创新大会终于要开始,大家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坐,等待着主持人进行会议致词。经过和很多科学家的简单交流之后,他发现这些科学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有些年纪大的科学家还会和他开玩笑,这让原本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不少。他环顾四周,粗略的估计了这次大会到场的人数,大约有七千多人。全球科学家占了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都是国际知名企业的代表。

    科技创新大会正式开始,依旧是老套的开场词。先是欢迎大家的到来,告诉大会的几个流程,然后讲述着科技大会的意义,再然后就是重温上一届大会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是介绍此次参会的各国人员名单。这也是整个大会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

    演讲台上的主持人激情澎湃的念着人员名单。

    “欢迎来自米国纽约科学院的史蒂芬教授,亚历克斯教授,索菲亚教授……等12位科学家。”

    “欢迎来自苏国西伯利亚科学院的奥古斯特教授,亚历山大教授……等12位科学家”

    “欢迎……”

    枯燥的环节让在座的科学家们感到十分无聊,他们之中大多相互认识,很多人都最少都参加过两次科技大会,唯独郑锋是人也不认识,大会也是第一次参加。

    不知过了多久,主持人念出的名单引起了台下不小骚动。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本次大会上的新面孔,他也是大会上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是华国的天才科学家,是年轻一代科学工作者的领军人物,他是科学界内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誉为华国百年一遇的天才少年,他英俊潇洒,帅气逼人,这次他孤身一人,代表着整个科学院前来参加科技创新大会,他就是来自本次主办的之一的,华国天宫科学院的郑锋……学士!”

    “哇,自己来的吗?还是第一次参加……”

    “早些时候,我就听过一些传闻,天宫科学院在秘密培养一位天才科学家,会不会就是他?”

    “学士?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刚刚主持人说的是学士吧?这不就是刚毕业的小家伙吗?”

    台下众人议论纷纷,大家都想一睹,这个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天才少年,究竟长什么样。

    “让我们鼓掌欢迎,请他站起身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啪啪啪啪啪,台下掌声雷动,郑锋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缓缓站起身来和大家打了个招呼。

    “这也太年轻了吧,看样子才20出头。”

    “我们这群人之中,第一次参会也快四十岁了吧?”

    “年轻有为啊,真是年轻有为啊,我家的孩子能像他一样优秀就好了。”

    “我记得你家的闺女和他一般年纪吧,嘿嘿,会议结束后你不打算去接触一下吗?”

    台下的人窃窃私语,甚至有不少人都想把自家的女孩介绍给他认识了。

    郑锋坐下身来,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都什么事啊,是谁写的词啊。

    起初在主持人介绍这位神秘人物的时候,郑锋十分感兴趣,他还想着,是怎样一个人,能配得上如此夸张的头衔,他还开启了摄影功能,想把这场面记录下来,日后可以和他交流探讨学术问题,没想到“小丑”竟是他自己。尤其是在介绍他英俊潇洒,帅气逼人的时候,他甚至怀疑同步翻译器会不会翻译成,他是一个帅气而又卑鄙的美少男。

    大家议论小一会后,主持人重新维持了大会秩序,郑锋已经麻木的坐在台下,周围的人还时不时的看向他,无奈他只能用一只手遮住他的脸,默默低下头了。

    丢脸,太丢脸了,什么叫“百年一遇”天才少年啊,还什么“青年科学家的领军人物”,还好这次科技创新大会不面向社会直播,否则,他那几个舍友肯定在屏幕前笑翻天了。尤其是那李专一,自己肯定会被他调侃一辈子。

    终于,在主持人介绍完最后一份人员名单之后,大会正式进入了关键流程,这项流程是由科学团队对五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汇报,然后就是提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方向。

    郑锋听得很认真,有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他是比较感兴趣,“纳米科技智能化”,这是他自己研究的东西,没想到能在这碰上志同道合的同类人,因此,在提问环节,他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这让在场的人都不禁感叹,果然是天才,别人是一个团队在研究,而且还只有方向,而他一个人研究,就能找出这么多难题。最后,他们双方打算在科技创新大会结束后,再进行深入交流。

