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2,从养猪开始?
繁体版

第51章 租房开店

    老曾和王停口头约定,用手艺换手艺,老曾对于杀猪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这对王停也有好处,首先艺不压身,其次可以省钱。

    聘请石匠要支付工钱,自己干能降低成本。

    从老曾家离开,骑车回县城租房。

    县城只有两条柏油路,形成了两条主街道。

    一条是作坊街,有铁匠铺,木匠铺,粮油作坊,补锅匠等等。

    另一条是商业街,有小卖部,服装店,饭店,农药化肥店等等。

    虽然石雕铺也是作坊,王停却打算在商业街租房,因为人流量大一点。

    商业街上店铺林立,却没有未来那些灯箱、显示屏、霓虹灯等高级广告。

    只有旌旗,牌匾等复古广告牌,很多商铺甚至没有广告牌。

    门面房倒是挺大,有五六家门面房招租。

    王停跟房东们交谈,大概了解了房租水平。

    逛了两个小时,找到一家合适的。

    位置在街道中间,三间大门面房,左边是卖胡辣汤的,右边是卖服装的。

    房东要一千二百元的房租,王停只想出一千,暂时没有谈拢。

    王停问李莹:

    “说说看,刚才那三间房怎么样?”

    李莹仔细想想,摇摇头:

    “不好,不是房不好,两边的邻居不好。”

    接着说:

    “咱的墓碑要卖给农民,农民不喝胡辣汤,也很少买衣裳,都是自己做衣裳。”

    王停挠挠头,说:

    “明白了,再找找吧。”

    石雕铺夹在饭店和服装店中间,容易被农民伯伯们忽略。

    在街上买几个驴肉火烧,两人边吃边逛,继续寻找合适的房源。

    路过一家农药铺时,他停住脚步。

    农药铺隔壁是个大门,看起来像个院落。

    大门上钉着个纸板,用毛笔写着出租独院,毛笔字丑得不堪入目。

    紧挨着大门右侧是个农资店,主营种子、化肥、犁耙等农用器械。

    王停说:

    “莹莹,你看这个院子怎么样?”

    李莹马上点头:

    “农民离不开农资。来的次数多了,会记住咱们的店,给祖坟立碑时就会想起咱。”

    又说:

    “石匠是手艺,不能让人随便看,有个院子正合适。”

    指着大门说:

    “门柱上做广告,门口放几个石碑,铺子就能立起来。”

    她妈妈经营诊所,她大哥经营小卖部,对于生意她从小耳濡目染。

    而王停的生意经来自二十一世纪,在一九九三年未必吃得开。

    “哈哈,你是个做生意的料。”王停夸她两句,迈步走进院子里。

    房东老陈是个中年大叔,国字脸特别白,眼珠子大得像荔枝。

    眼大的人一般会有浓眉,兰陈却没有眉毛,只有两个肉条。

    得知王停想租房,他表现的十分热情,马上开始介绍他的院子。

    小嘴不大特别能说,三间破堂屋,一间烂东屋,一间牛棚改造的厨房,愣是被他说成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

    他家的茅房是请风水大师堪舆的,八面来风,能聚八方财。

    最后王停被他逗笑,说:

    “老陈叔,直接说房租吧。”

    老陈:

    “你是做啥生意的?”

    王停:

    “石雕生意,暂时主做墓碑。”

    听到这话老陈沉了脸,他不想把院子租给与白事相关的生意,叹口气说:

    “算了吧,前几天有个卖棺材的,给我一千二,我嫌不吉利没有租。”

    这话明着听是婉拒,实际上却是报价,想要每年一千二百元的房租。

    三间门面房才要一千二,破院子肯定不值,王停说:

    “我就不会讨厌唢呐、棺材和墓碑,等我死了,要靠唢呐送我上路。”

    又说:

    “棺材就是我的房子,墓碑就是我的门庭。阳宅阴宅都是家,我不敢嫌弃家。”

    老陈哈哈笑:

    “你说话真好听,租给你吧,一年一千二。”

    又说:

    “别讨价还价,我的院子比门面房大。”

    不还价是不可能的,王停:

    “一年八百,我租三年。你要是同意,马上签协议,我一次给你三年的房租。”

    三年房租两千四,是一笔巨款。

    老陈有些动心,这个院子最多能租八百元。

    接下来开始讨价还价,老陈想多要几十,王停咬着牙不松口。

    最后老陈妥协,去隔壁请来村长老许,在院子里签署租房协议。

    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手印,王停一次性缴纳三年房租。

    村长又写了一份文件,证明老陈的院子是他们村的宅基地,并加盖村委会公章。

    老陈把钥匙交给王停,揣着钱走了。

    第二天,王停带着身份证,租房协议书,村委会证明文件来到城关镇工商所。

    把相关文件交给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营业执照申请表。

    名称,兰县白茅石雕经销部。

    类型,个体工商户。

    经营者,王停。

    经营范围,石材加工。

    经营地址,城关镇建设路38号。

    填写完申请表,一个月后来拿营业执照。

    离开工商所,李莹说:

    “五哥,白茅是谁?为啥叫白茅石雕厂?”

    “白茅是我的字,就像诸葛亮字孔明。”

    “王停,字白茅,哈哈……”

    其实白茅石雕厂是他上辈子打工的地方。

    店铺已经搞定,接下来需要做广告牌,把家具、财米有盐拉到店里。

    “莹莹,帮我个忙,这两天你跟哑叔清空桃园猪场,把东西搬到这里。”

    “你呢,你去干啥去?”

    “我去宛市南招县买石材。”

    “我也去,让咱爸跟你爸拉东西吧。”

    李林用手敲她的脑门:

    “什么咱爸你爸,都是咱爸。你听话哈!”

    李莹嘟起嘴,满脸都是委屈。

    铁路附近有个运输场,停着很多卡车,王停问一个卡车司机:

    “去宛市南招县拉石头,多少钱?”

    “南招县?是不是在咱省的最西南角?”

    不待王停回答,司机走说:

    “那里离咱县二百五十多公里,你给两千。”

    两千块钱的运费太高,王停笑着说再见,去咨询其他司机。

    问了一圈都是两千左右,最低一千九。

    王停有点郁闷,2023年的运费也没这么贵。

    难道是因为现在汽车少,所以运费贵?

    这次打算买五十块石碑,如果运费是两千,每块碑的成本会多加四十元。

    王停接受不了,站在路边沉思,到底怎么做才能降低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