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紧急事态
就在李邺抵达泉州之时,四大藩镇终于完成了结盟,并组建了联盟军,起名为合纵军,但军队人数和最初建议的三万军有所变化了,增加到了五万人,其中田承嗣出兵两万,其他三家各出兵一万。
合纵军的主将正是田承嗣的堂弟田乾真,当年安禄山的手下猛将之一,洛阳失守后,他逃亡不知去向,实际上是投奔了堂兄田承嗣。
这几年他一直在帮助田承嗣在幕后训练军队,现在田承嗣终于把他推到了前台,而且也不改名。
合纵军组建十天后,田乾真便率领五万大军向相州发动了突袭。
相卫节度使薛嵩率三万军仓促应战,薛嵩实力不如合纵军,被五万合纵军击败,四弟薛岌在战争中阵亡,薛嵩率领不到两万人撤退到卫州。
但田乾真占领相州后,并没有率领南下卫州,而是大军继续北上,占领了洺州,与此同时,李宝臣的军队占领了赵州。
出乎意料的是,田乾真拿下相州,并没有继续攻打卫州,这就是田承嗣的狡猾之处,拿下相州,放过卫州不打,把卫州当做缓冲地,这样他的军队就不会威胁到怀州,也不会威胁到洛阳。
什么叫老谋深算,这就叫老谋深算,李正已父子以为,支持田承嗣攻打相卫节度使,田承嗣就会引火烧身,成为关陇军率先打击的目标。
哪里知道,田承嗣放过卫州不打,这次军事行动就威胁不到洛阳安全,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大大降低了。
兵败至卫州,薛嵩当即写一份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向长安求援。
薛嵩的求援奏折送到了长安,由相卫节度府进奏院送进了白虎堂,白虎堂定为甲级,贴红色标签,直接送进了监国秘书院,韦应物又派人转送进了齐王宫内。
这份奏折落在了王妃独孤新月手上,独孤新月有点发愁了,居然是战争求援,这让她怎么办?她从未遇到这种紧急重大之事。
想请父亲来商议,总觉又不妥,想了想去,她找到了杨玉环。
“玉环看看这个!”
她把紧急求援奏折递给杨玉环,“你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怎么办?”
杨玉环也是一个单纯老实的女人,哪里遇到这种事,不过她稍微有点经验,她想想道:“夫君临走前有没有给过你什么纸条之类?”
杨玉环的话一下子提醒了独孤新月,虽然丈夫没给什么纸条,但给过她一本处理紧急事件的册子。
她急忙来到书房,找到了这本册子,一共有十五条紧急事项处理方案,其中就有河北发生兵变的紧急事项处理方案。
求一天内回复,如果非常紧迫,可批复执行,给由政事堂商议出兵事宜,如果评价是一般紧迫,那么等自己回来再处理。
有了丈夫的对策方案,独孤新月长长松了口气,她立刻让女侍卫把奏折转给枢密使段秀实,并附言,‘请评价事件紧迫性,限时一天回复!’
枢密院实际上是君相分权发展的必然,任何朝廷都是三大权力,军权、吏权和财权,天子和相国争夺的也是这三大权力。
军权分为控制权和日常管理权,军队控制权从来都是在天子手中,用兵符或者节符控制并调动军队,之前设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就是天子掌控军队的机构,只不过唐朝中后期被宦官掌握了。
而像地方州兵管理、地方剿匪、军校、武举、地图制作之类管理事务,则由兵部负责。
枢密院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进阶版本,由战争特殊管控阶段转为和平时期的管控阶段,天下兵马大元帅撤销,转而成立枢密院。
枢密院并不属于政事堂,它是直接向君主汇报,枢密院主官枢密使也要进政事堂,成为政事堂成员之一。
枢密使段秀实已经回长安了,他接到了王妃转来的甲级奏折,立刻交给手下进行评议。
一个时辰后,枢密知事李道诲走进官房,把评价报告交给了段秀实,段秀实看了看评价,事态严重性属于重大,紧迫性属于非紧迫事态,危害性属于中等危害。
枢密院的专门评价机构就是情报司,情报司根据各种情报来综合评价,一般是评价事情重要性、紧迫性和危害性。
按照事件重要性评价分为重大、中等和轻微三类。
按照紧迫性评价则分为紧急紧迫、一般紧迫,以及非紧迫。
按照危害性评价,分为高等、中等和低等。
王妃虽然只要求进行紧迫性评价,但既然是正式报告,三方面肯定都要评价。
段秀实淡淡问道:“为何是非紧迫事态?”
“回禀使君,如果藩镇军队攻打洛阳,那就是紧急紧迫事件,次一级则是攻进怀州,或者渡过了黄河,我们就会定为一般紧迫事件。
现在对方距离怀州还隔着卫州,也没有渡黄河的迹象,虽然薛嵩是以八百里加急求援,但事实上并不紧急,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对方的目标并非洛阳,他们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测试合纵军的战斗力。
当然,藩镇攻打朝廷的土地,那肯定是重大事件,所以事件严重性方面我们定为重大,至于危害性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烧杀奸淫,那么就属于中等危害。”
段秀实点点头,“关键就是卫州,有卫州为缓冲,我们也不用急着考虑出兵。”
段秀实随即将评价报告和奏折一起送回了齐王宫。
有了枢密院的报告,王妃独孤新月彻底放心了,她当即在奏折批示,‘等监国殿下回来后再讨论出兵事宜,其他事宜由政事堂商议。’
她将奏折和枢密院的报告一起转给了政事堂,很快送到了右相李岱的桌案上。
右相李岱当即派人通知各辅相,进行政事堂议事。
不多时,右相李岱、左相张立,以及七名辅相,吏部尚书李泌、户部尚书刘晏、礼部尚书韦见素、兵部尚书独孤烈、刑部尚书裴遵庆、工部尚书李岘、枢密使段秀实等人齐聚议事堂,紧急商议河北兵变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