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繁体版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剑南盐案

    下午时分,李邺召见了宗正寺卿李琳,给他说起了李适的事情。

    李琳沉吟一下道:“皇长孙发疯之事并不是秘密,宗室基本上都知道,只李辅国不允许调查此事,宗正寺也没有任何回应。”

    “那李适去世之事,宗正寺知道吗?我听沈家说,他们通知过朝廷。”

    李琳点点头,“是通知过朝廷,但被李辅国压下了,其实当时情况很乱,加上后来三王讨逆,根本没有人管这件事。”

    “沈家怎么说的?”

    “沈家说皇太孙强暴侍女,侍女拔发簪欲自尽,皇太孙在争夺发簪时,不慎被发簪刺中心脏而死,还说当时他完全失去理智,疯狂如魔,无人敢阻止。”

    李邺点点头,虽然沈家说得含糊,但也算是符合事实。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会派内卫去调查此事,如果属实,就不用再追究了,直接让内卫把李适尸骸运回长安,宗正寺给他重新安葬,和蜀王李倓的遗体一起安葬。”

    “卑职完全支持殿下的决定!”

    “就这样吧!回头我安排内卫,如果需要,宗正寺也可以安排一名官员跟随内卫去湖州。”

    李琳苦笑一声道:“殿下安排内卫吧!宗正寺就不去了,这件事闹大有损皇族的颜面。”

    “也好!此事就到此为止。”

    李琳走了,李邺沉思片刻,正要派人通知李成华,杜佑却在门口道:“殿下,内卫李都统求见!”

    来得正巧,李邺笑道:“请她进来!”

    片刻,李成华快步走进来,抱拳行一礼,“参见殿下!”

    “来得很巧,我正要派人去找你。”

    “殿下找卑职有事?”

    李邺点点头,“先说你的事情吧!回头我再和你谈。”

    “卑职要向殿下汇报巴蜀私盐案之事,私盐案背后的策划人内卫已经查到了。”

    “是谁?”

    “回禀殿下,是成都府尹崔圆的儿子崔维。”

    李邺脸色立刻沉了下来,难怪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私盐泛滥,原来是崔圆的儿子在背后支持。

    “这件事崔圆知情吗?”

    “卑职认为他知情!”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证据可确凿?”

    “回禀殿下,证据确凿。”

    李成华将一份报告放在桌上,“这是内卫的调查报告,持续了半年,完全查清楚了各种关系。”

    李邺拾起报告翻看了几页,从报告中的事实来看,就算崔圆没有参加,但他也一定知情。

    但崔圆不是一般人啊!他在剑南各地人脉极深,如果他知道朝廷要收拾他,恐怕会闹得鱼死网破。

    得先想一个策略把他调出成都,然后再把他秘密带回长安,那时才能对他儿子下手。

    想到这,李邺点点头,“这件事我知道了,我先把崔圆调出巴蜀,然后再通知你们再动手,在此之前内卫不能有任何动作,防止打草惊蛇!”

    “卑职遵令!”

    李邺摆摆手又道:“再说说我找你的事情,你派人去湖州沈家,调查一下皇长孙李适的死因,我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要一份报告而已,然后把他的尸骨带回长安。”

    “殿下只是想要一份调查报告?”

    “对!不是让你们去破案,也不是让你们抓人,就是调查死因,另外,顺便调查一下钱塘江水贼宋广春的情况。”

    “卑职明白了,这就回去安排人去湖州。”

    李成华行一礼走了。

    李邺沉思良久,变便起身去中书省找父亲李岱。

    李邺父子二人,一个是监国摄政王,一个是右相中书令,看起来把持了整个大唐的军政大权,但实际上百官都不这样认为,相反,正是有李岱为右相,才真正做到了君相分权,政事堂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

    李岱的公正、宽厚和清廉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重,尤其在朝廷财政最困难之时,朝廷百官几個月没有发俸禄,很多低层官员家里锅都揭不开,眼看要被房东赶出家门,李岱毅然挺身而出,散尽家财,用自己的钱补贴最困难的官员,帮助低层官员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也正是这个缘故,很多官员都甚至希望李岱登基为帝,开创一个真正的文治王朝,只是李岱坚决不肯上位,才让大家死了这条心。

    李邺来到父亲官房,正好遇到父亲李岱在和李岘商谈什么事。

    “殿下来了!”李岘连忙起身笑道。

    “要不,我先告辞了,回头再和敬文谈。”

    李邺笑着摆摆手,“李尚书正好在,我的事情和工部有关,一起吧!”

    李岘点点头坐下,李邺也坐了下来,把内卫报告交给了父亲李岱,“先看看这个再说!”

    李岱大致看了一下报告,顿时又惊又怒,他报告递给李岘,这才对李邺道:“这个崔圆简直胆大妄为,难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巴蜀两道盐税锐减,原来他儿子在搞鬼!”

    剑南道和山南西道是税制改革的试点,用专卖间接税来取代户税,李邺考虑用盐铁糖酒四样东西实行专卖,然后取消户税和商税,否则百姓都不肯分家,以避户税,不利于人口增长。

    一旦取消户税,官府再强令分家,百姓抵触就没有那么大,否则一户分成三户,百姓每年就要多交五贯税钱,搁谁也不愿分家。

    李岘看完报告,对李邺道:“从报告情况来看,崔圆之子这么肆无忌惮卖私盐,崔圆肯定是知情的。”

    李邺点点头,“我认为他知情,但崔圆在巴蜀根基很深,如果仓促抓人,我怕会引发巴蜀内乱。”

    “那殿下打算怎么办?”李岱问道。

    李邺微微笑道:“把他骗出成都,在偏远之处秘密抓捕。”

    “有方案吗?”

    李邺点点头,“我没记错的话,崔圆还兼任剑南转运使,对吧?”

    李岱想了想道:“好像是!”

    李邺缓缓道:“我建议由政事堂牵头,召集剑南道和山南西道转运使,以及沿途各州官员,齐聚利州绵谷县商议嘉陵江水运疏浚事宜,崔圆是剑南道转运使,也事关剑南道物资外运,崔圆必然会去,内卫就在利州绵谷县秘密抓捕崔圆,没有崔圆坐镇成都,他儿子和其他官员也逃不掉了。”

    李岘竖起大拇指赞道:“这是个绝妙之计,嘉陵江水运疏浚早就在吹风了,工部的官员还去实地勘探,眼看丹灞水道要完工,那么推行嘉陵江疏浚也就迫在眉睫了。”

    李岱笑道:“那就烦请李尚书去一趟利州!”

    李岘就是工部尚书,这件事恰好是他的管辖范畴。

    李岘想了想道:“我去当然没有问题,但最好还是召开政事堂议事,做出决议,以政事堂的名义召集相关官员,然后我和都水监令一起前往利州。”

    李岱点点头头,“说得有道理,就把它当做一件正事来做吧!”