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甲兄弟
繁体版

第三十回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深度学习等。

    中华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其实从东周的墨家就开始成系统的开始研究。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精通器械制造,并且是当时著名的军事机械制造专家。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不遗余力。先后发明了攻城战车“赣车”、“连弩车”、“籍车”即古代的大炮—投石机。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所以中国古代对于实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很早,但在中国封建时代,专制统治阶级的目的是愚民政策,压制人民的创造性,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资本主义时代很快超过了中华的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又加剧了这一差距。

    北清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虽然与国外顶关的大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最近十多年也拥现了很多与世界相近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所以人工智能领域对学习及研究者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很高,完成一个课题需要整个团队来完成,每个人专攻一个方向,大家合起来才能完成。

    开学典礼后,令狐明月在北清大学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学习当中,他给自己确定的研究方向是智能机器人,所以每天五点一线、课堂、图片馆、食堂、体育场、寝室,早上六点半起床到体育场跑步、练习所学武术,白天上课,下课后到图片馆补充专业知识,除了吃饭晚上十点回到寝室,然后在床上打座练习,同室的三位同学久而久之也就见怪不怪了。

     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大三开始就主要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令狐明月主攻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定位在软件方面,所以要完成智能机器人项目,必须找到硬件高手和材料学高手配合。北清大学高手如云,要找志同道合的可不容易,好在令狐明月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颇有建树,大二就在专业期刊发表了论文,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硬件方面的高手与令狐明月配合最好也最能吃苦的同学叫诸葛青云,此人在硬件上相当有天赋,能够以最优的方案最小的面积实现最大的功能。材料学方面的高手不在信息学院,在材料学院,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一位女生,名叫唐紫嫣,是位学姐,典型的美丽与智慧兼具。

    令狐明月的课题是研发一个能够类似于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机器人,能够会各种武术,而且能够做得像真人一样。这事做起来非常复杂,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北清大学的学子们就是为挑战而生的。当令狐明月带着这个想法与诸葛青云和唐紫嫣商量组队的时,二人没有犹豫就答应加入团队,并同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报告这个课题项目。北清大学在研究上没有禁区,当然同意立项。

    从此,北清大学多了一个“机器人三剑客”,并分别给三人取了个外号,巴蜀剑客令狐明月,神机军师诸葛青云,天外飞仙唐紫嫣。三人的分工分别为,令狐明月为顶尖武林高手,负责机器人整个顶层设计和软件设计,诸葛青云负责机器人的硬件包括电路、机械、电机、能源、各项传感系统等,唐紫嫣负责整个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材料研究、仿生研究、抗老化研究等,也就是看起来绝对像个真的正常人。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具有顶尖博击能力的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