    轮到华国天宫科学院进行成果汇报了,郑锋站上中央演讲台,周围七千多双眼睛在盯着他看,郑锋深呼吸一口,然后照着发言稿开始发言,在经历刚才尴尬的事后,他已经没什么好紧张了,他全程吐字清晰,感情到位,像一位资深演说家一样,汇报着天宫科学院的研究成果。

    “五年来,天宫科学院在星际曲率引擎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利用源晶收集宇宙暗物质为能量,将其转化为超高能激光束,触发时空在微观尺度上的扭曲,使得星际舰艇的速度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从而实现星际旅行的目的。”

    这项研究成果让在场的科学家们由为震惊,曲率引擎一直是各国的研究对象,他们研制的曲率引擎一直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虽然太阳辐射是无限的,但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能量又弱,想要驱动一次曲率引擎,需要十年时间来收集太阳辐射。而且这些能量仅能支撑曲率引擎达到万分之一的光速。如果只是进行段距离航行,那也勉强足够了,但要说想超出太阳系以外的话,还是不够看的。

    人们也不是没想过用暗物质,但那东西无形无影,别说收集了,能观测到都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五十年前,人们提出过研究暗物质,但很快便被否定了,他们说,与其研究暗物质,不如研究戴森球还实际一些,所以,那时候各国科学家们就以戴森球为主要研究方向,但直到今天,也没能研究出个球来。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运输问题。

    如今,华国科学院研究出了可使用暗物质的曲率引擎,在不讨论速度的情况下,光是能使用暗物质这点,就足以震惊在场众人了。

    “郑锋,你说的是真的吗?暗物质,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史蒂芬教授咽了咽口水。

    “尊敬的史蒂芬教授,我没有骗您。”刚才在介绍史蒂芬时,郑锋查了他的资料,他是米国著名的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时空这一类的。

    “暗物质是我们科学院在对源晶体研究时发现的,我们的科学家一直很好奇,它内部储存的究竟是什么能量,对比我们所了解的各种能量体,它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他就像一团虚无的“气体”,你知道它的存在,但却无法看到它的存在。后来,我们取一块源晶体,假定它内部的能量是满的,设为1,如果我们再往里输入能量,它会不会突破1的界限呢?”

    “结果呢?”有些科学家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结果吗,结果是我们输入的能量充满源晶体后,再继续输入,它才会突破1的界限。这就意味着,在我们输入我们已知的能量时,其中未知的能量会向源晶体外逃逸。于是我们架设很多观测仪器,试图把逃出来的东西给抓住。”

    “抓到了吗?”众人期待的问。

    “没抓到。但是激光观测设备观测到了晶体周围有时空涟漪现象。你们猜猜,是什么东西引起这种现象发生?”郑锋突然故作神秘,向众人提问。

    “哎呀,你就别卖关子了,我们哪知道是什么东西啊?”

    “你们是傻子吗?,那东西就是暗物质啊!”郑锋下意识脱口而出,而后又意识到自己竟然把这群顶尖科学家说成傻子了。好在没人注意到他说错的话。他补充道。

    “宇宙中,除了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已知物质外,剩下的就是不可见的暗物质了,一个标准空间中,由已知物质和暗物质组成,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倘若其中一种东西有变动,便会打破两者间的平衡状态。就像平静的水面一样,无论是往里面扔石头还是倒一杯水,都会破坏平衡,产生一圈圈的涟漪。我们往源晶体中注入我们已知的能量,那未知的能量向外溢出,我们只知道,那个空间中不存在突然增多的已知物质,那么,能造成空间涟漪现象的,只能是从源晶体中溢出不可见物质,由此我们相信,他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听完郑锋的描述,众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在底下激烈的讨论着,主持人见状,便暂停了会议,让大家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